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十七歲的獠牙:我的少年心史、人物誌與新浮生六記

十七歲的獠牙:我的少年心史、人物誌與新浮生六記

  • 定價:580
  • 優惠價:952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9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渴望追憶,
卻又害怕追憶他自己的十七歲,
因那是血液最滾燙的青春的核心。

  * 韜光往事以回憶書寫回憶,用生命療癒生命
  * 不是小說卻比小說精彩,不是傳記卻比傳記更真實
  * 因特殊的家世背景,得以窺見近代中國最黑暗、最神祕的文革往事,他以青春之血拭去痛苦淚光,寫出一個生命態度噹噹作響的巨變年代,長逾百年劃時空之史詩!


  回憶殺──十七歲的獠牙
  最初,我們都來自昨日。一千年前是昨日、一星期前是昨日、一秒鐘前也是昨日。「昨日即往事、離別、缺失、遺憾、否定與羞愧,以及所有我們留戀、思索及賴以昇華的東西。」

  大陸中生代(八九一代)詩人、小說家、畫家、古琴家楊典繼《琴殉》之後,磅礡再現史詩般的回憶殺;一本關於他自己和一些民國往事,一本漫談文革、文明和新舊文化直面對決的動盪歲月,書一翻開,映入眼簾的文字是有畫面的,突然泉湧而出的情景,那麼的似曾相識,即使你從來沒有去過,他說他的重慶,卻勾起你的愁懷,想起人生某段歲月中曾經折騰你、啃蝕你的心情點滴,你以為過去了其實並沒有過去。

  打開十七歲的任意門
  《十七歲的獠牙》帶著回憶而來,讓人思緒掉入任意門,你會忍不住想問,為什麼是十七歲?繼續看下去,他說,「十七歲是禁忌的一年,每個人都站在世界的中心,那是愛情的中心、肉體的中心,廣場上的肉醬、坦克、槍聲與革命的中心。」

  而禁忌,也意謂著打破禁錮,挑戰既有文化或傳統權威,因為十七歲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張白紙,沒有包袱、無謂正義,更沒有實質意義上的「過去」。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渴望追憶,卻又害怕追憶他自己的十七歲,因那是血液最滾燙的青春的核心。」

  因此張開十七歲的獠牙,正是百無禁忌穿透時空,即使挖開後發現所有血淋淋的肉瘤不忍卒睹,亦是了無懸念除之而後快!

  他說,人之所以要回憶,並非是為了記起自己呱呱墜地的樣子,而是拚死拚活泅過母親子宮成功著岸,究竟是所為何來?因此書中雖以相當篇幅敘述家族故事,抽絲剝繭找到曾祖楊襄甫曾參與早期興中會反清革命,又在危難關頭救過國父孫中山兩次。但,在那什麼荒謬事都可能發生的時代,這只是千千萬萬性命交關故事的縮影,他把家族各人經歷當祭品,意欲釣出人性卑微的光輝才是終途。

  正如許多評家說過,楊典的文字是有魔力的,一念既起,不管是一個地方、一間店子或是一個人,皆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他寫故鄉重慶,「是我誕生後看到的第二個子宮,鐵一樣的子宮」,細說重慶的夏天暴熱滾燙,苦蟬凌空尖叫,人民仍喝著江津白乾吃火鍋,渾身曬得脫皮也只當換了一件衣服。而後說:「我小時候最愛的不是祖國,而是冰糕。因為我血熱。」不緊不慢又斬釘截鐵,讓人不禁莞爾。

  紅色武俠世界的荒謬劇
  他以看似戲謔又犀利的生動描述,帶領讀者回溯自己出生前後,這世界發生過的大小事,少年的他,目睹(或聽聞)被打成「黑五類」的父祖及外公外婆上下兩三代一大家子,人生最精華的大好時光盡付東流,生命如風中蘆葦一折就斷,他毫不掩飾心中的憤怒,形容那個年代:「是一部荒誕不經,殺人不見血的『紅色武俠世界』。」因為「神」還沒有死,到處又都是神仙的故事,「要不然院子裡為何有那麼多的『牛鬼蛇神』?」

  跟著楊典的眼睛去看他走過的地方,經歷過的事情,說「我」這根浮木到底從何而來,欲往何處漂去,浮生萬象必有深刻體會,他透露自己有一個亦師亦友的神祕導師,在閱讀路上,「夜晚不再孤獨,冬天不再惦記缺少爐火」,每當難受時刻想到遠方那位智者,就感到心安。對讀者來說,他正是這樣一位神祕導師啊!

【本書特色】
 
  楊典生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橫掃中土期間,因為父親是小提琴家(音樂家馬思聰譽為天才學生、中國當代最早的先鋒實驗音樂作曲家),母親是小說家、外公為民國少將軍醫等文藝世家背景,使他一出生即被掛上「黑五類家庭」後代的鮮明身分;帶著一種和人間、時代天生的矛盾衝突,書中他回顧自己磕磕絆絆的成長過程,並因女兒誕生而對生命的連結有了重新感悟:「一切都來自妳,一切都通過妳,一切都在妳之中」,前後花了將近十年終於譜成對家族意義重大的生命書寫,這是一本回憶之書,同時也是一本療癒生命之書。

  以第一人稱視角揭露若干文革往事,不僅跳脫以往類型文學常見的悲情批判,而且寫的都是他所認識的身邊至親好友,即使文革已過四十多年,在他筆下仍活靈活現宛如昨日,文字辛辣一如重慶火鍋,描繪當時一窮二白如何苦中作樂的庶民生活、人生境況、親情友誼和對家國的夢影殘想,有笑有淚,讓人感慨萬千,而留日時期的小帝國札記、讀書偶得、音樂家軼聞等,也都是來自對過去之饕餮;楊典以獨特的寫作風格旁徵博引東西方文學藝術、音樂電影,皆似珠玉落盤擲地有聲,總能讓人讀來既驚又喜,嘆這世界雖有無數糟糕的東西,但只要有一丁點美好亦是不枉此生!
 
得獎紀錄

  2011年獲「第三屆『後天』詩歌獎」
  2011年獲「首屆中國-銀川鴻派國際詩歌獎經典詩集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典


  作家、詩人、古琴家、畫家

  1972年生於重慶,1984年後居北京。音樂世家出身,自幼隨小提琴家父親學習音樂,1981年開始學習繪畫,1987年開始文學寫作,自1988年16歲起陸續發表作品,涉及隨筆、小說、詩歌、戲劇、書評、琴學等。

  【出版作品】
  隨筆雜文集
  《狂禪:「無門關」鏡詮》(2004)
  《孤絕花:舊版書評四十八》 (2007/2009)
  《肉體的文學史》(2011)
  《隨身卷子:百衲本筆記野史、詩、念頭與妖燈鬼火錄》(2013)
  《巨鯨:私人文學史》(2020)
  《十七歲的獠牙:我的少年心史、人物誌與新浮生六記》(2021)
  短篇小說集
  《亡國辭典:異端小說、頹廢故事與古史傳奇》(2010)
  《懶慢抄:新筆記體小說、志怪、玄學與奧義書》(2016)
  《鵝籠記》(2019)
  《惡魔師》(2020)
  詩集
  《麻醉抄:少年詩、舊火及其他》(2017)
  《花與反骨》(1987~2012)
  《枯山水》(2010)
  《禁詩I:入蜀記》(2010)
  《禁詩Ⅱ:七寸、枯山水與祖庭》(2012)
  《女史:煉字幽警錄》(2014)
  《零雨其濛》(2015)
  《閒樓一諾》(2020)
  古琴音樂理論、隨筆與戲劇集
  《琴殉》(2010)
  《隱几長嘯錄》(2010)
  《琴殉:隱几長嘯錄》(上)、《琴殉:彈琴、吟詩與種菜》(下)(精裝套書,2020)
  畫冊
  《太樸之骸》(2012)
  另編輯有《黑鏡頭:面孔的故事》與《唐卡中的六道輪迴與地獄精神》等美術圖片類圖書。
  古琴演奏專輯
  〈琴殉:移燈就坐〉、〈琴殉:隱几長嘯〉(雙CD,2020)

  獲獎
  2011年獲「第三屆『後天』詩歌獎」
  2011年獲「首屆中國-銀川鴻派國際詩歌獎經典詩集獎」
 

目錄

自序

【卷一】
十七歲的獠牙
混沌衣/狗肉湯/發報機/水碼頭/黑屋子/魚肝油/訣怪話/入蜀記/切菜機/發高燒/井少女/褲襠刀/橋頭堡/色與詩/猛獁牙

【卷二】
夔(一):帶魚
夔(二):飛蛾
夔(三):一九六八年父親小詞典
紙月亮
卓如——〈紙月亮〉續一
蜘蛛記——〈紙月亮〉續二
哀高丘之赤岸兮——〈紙月亮〉續三
元配夫人(一)——〈紙月亮〉續四
元配夫人(二)——〈紙月亮〉續五
九十九歲半
第五寇——就曾祖楊襄甫先生救孫文史紀略談
核桃

【卷三】
新浮生六記
一、火柴記/二、食鱸記/三、吹畫記/四、臭菜記/五、抽煙記/六、蓄鬚記

【卷四】
第一個詩人
南渡――對兩個姜夔之隱祕閱讀
二南
走神兒
信之死
海豚之罪
K的剪影
白蛇與假想敵――關於我的第一篇小說
心不在焉
打坐

【卷五】
六公尺2音樂之冪
箭樓下的芝諾
小帝國寫照
論絕交書
青餅
一頭鵝的語境
回籠覺(一)
回籠覺(二)——論某日午睡後三點三十六分十七秒之原罪
錄像帶、禁區與單面人
惡的許諾
說瘸
說瘦
說鹽
黑色的寫作

附錄――《單向街》00二期——楊典繪畫訪談
 

自序    

  寫作如打坐,昏然冥想間,總讓人痴於各種東搖西照的奇異念頭。念頭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能留下的並不多,且即便留下,也會迅速化為「過去」。可以說,除了歷代那些罕見的、彗星一樣划過的天才,幾乎全部的文學都是為了描寫「過去」或昨日而存在的。沒有昨日,便沒有文學。今日常是文學的口號,明日或為文學之寓言,而昨日則是文學被遮蔽的血統與教義。一本翻得發黑的舊書,常比新書更有魅力。昨日是什麼?歷史嗎?經驗嗎?我以為非。歷史與經驗都是表面的,不足掛齒。一千年前是昨日,一個星期前是昨日,而一秒鐘以前也是昨日。昨日即往事、離別、缺失、遺憾、否定與羞愧,以及所有我們留戀、思索及賴以昇華的東西。老人有昨日,孩子也有昨日。時空兩頭皆無,中間也是轉瞬即逝,只有昨日算是純真的定海神針。今日充滿了貪婪,明日充滿了誘惑。彷彿唯昨日的我們才算是我們自己。我不相信「覺今是而昨非」。我甚至也不相信什麼「當下即是」。因今之是或當下之是,不久皆會立刻變為昨日。從無沈澱過的「當下」其實也是從不存在的與荒謬的。

  當然,昨日也不是什麼玄奧的心學,但比心更殘酷。過去在還是不在?芝諾如是懷疑,僧侶如是悲憫。昨日不是哈姆雷特或盧梭式的憂鬱,不是普魯斯特、蒲寧或納博科夫式的回憶,不是李義山、張陶庵、周知堂或王靜安式的懷念,不是從墨子、王陽明到曹霑以來的全部感情。昨日也不僅是工業革命下的蒸汽機、暴力少年手中的皮帶、民國的宴席、纏足史中的尖叫、太監制度、老照片、古琴、勞改犯、軍大衣、陰曆、長袍、軍閥與春節,也不僅是資產階級審慎的魅力,不是二戰的屍體、大飢荒的餓殍、武鬥時期街頭群毆者的血跡或八0年代的一個被誇張的詩人……昨日不是任何人與任何事,卻是它們的總合。

  歷史為何物?愛默生云:「凱薩的手,柏拉圖的腦筋。基督的心,莎士比亞的聲音。」這話太大了。萊辛曾吟:「昨日我愛。今天我受難。明日我死。但是今日與明日,我都要想一想,昨日。」這話又太玄了。太陽底下無新事,有哪個中國人,會不熟悉「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之慨嘆呢。但這些話說到底也皆太空了,不能落到實處。

  一切往事,都像是一堆被記憶粉碎了的袖珍百科全書,需要我們用寫作去拼貼和修補。而昨日則是這本痛苦的辭典中最深刻的詞條,它滲透血液,長滿皮肉,爛入骨髓,讓我們再不敢回顧我們自己。所以人大多數寫作,都有所謂「選擇性記憶」,以逃避自己的難堪或傷疤。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回憶錄是不可讀的,因還不如小說來得真實。而且回憶錄太容易作假,就像古代的官修歷史,從來就是一堆「選擇性記憶」,而非真事。但選擇歸選擇,人又不得不時常去滿足回憶這個本能。

  因文學之本質,說到底亦是為回憶本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注釋罷。

  記得自十五歲開始寫作那年起,FS(此人對我早年深有影響,但我們之間曾約定互相一生都不要涉及任何文字,故在此處亦略去他的姓名)就曾警告過我說:「從此,你的一生就被毀了。」他當然說得沒錯。事實上人無論選擇做哪一行,他的一生都會被毀掉。即便什麼也不做,也是另一種毀滅形式。越是以最大的熱忱投入,便越會以遺憾作為全部代價。故三十三年後,我才真正讀懂紀德:「拿塔那埃勒,我要教你熱忱。」他說的其實是一句反話。所有事業都可以有某種邏輯自洽,就像一個拓撲空間。一開始貌似是你在控制它,但年深月久,浸淫忘我之後,你便會被它控制,不知不覺變成它的傀儡。寫作亦如是。

  另,本書涉及太多家族往事,也算是一種文學意義上的「齊家」罷。因過往的很多家族人物,乃至童年圍繞在身邊的親友長輩,早已在歷史煙雲與歲月大化中星散了,再也無法相聚。我把他們都寫在書中,便算是一場最低限度的重返家園。

  如今的我,每日寫作、繪畫或彈琴,但我知道我們這一代著述再豐,本質上於人生世界則毫無建樹,荒謬面前鬢生白髮,就只剩下鬼混了。偶爾用浮光掠影麻醉自己,也是不得已。一旦對照民國先賢們之山河成就,便立刻會自慚形穢,渺小地對著鏡子齜牙咧嘴,只能像畜牲一樣活下去。

  但你真的敢照鏡子嗎?如這可怕的「昨日之鏡」,可不是黃帝威懾上古天下的「十二面銅鏡」,也不是波赫士詩中照耀著春日虎群的魔幻之鏡。昨日之鏡中沒有你的臉。只有一個恐怖的盲目兒童,在問你:你是誰?你已不是我,也不是你自己。天,哭泣吧。帶著你童年的骷髏與美的殘骸,去放聲痛哭。

  雖然「一切書都是自傳」,但世事無情,非要待「芹溪淚盡而逝」了,或許書才會有些血肉罷。本書所收隨筆,一半皆為昨日而寫的,或寫的便是早已蕩然無存的過去。具體而言,即卷一~卷三涉及到我在巴蜀與重慶度過的少年時光、家庭、父母、舅舅,乃至曾祖父與祖母一代等之民國舊事;卷四~卷五則寫到了少年時代一些再也找不到的故友,或昔日見過的怪人、舊日同學之死、留日時期的札記、跛子帖木兒、鱸魚、錄像帶、鹽、讀書偶得或一些音樂家之軼聞等,皆來自對過去之饕餮。古云「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又云「蜀葵觀花,其根可以入藥」。望帝春心,夔門橫舟,索句渝州,逝者如斯……幾十年來我雖都在異地生活,但我的性情其實卻從未離開過南山的秋燈夜語。全書的結構,似乎有點接近《史記》,即卷一~卷三是「本紀與世家」,卷四~卷五則是延續一些「人物列傳」或雜論,這也是對中國傳統史學形式的全景鏡像罷,就像是我一個人的史記。常言道「故鄉無先知」,我有時畏懼看到過去的生活。或許中國人大多會愧對現實,恐懼當下,又會習慣性地懷念老家的溫暖。於是,靠記憶過日子,便就成了一切規避苦惱的邏輯,因昨日往往是比較「安全」的。和很多人一樣,在無數次「語言的打坐」中,我自己一直在參的東西也並不是什麼神學,更不敢奢談愛或思想,只不過是懷念與追憶罷了。不過,這種無奈的文字,似乎真有點像知堂老人所謂「寄沈痛於幽閒」之黑色了呢,念之亦不禁苦笑。

  往事正像在黑暗中背書,雖透澈明理,卻始終不見天日。

  昨日尚在否?記憶恍若流沙墜簡、邊角廢料,我且暫收入卷中。因昨日都是殘缺的、遮蔽的、不可考的。或昨日還會是你偶爾窺視到的大街上一個少女的皮膚?也許吧。編輯本書期間的初夏,我還回了一趟巴蜀。我看到一些過去的朋友鬢角生白髮、手臂上亦有了老人斑和皺紋,不禁深深難過。你或會在四十歲的時候拚命鍛鍊、喝養生湯或減肥。在五十歲冬泳、六十歲打太極拳、七十歲時拒絕吃藥。你會怕冷、怕風、怕激情、怕喝酒。或會為一朵臘梅失魂落魄。你會想念起父母,儘管你始終在想他們,卻從沒如這樣想過。你會想起所有的朋友:兒時嬉戲的那個、中學意外死去的那個、最激烈爭吵過的那個、背叛過你的那個或最後在病床邊陪伴你的那個。你會重新愛上一切早已不愛的女人,因過去你忽略了她們身上太多細膩的、致命的東西。你開始不愛自己,如不愛冬天、醬油、關節炎或「祖國」。但你也會突然迷上一個你根本不瞭解的宗教,或某個過了氣的偶像。你會尊重閒者的無聊、匹夫的潦倒與敵人的憂愁。看,這就是昨日。詮釋昨日,是孔丘以來大多數士大夫之人文理想,也是從裴鉶、劉斧、韓愈、段成式、陶宗義、公安或桐城,乃至康、梁、胡、辜、林、二周與張、胡等人常哭於筆下之幽怨。沒有人會像寫作的人那樣酷愛昨日。因昨日已不存在了。有一座房屋,當年住時並不覺得好,一旦拆毀後又傷感無比。有一條老路,你走上去時,就是另外一個人。當然,也沒有人會像寫作的人那樣仇恨昨日、懂得昨日、毀滅昨日、為昨日而自暴自棄、而反抗、而倒下、而流血、乃至為它而死。且這世間,有很多人早已遍體鱗傷,苟延殘喘,卻也還是真不願死的,就因還有記憶的幻影在支撐。因昨日就是一個人最祕密的愛,最羞愧的魂。此外,或許我們從來就沒有什麼別的愛,也沒有什麼別的魂。
 
二00六~二0一一年  
二0二0年修訂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57632
  • 叢書系列:Great_經典
  • 規格:精裝 / 544頁 / 14.7 x 21 x 4.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十七歲的獠牙──混沌衣
 
(文略)………
 
據說父母是在「九一三事件」轟然從天而降之前不久懷上我的,恍若沈淪的預感。那一年,無數精子的屍體從空中掉下來,比副統帥死得還慘。只剩我一個還活著,並順利地降落在一根神經的尖端上,俯視天下的妊娠。這是七0年代初,中國的環境就像惡露,到處是血汙。據說那十年內出生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紅輻射」,性格十分好鬥。曾經流行過一個很有名的形容詞,即「文革之子」,我也算是比較典型的。記得當時在混沌衣內,我一個人和整個母血的軍隊交戰,殺得天昏地暗。那是個血肉攪拌的沙場。子宮內壁到處貼的是大字報式分泌物,紅細胞和白血球在大街上混戰。我聽見母親痛苦的哀號,呼叫。後來,我的軀體越來越大,猶如盤古。我還看見了大洪災:羊水的破裂。但我實在厭煩了殺戮,也厭倦了拯救。我看透了混沌這個模糊的祖國。我決定提前撕裂宇宙,和那個優美的卵子私奔。
 
十七歲的獠牙──切菜機
 
(文略)…………
 
但我父親究竟有多瘋,為何瘋?說不清楚。總之,從我記事時起,便見他走路、吃飯、辦事或上街遊行時,都會一個人搖頭晃腦、哼哼唧唧、忽笑忽唱的,不知在想什麼。他似乎總在自言自語,聳肩、撓頭、甩手,而且還帶著一些奇怪的表情。他不修邊幅、不梳頭、褲腿也總是一高一低地挽著。灶上的水開了、我摔倒了、生病了或有人喊他了,他似乎都聽不見,看不到。桌上只要有吃的,不管是什麼來歷不明的食品,硬的、稀的或乾得啃不動的,他都會吃得一點不剩。就是過期了好幾天的飯、發霉的菜、怪味的湯,他也會全拿到鍋裡煮一通,美其名曰「高溫消毒」,然後便囫圇吞棗消滅之。他的視力是一.七,屬遠視眼,看書報的時候,恨不得拿著離自己的臉有一公尺遠,但他從不在乎周圍是否有人在看他。因他似乎看不見周圍的人。好像這世界全與他無關。他的耳朵好得可以聽出十幾個不協和和絃裡的任何音程,以及大樂隊排練時,判斷出誰的琴有一個音不準,或誰的腳不小心發出了擦地板的聲音。但他大多數時候還是自言自語。不知道的人以為他有幻聽症。只有熟悉他的人知道,那不是在作曲,就是在配器。
 
是的,他這人骨子裡就是一把琴,一碰就叮噹響。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懸疑推理小說展(止)
  • 橡樹林全書系
  • 性別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