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_折20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2022年版)

愛情的正常性混亂(2022年版)

Das Ganz Normale Chaos der Liebe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愛情經典詮釋
 
  愛情是私生活中的神祇,是宗教消失後的宗教,是所有信仰盡頭的終極信仰。本書為德國社會學大師對愛情的經典詮釋,從社會學角度重新檢視愛情的現代風貌:一幅隱身在愛情、家庭與個人自由之間利害關係的衝突圖像。
 
  愛,世俗的宗教
 
  愛是兩個人的徹底民主形式,
  愛是全然個人的自我負責。
 
  愛就是與自我相逢,是再創由你我組成的世界,
  是瑣碎而不帶道德禁令的浪漫主義,
  正變成一種大眾現象:愛,世俗的宗教。
 
  那些期待找到愛的人,都正尋求此時此刻的救贖,
  所謂的「彼岸」就在此世,
  有它自己的聲音、形體與意志。
  宗教告訴我們有死後的生命,
  愛卻說,生命在死之前。
 
  如果不正是因為另一個人使我成為我,
  我為何要將另一人據為己有呢?
  不過這正包括了一個佔據的特殊模式,
  另一人的自由本身正是我們想要擁有的。
 
  現代男女身不由己地追求正確的生活方式,嘗試同居、離婚或契約婚姻,努力調和家庭和事業、愛情與婚姻,新的父職與母職,友情與交友。當代的愛情可以說是在階級鬥爭之後的「身分鬥爭」。
 
  本書從社會學角度來審視愛情,將個別的生命史經驗放在較廣泛的社會秩序中來理解,或許更可以領悟到:混亂與正常都屬於秩序的一部份,正常或穩定代表著理想的狀態,混亂或不穩定則是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愛情的正常性混亂,就是這兩種矛盾的統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烏利西.貝克 Ulrich Beck
 
  德國社會學家,於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擔任教授。
 
伊利莎白.貝克-葛恩胥菡 Elisabeth Beck-Gernsheim
 
  德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於艾爾朗根-紐倫堡大學(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擔任教授。
 

譯者簡介
 
蘇峰山
 
  台灣大學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魏書娥
 
  德國德國畢勒菲爾德大學(Universität Bielefeld)社會學學院社會科學博士,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
 
陳雅馨
 
  台大社會所畢。自由譯者。譯有《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未來的性》、《路西法效應》、《REPLAY重播》、《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危險療程》等書。
 

目錄

〈序1〉愛情、婚姻、家庭的生命圖像 ◎葉啟政
〈序2〉愛情,隱身在正常的混亂之中 ◎顧忠華
 
導論:個人化、生活與愛的方式
 
1要愛情或者要自由
共同生活、分居或爭執
 
自由、平等、愛情 性別鬥爭的現況
從男性觀點看婦女解放及家務工作
工業社會:封建主義的現代形式
個體的終結,抑或無限主體的復興?
 
2從愛情到姦情
個體化社會中的關係變遷
 
愛情變得比以前更重要
傳統紐帶的斷絕 個人穩定性的來源
作為內在支柱的愛情與婚姻
愛情比以前更困難了 獨自生活的優缺點
中年危機 孩子是替代品? 尋找烏托邦?
 
3自由戀愛與自由離婚
解放的一體兩面
 
從前:義務與確定性
現在:更多自由、更少安全感
尋找共同世界 徹底詳談——愛情是家庭功課
變遷的倫理——全面導正 辛苦的堅持
 
4對孩子的摯愛
 
想要一個孩子 孩童是意義與自我的經驗
因為愛小孩所以不要有小孩?
題外話:愛情、責任與不確實感的糾葛
渴求孩子:想成為父母就像病人一樣
仍然是一種誘惑 愛之適足以害之
 
5夏娃最後的蘋果
或愛情的未來
 
喚醒錯誤的希望:重回核心家庭
離婚是婚禮的來賓:婚姻契約
親子關係是一組建材:基因工程與設計後代
消逝的點與暫時的身分認同:超越男性與女性的角色
 
6愛,我們的世俗宗教
 
婚姻、家庭與親密關係的解組與崇拜
資本主義中產階級、打破慣例和通姦
當前的浪漫主義:愛是一首流行歌曲
愛作為主觀的立法者:自有邏輯、衝突邏輯、弔詭
來自未來的回顧,或是最後的情人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02033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文化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5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一刷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論
 
個人化、生活與愛的方式

 
現代男女身不由己地追求正確的生活方式,
嘗試同居、離婚或契約婚姻,
努力調和家庭和事業、愛情與婚姻、
新的母職與父職、友情與交友。
這種趨勢蔚為風潮,且無中止的跡象。
我們可以說這是在階級鬥爭之後的「身分鬥爭」。
 
「為什麼你要跟這個男人结婚?」在麥可.康尼翰的小說《世界末日的一戶人家》一書中,一位女兒這麼問著她母親。「你難道從不擔心自己可能犯下長久的錯誤,就好像失落自己真正生命的軌道,甚而做了一個永遠無法把轉的改變?」她母親對這問題揮了揮手,好像要趕走隻一直在旁邊嗡嗡煩人的蒼蠅一樣,她手上的蕃茄醬閃閃發光。「我們從來就不去想這種偉大的問題,」她說。「想這麼多,計畫這麼多,妳不覺得這很辛苦嗎?」(Cunningham, 1991:189-90)。
 
在《證明的負擔》一書中,史考特.特羅用同樣的話描述一位父親,他女兒對自己的未來有著無盡的疑惑,這位父親窮於招架:「聽著松妮(他女兒)的話,哀求,被各種情緒包圍,諷刺以及憤怒,這些衝動與激情折磨著她。這些令史坦和克拉克(他太太)吃驚,可是他運氣比較好。在他那個時代,一切都有比較清楚的界定。那個年代裡,在西方世界長大的中產階級男女都會想要生兒育女,還有做一些大家都會做的事,每個人都沿著相同的軌道前進。但是在新的時代中,對晚婚的松妮而言,每件事都是一個選擇。她每天起床都要從頭再來一遍,質疑兩性關係、婚姻、男人,還有她選擇的心性不定的伙伴——在她眼中,那個男人還像是個大男孩一樣。這些令她想起瑪塔,她常說自己需要男人時,就用手指挑一個」。(Turow, 1991:349)
 
到底什麼是「新的時代」(The New Era)?這本書要討論的是,新時代的主要風貌是在愛情、家庭與個人自由之間利害關係的衝突。以往核心家庭是環繞著性別角色地位建立起來的,而今核心家庭正遭受(婦女)解放與平等權利等議題的衝擊。這些議題不再像從前一樣,不會侵入我們的私生活。結果是相當常態性的混亂(normal chaos),我們稱之為愛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自由與利益的百年鬥爭|從極端對立中找到「甜蜜點」,揭示世界未來的可能走向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社科暢銷作家展
  • 麥田全書系
  • 新興外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