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是最早開展私募股權(PE)投資的國家。1946年世界上第一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美國研究與發展公司(ARC)成立,揭開了真正意義上組織化、專業化的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序幕。1959年加州矽谷成立了美國第一個有限合夥組織結構的創投基金DGA(Draper, Gaither & Anderson)。在隨後的幾年中矽谷的沙丘路(Sandhill Road)也逐漸成為風險投資機構雲集的地方,被視為矽谷發展的引擎。凱鵬華盈(KPCB)、紅杉資本、恩頤投資(NEA)都是沙丘路上最早的投資機構之一。風險資本對美國20世紀80年代科技公司的蓬勃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KKR、凱雷為代表的並購基金成立,利用槓杆大力發展PE,掀起槓杆收購熱潮,金融工程等資本運作手段大顯身手。自20世紀90年代,私募股權投資進入新一輪的上升通道,出現了規模超過50億美元的巨額基金,行業巨頭已經獲得了越來越大的資本份額,並且向多資產類別、全球化發展。
歷經70餘年,美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同期其他投資資產類別,已經成為全球私募股權投資資金管理規模最大、發展最成熟的國家。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2020年5月的統計,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美國市場規模以上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1,700家,合計管理資產規模5.74萬億美元,即近40萬億元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持續為投資者帶來優異的經風險調整的回報,近3年的IRR中位數達到17%。同時投資者回籠的巨額現金持續超過投入的金額,2009~2019年的10年間退出總額相當於同期募集總額的116%,意味著他們有更多可以用於投資的資本,不斷提高在私募股權資產上的配置。
回顧中國私募股權行業高速擴張與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密不可分。中國本土私募股權投資誕生於1985年,國家科委和財政部等聯合設立了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目的是扶植各地高科技企業的發展。1992年第一家外資投資機構美國國際資料集團(IDG)進入中國。1995年通過的《設立境外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管理辦法》,鼓勵大批外資投資機構進入中國,搜狐、網易、亞信等在美國的成功上市為他們帶來了豐厚回報。2006年《新合夥企業法》通過,使得國際PE基金普遍採用的有限合夥組織形式得以實現,大力推動了行業的發展。2013年《中央編辦明確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和2014年《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法規出臺,明確了私募股權投資的監管制度,基金的發展逐步規範化。2015年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崛起,受政府主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舞,資金面流動性充裕,促成了私募股權市場爆發式增長,基金募集規模、募集數量大幅上升。2017年全年資金募集規模約1.8萬億元,總體管理規模超過8萬億元,比2013年分別增長了7倍和1倍以上。但是這個時期的高歌猛進主要是建立在過度擴張的影子銀行體系上,真正意義上的長期限資金仍然缺位。彼時在國內人民幣基金的出資人結構中,嚴格意義的長期基金僅占25%左右。隨著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在金融去槓杆的背景下,影子銀行信用收縮,銀行的資金管道被大幅切斷,私募股權行業結束非理性繁榮,全面回檔。2018年全年募資金額回落到1.3萬億元,2019年繼續下滑至1.2萬億元,其中,早期與VC機構募資情況同比下降更為顯著,募集金額分別下降34%和28%。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募資額僅4,300億元,同比下降29%。
截至2020年末中國存續私募基金96818隻,管理規模16.96萬億元,其中新備案私募基金達到26567隻,新備案規模1.07萬億元。規模近17萬億元的私募基金正成為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重要力量,為新經濟領域提供資本金。私募股權及創投基金沿襲了向國家重點支持行業投資的趨勢,對推動中國相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資本市場的繁榮為創業提供了堅實的資本基礎。隨著國家經濟持續向好,中國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不斷增長、一級及二級市場不斷發展,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已成長為萬億 級別「藍海」市場。金融是創新的燃料,越是高精尖的創新,往往越消耗長期資金。私募股權基金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力量,在支持科技創新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將迎來長足的發展空間。
全球另類資產的權威資料公司Preqin發佈了2021年度全球私募股權報告。報告預計全球私募股權資產管理規模將由2020年的4萬多億 美元增長到2025年超過9萬億 美元,這意味著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近16%,將成為未來五年增長最快的資產類別之一。事實上私募股權憑藉其獨特的配置價值,已發展成為投資組合當中的重要一環。在各類投資者當中,家族辦公室就屬於特別熱衷於私募股權投資的,屬於很早進場的配置資金,也伴隨著私募股權崛起的過程獲得了遠超其他資產類別的豐厚收益。根據瑞銀的報告,截至2020年,七成的家族辦公室將私募股權看作是主要的投資收益增長點,而私募股權占家族辦公室資產總規模的中位數占到了20%之高。在過去20年其在全球可投權益資產當中的占比已由不到2%上升到了7%。而且私募股權已經成為另類投資當中的最大類別,Preqin預計到2025年它有望佔據全部另類投資管理規模的半壁江山。
私募股權有望創造相對於其他資產類別更好的回報。這一點與私募股權投資的特性緊密相關。相比於二級市場交易證券,私募股權的低流動性就隱含著非常高的流動性溢價。另外規模、槓杆、估值等方面的風險與投資上市公司很不同,也提升了這類資產所隱含的其他風險溢價。迥然不同的久期 、規模和風險決定了高品質的私募股權投資有望帶來更高收益。長期主義是穿越週期的終極答案,而私募股權投資的本質,正是長期主義的投資方法論。股權投資又稱為耐心資本,投資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投資者通過配置低流動性的股權資產,提前佈局未來風口,陪伴潛力企業成長,從而獲得相對高流動性資產而產生的溢價。和二級市場相比,雖然一級市場投資週期比較長,但也因此不會出現股票市場上經常發生的短期大幅波動,也就幫助投資者規避了追漲殺跌、頻繁交易從而一無所獲的錯誤操作。
私募股權投資也有一些獨特的投資難度。第一是投資結構和運行機制上的複雜性;第二是資料和資訊的可獲得性沒有上市公司高;第三,將私募股權加入資產配置組合中,需要根據其特性進行投資模型和框架的相應調整,很多投資者在這方面能力不足。因此私募股權並非適合所有投資者。要想投資私募股權並取得優秀收益,不僅需要考慮風險承受能力、資金流動性需求,還需要專業的投資能力。從投資方式來看,除了少數有豐富經驗的投資者選擇直投專案,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通過基金或母基金來投資私募股權。最核心的原因在於,私募股權需要大量專業的主動管理,因此找到高水準的基金管理人至關重要。統計發現擁有更卓越能力和更好過往表現的管理人,確實更可能通過提高被投企業價值,為私募股權基金帶來顯著的業績持續性。這就是為什麼投資人總是努力投資於過去表現好的私募股權機構管理的基金。
在全球低利率和市場高波動性的環境當中,私募股權具有分散風險、提高收益、拓展標的等多重吸引力,可以在長期投資、戰略配置和分散化投資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另類投資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私募股權在資產配置當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未來仍將加速發展,特別是在亞太地區。尤其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從「量的增長」到「質的發展」的進程中,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將長期受益於資本市場環境變化與資管新規,未來將持續吸引新的資金配置,保持良好增長。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為創新型企業發展提供優質資本。從本質上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從承擔企業發展的各種風險中獲取未來成長的價值收益,風險承受能力遠高於債權資本,這就決定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於高科技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濃厚的投資偏好,而這些行業恰恰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目前將近80%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於企業起步期和擴張期。在投資領域方面,主要集中於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通過促進其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有力推動了中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因此對於正在經濟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書選用「投資界TOP100」投資人榜單,是2016年由投資界與清科研究中心聯合發起,在投資圈,幾乎無人不識倪正東以及他旗下的清科,被稱為「掌握中國創投市場最全面資訊之人」。清科集團創立於1999年,清科發佈的投資機構排名與報告已經成為中國投資行業的業績晴雨錶與國內VC/PE機構募資、投資的權威。(2020年12月30日中國股權投資綜合服務平臺,清科創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股票代碼1945.HK,成為股權投資服務第一股。)
在當前環境下,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產業結構轉型迫在眉睫,科技型、創新型企業也面臨著變局,而新金融、直接融資可以幫助科技型企業解決資本困境 。然而私募基金於台灣的發展情形,不論是外資私募基金於台灣進行投資,或是在國內私募基金之設立,都遠不及其他國家。法令上的限制、各主管機關審核的態度、國際間投資環境的變遷、台灣企業生態,乃至於社會大眾對私募基金的認識度偏低,種種因素均導致私募投資在台灣的金額與案件數相較其他周邊國家為低。
2021年6月10日國發會公佈「促進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產業輔導要點」擴展私募股權基金的資金來源,國內私募股權基金設立。為配合政府政策扶植創新產業發展,營造友善創新企業之籌資環境,臺灣證券交易所及櫃檯買賣中心分別增設臺灣創新板、戰略新板,7月20日正式開板。這些舉措都顯示政府有意打造更友善的創投環境,帶動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本書整理了公開訪談與講座以及網路上面等內容,集結了「投資界TOP100」連續六年上榜的41位中國創投卓越投資人的投資方向與方法論,希望投資人與創業者在讀完本書有些許收穫。同時對於書中錯漏之處,也懇請給予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