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信念 道路 夢想——文獻見證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
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為之奮鬥的夢想。要實現夢想,就要有信念、有道路。信念指引道路,道路通往夢想。
回望歷史,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中國共產黨人經受風險和考驗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根基所在。
(一)求索.抉擇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嚴重阻礙著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政治進步,是近代中國積貧積弱、落後捱打和民族災難、人民痛苦的根源。從那時起,中華民族就一直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在近代歷史的前80年,中國人民進行過多次不屈不撓的鬥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這些鬥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產生一定影響,但每一次的結局都是失敗。事實證明,舊式的農民戰爭,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人們仰望蒼天:中國的出路在哪裏?
人們渴望著、期盼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新的先進理論,以開闢新的革命道路。
正在這時,世界上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世人領略了戰爭的殘酷,使很多人對西方文明和進步產生了懷疑;一件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中國的先進分子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在各種社會矛盾加劇和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下,一場新的人民大革命不可遏制。這場新的革命,是以1919年5月爆發的五四運動為歷史起點的。正如毛澤東所說:“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的先進分子從巴黎和會的教訓中,逐漸看清帝國主義列強聯合壓迫中國人民的實質,這是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的主要原因。瞿秋白曾說:“帝國主義壓迫的切骨的痛苦,觸醒了空泛的民主主義的噩夢。”“所以,學生運動倏然一變而傾向於社會主義。”
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有一個發展過程,開始還只是一種朦朧的嚮往,猶如“隔著紗窗看曉霧”,一時還分不清科學社會主義與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界限。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合作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觀點在各種刊物上紛然雜陳。經過反覆的比較、推求,中國的先進分子逐步認識到,與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最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良知的科學思想體系。
在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李大釗起著主要作用。他是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旗幟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1919年,他在《新青年》第6卷第5號、第6號上連續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肯定馬克思主義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對馬克思主義作了比較全面、系統的介紹;他同胡適進行的問題與主義的論爭,引起相當強烈的社會反響,擴大了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的精神領袖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以後宣稱,軍國主義、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的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共和政治為少數資本階級所把持”,“要用它來造成多數幸福,簡直是妄想”。我們不應當再走“歐美、日本的錯路”。1920年9月,他發表《談政治》一文,明確宣佈:“我承認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生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第一需要。”1這表明,陳獨秀已站到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來了。
毛澤東是五四運動中比較年輕的左翼骨幹,是湖南學生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說,他第二次到北京期間,搜尋和閱讀了許多關於俄國革命和宣傳共產主義的書籍,其中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考茨基的《階級爭鬥》和柯卡普的《社會主義史》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2
天津學生領袖周恩來說,自己到歐洲以後,“對於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到1921年秋,終於“定妥了我的目標”即共產主義。他表示:“我認的主義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為他宣傳奔走。”3
一些老同盟會會員,如董必武、吳玉章等,也在這時開始轉向社會主義。吳玉章回憶,他從辛亥革命以來的實踐中認識到,“從前的一套革命老辦法非改變不可”。他說:“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發生給我啟示了一個新的方向和新的途徑。”“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這種思想在我頭腦中日益強烈、日益明確了。”4
這些有著不同經歷的先進分子殊途同歸的事實表明,拋棄資本主義的救國方案,走馬克思主義指引的道路,是相當多的中國先進分子共同作出的歷史性抉擇。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及其同中國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結合,一批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由此,一個新生的全國統一的政黨,一個將改變中國和世界的力量,就以不可阻擋之勢,呼之欲出了!
(二)誕生.征程
1921年7月,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的小樓裏,在浙江嘉興南湖的紅船上,只有50多名成員的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與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縱橫捭闔的各種政治力量相比,它是那樣的勢單力薄、毫不起眼,但它的誕生卻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是因為,在它手中,握著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它心裏,裝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從此,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革命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
時光荏苒。如今,這個最初只有50多名成員的小黨,已走過100年輝煌歷程,發展成為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政黨。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幾代人奮鬥、創造、積累,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100年來,中國走過的歷程,中華民族走過的歷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就的,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容否定的壯麗篇章,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現實基礎。
歷史證明,“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麼不容易”!這條道路的一端連著信念,一端連著夢想。信念是根基,道路是途徑,夢想是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深刻指出:“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鬥,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貫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闡釋了偉大的中國夢。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堅守信念,尋找道路,奔向夢想。在1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接力探索奮鬥,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和世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三)文獻.見證
在一個政黨、國家、民族的發展歷程中,總會發生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成為這個政黨、國家、民族的集體記憶。對有著百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來說,這些重大事件、集體記憶,就是百年黨史這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5的點睛之處和關鍵歷史節點。對於黨的文獻在黨的歷史及其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在2009年2月25日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進行了深刻闡釋。他說:“我們黨在長期奮鬥歷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獻,特別是黨的主要領導人的重要文獻,記錄了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艱辛探索的奮鬥歷史,記錄了黨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完成偉大艱巨任務積累的寶貴經驗,記錄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歷史進程,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治黨治國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對這些文獻進行編輯、研究和宣傳,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6
本書即依據“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智慧的結晶”的黨的重要文獻,每年以一件(組)珍稀文獻(包括圖片)為引,主要講述一個(組)重大黨史事件,一份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100年選取100個(組)重大事件,每個(組)重大事件既能獨立成篇,深耕細作,又特別注意大歷史背景和後續結果等相關延伸內容,這樣前後接續,點面結合,串聯起中國共產黨100年奮鬥歷程,構成一部簡明百年黨史。
在全書撰寫過程中,我尤其注意把握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精準選定每個年份重大黨史事件的同時,注意利用原始檔案文獻和挖掘大事件中生動的小細節來呈現。一方面,在每一年份敘事主體的選擇上,重大性和重要性是關鍵考量;縱向還要統籌內容的全面性和豐富性問題,注意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另一方面,竭力挖掘使用第一手最新檔案文獻,如筆者親赴俄羅斯莫斯科五一村找到的中共六大珍貴文獻,在四川綿陽梓潼發現的鄧稼先珍貴手記,以及大量俄羅斯解密的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有關檔案文獻,涉及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和工農運動、1936年西安事變、1937年十二月會議等;注意典型事例和生動細節的刻畫,包括北伐勝利進軍期間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內幕細節,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的艱難決策過程,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雲的發言,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突破原定議題引發的“一系列大是大非問題的討論”,1985年百萬大裁軍的國際國內背景等。
二是縱向體現黨的歷史大時段分期的同時,注意全面反映黨的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一方面,在以歷史文獻引出每年度的重大黨史事件的同時,注意體現黨的歷史分期,包括“1921誕生: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1949擘畫新世界,建立新中國—開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偉大轉折—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期”“2012中共十八大和提出中國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另一方面,在體現黨的不懈奮鬥史的同時,注意黨的理論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的發展脈絡。理論探索史包括確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建設史包括中共五大選舉產生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提出、中共十六大新黨章對黨的性質兩個“先鋒隊”的新概括等。
三是努力做到大視野大格局大站位的同時,注意講述時代英模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一方面,充分體現黨的領導和中央決策部署的引航作用。除以濃重筆墨展現黨中央和黨的主要領導人的主要活動和歷史貢獻,還描寫了黨的主要創始人革命先驅李大釗的英勇就義、周恩來與亞非會議、劉少奇與八大政治報告的起草、朱德與大生產運動、任弼時與《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陳雲與“一五”計劃的編制等。另一方面,深情展示體現民族精神的革命英烈、時代英雄、先進模範和奮戰在一線的普通勞動人民的感人形象。如大革命時期選舉產生的首任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革命英烈王荷波,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江戰役受傷被俘後絞腸壯烈犧牲的34師師長陳樹湘、獄中撰寫流芳千古的《可愛的中國》的方志敏,抗日戰爭時期毅然砸槍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被敵人割頭剖腹誓死不屈的東北抗聯名將楊靖宇和寫下“八女投江”壯麗篇章的冷雲等8名年輕女戰士、用乳汁救八路軍受傷小戰士的沂蒙紅嫂明德英、“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張思德,解放戰爭時期捨身炸敵暗堡的董存瑞,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身抱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捨身堵槍眼的黃繼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為搶救落水朝鮮少年而壯烈犧牲的羅盛教,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甘當螺絲釘”的雷鋒、“縣委書記的榜樣”的焦裕祿、“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兩彈一星”元勳⋯⋯“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尊崇英雄,禮敬人民,理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基本的價值觀,也是本書秉持的一個基本價值理念。
需要說明的是,百年黨史如此豐富,檔案文獻如此浩瀚,在一部三十萬文字的書中,要控制篇幅,不可能說得面面俱到;還要歷史脈絡清晰,線條流暢,做到大事要事不遺漏。說得容易,做到難。有所取,必有所捨,有所詳,必有所略。但取捨詳略,難免考慮不周。無論是全書總體的把控,重大事件的選擇,文獻資料的取捨,點評的精當,語言的精練等,肯定做得都還不夠。但我以勤補拙,傾情投入,盡己所能,反覆打磨,力爭寫出一部政治站位較高、重大史實準確,內容全面、重點突出,角度新穎、鮮活生動的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奮鬥簡史。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7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已走過百年征程的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堅定信念、矢志不渝,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創新的輝煌!
李穎
2020年3月8日初稿
2020年8月11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