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命吶喊,你、我無法置身事外:
▌「我去看好幾間泌尿科診所,他們都不太理我。有的說我想太多,連藥都沒開就幫我退掛了。賴醫師,大家是不是很怕被我傳染?但我記得思覺失調症是不會傳染的。」
▌「我就是一個躺在床上等死的廢人,連要自殺的能力都沒有。」
▌「你們是說我才20歲、台大高材生的兒子就要死了嗎?」
▌「我可以不勇敢了嗎?我都不知道像我這樣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每個人,無論生什麼病,都有就診權利;
◆每個人,當頑強地自我防衛時,都有人能同理與陪伴;
◆每個人,當被無聲囚禁時,都有人能打開那心的牢籠;
◆每個人,都能在生命最後一刻,選擇想要的方式離開。
同理與傾聽,才是橫跨生死之河的一葉扁舟。
一位醫心的外科醫師,醫治那些被破碎難堪殘缺所包覆的心。
一位理解病人生命故事的外科醫師
每一個醫師所認為的小手術,
對病人來說,其實都是恐懼異常的大手術。
而他,領著病人,渡過恐懼、不安與未知的窮山惡水……
他們都因痛苦的病症而來。但他們的困境,卻又不僅僅是病症,有時是因心中無以名狀的恐懼、不安與未知,更有時是因病症而衍生的生命泥淖。
一位年輕的外科醫師因為深深了解,精湛的外科手術並不一定總能解決病人問題,而所有的醫療決定,都是以病人性命為籌碼,因此,他彷若走在鋼索,時刻提醒自己務必以病人為最大考量。哪怕退而求其次成為手術助手,或甚至建議病人前往其他醫院治療,他也謙遜接納。
當他將自己的心,一再貼近這些病患與病患家人,那些傾聽、尊重與同理是他的行醫日常;而當他戮力替病人設想、付出與拚搏,我們得以看見平凡,但又不凡的醫療一景。
本書特色
◎賴俊佑醫師:
「在開刀房待得久了,手術開得多了,對於生死的定義愈來愈模糊。
一個人的心跳停止,算是死了嗎?可是在醫療科技的發展下,我們連心臟都能替換。但不是自己的心臟替自己跳動著,這樣的你,還算是你嗎?
至於那些對人生失去希望,遍尋不著初衷,溺斃在欲望的汪洋裡的人,也算是確實的活著嗎?
我不知道。」
◎劉啟群(台灣路竹會會長):
「在仔細讀完本書的原稿之後,發現字裡行間,流露著醫者仁心的慈悲,也有著包容和理解的情懷。他視病如親,總是盡心盡力去醫治病患,並從中建立彼此的信任,讓患者面對康復之路時,重新燃起生命的動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每一次的醫療案例過程中,他都會自我審視。」
◎謝幸吟(媒體工作者):
「看賴醫師記錄診間與手術室的點點滴滴,他懸壺濟世的初心,從路障實習生到主治醫師,不長不短的八年,三千多個日子,他對患者,專業之餘,更是用心傾聽,還有一次次的捫心自問與檢討,他希望做得更好,讓患者與家屬,都更好。這是態度,也是溫度。……賴醫師總是願意傾聽。「讓患者有地方可以去」,他也讓患者的心和心裡的話,有地方可以去。」
◎劉啟群(台灣路竹會會長)、謝幸吟(媒體工作者)撰推薦序
白永嘉(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美國心臟學會主任導師)、巫玠竺〈醫師;《美好少女的垂直社會》作者〉、李茂盛(總統府資政;茂盛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俊逸(茂盛醫院執行長)、吳錫金(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志金(《ICU重症醫療現場》作者)、陳煜(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黃軒(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蔡伯鑫(醫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