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蘭臺出版社 出版──《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一書,依據德國潘諾夫斯基圖像分析法的三個步驟:描述、分析與解釋,來闡述佛光山的建形制。

  本書依序探討從1967年佛光山開山到2016年完成藏經樓建築,半世紀期間建造的六組半立體浮雕圖像,耙梳各組浮雕的內涵,歷史演變、風格特色,加以分析、考證描述、歸納詮釋。再比對佛光山四大宗旨與四給信條,以及生命教育三大領域的呼應程度,來窺探佛光山建築六組半立體浮雕圖像之演變的全貌,以及所具有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一書,不僅可做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更是解說山川自然、發揮無情說法、顯佛秘意旨趣的佛教藝術精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釋永東


  學歷:
  美國西來大學(UWest)宗教學博士

  曾任:
  美國西來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兼人事主任
  澳洲南天大學佛教應用學系兼任副教授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系主任、佛教學院院長

  現任:
  佛光大學宗教學所教授兼學務長暨林美書院山長

  出版著作:
  The Short March to Wisdom, The Origin of Bodhicitta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ese Buddhism,《佛教人性與療育觀》、《當代臺灣佛教發展趨勢》、《西晉聶道真居士譯經考》、《人間佛教世界展望》、《明‧蓮池大師《緇門崇行錄》與現代實踐典範》、《星雲大師著述「運用譬喻」模式研究─以《迷悟之間》套書為例(上)》等中英文專書,與數十篇中英文論文。
 

目錄

「畫禪」傳統的承繼・敦煌石窟的再現—蕭麗華序  01
建築浮雕圖像顯佛秘意—自序  03

第一章 緒論  09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0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1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8

第二章 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圖像  26
第一節  前言  26
第二節  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圖像  35
第三節 「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內蘊  42
第四節 「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世界觀與時代意義  61
第五節  結語  69

第三章 佛陀紀念館「佛陀行化本事圖」浮雕圖像  72
第一節  前言  72
第二節  佛館的現代弘化功能  77
第三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圖像外觀  79
第四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圖像之內蘊  83
第五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圖像內容分析  101
第六節 「佛陀行化本事圖」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108
第七節  結語  109

第四章 佛陀紀念館《禪畫禪話》浮雕圖像  121
第一節  前言  121
第二節  禪與生命教育理念  127
第三節 《禪畫禪話》浮雕緣起與外觀  132
第四節 《禪畫禪話》浮雕內涵分析  161
第五節 《禪話禪畫》浮雕圖之生命教育意涵  180
第六節  結語  189

第五章 佛陀紀念館《護生畫集》浮雕圖像196
第一節  前言  196
第二節 《護生畫集》作者與創作緣起  200
第三節 《護生畫集》浮雕圖像的特質  207
第四節 《護生畫集》浮雕內涵分析  230
第五節 《護生畫集》浮雕之現代意義與時代價值  238
第六節  總語   256

第六章 佛陀紀念館玉佛殿「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經變圖像  273
第一節  前言  273
第二節  佛陀紀念館玉佛殿簡介  278
第三節 「東方琉璃世界」玉浮雕經變圖像  282
第四節 「西方極樂世界」玉浮雕經變圖像  300
第五節  左右兩幅玉浮雕經變圖像之比較  317
第六節  結語  320

第七章 藏經樓「靈山勝會」經變圖浮雕圖像  325
第一節  前言  325
第二節  藏經樓簡介 326
第三節 「靈山勝會」經變圖像外觀  333
第四節 「靈山勝會」經變圖像意涵  342
第五節 「靈山勝會」浮雕之時代意義與價值  353
第六節  結語  360

第八章 總結  363
第一節  研究成果  363
第二節  研究貢獻  370
參考書目  372

 
 

蕭麗華序

「畫禪」傳統的承繼・敦煌石窟的再現
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


  2018年8月間,我帶領佛大人文學院師生效法善財童子五十三

  參,開始啟動海外佛光山道場的參訪活動。第一站我們到了馬來西亞東禪寺和新馬寺,新馬寺大雄寶殿內鑲嵌一幅彩色玉石浮雕——「人間佛教行化圖」,是一幅令人嘆為觀止的玉雕藝術品。說起它的因緣更為奇妙,因為馬國不許佛光山在那裡蓋佛寺,星雲大師臨機應變,改建學校。新馬寺其實是一座學校,因此大雄寶殿不供佛像,改為玉石浮雕的圖畫。「人間佛教行化圖」雕塑了靈山勝會、諸佛菩薩海會雲集的勝境,更巧妙地把星雲大師帶領僧俗四眾弟子於世間推動、落實人間佛教的情景一一雕塑出來,可說是結合傳統與現代佛教、跨越古今中外的藝術瑰寶,不僅浮雕上美玉琳琅,人間難得,其殊勝更如阿彌陀佛的淨土,能讓見者心生恭敬,歡喜信受。

  一幅畫、一座浮雕引發了自性佛,讓人直下承擔「我是佛」,開啟自利利他的志業,因緣多麼奇妙!多麼不可思議!這就是中華文化中的「畫禪」傳統之現代化。

  在唐代,王維被視為「詩、畫、禪」合一的第一人,後世尊為「文人畫始祖」,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詩和畫兩種媒材交互展示禪意。禪是甚麼?任何景觀「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這是禪的外在圖像,也是心靈的內在風光。宋代以後,中國水墨的主流是文人畫,寄禪思於圖像的山川草木,展現禪悟者的生命風光,給予觀畫者最直接的心靈撞擊,形成中華文化「畫禪」的藝術傳統。如今,「畫禪」傳統進入二十一世紀,藝術媒材可以多變,「畫禪」精神不變。佛光山的浮雕群像,突破當年的「詩、畫、禪」合一,進入雕像、半浮雕型態;禪意更為寬廣,超越禪悟主體,進入佛經故事的演說,鋪陳佛傳、佛陀行化與經教內涵,簡直是敦煌石窟的再現。

  永東師父是佛光大學現任學務長,曾任佛教學院院長、佛光山禪學堂副堂主、西來佛學院教務、佛光山北美巡迴弘講師、美國西來大學行政主任兼宗教學系教授和美、加、紐、澳、台灣等國多所大學課座講演等。師父關注佛教美術教育有年。本書囊括師父〈佛光山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佛陀行化本事圖」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禪畫禪話》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護生畫集》浮雕圖像〉、〈佛陀紀念館玉佛殿「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浮雕圖像〉、〈藏經樓「靈山勝會」浮雕圖像〉等六篇文章,分別探討從1967年佛光山開山到2012年完成佛陀紀念館建築的各色浮雕圖像,不僅可做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更是解說山川自然、發揮無情說法,深化佛光山精神的無言之教。

  在佛光山的建築群中,即便無人說解導覽,它也可以透過中華文化藝術的「畫禪」特質,如同敦煌石窟的永恆效力,默默演示佛經內涵、展現佛陀教法。如靈山法會,釋迦拈花一般,真是佛陀沉默的教示!
 
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蕭麗華
2020年 5月

作者序

建築浮雕圖像顯佛秘意


  本書《佛光山建築浮雕圖像之研究》能順利出版,首先感謝2019年8月10日佛光大學人文學院與澳洲南天大學在雪梨合辦的「2019年中國佛教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與2021年5月4日佛光大學宗教學所舉辦的「2021年宗教全球化:東亞地緣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讓本書的第五章與第七章先後參與過發表。前後兩年疫情期間,第五章、第四章、第三章與第六章陸續刊載於《華人文化研究》、《華人前瞻研究》、《佛光人文學報》與《華人前瞻研究》等期刊,如今依建築先後將之彙整成本書出版。其次,感謝本校提供特色研究計畫補助,與人文學院蕭麗華院長為本書撰序,釋妙暘會計主任協助逐字校閱,並提供寶貴的修改意見,以及佛教學系博士生葉宜庭與宗教學所研究助理孫至湶協助校稿與修改調整圖片等諸多善因緣的成就,終致本書能圓滿出版。

  浮雕在佛教藝術中屬靜態審美表現之一,它不僅兼具佛教的義理也可激發個人虔誠的信仰,其造型樣貌與工藝性質因應年代不同、區域風俗及就地取材等因素而多元化。佛教的浮雕藝術,從早期印度佛塔外觀上的浮雕,乃至佛教傳入中國後出現的石窟內浮雕,演變至今在台灣佛寺圍牆上的水泥浮雕,都在傳達信仰者對佛教的尊敬崇拜及宗教情操。自佛教傳入中國後,不僅深受儒家思想的潛移默化形成特有的中國風格,當然也包含在藝術上的種種表現。累積上述多種因緣的轉化,現今台灣佛教寺院不但延續中國佛教的傳統建築風格,其藝術表現卻突破以往並有所改變。

  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於民國56年(1967)開創佛光山之初,在興建第一棟建築物大悲殿的外牆時,即在殿堂前面兩方與左右兩邊外牆共雕塑了12幅素色的「觀音菩薩應化事蹟」半立體浮雕圖,到了2012年完成佛陀紀念館時,更出現了四組更大面積彩色的半立體浮雕圖,四組多元內容的系列浮雕壁畫,散置佛館各角落,俯拾皆是。到了2016年座落於佛光山與佛館之間的藏經樓竣工時,在其第二層正面外牆上又出現了一巨幅寬廣的佛陀「靈山說法」的半立體經變圖浮雕。顯見立體浮雕壁畫藝術在傳遞佛、法與僧寶上必然發揮很大的功能,且高度符應佛光山弘揚人間佛教的四大宗旨,以及與時俱進的時代教育價值。

  本書依據德國潘諾夫斯基圖像分析法的三個步驟:描述、分析與解釋。依序分別探討星雲大師於佛光山建築群中先後建置的六組浮雕,以了解各組浮雕圖像的內涵與特色,歷史演變、風格特色或社會習俗、文化,加以排比分析、考證描述、歸納詮釋。與佛光山四大宗旨的呼應程度,以利掌握佛光山半立體浮雕壁畫之演變與發展的完整資料。希冀本研究能提供認識佛光山浮雕藝術,與導覽各組浮雕的參考資料,各級學校生命教育教材,以及後人做相關研究的參考文獻。

  本書共有八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目的與方法、研究的困難與解決、文獻回顧與重要文獻評述等。第二章佛光山大悲殿「觀音菩薩應化事蹟」浮雕之圖像;第三章佛陀紀念館「佛陀行化本事圖」浮雕之圖像;第四章佛陀紀念館《禪畫禪話》浮雕之圖像;第五章佛陀紀念館《護生畫集》浮雕之圖像;第六章佛陀紀念館玉佛殿「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經變圖之圖像;與第七章佛光山藏經樓「靈山勝會」經變圖浮雕之圖像;第八章總結語,包括研究成果與研究貢獻。

  希冀本書能成就如下五項貢獻,有待同道的批評與指教:
  一、可做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落實教育部生命教育實施計畫。
  二、增強佛光大學與佛光山的產學合作,突顯本校佛教辦學的特色。
  三、深化佛光山建築的導覽解說內涵,強化其文化藝術教化功能。
  四、提升浮雕藝術愛好者的認知層面、生活美學與生命境界。
  五、提供後人進行浮雕藝術與圖像學相關研究的文獻參考。
 
釋永東於佛光雲起樓2021年5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43077
  • 叢書系列:佛教研究叢刊
  • 規格:平裝 / 396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緒論
 
浮雕在佛教藝術中屬靜態審美表現之一,它不僅兼具佛教的義理也可激發個人虔誠的信仰,其造型樣貌與工藝性質因應年代不同、區域風俗及就地取材等因素而多元化。佛教的浮雕藝術,從早期印度佛塔外觀上的浮雕,乃至佛教傳入中國後出現的石窟內浮雕,演變至今在台灣佛寺圍牆上的水泥浮雕,都在傳達信仰者對佛教的尊敬崇拜及宗教情操。自佛教傳入中國後,不僅深受儒家思想的潛移默化形成特有的中國風格,當然這也包含在藝術上的種種表現。累積上述多種因緣的轉化,現今台灣佛教寺院不但延續中國佛教的傳統建築風格,其藝術表現卻突破以往並有所改變。
 
台灣佛教重鎮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以下簡稱星雲)於民國56年(1967)開創佛光山之初,在興建第一棟建築物大悲殿的外牆時,即在殿堂前面兩方與左右兩邊外牆共雕塑了十二幅素色的半立體浮雕壁畫,到了2012年完成佛陀紀念館(以下簡稱佛館)時,則出現了四組更大面積彩色的半立體浮雕壁畫,「佛陀本生行化圖」、「禪畫禪話」、「護生畫集」與玉佛殿內兩側的「東方琉璃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玉浮雕經變圖,此四組多元內容的系列浮雕壁畫,散置佛館各角落,俯拾皆是。到了2016年座落於佛光山與佛館之間的藏經樓竣工時,在其第二層正面外牆上又出現了一巨幅寬廣的佛陀「靈山勝會」半立體浮雕經變圖。這六組浮雕的完成,前後跨了半個世紀,除了佛館的「禪畫禪話」與《護生畫集》兩組浮雕外,其餘四組都屬經變圖。
 
星雲創立佛光山後,依據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推動其人間佛教,為因應人間佛教的弘揚與發展需求,在不同時期分別興建佛光山、佛館與藏經樓,每個時期都雕塑了半立體浮雕壁畫,且有擴建的現象,顯見半立體浮雕壁畫藝術在傳遞佛、法與僧寶上必然發揮很大的功能,且高度符應佛光山弘揚人間佛教的四大宗旨,以及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與教育價值。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系列心靈勵志小說完結篇,神祕導師蘇格拉底對生命疑問的最終解答《隱藏的學校》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