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
思嫻一直是我心目中70世代(六年級)詩人裡的重要拼圖,而且是相當低調,以致在眾聲喧嘩的世界裡被不小心遺漏的那一片。現在,缺角終於補上。
這本遲來的第一本詩集,集子裡的詩作,創作年份從世紀初一直綿延至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也算詩人的「新詩情感史」。無論思嫻寫什麼主題,總給我一種閱讀情詩的感(錯)覺,即便寫西藏,即便批判,都難掩其對人及土地深深的關愛。即便大題材、硬思想,她也能展現瑜伽等級的柔軟度。
她的詩風:恰到好處。適時的意外視角,適度的文藝腔,從不過度滿溢的優美。剛好,恰是這個時代最難的技術。「一首詩將穿越城市的耳洞」,作為一個文化世界的好公民,我們要禮讓這樣的想像,讓它自由地在你面前暢行而過。──小熊老師(林德俊)
閱讀陳思嫻的詩,總讓人心情激動。
這是一個會說故事的詩人,她帶你無論是拜訪西藏流亡詩人,還是平凡你我身邊的人物,她用靈活的詩語言,把這些哀傷,以輕盈、靈透,甚至荒謬的方式,向我們訴說。但我們會深刻記得,那些她對世界或生命的不平之鳴。──林怡翠
如果十年磨一劍,陳思嫻首部詩集,花了二十多年完成,又是怎樣鋒銳的神兵?詩在人權歷史中震撼,生命在現實幽微裡滄桑。黑暗中磨亮的詩筆,偶有童話的微光閃逝。即使星星的任期太長,悲憫的,堅毅的淚,總是伏流出海再造汪洋。──林靈歌
我熟識的文學年輕朋友,纖細內斂而敏感的生命特質,21世紀初即綻放詩才,創作不懈,但她自我要求嚴謹,不及於「成名」,如今才慎重出版第一本詩集《星星的任期太長了》,收錄了橫跨19年的創作成果69首詩作,分為五輯,題材豐富廣闊,表現風格多樣,關注現實,探溯歷史,深刻領悟生命議題,繽紛多彩。──吳晟
必然是有一顆敏微易感的心,涉足現實亦維持恬淡優雅姿態,但試圖攤展自己,接受這世界陸續紛紛「無痕的腳印」,從青春啟程的近廿年間,痛他人之痛,苦弱者所苦,關注和被身體關住的種種,成為此書長短詩行的試煉。──孫梓評
讀思嫻的詩,千古落寞都如共鳴,而她的詩裡卻有一股綿延的線,無窮盡地延展我們的傷痛愛戀。她的凝鍊和隱喻,逆向的語彙操鍊毫不費力;她的優雅和憤怒邊緣的切換是如此熟稔貼切又出人意料;她開啟了熟悉之外的陌生隱喻及意象,立意之巧令人愕然。 ──馮青
豈止星星的任期顯得太長了,該說思嫻的詩集實在久等了。從公開發表作品到首度結集出版,她竟花了二十年才說服自己。歷史的苦悶沉重,女性的幽微纖細,在思嫻筆下如此妥貼結合,引領讀者一起尋找夜空裡永恆的鞦韆。──楊宗翰
思嫻是意象小世界的公主,在她詩的花園、山林裡,美花秀草,都有著特異的迷人芳香;即使荊棘詭木,參天蔽日,流沙怪岩,瘁心驚步,總以堅定的信念微笑面對。──路寒袖
歷史是有血肉的,由詩人的文字造出。
遠方不只有詩意,那些不公義的隱泣,等待詩人以熱血之筆寫出浪漫以外的吟唱。生活百味雜陳,唯有將一切醞釀於心,為醬為醋為酒,平凡甘味或酸辛或醺然,都由陳思嫻端出二十年精心的營造。
她以詩句星星點燈,而闃黑的人世有了微亮的側臉。
原來地球那麼美也那麼醜,引路的孤星因此延長了任期……──顏艾琳
推薦序
介入現場的幽微之聲──讀陳思嫻詩集《星星的任期太長了》
一
這是陳思嫻的第一本詩集,從她的寫作歷程來看,早在2006年就以〈卓瑪嘉因〉一詩勇奪第二屆《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的她,經過十多年後才出版第一本詩集,未免太遲了;與她一樣,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就受到矚目的青年詩人這幾年來都已光芒畢露,不僅出版了詩集,也在詩壇擁有一席之地,而她卻延遲至今,才有詩集之出,也不免叫人詫異。
延遲了詩集的出版,可能因為陳思嫻對於詩作品質要求過高吧。得到大獎的〈卓瑪嘉因〉是一首超乎她的年齡的沉重作品,在這一首長詩中,她以一位在中學教歷史的圖博教師卓瑪嘉( 詩中名為「卓瑪嘉因」)為主角,寫他因為寫了一本為出版的著作(《騷動的喜馬拉雅山》),遭到「被失蹤」的故事。那是2005年的事。2006年,陳思嫻在偶然的機會下,參加了中國流亡作家傅正明談論西藏詩歌的座談會,在現場拿到一張有關卓瑪嘉因「被失蹤」的傳單,相當震撼,而寫下了這首沉痛卻又感人的詩作。
在這首詩中,她以卓瑪嘉「搖醒一位時常打瞌睡的學生」,引出一段西藏圖博人民爭取獨立的故事。詩的最後一段這樣寫:
卓瑪嘉因將這些文字鎖在抽屜,他的朋友們
只好喝下噤聲的藥水、縮小身體,蹲進抽屜屏息閱讀
但槍桿還是撬開了抽屜,卓瑪嘉因被帶走,根據輪迴的規則
而被鎖在如抽屜般的囚房,從此見不到那些被他寫下的風景。
他在獄中不幸染上肺結核;有報告指出─
「卓瑪老師教學認真,吸入太多粉筆灰,目前在山中靜養肺病。」
卓瑪嘉因的行蹤和性別始終不明
為他聲援的讀者紛紛期盼卓瑪嘉因是一名女性
那麼,當她的名字重新被翻譯成卓瑪佳音
或許將是一則獲釋的好消息
在既寫實又虛構的敘事下,她以「抽屜」這個意象連結卓瑪嘉的書寫和遭捕入獄的關聯,再以卓瑪嘉「性別始終不明」,而以「當她的名字重新被翻譯成卓瑪佳音/ 或許將是一則獲釋的好消息」作結,都是相當厚重的筆法。
2015年10月,卓瑪嘉終於坐滿十年牢獄獲釋。這是陳思嫻當年寫作〈卓瑪嘉因〉時未能逆料的,她以一個生長於台灣的女性詩人身分期盼「卓瑪嘉因是一名女性」的想像雖然破滅,但她對圖博人民的關注則成為她的書寫中重要的主題。她總計寫了十三首,收在這本詩集「焦黑的雪山白棉被」卷中,每一首都擲地有聲,如給西藏朋友的〈用雪抄襲〉( 選入《2007台灣詩選》),寫她與圖博流亡人士餐敘的心情:「來到了流亡者的口述/我的手就凍傷了/筆被截肢」;接著帶入圖博民族史詩《格薩爾王》:「啊,可不可以偷懶/刪掉冗長的征伐情節呢/或許惡魔和壞人/ 將少掉更多」,俏皮中隱含對壓制者的批判、對圖博民族解放的期許,足可與〈卓瑪嘉因〉互為呼應。這種心情,委婉而動人地在〈開抽屜〉這首詩中流露:
今日拉薩天氣轉晴
攝氏11度C
眼睛很潮濕
囚房被你天天這樣看著
就快癱軟了
繫著早已習慣的腳銬
你在想像中
踩踏遠方不曾見過的海岸線
手指不禁敲起節奏……
Fa Do Si So Mi So Si La So Fa
胸口彈拍出細微的聲音
在漲潮時虛弱地呼喊
Free Tibet
「在漲潮時虛弱地呼喊/ Free Tibet」,這是以柔筆寫剛強者的堅定之詩。在我來看,陳思嫻這卷與圖博民族有關的詩,是這本詩集中值得注目的一卷詩作。這卷詩作不僅標誌了一位台灣女性詩人對圖博民族的關愛之情,也拓寬了台灣詩人域外書寫的詩路。
二
與「焦黑的雪山白棉被」卷同樣具有重量的是「微恙」卷。在這一卷中,陳思嫻寫二二八(〈光陰,耽溺在流動的血泊〉)、九二一(〈記「九二一大地震」·詩兩首〉)、八掌溪事件(〈如果屈原在八掌溪〉)、洪仲丘事件(〈為你寫下未竟的遺書〉)、高雄氣爆事件(〈為高雄81氣爆事件而寫.詩三首〉)、六四天安門事件(〈安眠〉),記中國維權盲人律師陳光誠逃亡(〈黑洞〉) 、香港傘革命(〈過境〉)……等詩作,在在展現了她作為一位詩人的歷史感和現實意識,這或許是與她同齡的詩人較少觸及的寫實題材。同樣寫實、批判,關注社會,她又與我這個世代的寫實主義詩人群不同,她擅長以呢喃語式,透過語法斷裂的敘事句表現更幽微的寫實情愫,如本卷最後一首〈夢的喪禮〉:
走路的神木嚮往海葬
它深信海洋是地球
最巨大的一滴眼淚
無止境用潮聲哭泣
為它的死亡感到哀傷
它在永夜短暫的眠夢
短暫活過
無法在黑暗的空間行光合作用
腰圍年輪的尺寸卻不斷擴張
超越被單植夢的面積
我醒來,它死了
我遺忘夢境,它死了
在它走路接近沙灘時
我被鬧鐘吵醒
它瞬間死去,海葬的心願
化成泡沫
各種致死方式
永遠神祕地匿藏它的屍首
腐臭味歸屬鼻子的職責
緊閉的雙眼看不見
味道的身形與髮色
我只好寫詩哀悼它
曾經不存在的存在
在無人出席的喪禮上
每一天夢醒
我習慣忙碌,如此張羅
夢的死亡。
這首詩表面上寫神木的枯死,是一首向神木致哀的詩;但通過夢境,則又分明在處理生命議題。神木之薨與夢境之死,相互交揉,最後帶出死生如夢的滄桑感。詩以〈夢的喪禮〉為題,收束於「我只好寫詩哀悼它/ 曾經不存在的存在/在無人出席的喪禮上/ 每一天夢醒/ 我習慣忙碌,如此張羅/ 夢的死亡。」更是精準地刻繪了現實與夢境(理想)兩相亡滅的虛無存在。
三
陳思嫻曾是我在靜宜大學教過的學生,約是1996年吧,當時我在中文系專任,她來找我,拿她的詩作給我看,說她喜歡詩,想從事詩的創作。四年之後,她開始發表詩作,收在詩集中的〈菜湯的聯想〉這樣寫:
落葉離枝依依
哭攤了一碗清澈的湖
湖畔渴飲的鷓鴣 閒踱
以迷離的姿態剝啄羽翅
——生脆的蘿蔔絲
她以移位的視角,將盛在碗中的菜湯移為落葉的湖水,將蘿蔔絲移位為鷓鴣剝啄的羽翅,具見巧思。
將近二十年後,她交給我看的是一整本詩集,除了前面提到的兩卷寫實力作之外,還有「青春力學的拉扯」卷的青春之作、「書籤」卷的短詩、「好不好」卷的連作、「耳朵都醉了」卷的音聲書寫─足見她的詩路寬廣,並不以寫實、批判為足夠。
但比較起來,我還是偏愛她關照現實議題、切入歷史與時間、生命與人間的諸多佳作。她是敏感且心思纖細的詩人,能夠在處理歷史、現實與生命的題材中,寫出同樣以此為題材的男性詩人寫不出的幽微之聲、深沉之感,以女性之心進入歷史與社會現場,是她的長處,持續以之,她將給出足以刷新台灣寫實主義詩場域的風景。
畢竟,一如這詩集的書名:星星的任期太長了。
──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