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喬伊斯:獻給昂首闊步的進步獨立島嶼
因為過去多年工作和生活環境的關係,我的朋友許多是外國人。
如果是媒體工作上的朋友,對台灣有約略的認識但通常不深入;如果是生活上的朋友,知道首都不是曼谷,位於太平洋。至於台灣的歷史,他們知道和中國有一點爭執,聽過蔣中正和毛澤東,還有現在有個女總統,在不少國際媒體雜誌上看過她。她看起來很聰明,很多朋友這樣說。
說風雨飄搖太誇張,但我們的國家的確一直處在一個不是那麼踏實的位置上,內部連自己的認同都有歧見,別人如何霧裡看花看我們就更別提了。然而過去幾年因為台灣在防疫方面的表現,加上烏俄戰爭的影響,這個在太平洋上的蕞爾小島,一躍成為世界各國和媒體的焦點。
如今世界對台灣的認識,不再是七〇年代外銷雨傘、聖誕燈飾的勞力國,而是掌握珍貴晶片的高科技巨人;不再是要反攻大陸爭中國主權的高壓集權之邦,而是在中國文攻武嚇下益發昂首闊步的進步獨立島嶼。
在師大路咖啡店對談的下午,三位資深媒體編輯從台灣,日本和西方的觀點,暢談他們對台灣與國際看法。身為台灣人的志德,加上來自日本的矢板和來自英國的菲爾兩位台灣女婿,侃侃而談對這塊土地的真切關心和喜愛,讓主持的我聞言時而頻頻點頭,時而記下自己從未想過的精闢觀點,上了最珍貴的一課。
希望在二〇二四大選之前,這些對談能給猶豫不決的台灣人,一些思考的方向。這個國家,還有所有的公共議題,需要更多人的熱情參與,才能更好。
喬伊斯
二〇二三年四月於八里左岸
菲爾・史密斯:首度成為萬眾矚目的台灣
幾十年來,台灣首度成為世界新聞的重中之重,而且是全球媒體新聞會議中的熱門話題。
在俄羅斯於二〇二二年二月入侵烏克蘭的同時,評論員、安全專家、記者和學者都開始談論台灣的未來。其中許多人對中國和台灣關係了解不足,從未定期關心台海局勢,更不用說歷史背景了,但他們還是很快就可以說出寫出數千字。
突然間台灣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許多人爭先恐後就一個他們實際上知之甚少的主題撰寫、分析和發表意見,這實在令人尷尬。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接下來會入侵台灣嗎?」 這個標題,在俄羅斯進軍烏克蘭第二天突然出現。英國小報《每日快報》則在其頭版大肆宣傳:「台灣可能是下一個! 世界屏息!普丁的入侵為中國樹立了先例!」
不少愚蠢的政客如英國保守黨議員埃爾伍德(Tobias Ellwood) 之流,聲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久之後,中國就會試圖奪取台灣。不過這種沒有事實支持的膚淺評論,很快就減弱了。
一年後的今天,其他因素的明智分析已經取而代之,例如半導體供應、例如俄羅斯入侵的後勤補給困難,以及世界對烏克蘭的壓倒性支持和對俄羅斯的高度制裁,這些論點在在都讓人停下來思考。
而烏克蘭的悲劇也對台灣投下一線希望,因為世界現在開始意識到台灣。我可以保證,如果你在二〇一〇年走進英國的一家酒吧並開始跟酒客討論台灣,沒有人會表現出任何興趣,或者能夠在地圖上指出台灣在哪裡。但是現在,台灣肯定會在吧台引起一場對話,然後討論很快就會進入現今美國當局對中國的不信任。
由於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九一年的冷戰和數十部詹姆斯龐德〇〇七電影,蘇聯一直是西方的主要對手,因此他們習慣了對俄羅斯的普遍不信任。我在冷戰中期長大,年輕時的我真的很擔心軍備競賽和核武戰爭的可能性。
如今因為中國的舉動,尤其在過去十年左右,越來越多國家對中國對世界和平的威脅感到不安,而且覺得中國不值得信任。例如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集結、解放軍戰鬥機經常繞行台灣、台灣海岸附近的軍事演習,還有多位將軍和政客的好戰言論。不間斷的武力威脅,和中國想在世界舞台上舉足輕重的雄心背道而馳。
加上一帶一路和參與國的反應,中國意識到如果想尋求更大的全球影響力,就必須降低音量,開始變得更加友好並且減低攻擊性,因為這些都對他們不利。各行各業的經理人、教師、醫生、律師或是政治人物都會告訴你,要建立影響力首先需要建立信任。
近幾年在歐洲發生的事件,加強了台灣與其最重要盟友美國的密切關係,而台灣政府正在正確地利用這個優勢。同時其他的世界領袖,最近也紛紛發表支持台灣的言論,這在過去很少發生。
與一年前相比,現在有更多的世界公民了解或更加了解台灣的困境,在我看來,這對台灣只能是一件好事。
菲爾・史密斯
二〇二三年四月於八里左岸
矢板明夫:風雨飄搖的台灣,沒有選誰都一樣的條件
二〇二三年四月十二日,民進黨的賴清德主席被正式提名為二〇二四年的總統候選人。他提出了「民主、和平、繁榮」的三大訴求目標,我認為這個順序非常重要。
「民主、和平、繁榮」都是大家嚮往的,我想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主要候選人會反對。在這三項中,對賴主席來說,「民主」似乎是最重要的,台灣的民主前輩們,通過長期的犧牲與奮鬥換來的言論自由和免於恐懼的生活方式,是最值得捍衛的。
對別的政黨的候選人來說,或許「和平」比民主更重要,是他們擺在第一的優先順序。現在,要對岸打消武力犯台的念頭,唯有把台灣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也就是接受對岸獨裁政權的統治。
如果為了換取和平而交出民主,放棄透過投票表達自己訴求的權利,就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手裡、任人掌控。台灣有可能很快變得和香港、新疆一樣,軍警可以隨時隨地抓人,年輕人因為在網上的言論就被關入集中營。大家有仔細考慮過,這種和平是大家想要的嗎?
記得賴副總統幾年前說過,維護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針是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而不是對岸口中的「九二共識」。至於是美國值得信任,還是對岸的共產黨政權更值得信任,我想每個台灣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前在台灣乘坐計程車,經常聽司機發牢騷說「藍綠政治人物都不能相信、選誰都一樣」。這句話,如果放在一個沒有外患的成熟民主國家來說,或許還說得通。但是,在風雨飄搖的台灣,卻沒有這樣說的條件。因為,如果你不小心選錯了總統,自己和家人的命運或許會發生非常大的改變。
有人說,台灣的主流民意是維持現狀,統派上台也統不了;獨派上台也獨不了。就像陳水扁當了八年總統,也沒有宣布獨立;接著馬英九又當了八年總統,也沒有促成和對岸統一。
這些人忽略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那就是今天領導中國的,已經不是相對溫和的江澤民和胡錦濤,而是一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希望能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所謂「祖國統一大業」的新獨裁者。
明年的選舉,如果支持和對岸統一的總統當選,即便他不立刻推動和對岸簽署所謂的和平協議,台灣至少會出現兩個變化。第一,是面對對岸的種種認知作戰,將不再像現在一樣嚴密設防。台灣的企業、媒體、軍隊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滲透得千瘡百孔,台灣將失去自我保衛的能力。
第二,台灣的新政權會和北京頻頻眉來眼去,按照對岸的邏輯,去表述、應對各種國際事務,比如說「武漢的防疫非常成功、是對人類的貢獻」等等。新政權還會大肆宣傳疑美論、疑日論,和國際社會的民主自由陣營漸行漸遠。國際社會上支持台灣的力道,自然也會越來越弱。
到時候,對於這樣的變化,感到最高興的,自然就是磨刀霍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了。
這本書匯聚了李志德老師、史密斯先生和我,三個媒體人對台灣的政治現狀的看法和分析。有從台灣內部的解讀,也有從外面看台灣的視角,希望能為大家在二〇二四年選總統時,提供一些參考。
矢板明夫
二〇二三年四月於台北
李志德:愛丁堡的那一晚
二〇二二年八月二日晚上十時四十四分,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座機在台北松山機場降落。
七個小時之後,我們一家人在愛丁堡一間民宿的客廳看著 BBC 晚間新聞,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驗,一趟早就訂好的旅行,讓我們家裡兩個做新聞的人同時錯過了第四次台海危機。我們只能在千里之外看著外國同行描述自己家鄉的兵凶戰危。
三分鐘的頭條新聞是裴洛西訪問台灣,報導強調兩個重點:一、台灣是個完全實踐民主體制的國家;二、台灣的安全,對維持全世界經濟秩序的正常至關重要,配的是台積電晶圓加工的畫面。之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講話,再進松山機場畫面。下一節讀報時間,鏡頭照見裴洛西的名字連同台灣在《衛報》頭版上。
終於這一次,「全世界看到台灣」了,而且是主要時段的頭條新聞。這對台灣人是種「另類療癒」,撫慰了一種深怕「別人看不到我們」的不安。這種不安全感其來有自:在中國的打擊下,台灣長期被國際社會拒之門外,單獨承受著遭中國侵略、併吞的威脅。因此一旦台灣被世界忽視,我們不是變成遺世獨立的桃花源,而是被中國共產黨的極權吞噬——以「民族大義」之名。
其實,不管外人看不看得見,也不管是叫「中華民國」或「台灣」,從一九四九年以來,戰爭威脅始終是兩千三百萬人的日常,或許九〇年代之前中國國力不振,台灣人不認為中共有能力把戰爭帶過台灣海峽,但今時今日,各路專家的判斷愈來愈一致:共軍發動侵台,只剩下時機和意願問題。
越是在這樣的關口,或許我們台灣人越要成熟地思考戰爭與和平的關係。成熟的意思,是放棄只是用來拌嘴的直線思考,例如「不向美國買武器,就不會有戰爭」、「不要讓台灣變成烏克蘭」⋯⋯等等。而是真正地深入國際政治最曲折複雜的一塊:並不是主觀上棄絕戰爭就能獲得和平,現實恰恰相反,只有準備好讓敵人付出得不償失代價的國家,才能夠避免戰爭。戰爭與和平,就是這樣一組既矛盾又統一的關係。
這是菲爾和矢板可以給我們的提點。矢板出生在中國,成長於日本;菲爾的新聞經歷遍及亞洲各地,在他們的眼裡,台灣不是世界上唯一面臨戰爭威脅的國家,很多其它國家、地區也面臨相同的處境,歷史脈絡不同,但國際關係的本質卻都相同。例如普丁宣稱烏克蘭是「俄羅斯歷史、文化及精神世界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以「烏克蘭納粹化」為出兵藉口。這些和中國共產黨口中的「台灣問題」幾乎一模一樣。兩相比較,或許我們就能理解,中共的話術,與其說是「民族大義」,不如說是強權擴張的藉口。
台海危機中,多年前認識,但久沒聯絡的中國同行發來問候訊息,我回答台灣人神經大條,一切都好。對方反而語重心長:「我认为台北是华人的文化首都,也是可见的华人能够生活的最好的制度环境。台湾如果沦陷,中华文化万古如长夜。」
事實上我們的座標系不只華文世界,對照全世界,台灣的處境更不是「獨一無二」,更多善良、文明的國家和社會,也都面臨著和台灣一樣的威脅。每個地方的不幸都應該被看到,就像國際媒體關注烏克蘭,也觀照台灣,當台灣人長年期待的「被看見」果然來臨時,或許不辜負它的最好方法,是反過來也向世界承諾,台灣人有守護人類進步和文明的勇氣。
李志德
二〇二三年四月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