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周景揚/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2013年2月,我來到中大服務,就住在學校裡面,經常行走於校園,或從東邊向西行去,或沿環校公路散步,總會經過由南向北貫穿校園的百花川,有時就停下腳步,看細水緩流中浮動的光影。
今年適逢中大在臺復校一甲子,從苗栗北遷中壢已逾半世紀,早期校友返校,常談起初時校舍未成、借臺大、壢中上課的艱苦歲月,以及今日遍植蒼松的美麗校園,當年每逢雨季滿地泥濘紅土之荒涼,不免也懷想尚未成為百花川的這溝渠。流水無言,惟見證著兩岸流域逐次生長的花木扶疏。
選擇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我們成立了一個功能性的校級行政單位――人文藝術中心,將原人文研究中心和藝文中心整合起來,同時納編崑曲博物館,希望用行政力量來推動校園人文藝術活動。整合的用意旨在凝聚資源和力量,以面對我們所共有的學習與生活空間,最終乃在於整體校園人文素養的提升,擴大且深化我們的人文關懷。
《百花川的故事》是人文藝術中心成立以來出版的第一本書,亦編入「人文中大書系」。初聞有這樣一個編寫計畫的時候,頗為驚喜,也充滿期待,但這故事怎麼說呢?看了書稿,從溯源到概覽,知道這川源自石門水庫、石門大圳、
過嶺支渠、內厝子分渠,進了中大校園,因緣而成百花川的故事。這條水路,何啻中大一景,它情牽整個桃園,中大之不能絕緣於地方,正在於此。而從其兩岸及三大流域看來,因空間景象而連結了校園人文,竟也緊繫遷校中壢以來的輝煌校史。
我確信,人文藝術中心還可以做更多的事、出版更有意義的書,如配合今年校慶,崑曲博物館和藝文中心合辦浮世繪展;如去年舉辦的挺進南北極活動,將出版圖文專書等等。我期許人文藝術中心抓緊校務發展計畫之人文主軸,落實計畫,深耕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