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緣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本系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迄今已有三十七種。一九七七年二月,張朋園教授接掌所務,為鼓勵研究生撰寫優良史學論文,特擬訂學位論文出版計畫。當時,亦將本系碩士論文榮獲「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等機構獎助出版者列入,即「專刊」第(1)、第(3)、第(5)等三種。迨「郭廷以先生獎學金」成立,由獎學金監督委員會研議辦法,作為補助出版學位論文之用,「專刊」遂得持續出版。
郭廷以先生,字量宇,一九○四年生,一九二六年畢業於東南大學文理科歷史系,曾在國內、外知名大學講學;自一九四九年起,至本系執教。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一年,擔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及所長,並於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二年,兼任本校文學院院長。一九六八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是深具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學者。
一九七五年九月,先生在美病逝。李國祁教授感念先生的學術貢獻,邀集本校史地系系友籌組基金,在本系設置「郭廷以先生獎學金」,於一九七七年十月開始頒授獎學金。獎學金設監督委員會,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和本系教師共同組成,每年遴選優秀學位論文,補助印製「專刊」經費。三十多年來,本系研究生無不以獲得「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勵,並以「專刊」名義出版畢業論文,為最高榮譽。「專刊」向由本系刊行,寄贈國內、外學術機構和圖書館,頗受學界肯定,惟印刷數量有限,坊間不易得見,殊為可惜。經本屆獎學金監督委員會議決,商請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印製發行,以廣流傳,期能為促進學術交流略盡棉薄之力。
今年,適值郭廷以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專刊」以新的型態再出發,可謂別具意義。謹識緣起,以資紀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二○一五年九月
付梓後記
吳政緯
在送出最後一校後,我如釋重負地吐了一大口氣,緊接而來的是擔憂書中是否藏著那見不著的錯誤。我想這是寫作永遠的障礙,研究者總想著不知道的某處,有一條未曾留意的記載存在,而「它」就是那重要的反證。筆者沒有經過朝鮮史的訓練,卻以朝鮮士人內心世界作為學位論文,現在想來真是「年少無知」,但或許就是這份初心陪伴我走過寫作期間,面對自我質疑的過程。不論結果是好是壞,我在師大度過了美好的兩年半。
走近朝鮮士人的思想活動,嘗試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們眼中的世界,體會他們的悲歡喜樂,想像自己走在鴨綠江邊的貢道上,甚或遙望自己書臺前那幅「漢城圖」。我總想著,從這走到那裡,將會遇見甚麼?尤其是旅人那第一次初見的悸動,無法複製,卻格外珍貴。透過《燕行錄》,踏訪北京城,步入樓臺宮闕,那是個永遠比我想像,都要來得大的「世界」。我們永遠需要更大的世界,令我們認識現在的世界,因此我們永遠需要歷史,在那裡,在這裡,有著過去與未來。如果要說本書留給了我甚麼,朝鮮人在返鄉歸途的思家情懷,在清代北京城尋訪明朝的眷戀不捨,然後回到朝鮮實踐我遇我見的雄心壯志,唯一留給我的是對生活的投入,以及對社會的關懷。這像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資產,難以名狀,但真實存在。
筆者能夠有這些心得,必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師長,如果沒有你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我。最後,必須再次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在這個「向錢看齊」的社會風氣下,始終無條件地支持我投入這個「反資本主義」的興趣。一位老師曾在課堂上說道:「自古以來,歷史就是貴族的學問。」時至今日,歷史自然不專是「貴族」的學問,但也至少是需要家庭全力支持的求學之路,在此衷心地感謝我的父母:吳錦郎、黃瑛宜,謹將本書獻給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