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推薦
李法憲博士|李法憲有機農園負責人
讓食農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
早期農業社會,「食」與「農」本來為一體,農夫種植目的就是為了吃,農作物通常從鄰近產地而來。然而隨著都市擴張,將農地一步步蠶食鯨吞,讓都市人離農業產地愈來愈遠,跟農業的連結愈來愈模糊,只剩下超市架上排列整齊的農產品,或菜市場攤販的吆喝聲,若農業與都市的關聯只剩農產品的買賣關係,農業存在與否對都市來說不再重要,這樣的情況會讓本土農業發生不可逆的後果。
在自己的農場及學校進行過好幾場農業教育課程,就是希望能帶給學員們認識不同農業的機會,努力想讓農業的真實價值呈現出來,讓大家願意用不同角度來欣賞認識農業;然而在有限的人力與時間前提下,這樣的努力擴散出來的效果與影響力還是非常有限,終於——2022年5月,政府通過「食農教育法」,讓原本已斷裂的「食」與「農」重新有了連結的可能,讓本土農業的永續發展出現了絕佳的機會。
「食農教育法」,使學校老師對農業教育課程有所依據,再加上政策的鼓勵,讓許多有心的老師在各自的學校及專業領域裡,經營各種有特色且具創意的食農教育內容;透過教育,將農業豐富有趣且帶有生命力的價值感傳遞給下一代,重建他們對農業正確的認識與鄉土的認同,也藉此機會建構下一代正確的飲食與健康觀念,從中延伸出的期待,就是大家一起珍惜本土農業的永續發展。
帶著這樣的期待,讀完了這本《一步蔬果‧小農雜學力》,我看到都會型學校在有限條件下,將不可能化作可能,並因著熱情與創意,一步步將食農教育課程內容從基礎種植體驗,延伸到環境、飲食、美學、文化等不同教育面向,甚至在王彥喦校長的全力支持下,課程開外掛兼容異國美食文化體驗、味覺體驗、生態營造、行銷、設計、品牌、模擬商業活動等,甚至跨領域學習時下最新的SDGs議題等。
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學生透過討論,自由發揮創意,每位學生都能真實體驗到最豐富完整的教育內涵。更棒的是,這本書完整揭露各種教學心法,讓有心從事食農教學的老師有清晰的步驟、方法與建議可供參考依循,減少老師們備課的壓力與時間,簡化課程設計規畫流程,同時提高教學意願,並確保執行成果,是有意從事食農教育工作者的實用參考書。
「一步蔬果」,雖然講的是從教室到陽臺的一步距離,卻也代表了從「想做」到「落實」之間的距離就是一步之遙而已,跟著這本書,做就對了!
推薦序
吳 晟|詩人、作家
農小白種植奇幻之旅
找一處尚未被水泥封殺的地,感受一下土壤的溫潤與生命力。
找一處好土,埋入種子,食農小白種植的奇幻之旅就展開了。
世界省善之都法國巴黎的西南社區,擁有一處名為(Agripolis)的城市農場,目前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利用屋頂與廢棄頂樓作為植物生長場域的「城市農場」。這個農場以不施化學藥劑的種植原則,規劃每天將生產超過30種,2000磅水果蔬菜,用來供應城市餐飲業的需求。城市農場的創立,大大減少了食物運送旅程的能量消耗。更為擁擠都會區,創造了一處美麗的景點。
日本種植實踐家兼寫作家──鹽見直紀,出版了《半農半X》一書,提出「讓自給自足農業與人的生命理想,齊頭並進的生活方式」,啟發了眾多願意勞動生產,追求自我價值定位的現代人。
繁華的高雄市區,擠身林立大樓之間的「新上國小」,校園內要找尋一處沒有被水泥覆蓋的土地,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而高雄市農業局送給學校的一大把蔬果種子,就像「芝麻開門」故事一般,在校長王彥嵓,與賴秋江老師主責之下,開始整理教室前花臺,將苟活在花臺上的強勢外來種植物清除,種下多樣蔬果小苗。從此,全校師生開啟了一場農耕,飲食,生態,人文,藝術交融的食農教育體驗。
這一場種植的奇幻之旅,一開了頭,再也停不下來,足足八年以上,隨節氣的腳步生生不息的循環,從幾個班級開始到全校師生,接著家長的投入,更引進各方面支援的力量,激起整個生活社群人的興旺活力。
農作事業,絕對是一項必須專注投入的事業,起心動念開始,要有勇於付出勞動的毅力,具備不離不棄的責任心,面對種植失敗的挫折,注入情感的關懷,才能期待歡欣採收,喜悅共享美食的成果。
賴秋江老師與學生不間斷地執行,觀察,從挽起袖子,脫下鞋子,大膽揉土開始,舉凡勞動技巧,生態學知識的研究,有機質回收再利用的永續循環,一直到烹調廚藝的精進,社群數位平臺的連結、分享,傳播等等技術的建立,都一一詳實記錄,並隨時拍攝各種實作影像,編輯,整理成書,留下所有努力過的點滴軌跡。
這一場種植的奇幻旅程,從校長、師生開始,連結到父母、阿公、阿嬤,整個生活社群人,全都浸盈在樂此不疲的種植氛圍當中。這ㄧ股「農小白種植樂」的美好感受,從「新上國小」泛開,連結整個社會脈絡,受到藝文市場的青睞,即將為這一場「農小白種植奇幻歷程」,出版精彩的書本。
這本諸多真實經驗串接起來的書籍,具有實用性的科普知識,和激勵人心的勵志情懷,而且圖文並茂,讀起來非常容易融入,可以提供同樣懷抱「半農半X」理想的都會人,找尋一小處好土,創造美麗的食物花園。
推薦序
陳郁如|兒童文學作家
你農我農的農趣生活
跟秋江老師在網路上一起分享「農」情蜜意已經好幾年了,我們常常互寄照片,她送我番茄照,我回贈櫛瓜照;她給我看小黃瓜的脆綠,我給她看石榴的豔紅。你農我農的,非常有趣。
每次看到她的照片,都萬分佩服她的行動力,這次,她把整個從農的過程記錄下來,看得好過癮。真心覺得她的學生好幸福啊!可以親身體驗泥土的力量,植物生命的美好。從種植開始,到收成,到食用,甚至到後來的行銷,販賣,做公益……整個不只是「種菜」而已,是一組完整的生命體會。我看到孩子對知識的好奇,我看到孩子們之間溫暖的互動,我看到他們把點凝聚成面,讓收成不只是個人的品嚐,還有延伸出去,跟社區的互動。秋江老師跟王校長在整個過程的引導上,有很重要的角色。我看了覺得真的很感動。誰說臺灣學校只重視成績?只重視升學?在這本書中,我看到更多的層次的學習跟領悟。
我跟先生也在院子種植很多蔬果,所以我很能體會,可以吃到自己生產的食品的那種成就感,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跟著秋江老師的腳步來嘗試自己種植,不需要地大,看秋江老師教你如何在高樓的陽臺上,也可以種出兩百公分高的玉米。如果你沒有機會也沒關係,閱讀這本書,絕對可以在文字間感受到這些農作物帶來的美好經驗。
推薦序
戴淑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
那一片農田可以在教室窗外
「食農教育法」在2022年5月4日公布,該法第4條規定,食農教育的推動,包含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及地產地消永續農業。教育部負責主管學校與幼兒園食農教育的規劃、推動與督導,配合新法施行,希望能善用多元教育的方法,培養國民瞭解基本農業生產、增進飲食、環境與農業連結,促進農業及環境永續發展。
但儘管中央積極努力為各級學校布建食農教育資源,提供學校運用,農委會亦規畫了至少達300家的農業場域,提供學校配合戶外教育實施,卻還是屢屢接受到質疑──都會地區四處水泥叢林,哪來空地耕種?校地面積充裕的學校,或許會在校園某處開墾一塊田,作為學生體驗農作的學習場域,校地不足的學校,通常必須帶出校外。令人驚奇的是,高雄市新上國小,以一個位在都市蛋黃區的學校,把腦筋動到教室外的走廊花臺,就在教室窗外,老師帶著學生開墾農田,鬆土、澆水、播種、耕耘……這是多麼奇妙的經驗啊!農田就在窗外,四季作物玉米、番茄、絲瓜依時生長,而螞蟻、蝴蝶、蜜蜂、蚯蚓、菜蟲、小鳥栩栩而生,就在學生眼前。
食農校育,其實並不困難啊!新上國小帶出食農教育的典範,走出教室就能看見自己的田,每天可以巡它千百回。我訝於新上師長帶領學生們如此巧思,將走廊花臺經營成可以耕種的農田,並且歷經五代九年;也佩服師長的毅力與堅持,這顯然是需要整合資源、溝通獲得共識,才能持續前進的團體動能。
在教學的內容上,新上國小在走廊農田裡,不只耕耘作物,也從植物成長與來訪的小生物中,帶出生命教育的故事,讓學生體認生命的共榮、共好、共存。環境永續的概念是小學生不太容易體會的,但新上國小藉著走廊農田,帶學生觀察陽光、雨水、作物出芽、結果,從生命興衰,培養對環境永續的關懷,甚至透過作物義賣,將所得捐助回饋社會,延伸社會公益,實踐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由此可見食農教育課程所涉諸多課程內涵,既深且廣。
盼此書的出版,能讓更多人瞭解,食農教育可以如此簡單,那一片農田,原來可以就在教室窗外,每個學校都可以一起來試試。
作者序
賴秋江|高雄市新上國小教師
我,怎麼會是種菜的料?!
還沒種菜之前,壓根沒人覺得我會種菜;種了九年菜之後的今天,有一群人依舊拒絕相信我會種菜!而且還算種得有聲有色。
的確,種菜從不在我的生涯規劃內,更不用說會出現在我個人的人設中,但教學就是這麼好玩,突然其來的一堆種子,規劃與人設都一一崩解了!
教室小農真的是個人生意外與教學驚喜,從玩玩看、種種看開始,我竟然帶了一班又一班的學生當起教室小農,而且愈種愈多,愈玩愈瘋(豐),不但收成後眾人開心吃,更一路開外掛玩到餐桌美學、品牌創立、食譜寫作、包裝設計、產品行銷,甚至最後走到用一顆種子實現公益共好,這一路上的意外與驚喜通通來自「一步蔬果」。
其實,從沒想過要將「教室小農一步蔬果」化成文字,因為有太多太多的種植細節、師生互動、學生對話、教學引導、親師合作,甚至各種動物、天氣都來摻一腳演出,重點是我從來沒有試圖要去整理過,除了之前與農友一起參加親子天下創新100外,多數時候都僅僅在網路上分享一些有梗的事,玉米窗簾、小黃瓜罷工、挑戰吃茄子或洋蔥開花等教室小農日常。
在出版社幾次誠心力邀下,我終於還是說服自己把這些故事一個個記錄下來,一把在菜市場幾十元就能買到的葉菜,一把在市場都是被當成贈品配角的蔥蒜,一顆顆在營養午餐中不受青睞的小番茄,從種植到收成有好多的眉眉角角,都成了親師生的寵兒,也都能各自獨立成為一篇篇精采絕倫的動感故事!
我寫,因為一步蔬果走了九年;我寫,因為教室小農歷經了五代,我想寫,是因為食農教育真的不難;我願意寫,是因為這些小農女及型男農夫在食農教育中的改變被看見。
別設限也別有壓力,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用樂趣與新奇帶著孩子一起開心當個教室小農,無論在都市或鄉村,都能就地同步實現SDGs。
關於種菜,無須成為專家,只要斜槓就好!
作者序
王彥嵓|高雄市新上國小校長
大地好學堂,小農好心腸
我擔任新上國小的校長,這是一所在人口極為稠密的區域,周遭盡是水泥叢林的學校,時常想像城市高度發展下的學校的未來,會是怎樣一個景象?是任憑經濟活動持續帶給大地無限的負擔?或著可以另尋出路,用心靈、文化、美感來思考未來,讓這塊大地感動人們,將善的憧憬深植兒童稚嫩的內心。
原來,關鍵不在營造了多少雄偉建築、多少人造景觀,而在有生命力的自然植栽,在四季流轉下,植物會變換不同的色彩、樣貌,學校老師們的教學方案,帶入了許多大地的養分,除了知識的學習之外,自然萬物原來也是很稱職的老師,和煦的陽光、溫潤的水分,還有鬆軟的土壤,佐以稚嫩天真的童心,植物們一天天成長,鳥兒和蟲兒加入這個大家庭,隨時共舞著,一點一滴回應了教育理想。
這個農作計畫,以在意「做了甚麼讓自己感覺美的事情」,取代過往著重「做了甚麼轟動的事」為導向的活動,原來這是一場華麗的冒險……全校各年級師生也樂於將動手栽種的學習,納入正式課程中,設置在教室前的花圃,隨著不同師生的需求部分改闢為菜圃,四季都是收成季節,展延出豐盛的味覺美感體驗,歡笑聲此起彼落,植物成長帶給孩子心靈無比豐美的滋潤。
秋江老師總有許多教學好點子,即知即行即起即作的個性,好像深怕錯失了一閃而過的靈感,會陷入失落與失眠,比我這急性子行動者的校長還要瘋狂,推著我完成了好幾年的小農實踐學。如以小農美學為核心的全校校訂課程,開始定期提供老師們免費的自選菜苗、沃土、有機肥料和工具,收成季節設立小農文青超商,將小農組織販售融入理財教育,拜訪社區知名法式餐廳,拉了國際型廚和老饕董事長帶路,到學校辦美感味覺教育活動,邀請有機農場主人,暢談農作與土地的情感。更進一步把學校的一些角落,改造成野餐聚會場,藉由農作物拉近大家的情感……這都市教室走廊外那一小方寸菜圃中,彼此激發出足以帶入豐富知識學習的美感與食農課程,令人開心。
這本書,記錄了一次次師生彼此因為食農教育而激盪的火花,也承載了一口口因為五感滿足而低吟的美感,我以校長的角度,書寫了學校行政夥伴,如何將瘋狂的想法納入學校運作的日常,如何撩起衣袖一起翻攪黑土,以行動支持師生們進行式的土地革命,因為,這來自大地的初心,回歸良心。和秋江老師共同用良心堆疊出這些文字,筆調時而嚴肅,時而輕鬆自在,因為──
我們不只耕種,我們滴下的汗水,耕耘善心地,也滋養好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