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 POTATO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茄科(Solanaceae)
1946年6月3日的《紐約時報》頭條寫著:「馬鈴薯可望避免酒荒」。戰時穀物短缺,飲用啤酒或威士忌的人十分難熬。美國農業部改將穀物用作更重要的用途:食物、飼料,以及生產製造橡膠所需的工業酒精。戰後,軍隊的運作逐漸減少,援助船載著物資開往殘破的歐洲,而管制繼續。
原料短缺,蒸餾酒廠每個月只分配到十天的糖化階段,製作酒醪的裸麥和其他穀物用量都有限。原料太少,蒸餾酒廠不得不發揮創意。美國馬鈴薯配給十分緊繃,但他們要求分一杯羹,理由是他們可以用比較小顆、品質差、形狀難看的馬鈴薯釀酒,調合威士忌、琴酒或甘露酒(cordial),而品質較好的馬鈴薯還是作為糧食。農業部指出,這樣的措施能「改變美國人的飲酒習慣,讓伏特加這類的馬鈴薯製酒類更受歡迎。」
當時,美國的飲酒者幾乎不知道伏特加。1946年,美國人只喝一百萬加侖的伏特加,不到當時全國所有烈酒飲用量的1%。到了1965年,飲用量已經攀升到三千萬加侖。除了馬鈴薯,伏特加的原料通常還有裸麥、小麥和其他穀類,不過美國人仍然覺得這種烈酒帶著異國風情,主原料是馬鈴薯。
印加寶藏
馬鈴薯源自於祕魯。野生馬鈴薯(Solanum maglia, S. berthaultii)至少一萬三千年前就已經生長在南美的西岸,當時地勢較高的地方還有冰河覆蓋。到了西元前8000年,冰河退後,海岸變得更乾燥、更接近沙漠,人類於是向更高海拔的地方遷徙。早期的祕魯人就是在安地斯山脈栽種馬鈴薯。岩石遍布的山坡上,天氣瞬息萬變,種植的環境嚴苛又難以預測,於是當時種了數千種不同的栽培種,每種都有自己的生態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