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稱佛經為「八萬法藏」,其中不乏醫學的書。
依照西醫的分類,可從解剖學、生理學、藥物學、病理學,直到外科、內科、婦產科、小兒科、皮膚泌尿科、眼科、耳鼻喉科和營養科等,遍及各個領域。更重要的是,在世尊領導下,一群佛弟子都在實踐慈悲,才能形成佛教倫理學。
本書也介紹各個領域的知見,例如《四分律》、《五分律》、《摩訶僧祇律》等戒律佛經,以及大乘方面的《法華經》、《涅槃經》、《華嚴經》、《金光明經》等。另外,從龍樹的《大智度論》、天台的《摩訶止觀》裡也吸收不少佛教的醫學知見。
佛教醫學除了以佛教的生死觀、生命觀為基礎,還一面吸取印度吠陀醫學,一面融合中醫藥學,此外也攝取日本日蓮大聖人的佛法,才綜合成一部紮實的佛教醫學書。
遺憾的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佛教醫學的光彩似乎只停留在佛教史和佛經裡,佛教醫學的知見,不能跟佛教與人類的需求並駕齊驅。近代西醫引起的課題,例如成人病、神經症、精神衰弱等諸多相關症狀,甚至包括醫療倫理及人類的生死倫理課題,紛紛從新觀點來探討,而佛教醫學也很重視這些。縱使世尊和龍樹當初遇到的問題,跟今天的腦死、植物人、內臟移植、人工受精等無關,殊不知佛教如何解決生老病死等人類苦惱的智慧和慈悲行為,對我們依然扮演指示的角色,不能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