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扶鸞,又稱做扶乩、飛鸞、扶鶴、降筆……做為生產神諭的特殊方式,至少在十二世紀已有相關的記錄。藉由鸞筆所出現的大量神諭和宗教經典文本,成為中國民眾道德修身、醫療、家庭生活、生命終極關懷,乃至於面臨末劫降臨之時的最佳指引。扶鸞是理解近代中國宗教運動和社會文化,至為重要的關鍵。一如人世間的苦難是一直普遍存在,也就不斷需要來自上天的啟示,來告知濟度的方式。扶鸞的文字性、神奇性與客觀性讓它成為了最廣泛流行的神、人溝通技術。奠基於文字的大量垂訓,逐步成為經典,在社會菁英的支持下跨越了道教、佛教和各種民間教派、救世團體,而有不同脈絡的發展。十九世紀後半的鸞堂是文人領導下的宗教團體,透過乩示重申傳統價值,藉由宣講和刊印善書等各種方式傳遞給普通民眾,參與服務的鸞生則在生活中實踐道德,並得以用乩示證明死後的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