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儘管大家都知道「走路有益健康」,但卻少有人能夠明確地回答「要用什麼樣的速度走路」「要用什麼樣的頻率走路」「要走多久才適合」「會得到什麼樣的效果」等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而本書,就是要來解答這些單純的問題。
這些答案的根據,就在於我們提倡「間歇式健走」後所累積下來的豐富科學證據。
所謂的「間歇式健走」,就是自己覺得稍微吃力的快步走以及慢步走兩種速度,每三分鐘交替重複進行的一種走路方式。目前已經證明,只要一天走五組、每星期走四天以上,在持續訓練五個月後,體力最大可提升百分之二十(得到年輕十歲以上的體力),生活習慣病的症狀可改善百分之二十,憂鬱或關節痛的症狀也能改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結果就是醫療費也能夠減少百分之二十的花費。
讀者們可能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為什麼只需要透過這麼簡單的方法就能得到如此顯著的效果,而且為什麼這種方法之前大家都不知道?其實一言以蔽之,就是因為在我們進行研究之前,缺乏了相關的科學證據。
體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而近年來已逐漸發現,這種體力的衰退,其實就是引起包括生活習慣病在內之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預防這些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體力。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最常推薦的方法是平時前往健身房等健身場所,利用跑步機或腳踏車測功器(健身車)等健身器材測量自己的體力,並根據測量結果,使用該器材一邊確認自己的負荷強度,一邊進行運動訓練。不過要實施這樣的訓練,只有在經濟上及時間上有餘力的人才有辦法。
另一方面,利用走路來增加體力的情況也適用相同的理論。不過,要如何確定個人的體力極限呢?要怎麼確定走路過程中的運動強度有超過一定程度的個人體力極限呢?還有,就算能測量出前面所說的數據,又要如何將這個有效的走路方式推廣給大眾呢?這些都是必須思考的課題。
針對這些課題,我們研究團隊開發出原創的攜帶型熱量測定儀及利用物聯網(IoT)的遠距離個別運動處方系統,在十餘年間以七千名以上中高齡者為對象,驗證為期五個月的「間歇式健走」之效果,成功累積了足夠的科學證據。在本書中,會詳細地介紹本團隊以此結果為軸心的相關研究。
本文的第1章將詳細解說我們所得到的科學證據,因為我個人認為,先行理解這些證據後,會提高對走路的動力也更容易獲得成果,不過如果讀者比較心急的話,也可以從第二章的實踐篇或第三章的應用篇開始讀起。
只要看過本書並開始進行間歇式健走的話,相信大家就能實際感受到與之前走路的不同,更進一步地發覺到隱藏在其中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