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61-1873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61-1873

  • 定價:375
  • 優惠價:79296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倫敦新聞畫報》:世界上第一份以圖像為主的畫報!
  有別於傳統史觀的客觀對照,第一手資料的歷史新視角!

  歷史上著名的火燒園明園,英國人的視角會如何描寫?
  燒毀數個世紀以來最珍貴的文化瑰寶,只因報復心理?
  翻開報導文獻、如攝影般寫實的速寫手稿,重回歷史現場!

  ║中國的春節:
  舞龍表演穿過每一條街,周而復始地進行,直到沒有一個惡鬼剩下,
  樂隊演奏著震耳欲聾的音樂,並向人們扔擲炮竹,慶祝持續一整天。
  此外,中國人對圓形糕餅情有獨鍾,就像英國人喜愛葡萄乾布丁,
  在春節前夕,婦女們聚集在一起準備製作糕餅的原料,
  把歡宴、慶祝、與實用目的結合在一起,正是別具一格的中國風俗。

  ║中國皇帝的夏宮:
  「它的建築和聚集的奇珍異寶一定是花費好幾個世紀才完成的傑作」
  「這是一座巨大的中式建築,外面用油漆和鍍金裝飾得富麗堂皇」

  圓明園,圓潤而光明的花園就是這個夏宮在中文名字裡的意義,
  萬壽園、靜明園、香山……這些花園勝景就是英軍開始毀滅的地方,
  英法官兵受到清軍的虐待,為了進行報復,並給予一個嚴厲的警告,
  若清軍不投降,這座皇帝的樂園將被焚毀,10月19日開始燃燒起第一把火……

  ║景泰藍工藝品:
  景泰藍工藝品以極小金屬片拼出設計圖案,再焊接到物體上,
  以粉末或糊狀物填滿金屬片間的空隙後,即構成珐琅,
  經過烘烤過的珐琅質會拋光打磨,直至表面光滑,
  其工藝之繁複,在明朝鼎盛期到清康熙、乾隆年間為黃金時代,
  此門工藝雖尚未完全消失,與古代工藝品相比品質卻低劣許多,
  由英國駐清公使夫人帶回倫敦的三件景泰藍工藝品為鼎盛期所產出,
  其成色罕見、體積也異乎尋常,現為比利時國王所持有。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1861-1873年間的《倫敦新聞畫報》,包含第二次鴉片戰爭、駐華記者的日常見聞、戰爭賠款的詳實文字報導、圓明園燒毀前夕的繪圖畫卷、清末太平天國戰爭、中式婚俗紀實等,透過逐年的事件紀錄,可清楚了解西方視角在清末一連串戰爭和中西交流的觀點,畫報中所收錄的畫家速寫更是極具藝術價值的圖像文獻。
 

作者介紹

編譯者簡介

沈弘


  著名學者,自1990年代起遍訪哈佛、芝加哥、倫敦等地的圖書館,蒐集海外大量關於中國史的珍貴圖文資料,整理並編譯相關報導、實錄,出版作品有《晚清映像》、《中國長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目錄

圖像的力量

譯序

1861
英中和約(The Peace with China)
羅亨利先生(Mr. Henry Brougham Loch)
中國的家庭生活(Domestic Life in China)
中國的春節(The China New Year)
北京城內的見聞(Inside Peking)
中國人支付賠款(Payment by the Chinese of the Indemnity Money)
北京的古玩街(Curiosity Street, Pekin)
北京速寫(Sketches from Pekin)
北京俄國傳教使團的教堂(The Russian Mission Church in Pekin)
中國火炮(Chinese Guns)
額爾金勛爵從中國回到倫敦(Return of Lord Elgin from China)
中國戰爭賠款的銀兩過秤(Weighing the Indemnity Money)
戰爭賠款抵達天津(Arrival at Tien-tsin of Indemnity Money)
中國皇帝的夏宮(The Emperor of China's Summer Palace)
北京的皇城(The Imperial City, Pekin)
盧逖,皇后的寵物狗(Looty, a Little Dog Found in the Summer Palace, Near Pekin)
中國火炮(Chinese Guns)
來自巴黎一年兩次美術展的圖畫(Paintings from the Biannual Exhibition in Paris)

1862
中國喜鵲(The Chinese Magpie)
中國長城的一個區段(Part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1863
關於中國內戰的插圖說明—清軍攻打奉化(Illustrations of the Civil War in China: Imperialist Expedition to Fungwha)
上海速寫:城隍廟茶館、常勝軍(Sketches in Shanghai: Teahouse, Chinese Soldiers with Foreign Officer)

1864
中國商人在俄國中部下諾夫哥羅德市的年度商品交易會上(Chinese Merchant at the Great Annual Fair in Nijni Novgorod, Central Russia)
中國的太平軍「叛亂」(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China)
北京英國公使館的警衛(The Guards at the British Embassy in Pekin)
阿禮國出任駐日大使後回到日本(Rutherford Alcock Returned to Japan after being Made a Minister)
阿禮國爵士(Sir Rutherford Alcock)
中國的太平天國戰爭(The Taeping War in China)
中國的風景(Views in China)

1865
南京明陵(Tombs of the Emperors of the Ming Dynasty at Nankin, China)
中國巨人(The Chinese Giant)
討伐中國的海盜船(Expedition against China's Piratical Junks)

1866
「精靈王號」輪船(The Steam-ship Erl King)
中國外交特使團(China's Diplomatic Mission)
跟中國海盜的遭遇戰(An Encounter with Chinese Pirates)

1867
英中貿易商船(The New Steam-ship for the China Trade)
北京的賽馬場(The European Racecourse at Pekin)

1868
上海的中式婚禮(A Chinese Wedding at Shanghai)
在倫敦的中國外交使團(The Chinese Embassy in London)

1869
香港快艇賽(Hong Kong Regatta)
中國景泰藍工藝品(Chinese Vase)

1870
阿爾弗雷德親王在香港(Prince Alfred in Hong Kong)
南肯辛頓博物館借展的扇子(Fans in the Loan Exhibition in the South Kensington Museum)
揚子江的風景(Scenery of Yang-tze-kiang)
中國的流動剃頭匠(Chinese Itinerant Barbers)

1872
北京的公主府(Entrance to the Bride Princess' Palace in Pekin)
中國皇帝的婚禮(The Imperial Wedding)

1873
中國的皇室婚禮與普通婚禮(The Chinese Imperial Wedding and a Chinese Marriage Procession)
中國皇帝的婚禮:半夜裡的神祕儀式(The Procession of the Imperial Wedding: The Mystical Rites at Midnight)
本報關於中國的插圖(Our Illustrations of China)
中國速寫:長城、十三陵(Sketches in China: The Great Wall and the Imperial Tombs)
北京的城牆(The Wall of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天壇(Sketches in China: The Temple of Heaven, Pekin)
北京的一座教會學校(Boys' School,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貢院(Sketches in China: Hall of Examination, Pekin)
中國速寫:北京寺廟、英國公使館(Sketches in China: A Buddhist Temple and the English Legation in Pekin)
中國速寫:國子監、孔廟、京報、木偶劇(Sketches in China: Hall of Classics, Temple of Confucius, Pekin Gazatte, and the Chinese Punch and Judy)
中國速寫:天津見聞(Sketches in China: Scene at Tien-tsin)
中國速寫:上海當鋪、北京的八旗兵弓箭手(Sketches in China: Chinese Pawnshop at Shanghai, and the Archery Practice of the Manchoo Tartar Soldiery at Pekin)
維多利亞公園的中國涼亭(Chinese Pavilion in Victorian Park)
中國速寫:北京教會女校、漢口喜慶劇院(Sketches in China: Girls' School in Pekin, Gaiety Theatre in Hanckow)
中國速寫:紡紗的農婦(Sketches in China: A Spinning Woman)
中國速寫:北京街景(Sketches in China: Street Scene in Pekin)
中國速寫:年輕的同治皇帝(Sketches in China: The Young Emperor of China, Tung-che Whang-Ti)
覲見中國皇帝(Reception of the Foreign Ministers and Consuls by the Emperor of China at Pekin)
香港新建的英國皇家海軍醫院(New Royal Naval Hospital, Hong Kong)
中國速寫:上海的舢板(Sketches in China: A Sampan at Shanghai)
在中國做聖誕節葡萄乾布丁(Making a Christmas Pudding in China)

 
 



圖像的力量


  在大眾資訊傳播領域,相對於抽象的文字,圖像往往更具直觀性而更易被大多數人接受。尤其是那些遠古的神話故事或是流傳廣泛的宗教神蹟,抑或遙遠邊地的異域風光、風土人情、相貌特徵,圖畫不僅能提供鮮活的視覺形象,還能令讀者在畫面背後產生無盡的想像。現藏於大英圖書館的《祇樹給孤獨園》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刊印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扉頁插圖,是目前有年代可考的最早文字出版物插圖。它的出現不僅開啟了插圖文本的新時代,並由此將插圖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繪畫藝術形式——版畫。

  版畫是透過印版媒介將圖像轉印於紙上的繪畫作品,具有間接性與可複製性。然而最初的版畫卻不是出於藝術審美的創造目的,而是源於人們對圖像複製的需求。宗教是一種最廣泛的精神性活動,需要大量的宣傳物以傳播教義。是以無論中外,最早的版畫幾乎多為宗教插畫或神蹟故事繪圖。如發現於敦煌的8世紀用二方或四方連續方式捺印的《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印刷科技的發展,出版業逐漸由被貴族和宗教所掌握走向平民化的商業市場。1450年德國人谷騰堡發明了鉛合金的活字排版印刷技術,使西方印刷業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並對此後西方圖書出版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世紀時,歐洲的印刷作坊已遍及各地,並且形成許多印刷中心,如荷蘭的烏特勒支,德國的紐倫堡、奧格斯堡、科隆,還有義大利的威尼斯等城市。

  書籍出版業繁榮的同時也帶動書籍插圖業的興旺。德國巴伐利亞州班貝格地區主教祕書阿伯雷奇·費斯特是西方最早為書籍配上印刷插圖的人。他在1461年出版了名為《寶石》的書,書中收錄了一些鳥類和獸類的故事並配有精美插圖。顯然,版畫插圖使書籍更加豐富和具有直截了當的說服力與吸引力。這就使得版畫插圖逐漸成為出版物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同時也成為出版業市場競爭中的核心力之一。如明代中期,全國政治安定,經濟平穩,文化時尚觀念發生轉變,一批新興讀者群開始崛起,他們渴求閱讀消遣娛情養性的作品,而不再局限於儒家經典、學術著作或宗教讀物。社會對圖書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圖書市場的興旺,使出版業達到了歷史的鼎盛階段,行業競爭呈現白熱化狀態。其時,版畫插圖開始全面地應用在各類小說傳奇、雜劇、詩詞、圖集、科學博物、初學識字課本、歷史、地理、人物傳記等圖書之中,出現了「差不多無書不圖,無圖不精工」、異彩紛呈的高潮,被譽為中國版畫史上「光芒萬丈」的時代高峰。與此同期,西方出版界的版畫商業市場迅速發達,不僅出現了大量職業插圖家和雕版技師,還培育出繁榮的版畫複製市場,為19世紀的「版畫原作運動」奠定了堅實的社會認知基礎。

  在達蓋爾的攝影術發明前,繪畫除了藝術審美目的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記錄,即以繪畫方式將重大歷史事件、社會名流或大自然奇觀異象用視覺形象表現出來。而要將這些具有特定價值或意義的繪畫圖像進行廣泛的社會傳播則需要版畫來複製完成,於是出現了不同於一般文字書籍,也不同於繪畫複製品的讀物,那就是畫報、雜誌。

  1829年菲力彭在巴黎創辦了以畫面為主定期出版的《剪影》雜誌。這本綜合性雜誌,每期都有整張的石版畫刊出。1830年菲力彭在《剪影》的基礎上改出《漫畫》週刊。每週星期四出版,四頁文字說明和兩大張紙質很好的石版畫,有些還用手工賦彩。1832年菲力彭同時又創辦了《喧鬧報》,這是一種日刊,開本較《漫畫》稍小,共四頁,內容主要是對法國社會生活中各種事件的報導、評論、諷刺和教育,並配以石版畫的插圖。這兩種刊物是當時巴黎影響最大也最受歡迎的畫刊。與此同時,在英吉利海峽另一端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創刊了。

  18世紀工業革命的成功使英國迅速成為西方最發達的國家和「世界工廠」。直到1870年代,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和世界貿易中仍獨占鳌頭。它生產著世界各國所需的大部分工業品,其對外貿易額幾乎相當於法、德、美三國的總和。它擁有的商船噸位約為法、德、美、荷、俄各國的總和,位居世界第一。同時,英國從19世紀初期就開始大規模地推行殖民擴張政策,至1870年代已占據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這樣殖民版圖區域遼闊和眾多人文地理面貌並存的大背景下,《倫敦新聞畫報》以圖像方式報導新聞的辦刊定位,無疑使其成為當時最具「眼球效應」賣點的媒體。可以想像,當時人們透過畫報外派畫家兼記者發回的連續性圖片和文字報導不僅網羅了「天下」時事資訊、奇聞趣事、花邊新聞,同時又過足了眼癮。加之辦報人傑出的經營理念、有效的市場行銷策略和與時俱進的技術跟進,使得《倫敦新聞畫報》在創刊後的百餘年裡保持著旺盛活力。

  偶然機緣,沈弘教授在英國訪學期間發現了數百卷保存完好、含有大量與中國相關老圖片的《倫敦新聞畫報》。出於學者的敏感直覺,他立刻意識到這些畫報的文獻價值,耗時十年,將與中國相關的文字和圖片翻譯集結成冊出版。我們有理由相信《倫敦新聞畫報》中有關中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研究中國近代和現代史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因而具有較高研究價值。

  其中大量製作精美的版畫插圖和頗具現場感的速寫,不僅為讀者展現了寬廣的19世紀中國世俗社會生活圖景,同時也為新聞紀實性版畫藝術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範本。

  新聞畫報的事件再現性功能決定這些插圖必須具有高度寫實性,透過畫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和場景描繪還原一個虛擬的「真實」空間。這些「真實」的圖像和報導中的文字可在讀者目光交替之隙,在腦中產生類似立體視聽殘響的效果。如1854年4月7日刊的〈皇家劇院〉中「飛刀」雜技表演的精彩場景,一位雜技演員仰面站在一塊木板前,五把鋒利的尖刀緊貼他的脖頸兩側和腋下深深釘在木板上。因為緊張,他的雙手微張,左右平衡,雙腳扒緊地面,保持著身體的穩定。他對面的表演搭檔奮力擲出一把泛著寒光的飛刀,他面部躊躇淡定的表情與身後幾名西方女子驚愕的O形嘴形成絕妙對比。我想這幅插圖即便脫離了旁白性的說明文字,也依然是件傑出的獨立銅版畫作品。

  從插圖的製作上看,有些是畫家的現場速寫,這些作品儘管看似凌亂,不夠工整,但畫面更樸實,有明顯的「現場感」。如1859年4月2日〈中國速寫:婦女髮型、洗衣方式〉其中一幀〈做像茶壺一樣的髮型〉,畫面用筆自由流暢,人物形態如同日常,沒有擺拍扭捏之感,正如畫家所言,就連畫中那位少婦不雅的坐姿也修飾地記錄了下來,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情趣。還有一些顯然是「大製作」的圖畫,這些雕凹線法的銅版畫構圖布局考究,製作精良,富有貴氣,顯然是出版人高價聘請了頂級雕版師根據記者發回的速寫而作。從內容上看,這類作品多表現為歷史重大事件或對自己文治武功的粉飾。如1858年10月2日〈「中英天津條約」的簽訂儀式〉一圖,是歐洲歷史畫的典型樣式,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富有儀式感。再如刊於1860年8月11日的〈中國報導:英法聯軍即將北上〉中的插畫,畫面上聯軍艦隊陣勢浩大,在藍天白雲下的香港九龍灣海域肅然有序地進行著兵力運輸。嚴謹的寫實畫風,精美密集的線條和豐富的明暗色調使得畫面充滿異域情調。

  這些林林總總、內容繁雜的插畫穿越時空直至今日,在我們翻看閱讀時還能產生一種幻象,似能再現過去的生活場景、隆隆的炮聲、馬的嘶鳴和喧鬧的人聲……儘管一個多世紀過去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而身處現代資訊高度發達社會的人們,其實也如同19世紀的人一樣,對圖像資訊總是充滿好奇與期待,所不同的是現代人擁有更便利快捷的圖像獲取與傳播方式,而圖像所傳遞的力量則永不減退。

中央美術學院 陳琦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329799
  • 規格:平裝 / 270頁 / 17 x 23 x 1.3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英中和約(The Peace with China)
 
Jan. 5, 1861英中和約
(The Peace with China)
《倫敦新聞畫報》第38卷,第1068號,
1861年1月5日,12~13、20~21頁
 
北京的安定門
 
本報記者對英法聯軍所占領的北京城門做了以下的報導,我們為此提供了插圖:
 
用「門」這個詞來描述上面這個結構複雜的建築顯然是遠遠不夠的。當你走近高達40英尺的厚實城牆(之後你將會發現城樓頂部竟厚達45英尺),並穿過護城河(過去可能有水,但現在已經乾涸)上的一座石橋時,你就會來到一個堪稱「半圓形棱堡」的甕城建築前,因為它有一個稜角分明的正方形城樓,裡面分為好幾層樓,外面的牆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4排槍眼,每一排都分別有12個槍眼。再往上就是一個寶塔上所特有的那種大屋簷的樓頂,我們對屋頂上那些像柳枝般排列整齊的琉璃瓦已經十分熟悉。從左邊沿著半圓形的外城牆走,你就會來到一個頂部呈圓拱形的城門,這就是安定門外城樓的第一道城門。穿過這道門,來到甕城內部之後,你就會看到城牆上的另一個圓拱門,正對著前面所提到的外城樓,這就是安定門內城樓的第二道城門。這個門上面的城樓跟剛才描述過的外城樓形狀十分相似,它的作用更多是裝飾性的,而非實用性的。因為城樓的牆上沒有槍眼,而且在從樓頂離地面約一半高度的地方有一排陽臺。我沿著一個年久失修,搖搖欲墜的木製樓梯登上那個陽臺之後,首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了北京的全貌,因為外國人是被嚴禁進入這最後一道城門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文學季(經典文學)
  • 格林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