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最絢爛的佛經
《楞嚴經》與《華嚴經》、《金剛經》並尊為「經中之王」,享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美譽。它是佛教正法的代表之一,被歷代高僧大德譽為統攝佛教經論的教誨指南和禪宗正眼,很久以前就有「《楞嚴》興,正法興;《楞嚴》滅,正法滅」的懸記。同時,它還是一部「佛法百科全書」。
●開悟的利器,印心的聖典
佛教中素有「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之說,又說要有「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的人才有大徹大悟的可能。本經從明心見性開題,循循善誘,破解各種疑惑和歧見,楞嚴法會上包括阿難尊者在內的許多人在佛的砥礪之下開悟、證果。自中唐以後,《楞嚴經》盛行於禪、教之間,於晨鐘暮鼓之中終生虔誠誦讀、奉持、禮拜。依楞嚴法門而修行的佛子很多,其悟入者不計其數。禪門名僧大德,也多以此經接引後學,又每每以此經來印證禪者證悟的境界。
●真修實證的指導手冊
《楞嚴經》是禪修者可以帶在身邊隨時參究的佛經。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說:「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
●最富文學價值的佛經
《楞嚴經》中有雍容裕如、渾灝流轉的機鋒,有對妙明真心而深邃的思索,有對了悟境界詩意而哲理的描繪,有在它影響下無窮無盡、孤拔峻峭的禪宗公案和睿智超妙的禪門詩偈,因而受到歷朝歷代士大夫以及文人墨客的傾慕讚許-許多士大夫的學佛因緣都可追溯於此。大文豪白居易、王安石、蘇軾等對《楞嚴經》尤為推崇。蘇軾說:「《楞嚴》者,房融筆受,其文雅麗,於書生學佛者為宜。」從文學性來說,《楞嚴經》也是標準的古典文學誦讀範本,能使學習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書的出版因緣及特色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歷史原因,至今市面上流通的有關《楞嚴經》的書籍仍屈指可數,此經的讀者群始終被限制在少數專家學者的狹窄範圍之內。由於《楞嚴經》的文字古奧、義理深邃,許多有心要精研《楞嚴經》的讀者都不免望洋興嘆。為此,我們另闢蹊徑出版了這本書。
本書的結構分為五章,第一章是講述《楞嚴經》基礎知識,包括地位、歷史、爭議、經題和譯者等內容。其餘四章遵照元代惟則禪師經宗分的五分法,分為見道分、修道分、證果分和助道分四個部分,略去了結經分。經文內容以圓瑛大師的《楞嚴經講義》為藍本,參考了憨山大師的《楞嚴通議》、蕅益大師的《楞嚴文句》、蓮池大師的《楞嚴摸象記》、曾鳳儀居士的《楞嚴宗通》等注疏,同時參考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印光大師、程叔彪居士、海仁法師、宣化上人、元音老人、南懷瑾居士、王治平居士、文珠法師、慧律法師、成觀法師等祖師大德的注疏和講解,此外還在首楞嚴經資料網、佛教導航網、中華佛典寶庫網等網站上受惠良多,還有諸多對本書出版有幫助者,在此一併感謝。本書的圖解部分以臺灣白聖長老編製、慧律法師校對的《楞嚴表解》,還有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威學院佛學會師生共同努力完成的鄭水吉居士編著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新表解》為參考,繪製了精美的插圖、系統結構表、嚴謹流程圖、佛像等,以全新圖解手法綜合創意,試圖賦予這本經典以特別的親和力。
本書中多數觀點都是在權衡了數家權威注解後才敢下筆,力求達到「無一字無來歷」,不敢有一己之臆造。但《楞嚴經》義理深邃至極,論證細密,結構嚴謹,而編者佛學水準有限,恐有遺珠、訛誤之憾,希望十方緇素大德慈悲鑑核,有心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使本書精益求精,為讀者朋友提供更美好的閱讀享受。
編者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