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跟千田琢哉學一千個讀書的好處 | 《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
千田琢哉是日本書市的奇蹟,他一生與書締結的緣分是另一個奇蹟,念大學前,除了漫畫,自述「沒讀過任何一本書」。大學四年,他卯起來跟時間賽跑,「千萬日圓買萬本書」,買多少書其實只要有錢,買著擺著,很多人也能做到,但千田琢哉「把這些書全部讀完了」,他不是只「聲稱讀完多少書」,而是真有巨量產出,出了一百七十本書。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乍看有八十九篇文章,其實每篇都觸動我十幾個關於讀書的想法,相乘下來,就是我文章標題說的「一千個讀書的好處」。
他說:「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何飛鵬社長也曾分享類似觀點,當他在創業、做所有事情遇到疑惑的時候,「就會透過閱讀去解決問題」。
我常聽到身邊的人吶喊:時間不夠、錢不夠用、書讀得慢。
時間不夠
老是喊著「時間不夠」卻不思改變的人,時間只會越來越不夠用,甚至效率越來越差。若苦於「時間不夠用」,本書就給人不少啟示。
想辦法增加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或者提升自己單位時間的讀書或做事效率。
如何增加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越來越多人願意「用錢買別人時間」,我覺得甚至應該:「用比合理再幸福一點點的價格去買別人時間」。
打個比方,我送家父到醫院洗腎後,往往會先去超商取書,然後再回家,全程若走路要超過四十分鐘,但如果搭uber只需要十分鐘,我就多了三十分鐘可以運動,這就是用錢換到時間。
然而,若父親洗腎完畢,我有時得出門先去超商寄東西,再去醫院接他。如果我全程走路,也是要四十分鐘,如果我先搭車到超商,下車寄物,再走路去醫院,也會多耗掉一段時間。
我曾把超商設定為中途停靠點,讓司機等我(三分鐘內uber規定不會多計費),寄物後即刻上車到醫院。
有的司機曾面露不悅,在我從停靠點上車後,疾駛到目的地,一語不發。我本來覺得停靠三分鐘是其公司明定的政策,其他駕駛也無異議,為什麼獨獨你脾氣這麼大?後來我反過來想,他開車載我,有沒有這個中途停靠點,賺的是一樣或幾乎差不多的錢,他覺得停下來等你這段時間吃了虧,他的心,委屈了。
於是我改變作法,我上車就跟駕駛說我有設定中途停靠點,勢必耽擱時間,下車後會線上添些小費,萬一我下車遇到排隊隊伍長了點,我小費會再多給一些。自此,無往不利。
我念小學時,每當月考名次不如預期,家母總會叫我減少打電玩的時間,於情於理,我都難以接受。
後來我讀了一本書,才發現居然有家長為了幫他們家的孩子爭取讀書或休息時間,毅然選擇搬家。
槓精可能會說:「那是因為他家有錢!」
不,其實關鍵不是「有錢」,他們是把手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一個面向。客觀來論,他們也絕非有錢人。決定搬家的家長,是一對果農夫婦,他們認為「通勤上學」浪費孩子的讀書時間,便舉家搬往都市。
槓精也許繼續要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試想,這對父母帶頭認真思考時間配置,認真對待時間,豈有犬子犬女?
故事中的主角一,日後成了皮膚科專科醫師。
故事中的主角二,日後是台大醫院的副教授兼主治醫師。
錢不夠用
每當汽油、布丁、泡麵漲價,有些主播放送新聞時一定會帶頭喊著「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這種衰頹話,最容易彼此感染。
家父曾有一位大學同學開設診所,結果丈母娘要求讓小姨子來診所上班。
小姨子靠勢有長輩當靠山,上班遲到、下班提早、中間還出去買點心麻荖,一晃眼三十年,家父同學忍她三十年,憂鬱三十年。
此例就是最不長進的員工樣貌,打混都能領固定薪,那認真何用?
試想,如果你是一間小公司的老闆,你願意幫哪一種員工加薪?
很簡單,無非是幫公司創造更大價值的員工。
我舉一例,曾有一個沒有顯赫學經歷的青年到一間貿易公司上班。
過去他那個職位的人,大多機械性地重複前人的「工序」而已。
但他不一樣。
「寄信寄了幾天,他發現,小小一封信超過二十公克,得多付一點錢,信件量一大,就是一大筆錢。他決定想辦法省下超額的郵資。」
心裡想著「公司又不是我的,誰管要不要幫公司省錢」、「盤算如何幫公司省錢」、「著手行動幫公司省錢」,這三種員工,你會聘哪一種?
此例主角「先到文具行找紙張,自己動手做信封,把重量控制在二十公克以下。接著他又想,該如何吸引國外客戶在眾多信件中拆開公司的信。捨棄過去省時方便蓋大宗郵件郵戳章的方式,他精心挑選青天白日滿地紅的郵票,一封信需要七元郵資,他還得分五元、二元貼兩次。加工完成,信封煥然一新,又幫公司省下一筆錢。」
不難發現,他從年輕時就是一位「注意力商人」,擅長用更少的成本同時吸引他人注意力,難怪生意越做越大,他就是圓神出版集團的老闆簡志忠先生。
而我行文中提及的《注意力商人》其實是一部名著,作者吳修銘的所有作品,我也非常推薦。
書讀得慢
近年因為我自費推廣臉友閱讀,常有廣播、電視、自媒體訪問我,主持人常常會帶到一題聽眾經常捎來的問題叫:「我讀得慢,怎麼辦?」
讀得慢,不要急,不要認為這一定不對,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快快讀,譬如王定國的小說,就要慢慢讀。
有的書就是需要慢慢讀,跟作者對話,產生獨一無二的體悟,這才叫讀書。
有些書可以有技巧的讀快些,如何精進技巧,也另有書籍分享,譬如千田琢哉或是樺澤紫苑的作品,不擅長獨處、不懂即時感謝、不知不覺堆積了書而不知所措,本書亦都有答案。
出社會後讀書,我很少去看別人的重點摘要,因為別人跪拜的重點,或許早就是我的已知,讀這些重點,於我無益;而別人沒有列為重點內容,說不定是我的軟肋,若只圖重點摘要,就會漏讀很多重點。
讀書是一趟旅程,我們如果只讀別人的重點摘要,很像是去看別人的旅遊臉書文。
就像有種樹詩人美譽的李敏勇說的:「踏出腳步,才會當開採」,踏出腳步,自己學著跟作者對話的讀書節奏,往往能獲得最碩大甜美的果實!
前言
我的母校是仙台的丸善與金港堂。
我要跟大家坦白一件讓你們吃驚的事情。我在上大學之前,除了漫畫之外,沒有讀過任何一本書。我沒有讀過書,所以要我寫三張稿紙的讀書心得,根本就是酷刑。我抱持著強烈的不安與自卑,覺得自己說不定,不,有相當高的機率,這輩子沒有讀過書就結束了。
這樣的我,卻在大學這四年,花了一千萬日圓,買了超過一萬本書。
而且我把這些書全部讀完了。
我運用了大學生的特權,與祖先給我的強韌肉體,同時兼了好幾份高薪的打工,父母也寄來龐大的生活費。我把這些錢全部拿來買書了。
我的轉變實在太大了,父母與高中時的朋友都非常地驚訝。
那些知道我高中時是什麼樣子的人,會懷疑我是不是把錢用在什麼奇怪的地方,也不是毫無道理。
我之所以會開始讀書,是因為在某天偶然走進仙台的丸善書店看漫畫,卻錯拿成中谷彰宏的《與昨天的自己告別》。
這本書使用強而有力的大字印刷,精煉的文章彷彿刀鋒般銳利,所以即使是以前只看過漫畫的我,也能一頭栽進去把整本書讀完。
我讀完之後,過了一會兒突然回過神來。
「哇!這不就是我這輩子讀的第一本書嗎!」
我就這樣小跳步走向收銀台。
從這一天起,我就脫胎換骨,變成幾乎脫離常軌的「啃書蟲」。
不管是下雨天還是下雪天,我都日復一日持續造訪仙台的丸善與金港堂書店,不斷地買下所有摸到的書,無論屬於哪種類別。
我現在真心認為,丸善與金港堂就是我的母校。
如果我想看的書沒有在書店擺出來,我就去大學的合作社,一次訂購幾十本。訂到合作社的阿姨都認識我了。
現在回過頭來看,就連她擔心地問我:「這本要3萬日圓,真的沒問題嗎?」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店員一定以為我是不知道哪裡來的敗家子。
我持續讀著書,就像徹底乾涸的荒漠飢渴地吸收水分一樣。
我絲毫沒有只要繼續讀下去,就能變得有錢,或是將來可以寫書之類的念頭。畢竟當時的我也不具備擁有這種野心的智慧。
不過,就結果來看,有些事情我現在就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希望你也務必單純地理解、由衷去感受這件簡單的事情。
雖然這本書大約是在十年前寫成的,但即使再次虛心坦然地回過頭來讀,我的本質也完全沒有任何改變。
只不過因應時代變化做了部分修正,各章也都增加一個新的小節,改編成修訂版。
二○二一年一月吉日
寫於南青山的書齋
千田琢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