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看法」決定了「做法」
從事地景專業實務以及專業教育工作許多年,發現對於如何提升專業能力的認知,許多重心都著眼於規劃設計的知識與技術層面,然而本書所強調的是從概念性層面談地景(landscape)。
面對一個環境,專業者們怎麼看或認為什麼是「地景」,就直接影響接下來會怎麼針對那個地方進行所謂「地景」的調查分析與改善。也就是說,對於何謂「地景」的理解,將根本地影響專業者如何進行其「專業介入」,包括介入的方式與內容。此時「地景的觀點」主導了專業知識與技術的應用,這也是為什麼本書要談地景的概念這個最根本的問題。
譬如一個專業工作者如果認為「地景」是環境中物質性的部分,例如街道、房屋、河川、山坡、花草樹木等,那麼他所認為對於地景的處理,不論規劃或設計,其結果多半會針對環境中的實體面向,訴諸工程手段來進行;如果他認為「地景」是風貌或風景等視覺美質的部分,那地景專業主要就是進行環境美化或修景的工作。但現在不論專業界或學界的朋友們,應該都不會同意地景專業的著眼點只局限在這些動作。
由此可知,我們對何謂地景的看法決定了我們實際上的做法!就專業力的養成而言,看法賦予「方向感」,並且是驅動「方法」與「做法」的引擎。看法的局限,從根源上造成做法的限制,而最根本能夠造就做法上的突破性發展,就是先擴充看法!
看法在先而做法接續在後。歷史知識告訴我們,各種環境文化以及專業上的突破性進展,常常來自看法與觀點的根本改變。地景專業工作者不能只是想著如何提升做法的這個技術層面,同時也必須隨時關注並且精進本身對於何謂「地景」的看法與理解。如此才有機會讓專業能力與表現獲得根本上的創新與突破。
本書強調地景專業力的養成,不只包括規劃設計的知識技術,還包括看事情與看環境的角度。當我們能夠更多元、更豐富、更深刻、更透徹的閱讀地景建立觀點,那麼這種深厚的理解將引導我們從更細膩與創意的角度,來發揮地景專業特有的筆觸。
「landscape」在中文的運用上可見使用「景觀」或「地景」來表達,這個部分在書中有加以說明,但不論用「景觀」或「地景」,它都是一個看似簡單,大家都認為自己能夠說上一些,但其實複雜的概念,因為大家都無法說得清楚。本書首先說明「景觀」與「地景」在表達「landscape」上的差別,接著以五個維度的觀點,經由小單元故事的引導,來解析何謂「地景」,並且強調這五個維度一層一層互相交織形成「地景」的完整概念。
除了解析及梳理地景的根本概念之外,本書全部以作者手繪圖與攝影搭配文字說明,讓學理性及抽象的概念能夠比較容易傳達。主要是個人在工作與旅行過程常有機會前往不同地方,接觸各種類型的人、事、地、物,正因為地方轉換,使得對於地景閱讀與觀察敏感度提高,也因此更能從不同角度與觀點探究地景這個複雜而迷人的主題。
以前在沒有數位相機的時代,一捲底片只有24張或36張,由於可以拍攝的數量不多,因此拍攝每一張照片都得仔細考慮畫面的選取,這也使得每張照片具有拍攝者的強烈意識與觀點。現在使用數位相機與手機拍照既方便又快速,有時對著某個畫面按下無數次快門,但一張照片與另一張照片之間的觀點卻說不上來。
個人在旅行途中,除了相機之外還有習慣帶著小素描本跟一些鉛筆、鋼筆、色筆及代針筆等等,經由攝影與速寫的筆下,呈現對於地景的觀察、理解、閱讀與詮釋,非常重要的,當然也包括表達當下的感受。地景的概念與其五個維度的解讀,也就隨著這些經歷以及經由攝影與速寫的過程而浮現。
藉著本書與大家分享「閱讀地景」,包括對地景的觀點與審美,同時經由梳理地景的概念,為地景建築(landscape architecture)拓展專業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