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民政府有在規劃抗戰以後的情形,但勝利還是來得太突然,多數的規劃並沒有真的走到可以實行的階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勝利後的復員、重建與軍事行動,總是落後一拍。
從軍隊來看,阿爾發(Alpha)師還在換裝,冰人與白塔(Beta)作戰計畫,預計到1945年12月,才能進攻廣州。於是,作為作戰中樞的軍事委員會,自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之初,至1946年4月軍事委員會撤銷、國防部成立前夕,一共開了30次聯合業務會議/會報,要來處理軍事上大大小小的問題。
從這些會議/會報留下來的資料,看到國軍面臨最嚴重的問題,一個是後勤,特別是阿爾發師,換裝美械以後,似乎彈藥使用也比以前多,但是因為後勤跟不上,只能要求部隊自己多帶一點彈藥;一個是「偽軍」改編的問題,國軍中樞的想法是全數解散,認為他們對國家不忠,不能使用,不過,最後還是不得不用。
另外,國軍在抗戰勝利之後,戰力上的限制也不少。裝甲兵只有從印度回來的3個營,加上接收日軍的9個營,總共12個營,撒在廣大的戡亂戰場上,其實對戰局的影響很有限。而空軍在抗戰結束後,航空委員會雙手一攤,表示運輸機太少,沒有辦法支援軍事空運需求,陸空協同作戰,時間也尚未成熟。
從這本《抗戰勝利後軍事委員會聯合業務會議會報紀錄》,發現抗戰結束後,各種軍事問題的紛雜,既要配合復員到南京,又要準備改制成國防部,但也是承載著當時國民黨人設想的未來軍事建設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