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成功的故事是什麼樣子?」、「我想要透過這本書傳遞的訊息又是什麼?」我一邊企畫這本書的內容,一邊苦心思索,得出的結論如下:故事的核心就是「結構」。我認為,要正確理解故事本質的最簡單道路,就是去闡明故事的基本結構。本書從故事的基礎出發,專注於探討支撐故事的敘事結構。
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的《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則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不僅如此,他還寫出《霹靂鑽》(Marathon man, 1976)、《戰慄遊戲》(Misery, 1990)等諸多劇本,是一位偉大的編劇。如果問他,劇本中最重要的三個元素是什麼,他會回答如下:
「第一結構,第二結構,第三還是結構!」
戈德曼的看法,我百分之百同意。我絕不是要貶低台詞與畫面指示的重要性,但如果要說明故事的本質,我會選擇從「結構」著手。因此,本書是透過結構來說明故事的本質。
■好萊塢電影 vs. 韓國電影
故事創作理論的領域中,幾乎沒有書籍是從韓國人的視角出發,闡述以韓國為主的理論,發揚韓國特有的敘事手法,在市場上產生影響力,反而絕大多數是外國人寫的西方理論書籍,分析的劇本也多是好萊塢的電影文本。這些外國書籍至今仍在學界廣泛應用,這是因為在韓國,大多數好萊塢電影都會跟美國同步公開、上映,因此以好萊塢電影為主要素材與範例的教材,都可以被韓國教育體系毫無反抗地接受。
不過,如果把這些西方理論從教育場域搬到攝影現場的話,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如果依據他們的理論來創作電影劇本、戲劇台詞的話,會在韓國獲得投資人的青睞嗎?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惑。因此,比起去分析好萊塢電影或戲劇,我應該以韓國電影與劇集當作本書的基底。這本書是以韓國影視產業為基準,再透過名為韓國的窗戶去眺望整個世界。倘若各位讀者未來打算在韓國從事影視相關行業,一定能帶來許多幫助。
如果你平常大多看好萊塢電影,或是每天在OTT(Over-the-top)影音串流平台上看外國影集,可以試著從我上面的想法出發閱讀此書。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看韓國電影與電視劇?
希望各位能夠跟我一起解開這個問題。與目前為止的學習方法相反,倘若在了解韓國式的故事創作理論與方法後,將我們的視線與公式套用在好萊塢電影上進行分析,又會是什麼結果呢?在故事創作的領域,我們也以韓流證明了「韓國式敘事」是存在的。舉例來說,《寄生上流》(2019)便證明了韓國式的故事可以跟全世界產生共鳴。
■分析論 vs. 創作論
這本書會將重點放在如何實際創造一個故事。它想告訴讀者的,不是只能存放在腦袋中的理論,而是能夠透過雙手創造出實際作品的方法。我讀過成千上萬本書,也聽過數不清的故事創作課程,雖然我因此獲得許多理論知識與資訊,卻很難藉由這些理論創作出真正的作品。我心裡不斷浮現這個想法:「就算我盡可能去學習創作理論,創作卻還是很不容易⋯⋯」
「你已經學會故事創作理論了,現在開始創作你的故事吧!」
學習故事創作到最後,都會看到這樣的話。可惜的是,我們找不到先伸出手握住學生、一起往前走的書籍或課程。這或許有點像是告訴我數學公式,卻沒有告訴我練習題解析的感覺?老實說,我每次都會出現這種感覺。因此,每當我翻到寫作技法書的最後一頁,內心都會覺得空虛不已。這一次,我想試著成為率先伸出手的人。當各位讀者對故事有所了解時,我會在大家的身邊輕聲耳語:
--現在,要不要一起動筆寫寫看?
如果各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只要勇敢地往你的作品奔去就好;如果你還沒做好準備也沒關係,可以再把這本書重新讀過一遍。
與我同行時,因為我也讀過許多前輩寫的書籍,因此我們之間也許會有一些共通的感覺。屆時,希望各位可以跟我說。無論你們向我提問多少次,我都會再次為各位說明。
這本書中,隨處都可以見到路標和告示牌。這是我走過許多次的路程,所以在那些可能會讓讀者迷路之處,我都會設定一個路標;在那些讓我迷失方向、使我無措又迷惘之處,我也會畫下一個箭頭符號;在那些曾經讓我因為不知終點何在而心生放棄念頭之處,我會寫下路途還有多遠的提示。
雖然沒有地圖很難抵達終點,但是有這些路標與告示牌,任何人都能夠走完全程。
■電影 vs. 其他影視
本書列出的範例,大多為韓國電影。此外,其中或多或少也會提到一些韓國電視劇與綜藝節目,因為不同的媒體/載體,故事的原理應用也幾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故事載體為因應不同格式,也只是要素的配置方式稍有不同而已。所以,透過電視劇,也可以說明故事的基本理論;綜藝節目,也能拿來談主角的功能與任務。只不過,如果有人問:「解析故事的固定模式時,最有效的文本是什麼?」從份量與密度來看,最有效率的文本是電影劇本,所以本書中我將以電影為主軸進行說明。
就像一部電影的時長大多為兩小時,一集電視劇則大約七○分鐘左右,這本書也有既定的篇幅限制。一部十六集的電視劇,即使只是分析其中幾集,也會占去本書一半以上的篇幅,因此從效率層面來看,電影還是我的最佳選擇。但必須以電視劇或綜藝節目來說明時,我也會稍微提起。
■原創 vs. 改編
在電影院放映的電影中,有多少部是原創劇本?電視劇中又有多少呢?以電影來說,比如鋼鐵人(IronMan)、蜘蛛人(Spider-Man)這類漫威英雄的電影,本來就有原作漫畫或原著小說。電視劇的情況也差不多。即使劇本本身是原創,也有把在國外放映或播出過的同名作品搬過來的情況。那麼,各位未來想寫的作品比較多是原創故事,還是其他作品的改編比較多呢?
--覺得不太清楚嗎?
那麼我換個問法:各位是想成為「創造」原作的編劇,還是「改編」原著的編劇?前面那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很模糊,後面這個提問的答案就會很清楚。絕大部分的編劇,都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原創故事,這是編劇的本性。我先說,本書適合想以創作原創作品為目標的人。原創作品與改編作品的創作方式不同,畢竟,從無到有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東西,跟再次創造一個已經存在的東西,怎麼可能會一樣?
■論文 vs. 模擬試題
雖然我擁有電影相關的學位,但我不是學者,而是在拍攝現場工作的電影導演。這本書也不是論文,硬要說的話,可能比較像前輩偷偷遞給可愛後輩的「模擬試題」之類的東西吧?這份模擬試題中,不只有答案,而是將目前為止的考題進行定量分析,用機率與統計的方式分門別類後,推測這次的考試內容會怎樣出題—本書是類似這樣的前輩給後輩的解析。
對多個作品進行定量分析,將其仔細地分門別類,然後經過機率與統計的分析之後,最後再附上我的分析。對於「這個應該這樣分析才對吧?」、「距離提出第一個問題已經是那麼久之前的事了,現在問題的趨向應該多少改變了吧?」等問題,該汲取本書中的部分內容,還是全盤吸收本書的知識,這些都任憑各位選擇。
■肉 vs. 骨
本書著重的並非「故事的肌肉」,而是「故事的骨架」。比起油脂滿載的美味故事,在這些脂肪下面撐起這些故事的堅硬骨骼,才是我想要分析的重點。我們往往津津有味欣賞電視劇與電影,卻不知道那些故事情節是位於結構的哪個環節、用什麼形式出現、呈現什麼型態。當你透過本書理解了「故事的骨架」,往後在面對緊湊的故事時,便能夠知道該在哪個部位、如何用創作的刀刃下刀,削去堅硬的骨,獲得美味的肉。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了解該如何重新建構故事。
我認為故事的骨骼型態是長這樣的:
(圖解)
--覺得看起來很奇怪嗎?
如果是第一次看到故事的骨架,覺得奇怪是很正常的事。任何電影與電視劇的故事中都有骨架存在,在仔細地剔除故事的肉後,如果你以前沒看過當中的骨架,當然會對它覺得很陌生。
雖然我之後會在本書中仔細說明,但如果各位想先一睹故事骨架的模樣,可以看看你正在追的十六集電視劇的第四集、第八集和第十二集。如果你最近看的是時長兩小時的電影,就去看第三○分鐘、第六○分鐘和第九○分鐘的段落。
--什麼都看不出來嗎?各位,這個世界的真相,本來就是知道多少,才能看到多少。你只要敞開內心,接受眼前展開的全新世界,就一定夠看得見其中的真相。請不用擔心!
以上是本書的特色介紹。除此之外,本書中還有一些與現有的寫作技法不一樣的獨特觀點。請各位直接閱讀這本書,自己找出這些不同之處吧(敬請期待)!
故事創作的世界既寒冷又孤獨。它不是一條可以悠閒散步的路,更像是獨自靠著繩索、必須不斷往上攀登的山路。不過,這條寂寞又冰冷的路途盡頭,有滿溢著牛奶與蜂蜜的土地正在等著各位。相信我。「希望」永遠隱藏在「絕望」的背後,正等著各位的到來。
--故事創作之路,現在開始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