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榮格心理學導論:1925年分析心理學講座筆記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榮格心理學中最為清晰的介紹~
《紅書》的姐妹篇
談論榮格思想及其自我實驗之發展唯一可靠的一手資料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所開創的分析心理學,
  已是當今最重要的心理學流派之一。
  他所提出的分析師必須接受分析和督導才能進行分析實踐,
  以及面對面分析的設置等觀點,依然影響著今天的臨床心理學。
 
  在榮格開始寫下《紅書》初稿、抄寫《黑書》的主要幻想之際,
  也於1925年,用英語展開了一系列的講座。
  在這些講座集中,榮格對自己的思想和理論的來源進行了系統性的介紹,
  包含他的取向、形成心理學觀點的方式,以及主觀態度,
  使用大眾小說來展示個體化歷程,說明了個體化的心理動力,
  並首次坦率地說出和佛洛伊德的關係,並指出了自己和佛洛伊德之間的差異。
 
  這些講座是在他創作《紅書》的後期進行的,
  通過引用《紅書》中的內容,
  他將自己的思想和理論發展與個人的經歷結合在一起,
  完整地呈現出分析心理學的起點和基礎。
 
  此前榮格並未公開過這些內容,
  之後榮格也沒有再如此系統地談過。
  其中包含大量榮格與自己早期的學生進行的互動,
  通過解答第一代分析師在講座中的提問,
  榮格將自己的思想起源公開地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 
 
  本書曾在1989 年出版,但沒有得到廣泛的理解。
  2009年《紅書》的出版使它獲得全新的意義,
  也使本書得以被視為《紅書》的姐妹篇:
  它是將這些材料精緻化為概念及教學實驗的新章節。
  
  此書的獨特處是它的內容包含了個人、歷史以及概念的結合,
  這使它成為榮格心理學中最為清晰的導論。
  為理解分析心理學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入門輔助和理論研究資料。
 
  ※內容簡介部分文案摘錄自原書,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本書特色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演講集。
  ◎榮格心理學中最為清晰的導論,被視作《紅書》的姐妹篇,為理解分析心理學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入門輔助。
  ◎首次坦率地說出和佛洛伊德的關係,並指出了自己和佛洛伊德之間的差異。
 
專序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專業推薦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始祖。一八七五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二十歲開始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一九○○至○九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的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一九○五至一九一三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三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一九四八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一九六一年逝於當地。
 
  榮格和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同為現代深層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一九一三年,他與亦師亦父且為工作伙伴的佛洛伊德決裂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分析心理學」,其對意識、集體無意識等提出的深刻洞見,至今仍極具影響力與啟發。
 
譯者簡介
 
鐘穎(愛智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諮商心理師。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譯有《榮格心理學辭典》。
 

目錄

.推薦序 榮格的1925年:一場復活的研討會 王浩威
.譯者序
 
.2012年版 「 腓利門系列叢書 」前言 
.2012年版導讀——索努 ・ 山達薩尼 
.1989年版導讀——威廉.麥逵爾 
.謝詞 
.講座成員 
.縮寫表 
 
.前言
.第1講
.第2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3講
.第4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5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6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7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8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9講 問題與討論 
.第 10 講 問題與討論
.第 11 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 12 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 13 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 14 講 問題與討論
.第 15 講 問題與討論 
.講座 
.第 16 講 問題與討論 
第16講附錄 
.《她》
.《邪惡的葡萄園》 
.《亞特蘭堤斯》 
 
.案例摘要 
.夢、幻想、與幻象 
.引用和討論的榮格作品年代表 
.榮格全集 
 

推薦序
 
榮格的1925年
一場復活的研討會
 
  1
  1925年7月26日那一天,榮格在英格蘭南海岸的斯旺納奇(Swanage)渡過他50歲的生日。那個傍晚,他在兩三年寫信給猶太女弟子尤蘭得·雅柯比(Jolande Jacobi)是這麼回憶的:「有美麗的夕陽,水鳥相互呼喚,寒冷的夜風從山上吹來,多喝了一瓶酒,抽了一支生日雪茄。」有位朋友覺得應該用一個紀念冊來慶祝這一時刻,榮格內心有股激動,雖然這冊子後來並沒有編出來。
 
  儘管榮格沒有出版任何的紀念冊,但按照傳記作家廸爾徳莉·貝爾(Deirdre Bair)的看法,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她說:「他的50歲將他的職業生活幾乎整齊地分成了兩半,之前的幾年以理論的演變和發展為特徵,之後的幾年以這理論成熟的表達為特徵。在前半輩子裡,一起持續到二O世紀的20年代末,他的專業活動從年輕時所強調的臨床研究轉向對歷史、文化、社會和宗教的深入研究。到了後半段,他用其他方式的探索,取代了他通過分析個人來解釋人類心靈的嘗試,尤其是通過他對煉金術的研究來定義集體無意識。」
 
  關於榮格一生的思想階段,彼得·霍曼斯(Peter Homans,1930-2009)曾提出一個我自己經常借用的主張。
 
  彼得·霍曼斯(Peter Homans,1930-2009)是芝加哥大學心理學與宗教學教授,在他三本重要作品包括《佛洛伊德之後的神學》和《哀悼的能力:幻滅與精神分析的社會起源》,還有就是《脈絡中的榮格:現代性和心理學的產生》(Jung in Contexts: Mordernity and the Making of Psychology)。在這一本書裡,撇開還未成熟,以前的學生時代,霍曼斯將榮格的思想分成三個階段。
 
  2
  第一個階段,指的就是追隨佛洛伊德的時代。在1906年到1913年,完成了德意志精神醫學傳統之訓練的榮格,在當時的老師尤金·布魯勒(Paul Eugen Bleuler,1857—1939)的影響和鼓勵下,開始探索無意識,也因此開啟了對佛洛伊德的認同。這樣的認同不是一般平常的認同。可以說榮格是將佛洛依德當成了理想父親,完全以他為模範角色,從思想到外貌都在不知不覺中完全的合而為一,而且對兩人的關係是深信不疑的,認為兩個人都是在為共同的目標(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全力以赴。以至於佛洛伊德開始懷疑他的忠誠時,榮格卻一直認為只要有適當的解釋不清就可以明白了。榮格還是認為他所謂與佛洛伊德原來想法不同的地方,其實是增加了精神分析的廣度和科學基礎,是拓展了佛洛伊德的理論,佛洛伊德一定是會同意並且接受的。
 
  他是在1913年和佛洛伊德決裂的。然而,在那一年一月生日佛洛伊德的信以前,他一直都只是感覺到十分的沮喪,沒有想到事情會到這樣惡劣的情形。這樣的天真無知,可以從他在更早以前的兩個月,也就是前一年的11月15日,寫給瓊斯(Alfred Ernest Jones,1879 –1958)的信裡就可以清楚看出:「佛洛伊德相信,我是因為父親情結的主宰而反對他,才有的這些想法,所以所有的都是情結的無聊玩意⋯⋯。面對這樣的影射,我是全然無力的⋯⋯。如果佛洛伊德將所有想要思考精神分析問題的任何新的嘗試,都視為阻抗,事情也就完全不可能了。」他以為瓊斯是自己親近的朋友,當年英國的瓊斯到蘇黎世找他,想要學習無意識有關的醫學,是他堅持介紹瓊斯一定要去維也那跟隨比自己還更精通給佛洛伊德的。然而,在他寫給瓊斯這一封信的時候,卻不知道瓊斯早已經在佛洛伊德的默許下發起的秘密委員會,也就是針對榮格自己以為的創新補充,而進行所謂的「監督精神分析的發展並保護佛洛伊德著作的理論和製度遺產」。
 
  1912年冬天,榮格與佛洛伊德的溝通破裂;1913年1月3日佛洛伊德寫信給榮格,正式結束兩人的私人關係。
 
  佛洛伊德不只是拒絕和榮格來往,同時也不準任何想要參加精神分析的人和榮格有任何的來往。這樣的情形榮格並不是唯一受到這樣對待的人,更早以前是阿德勒,之後還有許多人,其中最悲慘的是落得自殺下場的維克多·陶斯克(Victor Tausk,1879-1919)。
 
  3
  霍曼斯認為對榮格而言,1913年到1918年,從榮格經歷了瓦解到重建(或者用煉金術的說法:從黑化到白化)的過程。在遭受到佛洛伊德驅逐出精神分析的學圈以後,用榮格日後自己的理論來說,他原來以佛洛伊德為學習對象的人格面具,完全粉碎了。在過去,榮格「⋯⋯告訴自己,自己必須成為所扮演的那個外在角色[佛洛伊德],那麼,他必然注定是要沉溺在自己的內在過程裡。因為,他最後還是會基於絕對的必要性而破壞自己的外在角色,或藉由反向轉化(enantiodromia,請參照「反向轉化」這個詞條)而使得原來這個外在角色變得荒謬不堪。他的人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反向的發展,他因此將無法繼續走在自己原先選擇的那條道路上。在這種情況下,內在的阿尼瑪往往會不可避免地投射到某個真實的客體上,隨著這情形的發生,自我將對這個客體會產生盡乎絕對的依賴關係,而該客體產生的所有反應也會直接影響了自我,並削弱自我(即主體)的內在。」對於這樣的「這樣的主客關係」,他最後的結論是:「總之⋯⋯經常是一種悲劇性的關係。」
 
  這一段話是出現在1913-1918之間創作而1921年出版的《心理類型》裡的第807段。在這一段時間,除了《心理類型》,他還陸續完成了《黑書》(主要是1913-1920,最後一筆是1932)和《紅書》(1914-1930 的創作,以1913-1916 年期間的心理實驗為基礎的)。這些著作可以看出來,他試著建立起一個不只是與佛洛伊德不再糾纏著心理學理論體系,甚至是擺脫了當時整個心理學以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為取向的時代趨勢。當他能夠用自己的理論來理解自己所經歷的「悲劇」,這個時候也已經走出來一開始被佛洛伊德驅逐和隔離的痛苦了。
 
  4
  最霍曼斯來說,1918年以後的榮格,就一直沿著他所建立出來的核心歷程,終其一生繼續前進了。
 
  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離開學界太久,或者說遭到學界驅逐太久的榮格,他一直是以個人的身分繼續著對自己理論的發展,包括煉金術研究的投入。而正如前面曾經提到的,也就是傳記作家廸爾徳莉·貝爾所說的:1925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就榮格而言,不曉得他的內在世界在1925年前後有怎麼樣的改變,讓他的外在世界開始產生變化了。在前一年,他還一直努力者自己用手工打造波林根的石塔,一個拒絕任何水管引流來的水,更拒絕現在的電帶來的方便,想要回到古代的那一種沒有跟萬物隔離的生活狀態,也就是後來社會學大師韋伯所謂的如何在遭到現代生活驅魅(de-enchantment)的環境裡,如何創造復魅(re-enchantment)的可能。
 
  然而, 1925年,這個所謂里程碑的年份,榮格將他相當大的一部分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了。雖然從技術上講,他從1913年起就開始舉辦 "研討會", 但直到1925年的這一場,他才開始持續採用講座的形式。而且,這一場用英語舉辦了週三上午的講座,以不同的題目持續了14年。
 
  1925年的這一場研討會雖然是最短的一次,從3月26日持續到7月6日,但確實就是第一場,而且研討會的題目是《分析心理學》,重點就是榮格的個人歷史,即他的心理學如何發展到今天。他從自己的心理學起點開始,即1896年的大學學習。然後他解釋了他的理論是如何在與佛洛伊德共事的這些年裡如何發展起來的,(可能是和佛洛伊德分手以後第一次公開談論到這件事情),接著又精辟地闡述了他的心理學在他們分手後是如何發展的。
 
  這個研討會是在位於市政路(Gemeindestrasse)的心理學俱樂部舉辦,這是這個俱樂部的新家,所以也是新家舉辦的第一次研討會。這座由伊迪絲-麥考密克(Edith McCormick)購買的宏偉的房子至今仍是這俱樂部的家。
 
  這一場活動的入場是免費的,但必須要榮格親自批准的人才能參加,而且,一般來說,他們必須曾經被分析過。榮格整個上午都在講話,從九點到中午,只有短暫的茶歇。之後,在一群嘰嘰喳喳的女人的簇擁下,他走了一小段路來到弗賴斯大街的托尼·沃爾夫的家(Toni Wolf,1888 –1953,1911年起開始跟容貴在一起),在那裡他和家人一起吃了午飯。榮格的妻子艾瑪也來參加了,研討會的一些成員會陪她到火車站或渡口,然後從那裡獨自回到庫斯納特的家。
 
  5
  這一個研討會,很幸運地記錄下來了,而且先後有兩個版本。腓利門基金會再重新整理榮格的作品以後,根據更多的資料,而有了更準確的修正。關於這一點可以從2012年修正版的編輯,也是相當傑出的榮格學者索努·沙姆達薩尼(Sonu Shamdasani)所詳細寫下的前言當中看出來。
 
  長期居住在泰國清邁的上海文人王一梁,還有他的妻子李毓,十多年來因為對榮格的熱愛,不知不覺翻譯了榮格相當多的作品。王一梁不幸因為癌症去世以後,我幫忙開始整理他留下的稿子。王一梁也翻譯了1925年的研討會記錄稿,可惜根據的是尚未修正以前1989年威廉·麥圭爾(William Mcguire)所主編的版本。我試著找來新的版本,重新校正和翻譯,工作一直做到第五講了,終於可以確定完稿的時間了,也就請出版社幫忙接洽版權。沒想到,這本版權已經由楓書坊取得了。
 
  好的書是不寂寞的,重要的書更值得再三的翻譯。這一本書不只是有它的歷時意義,在理解榮格思想的發展上,從這一本書著手更是一個很好的切入方式。
 
王浩威
2023年5月30日

譯者序
 
  市面上有關榮格心理學的書有漸漸增多的趨勢,但由榮格本人親自教授並出版的導論可謂絕無僅有。
 
  這本書副標名為「1925年分析心理學講座筆記」,此時的榮格剛被邀請返回由他所創立的心理學俱樂部,對來自英美兩國的榮格愛好者進行一系列的榮格心理學介紹。
 
  這場講座之所以意義非凡,不僅是因為它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榮格在歷經多年沉潛後的的正式復出,同時這也是用英語所進行的演講。參與這系列講座的學生日後將把他的心理學推廣到英語系國家,進而影響全世界。
 
  雖然榮格的作品多數都由德文寫成,但本書內容卻是以英語演講、用英語記錄,完稿後又經榮格本人修正的英語作品。這也讓我們在進行翻譯工作時安心不少。此外,本書並未談即令讀者望而生畏的煉金術,因此也大幅降低了親近榮格心理學的門檻,絕對是大眾學習榮格心理學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的重要性還體現在下列五個方面:
 
  1、它被英文版序言譽為《紅書》的姊妹作,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它是榮格唯一一本公開談論《紅書》寫作動機與過程的書,因此可說是《紅書》的前導作品。讀者可在書裡見到榮格生前其實就有出版《紅書》的打算,但因學生的反對(或者還有其他因素)而作罷。
  
  2、榮格首度在此書裡揭露了他個人思想的演變過程,以及他對佛洛伊德的反擊。他們兩人在1913年決裂後,榮格陷入了多年的退行狀態,佛洛伊德則反之。面對後者及其陣營的批判,榮格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在此講座才展開了對自己的辯駁與回應。
 
  3、榮格在講座中整理了他在《轉化的象徵》裡頭的觀點,這是他開展早期理論的重要起源,從此處接續到《心理類型》以及《紅書》的創作,榮格理論的重要架構於焉成形。
 
  4、在討論心理類型時,榮格對他原先的分類進行了補充,多增加了4種混合型,而這在《心理類型》一書中是看不到的。目前國內對心理類型的關注頗多,但知道榮格更新版的人卻很少,因此本書特別值得研究。
 
  5、他在書裡與講座的參與者一起分析了三本小說。這不是他首度進行故事分析,事實上,榮格在《心理類型》中就分析過席勒的著作,但本書所挑選的三篇故事是一般性的通俗小說,而非席勒那樣的文學作品。我們可從此處發現,故事分析就是榮格心理學的重要應用。
 
  參與這場講座的不僅只有英美兩國的學生,還包括了著名的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與文學家赫曼‧赫賽,這說明榮格在當時的德國文藝圈已有相當的影響力。榮格肯定想不到,在這系列講座結束後將近百年(1925~2023),他的思想竟會輾轉來到一座東亞的小島,和他從未謀面的讀者見面。能夠擔任這座橋樑,是我翻譯本書最大的榮幸。
 
  聽聞王浩威醫師說,已故作家王一梁先生在美期間就曾對本書進行過翻譯,雖無緣得見,遙思之亦感奇異。那天晚上,我就在夢中夢見了從未見過的王一梁先生,甚奇!夢中並未見到他的面容,但能深刻感覺到我們正走在同一條道路上,不過先後順序不同而已。夢裡無生死,信不誣也!願您喜樂,願您安息。
 
  非常謝謝編輯陳依萱以及楓書坊出版社對本書的大力支持,謝謝王浩威醫師在翻譯過程中的提攜與幫助,謝謝太太林書勤心理師幫忙檢查初稿。礙於個人極有限的學養以及語文能力,本書雖經多次檢視,肯定仍難免有錯誤與疏漏之處。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喜歡榮格心理學的朋友一起投入翻譯工作。
 
  翻譯確實辛苦,但它的滿足也是大的。青燈黃卷,榮格的話語歷歷在前。現在,就將他的話語轉達給各位,願讀者朋友都能從他的話語裡得到啟發。
 
鐘穎(愛智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778578
  • 叢書系列:身心靈
  • 規格:平裝 / 254頁 / 14.8 x 21 x 1.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際迷航記|最終章>>陪你穿越迷霧找到最好的路,心靈導航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