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1
高雄帝冠式車站遷移保存
The preservation and moving of the imperial crown-style Kaohsiung Station building
1940年3月,建於高雄市大港四六三番地(今三民區建國二路與中山一路口)的高雄新驛竣工,1941年6月啟用,成為進出大高雄的新門戶。
高雄新驛設計時,正值日本軍國主義高漲,在中國、朝鮮、及南洋各地積極擴張勢力之際,作為南進基地門戶的高雄新驛,遂於現代鋼筋混凝土結構上,加上散發濃厚東亞民族意象的帝冠式屋頂。
1990年代初期,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南北高速鐵路、及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展開實質的評估規劃。其中,高雄車站將是高鐵、臺鐵、捷運「三鐵共構」的主要核心,而且三條路線均採地下隧道的形式進入高雄車站。
由於高雄捷運紅線R11站,亦即三鐵共構高雄車站,為BOT 合約之政府應辦事項。為了達成2004年6月R11臨時站交付鋪軌的時程,交通部地鐵處於2000年8月,研提「高雄車站配合捷運紅線R11站預訂時程調整施工方案」,優先進行臺鐵臨時車站新建、帝冠式車站保留及遷移、中博臨時高架橋、捷運紅線隧道及R11臨時站等工程。
其中帝冠式車站遷移之規模、重量、及工程經費等,均為臺灣國內之最。
帝冠式車站遷移工程,採工期最短、費用最低、風險最小之總掘工法。並局部保留最精華的中央帝冠建築,包含車寄、玄關、由四根獨立柱支撐的挑高大廳、售票房、賣店等部分。保留面積合計約570 平方公尺,最大寬約25 公尺,縱深約26 公尺,重量2,500 噸。
這項工程,由1940年當時承建高雄新驛的包商「清水組」在臺子公司吉普營造承攬,頗有技術傳承一甲子的使命感。2002年3月27日午夜老車站最後的尾班車開出後,隨即熄燈打烊,翌日喬遷臨時車站營業。4月起進行老車站屋瓦拆除保存、地坪開挖、牆體切割保存、移動路徑開挖、耐壓版施作、軌道鋪設、移動裝置安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