編輯的話
許多人對狐狸的第一印象就是陰險狡猾,但編輯相信,每種生物都有善與惡兩面,只是所占比例多寡不同罷了。在這個版本的《列那狐的故事》裡,讀者就可以看見,其實狐狸列那是為了給那些平時迫害百姓的貴族一點苦頭吃,才會對他們做出許多殘忍的事情,這樣的狐狸似乎就多了一些正義感。當然,編輯並不鼓勵讀者用以牙還牙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家長們在陪伴孩子閱讀這本書時,不妨探討一下列那的行為,灌輸孩子們正確的觀念唷!
專文導讀(節錄)
自古以來,文學作品裡不乏以動物作為角色,藉由不同物種之間的互動,描摹人生百態或探討人性、啟發哲思的故事,比如《伊索寓言》、《彼得兔》、《小熊維尼》,以及長篇小說《柳林風聲》、《西頓動物故事集》、《野性的呼喚》等。在這些作品裡,動物的原始本能(獸性)被作者施加想像、加以渲染後,戴上人性的衣帽,彼此鬥智競爭。然而對於這些經過轉化的動物,讀者不能以二元價值輕易斷定角色的善惡,因為人性本來就潛藏著許多晦暗不明的陰影,再者受限於審查制度和現實環境,作者有時候不得不使用動物作為角色來抒發現實中不能明說的現象,尤其是當故事裡的動物主角被形塑成狡獪善辯的搗蛋鬼,屢屢做出一些逾越律法的行徑時,讀者就必須往下挖掘,找出弦外之音與難言之隱。
究竟什麼樣的動物特別適合扮演別有寓意的搗蛋鬼呢?相信讀者們第一個聯想到的必定是「狐狸」。《列那狐的故事》裡的列那,就是一隻擁有搗蛋鬼形象,集狡詐與智慧於一身的狐狸。此書源自十一世紀流傳於日耳曼地區的民間故事,這些民間故事裡有一篇關於審判狐狸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就是以這篇傳說為基礎,經後人修補刪改,成為今日我們讀到的,具有濃郁諷刺、暗藏不少寓意與象徵的長篇童話詩。想要理解《列那狐的故事》的弦外之音,我們必須先知道列那誕生的時代背景。
中世紀的日耳曼地區經歷農業革命,農業經過分工與專業化之後,促進了經濟的繁榮以及城市的興起,除了領主與農奴之外,新興的市民階級,比如商人、工匠等也逐漸在城市中扮演重要的經濟角色,於是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紛爭也日趨增多。當時的貴族為了爭權牟利,彼此傾軋互鬥,再加上公權力不彰、王侯腐敗,中下階層受辱被欺之後,求訴無門的狀況時常可見,而《列那狐的故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中誕生了。
一、反威權/父權
故事從伊甸園說起,偷吃智慧果的亞當和夏娃被趕出伊甸園之後,每天為了食物奔走勞累,上帝不捨所以送了一支神棒給亞當,祂告訴亞當,只要拿神棒輕觸水面,就能獲得一隻有用的動物。同時也警告亞當,神棒若是落在夏娃手中,就會變出對人類有害的動物。
亞當利用神棒變出許多動物豐富了世界上的物種,然而夏娃在不甘示弱下搶走神棒,先是變出了野狼,之後更在與亞當爭奪神棒的過程中,憤怒折斷神棒投向湖泊,此時從洶湧翻騰的湖面中誕生的動物就是列那。
短短的開頭實則潛藏了許多曲折的寓意,首先夏娃引誘亞當偷吃智慧果以致被趕出伊甸園,這則神話隱含人類試圖掙脫宰制,成為擁有自由意志的個體。至於上帝給的神棒則象徵威權,亞當手執神棒可解釋為君權神授,既是君權,亦是父權。但是夏娃對於這樣的安排極度不滿,於是她起身反抗,折斷了象徵權力主宰的神棒扔進湖裡,剎那間湖面翻騰,列那因之而生。在斷裂與衝突中誕生的列那,他的出身也成為了對抗威權與父權的象徵,暗示這隻狐狸將會在動物王國(暗喻當時弱肉強食的社會)裡成為冒犯體制的代表,挺身反抗威權。
二、城市文學裡的反英雄
中世紀的市民文學興起之後,主人翁的角色也從英雄逐漸轉變為平凡的小人物,故事情節從英雄的長篇冒險之旅,轉變成小市民在生活中努力求生存的短篇故事,因此我們不妨將列那看成是這樣一個反英雄角色,他不是貴族,沒有顯赫的出身,只是碰巧救了獅王才受封為男爵,而男爵的爵位是所有貴族階級裡最低的。
當時的貴族階級分成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動物王國裡的主宰是獅王,而最愛與列那作對,生性殘暴的公狼葉森格倫是公爵,善於掠奪的烏鴉田斯令則是侯爵,至於狡詐善辯的花貓梯培、聒噪自大的白頰鳥美尚子、心胸惡毒的小鳥夫婦特洛伊與愛爾蒙特則是伯爵,而與列那交好友善的豬獾葛令拜則是男爵,和列那一樣都是位分最低的貴族。
動物們的階級與體型、智力等毫無關係,而這些看似胡鬧安排的階級是一種對當時現實社會裡貴族階級的諷刺,嘲諷他們德不配味,只會憑藉著君王喜好或是世襲而來的出身欺壓百姓。
平民出身的列那看不慣這些仗勢欺壓的王侯們,所以故事中不論是戲耍殘暴的公爵野狼葉森格倫,或是教訓惡毒的伯爵小鳥夫婦,甚至是襲擊伯爵公雞尚特克雷一家,讀者們都應先把狐狸狡猾奸詐的形象放在一邊,用俠盜復仇的角度去觀看這些爭鬥與詐騙。
我們必須明白,當時的時代,百姓若是有冤屈,除了忍耐,對於司法審判不帶冀望,但是現實無法抒發的委屈,卻能在故事裡得到慰藉,例如列那用花言巧語哄騙烏鴉田斯令再修理他,在田斯令惱羞成怒辱罵之際,列那冷冷地回嘴:「侯爵,我想您應該沒有資格指責我吧!您搶了百姓們的食物,害得他們得餓著肚子入睡,難道不應該好好自我反省嗎?」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句痛罵田斯令的話可以說是全篇故事的精髓:這些自以為受害者的貴族們,他們振振有詞聲討列那狡詐可恨時,可曾想過自己也是這麼對待那些弱勢的百姓?
列那不是英雄,他騎跨在善惡門檻間,時而扮演正義化身教訓權貴,看似作惡,實則是對於中世紀封建制度的挑釁,而書中屢屢出現列那因貪吃讓自己陷入泥淖的描寫,也與中下層百姓為求生存反招來窘境的狀況不謀而合。自嘲嘲人的敘述風格讓故事呈現出荒謬的喜劇氛圍,符合了當時小市民的閱讀喜好,而列那混沌不明、正邪難分的雙重個性也讓他成為法國市民文學裡的反英雄代表。
劉美瑤(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