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雷恩二戰經典三部曲套書(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最後一役)

雷恩二戰經典三部曲套書(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最後一役)

The Longest Day A Bridge Too Far Last Battle

  • 定價:1880
  • 優惠價:751410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考李留斯雷恩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熱愛戰史閱讀名人聯名推薦
郭重興/郭力升/傅鏡暉/黃竣民
 
  各大權威媒體評選的「最佳非虛構戰爭圖書」和「最佳非虛構二戰著作」。全球歷經50年暢銷不衰,以近30種語言出版,銷售累計超過2000萬冊,經過時間檢驗的權威經典著作。作者親自訪問近千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各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二戰經典三部曲」至今依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報告長官,我們可能打得有點太遠了。」
  布朗寧中將,盟軍第一空降軍團副司令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安恆的堅守,至今仍是二次大戰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考李留斯雷恩
 
  諾曼第登陸讓不可一世的納粹第三帝國驚慌了!歐洲東西兩線急速往德國本土後撤,納粹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巴黎的解放、比利時的光復,「第三帝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至少當時的人們都這麼想。尤其是喜歡跳舞的荷蘭民眾更是暗地裡歡慶鼓舞,偷偷買了代表荷蘭的橘色旗幟,準備迎接盟軍入城。然而,引頸企盼卻不見王師出現,反抗軍跟老百姓都著急了起來,怎麼回事了嗎?
 
  盟軍進攻速度太快,戰線一下子拉得太長,從諾曼第灘頭一直拉過來比利時的補給線,開始讓後勤補給作業顯得吃力,攻勢不得不停歇了。盟軍必須打開一個更接近戰線的深水港,同時還要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務必讓納粹德國「一槍斃命」。盟軍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把在諾曼第作戰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戰,再次在這裡運用。
 
  這是一場規模前所未有,將來也不會再見識到的最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一場動用5000多架各型飛機和2500架滑翔機的戰役,真的可以把德軍給趕回老家?盟軍就可以渡過德國的護國神川――萊茵河,直指第三帝國的核心――柏林?
 
  這時,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交給我!」一場結合地面裝甲與空降部隊的龐大行動就此誕生。人們僅花了八天的時間準備「市場花園作戰」,徵集全歐洲可用的物資與戰力。美國著名的82和101空降師將以同盟協力的方式,支援這場註定要在歷史上留名的戰役。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錯過諾曼第、功名同樣顯赫的英軍「紅魔鬼」第一空降師身上。
 
  約4萬名空降部隊負責佔領5座貫穿從恩荷芬、松村、格拉福、奈美根,一直到最終目標安恆的關鍵橋樑。一旦得手,裝甲部隊快速衝向萊茵河畔,盟軍將直指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區。「聖誕節之前戰爭就可以結束」的想法隨之不脛而走。人們躍躍欲試,普遍認為德軍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不足畏懼,卻將走入德軍裝甲部隊的虎口而不自知。
 
  面對要快速恢復攻勢的壓力,盟軍各方都有未盡完善的安排與舉措,最後都造成失敗的因素。情報的誤判、無線電裝備的缺陷、空降場的選擇,不採納在地荷蘭人的情報,再加上天氣等問題層出不窮。縱然如此,「市場花園」卻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馬利口中「90%達成率」的作戰行動。第一空降師為此付出了幾近全滅的8000人傷亡、失蹤與俘虜的代價。怎麼會這樣呢?
 
  《奪橋遺恨》敘述了盟軍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敗,他們想站在德國最後一道屏障——萊茵河前,對著希特勒咒罵的願望可能還要再等一等了。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役
  希特勒與他的第三帝國正要走向滅亡
  盟國這時已經開始上演分贓的戲碼
  冷戰的雛型開始形成
  雖然戰爭即將結束,受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柏林人在市區轟炸後的斷垣殘壁中等待,嚇呆到動彈不得,固守著目前所有的唯一手段──求生存的手段。吃的比愛情更重要,藏起來比戰鬥更有尊嚴,在軍事上,挺下去遠比打勝仗更正確。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第三帝國的最後日子開始倒數!放眼望去,東西兩線的戰火皆快速往首都——柏林挺進。戰略轟炸使得希特勒一度感到驕傲的帝都變成斷垣殘壁,柏林開始在顫抖,戰火已經來到家園門前了。
 
  帝都之中人們惴惴不安,每個人都有自己擔心的理由。平民百姓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潛藏了整個戰爭時期的猶太人擔心會洩漏行蹤,同盟國潛伏的間諜深怕蓋世太保找上門,老百姓害怕自己被徵召上前線去抵擋鋼鐵洪流。戰爭不再是新聞的內容,它已經成為柏林人生活的日常。
 
  躲在總理府地堡的希特勒,開始胡亂指揮根本不存在的部隊。前線吃緊的消息永遠都會被他訓斥是部下貪生怕死的理由。歇斯底里的怒罵將領變成司空見慣的場景,可是這一切無助於挽救國家的命運。亡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包括希特勒的生命也是如此。
 
  同盟國開始為戰後的佔領作政治準備。很難想像原本還有共同目標的盟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彼此都在為各自的未來勢力範圍開始你爭我奪。英美作為長年有共同利益的盟友,他們試圖掌握更多的主導性。覬覦歐洲許久的史達林不會放任戰後局勢在自己的掌握之外。兩大陣營的明爭暗鬥始於由誰先奪得柏林開始,冷戰的暗潮洶湧比起一般的認知開始得更早。東、西兩線競相攻向歐戰的最後戰利品,誰奪得了柏林,誰就能在歐陸呼風喚雨。真的是如此嗎?
 
  考李留斯雷恩在冷戰的高峰期來到柏林,他遊走在東、西方兩大陣營,挖掘出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秘密。《最後一役》是「二戰經典三部曲」中最為高潮迭起的一部作品,最能凸顯作者整理與分析資料之高明,是非虛構寫作的經典代表巨作。寫作當時還處於風雨飄搖的柏林,如今讀起來,依然令人不勝唏噓,深感造化弄人。
 
套書特色
 
  1. 作者親臨戰場採訪,並且整理超過千人的歷史見證所完成的作品
  2. 融入文學元素的新聞寫作方式,讀者仿如親臨現場般閱讀歷史
  3. 奠定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是人人皆可輕鬆閱讀的佳作
 
熱愛戰史閱讀名人聯名推薦
 
  郭重興  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郭力升  前陸軍指參學院少將院長
  傅鏡暉  戰史專家及美食部落客
  黃竣民  「James的軍事寰宇」粉專主編
  
各界好評
 
  全球歷經50年暢銷不衰,以近30種語言出版,銷售累計超過2000萬冊,經過時間檢驗的權威經典著作。
  各大權威媒體評選的「最佳非虛構戰爭圖書」和「最佳非虛構二戰著作」。
  CNN、《時代》、《生活》、《衛報》、《觀察家》、《紐約時報》等近100家全球媒體一致讚譽推薦。
 
  「諾曼第登陸注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開始。」——考李留斯雷恩
 
  確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沒有其他的戰役能有這麼精彩的記錄,這是一本迷人的書!——《大西洋月刊》
 
  我以參與此役之身,再度歷經了那一次的空降作戰,而且知道了以前所不曉得的許多事情。——華特克朗凱特,美國知名媒體人
 
  據我所知沒有其他敘述二戰的作品,在針對人類勇氣的方面,能夠做到像《奪橋遺恨》如此動人、讚嘆與真實。——詹姆士‧蓋文准將,82空降師師長
 
  考李留斯雷恩最後、最大、也最好的一本書。——黃文範,譯者
 
  雷恩「二戰經典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繼《最長的一日》、《奪橋遺恨》之後,《最後一役》筆力千鈞、引人入勝。——《伯明罕郵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譯者簡介
 
黃文範
 
 1925年生,陸軍官校19期砲科、陸軍參大正16期、美國砲校尉官班41期、美國防校高級班4期畢業。曾任排、連、營長、教官、中央日報編譯、編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文中版副總編輯。著譯書六十多種,內容涵蓋文學、歷史、傳記等。軍事譯作有:《最長的一日》、《最後一役》、《奪橋遺恨》等。
 

目錄

《最長的一日》
原編者序
編 序 考李留斯雷恩與《最長的一日》的歷史定位
前  言
第一部  焦急等待
第二部 暗夜空降
第三部 D日登陸
說  明  登陸日的死傷數字
謝  誌
D日登場人物戰後的生活
參考書目

《奪橋遺恨》
前  言
第一部 撤退
第二部 計畫
第三部 攻擊
第四部 圍攻
第五部 魔釜
針對傷亡人數的附註
謝  誌
參考書目

《最後一役》
前 言
第一部 作為目標的柏林
第二部 接手的總指揮
第三部 誰先贏得柏林
第四部 決意戰到底
第五部 激烈的血戰
筆  記
傷亡數字
謝  誌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838269
  • 叢書系列:戰爭歷史
  • 規格:平裝 / 1408頁 / 17 x 22 x 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奪橋遺恨》
 
第二部 計畫
 
1
 
九月十日傍晚前不久,布朗寧將軍跟蒙哥馬利元帥結束會議還不到幾個小時,布里爾頓中將便已經召開首次「市場作戰」基本計畫作為會議。軍團部離倫敦三十五英里,就在上流社會的雅士谷賽馬場附近的森寧希爾公園裡。二十七名高階軍官擠在布里爾頓滿布地圖的大辦公室裡。布朗寧把蒙哥馬利的計畫作過簡報以後,布里爾頓告訴他們由於時間不多,「至今為止所做的各項主要決策務必維持——而且一定要立刻下達。」
 
這次任務極為重要,而且幾乎沒有什麼指導原則可循。以前從來不曾試過把規模如此巨大,且完整包含車輛、火砲與裝備,力足以獨立作戰的空降武力,深入空投到敵軍戰線後方去。若與「市場作戰」相比,以前的空降作戰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可是它們都經過好幾個月以上的規畫。如今,布里爾頓和計畫人員卻只有七天不到的時間,準備有史以來連想都沒有想過、最大規模的傘兵與機降步兵的作戰計畫。
 
布里爾頓最擔憂的倒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這次作戰搞不好會像之前的那些行動一樣被取消。他所屬空降部隊因長時間閒置,已經迫不及待想參與作戰,其結果就是造成了嚴重的士氣問題。幾個星期以來,在歐洲大陸的地面部隊正大獲全勝,橫掃法比。而他手下訓練精良的各精銳師,卻從前方退了下來。有傳言說勝利已近,戰爭可能在第一空降軍團加入戰局以前就結束了。
 
布里爾頓從不懷疑他的幕僚有能力完成這個只有一星期、緊迫的作戰準備。過去他們已經就擬訂空降計畫做過多次演練,軍團部與各師參謀,都具備高效率水準。除此以外,彗星作戰以及其他多次取消的作戰,它們的計畫方案也可以用在「市場作戰」。例如胎死腹中的彗星作戰準備工作中,負責的英軍第一空降師和波蘭第一空降旅,已經對安恆地區作過徹底的研究。然而,「市場作戰」的大部分構想,依然要大幅擴充規劃的工作——這非常耗費時間。
 
布里爾頓將軍表面上沉著、有信心,可是幕僚人員卻注意到他香菸一根接著一根抽。在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個格言框,司令時常指給參謀們看:「當一萬名士兵從天而降,他們不需要出現在很多地方,只要能夠做出無止境的傷害行為;那麼請問,那個能夠花得起錢,負責讓全國各地滿坑滿谷都站滿士兵的親王,來得及把部隊拉過來抗擊這些敵人嗎?」這是一七八四年富蘭克林所寫的話。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0/10/16

"Die ersten 24 Stunden der Invasion sind die entscheidenden. Für die Alliierten und für Deutschland wird es der längste Tag sein."
 
作者在起書名時,竟然用了昔日名將對手隆美爾在戰役之前,也就是希特勒倒數第二個生日之後兩天,對盟軍的反攻向副官提出這樣如讖語般的結論:「入侵的頭二十四小時具有決定性,對於盟軍和德國而言,這將會是最長的一日。」
 
見過這本最早的版本是麥田於1994年出版的。身為軍事與戰史愛好者,自然不會錯過這本(旧版那本不知道已經送給誰了?)畢竟還在太陽系KTV看過以該書為藍本改拍的同名黑白電影。
 
可在20多年前讀的書,內容幾乎早忘光了。不過有關二戰,因為隨著美國人所拍的電影、出版的書籍愈來愈多,對這一日基本內容還是清楚的。這些年隨著《搶救雷恩大兵》與《諾曼第大空降》的播出,讓人們在這場戰役結束後超過半個世紀,還能重新以「美國」的角度來看待這場名稱最為人們所知道登陸作戰。而本書可以說是這類所有書籍與電影的開山鼻祖之作吧?
 
該書的主編為了闡述出版雷恩三書的緣故和理由,娓娓道來這三本書的重要性與定位。另外兩本是《奪橋遺恨》與《最後一役》,我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在西門町去看前者改拍的電影,還跟屁事不懂的我解釋該片(書)名翻譯的精妙之處,但我當時應該連這四個中文字都不認得才是!哈哈。麥田自然也出版這兩本,我也沒錯過購入。今日重新讀完三部曲中的第一本後,回頭來看,更能理解他要重做這套書的想法與定見。
 
這本書的主軸鎖定在這特定一天所發生的事之上,與這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首日直接相關的人員也有個幾十萬人,作者歷經數年的時間,親訪了千餘人,從雙方的一線將領到士卒皆有,甚至是受到戰爭裹脅牽連在內的平民。都是真正的一手資料,雖然並非以信史為寫作的目標與方向,但就本質與實務上都力求一手描述與資料還原。誠如編者所言,這是非虛構寫作的開山之作,為日後的相關作品立下堅實的里程碑(必須說日後類似之作,在情節發展與敘事鋪陳上顯得更為洗鍊和明確。)
 
作者訪問過如此多人,故事各有不同,許多環節對於這場戰役的發展甚至是連蝴蝶效應都談不上。因為過多的人物與故事,應該會讓不熟悉環節的讀者──只看過《搶救雷恩大兵》和《諾曼第大空降》的人而言──難以抓到本書的軸線。那怕是91空降師少將師長法利這樣的角色,「有點意外」地遭到82空降師士兵的狙殺,對於這場戰役都可說無足輕重。還有許許多多更細微的描述,或許同樣無法改變這場戰役本身的歷史方向,但之於個體或其家族的影響,那都是極為巨大的。作者描寫了極多這樣的案例(畢竟出現的人物多達快400人),每個人都因為這最長的一日而改變了人生軌跡。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老羅斯福總統的兒子(論輩分說起來會是當時現任總統小羅斯福的堂叔),當時擔任第四步兵師准將副師長,是第一波登陸行動中的唯一將領,而且是主動申請請纓上陣,遭師長巴敦拒絕後又再次提出要求;甚至巴敦本人還回憶道,當他「與泰德道說再見時,就不曾期待還可以見到他。」這還不是誇張的部分,當准將在猶他灘頭登陸時,他那25歲的兒子羅斯福上尉,正在奧馬哈灘頭。這可是此場戰役中,最為血腥的戰場。這才是真的上陣父子兵!後設地去看,放在其它國家,能有多少人願意父子在史上最大的登陸行動中同時甘冒第一輪火砲的風險?更別提憑他與總統不算太遠的血緣關係,以及他本身將軍身分是足能以人脈去調動兒子遠離一線部隊。美軍的強大不單是國力的雄厚與軍武的精良,心戰的強度更是其戰勝的後盾。
 
作者也不忘這場戰役中去解釋為何第三帝國反應如此不堪與遲緩,進而導致讓盟軍在西歐大陸上有了真正的立足點:西線總部(OB)和最高統帥部(OKW)的關係,以及出生傳統普魯士貴族的西總元帥倫德斯特對身兼上下級單位數職、他口中「波西米亞下士」希特勒的看法,還有隱藏在西總B集團軍隆美爾元帥與西總同樣是元帥的倫德斯特間微妙又特殊的關係,做出平實又簡單的陳述。以盟軍的角度來看,諾曼第的成功絕非單純對手的系統失靈,也非純然的運氣(事後來看,運氣確實很好!)而作者透過許許多多人物真實的情景,呈現出這場戰役的具體而微的面相,生動與寫實,而非冰冷的戰史過程以及歷史必然般的定調結論。
 
PS
必須說,「重編」的版本確實與以往不同,對於細節有著更詳盡與豐富的補充(當年的書整體並不會注重這些,甚至重要的人地物的名稱都未能附上原文),使其更像本內容扎實的書。書中附註有幾百名出場人物的戰後生活簡述。這看起來不起眼的,其實不論在處理翻譯,編輯整理上是相當費事與耗時的。再加上重新的校對,對於一本出現無數的人物與地名、品項的書,這個過程足以讓人抓狂。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懸疑推理小說展(止)
  • 橡樹林全書系
  • 性別主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