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導讀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西元一八〇九年至一八八二年),英國著名博物學家,演化論的奠基者,被譽為「演化論的始祖」。他以淵博的知識、敏銳的眼光發現並提出了生物界的演化規律,打破了宗教神學關於生物起源的荒謬觀點,開拓了人類的視野;他提出的「演化論」觀點對近代生物科學產生了龐大而深遠的影響,被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列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西元一八〇九年二月十二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的什魯斯伯里小鎮。父親是當地的名醫,希望達爾文長大後能夠繼承父業,因此十六歲時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達爾文自幼對大自然充滿熱愛,喜歡打獵、採集動植物標本,對學醫並沒興趣。父親無奈之下,又將他送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名牧師。達爾文仍然無心聽取神學教導,將大量的時間花在聽取自然科學講座和進行科學實驗方面。
西元一八三一年,達爾文大學畢業,經人推薦參加了英國政府組織的環球航行,開始了五年漫長而艱辛的科學考察活動,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回國後經過對所搜集資料的分析和思考,達爾文逐漸形成了生物演化的概念。
西元一八五九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究整理,達爾文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該書運用大量的資料,證明形形色色的生物並非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抗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第一次有系統的提出了生物演化學說,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此後,達爾文又出版了《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人類的起源》(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等多部著作,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了他的演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與遺傳、生物的生存抗爭和自然選擇等重要論點。
晚年的達爾文儘管體弱多病,但是依然以驚人的毅力,堅持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和寫作,表現出了一個偉大科學家堅持真理、不斷研究的崇高精神。
西元一八八二年四月十九日,達爾文病逝於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唐恩莊園,人們將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地旁,以表達對這位偉大科學家的敬仰與懷念。
本書從達爾文的兒時生活開始寫起,一直追溯到他所經歷的不凡旅行以及獲得的偉大成就,再現了達爾文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讓廣大青少年朋友了解這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學習他那種對科學真理堅持不懈、對困難挫折毫不畏懼的堅毅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