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她是少數我會想分享靈性與醫學寫作的朋友
今年的一月二十二日,我突然收到惠如(我習慣叫她Megumi)傳來的短訊,附上一張她從印度老師得到證書的照片,才知道她在印度,也才知道她剛離開了工作,完全投入瑜伽,甚至去了「世界瑜伽首都」瑞詩凱詩接受師資培訓。
我現在回去翻看對話,當時我第一句話說的是 “Wow….”,接下來寫的是 “You look happy and beautiful. It must have been a big change. Hope to see you soon.”(哇……妳看起來又開心又漂亮,一定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下次見。)
其實,我不光是驚訝,同時更是真心覺得惠如整個人看起來不只是比較放鬆,甚至變年輕。這些話其實也表達了我對她一向的看法──她想做什麼,都可以做得很好。
回想我認識惠如將近十年,多次請她代表雜誌前來專訪,並陪同赴電視台接受訪問。在這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她的工作熱忱、媒體人的犀利敏銳之外,就是她對靈修的追求了。
好幾次,我利用難得的假日,向她徵詢一些寫作的建議,也分享我個人關於創作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她的文學素養以及豐富的編輯經驗,然而,最主要是她對靈性的興趣。正因如此,當時,她是少數幾位我會想要分享未來對靈性與醫學整合的寫作方向的出版界的朋友。有意思的是,她來時總是揹著瑜伽墊,顯然不是剛結束瑜伽練習,就是正在前去練習的路上。
我不免好奇,一位充滿理性、為社會大眾發掘事實、拋出議題、提供觀點、總是全速衝刺追趕每月出刊期限的現代女性,是怎麼對瑜伽──一個蘊涵東方極深靈性智慧的傳統,但自從在西方普遍化,就成了在瑜伽墊上日復一日、一分一秒,幾乎可以說是枯燥的堅持──產生興趣的?非但有興趣,還相當投入,甚至隻身遠赴印度,完成了瑜伽師資培訓?
這本書,可以說是惠如對這些問題的答覆。
她生動、快步調的描述,帶出了一位專業人士在大環境的變遷下,所要面對的兩難與掙扎。然而,這本書並沒有打算把沈重的負擔交給讀者,而是站在一個過來人的立場,讓你我無需深入龐雜的瑜伽經典,就可以得到前往印度學瑜伽的輪廓,包括「世界瑜伽首都」瑞詩凱詩的生活細節;進入瑜伽教室前,一個人可以有的準備和想像;瑜伽圈的有趣典故;也提醒可能有的運動傷害和身心反應。
從資訊的角度來說,這本書可說是一本相當平易的瑜伽新手指南。
特別的是,惠如以七個脈輪作為各篇的主軸,如實寫下自己瑜伽訓練的心情、挫折,以及在練習中得到的人生功課。書中每個標題,都是她為自己梳理的體會和提醒。
當然,離開瑜伽之都,重新回到生活,惠如和你我一樣,都必須做整合的功課。將內在的快樂,與外在的世界重新結合。這也需要不斷的練習與提醒。
對惠如而言,瑜伽已經成為她提醒自己、沈澱自己的方式。
就像她說的「每天謙卑地站上瑜伽墊,這小小的空間就如同在印度的道場或寺廟,專注地練習。」
瑜伽,是梵文 yoga 的音譯,原意是「合一」。這本書所描述的不僅是瑜伽墊上的體位法,更是一趟內心的旅程──面對你我早晚都會遭遇的人生漩渦,從頭腦狂烈的念頭風暴暫時脫身,將意識落到身體,重新回到自己,是更廣義的身心合一。
專注地練習,惠如這麼把自己帶回來。
專注,是現代人很需要的一堂課。
專注,不見得要遠赴異國,不見得要拋開身邊的一切。就像惠如為自己「每天謙卑地站上瑜伽墊」,我們隨時隨地,其實都可以練習。
隨時隨地,包括我為惠如寫這篇推薦,包括你正在閱讀,都可以透過專注,讓自己從腦海中流個不停的念頭抽身,回到自己。
除了專注,惠如也強調另一個重要的觀念,也就是臣服。從這本書裡的分享,就可以體會到她個人需要把自己交出來,交給瑜伽,交給眼前的瑜伽墊,交給當下。
這一點,以惠如過去的專業資歷,可以做到,是相當不容易,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的。
專注再加上臣服,從念頭的世界走出來──是人生種種苦樂際遇可以帶來的大祝福。
祝福大家。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等暢銷書作者
作者序
敬那一場失敗
從沒想過,收拾辦公桌、拿起箱子,獨自走出辦公室這一幕,會出現在我人生裡。
我是一家雜誌社的總編輯,能坐上總編輯,當然多年來為公司立下許多汗馬功勞。數座國內外的新聞大獎;幾篇重要報導引領了輿論風潮,進而改變了政府政策等。另一面,也因為能創造議題影響力,受到業務部門的歡迎。
然而一旦成為主管,作為匯集最多資源的部門主管,複雜度超乎我想像。
離職後,我翻開《Boss學》(Being the Boss:The 3 Imperatives for Becoming a Great Leader),作者哈佛商學院講座教授希爾(Linda A. Hill)說:「主管就是影響別人所做的事,而且還要影響他們行事背後的思維與感受,但弔詭的是,你必須為別人所做的事負責。」
的確是如此。加上,傳統媒體正面臨百年大變局,在國際雜誌年會上,有位講者說,雜誌在這五年的變化遠比過去百年還劇烈。面對數位衝擊,為了要更快速因應,雜誌作業需要改變流程、需要改變同事心態、需要虛實整合,需要改變很多很多。過去我們會的、引以為傲的,大都不適用了。
很辛苦,我撐著。不管壓力已經破表,每天下午肩頸痠疼必會報到,很難想像,忍受這樣的疼痛已經超過十年。我聽過導演魏德聖在某次採訪裡說過,他年輕時參加過馬拉松比賽,之前沒練習,以為身強體壯一定沒問題,一跑就發現不行,離前面領先群愈來愈遠、愈來愈遠,都超過他一圈以上了,後來他就默默跑出操場了。這是他這輩子最後悔的事。現在,他拍片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賣房子也好,都要撐下去。我也怕沒撐著,同樣會是年老退休後最後悔的事。
但,事情發生了。細節不多加描述,結果就是我提出辭呈,未足一個月,我就成為四十七歲的中高齡失業婦女。
離開不足以遠離漩渦,必須離開得夠遠。我一個人到了印度兩個月,參加了瑜伽師資班,正式成為瑜伽老師;也參加了寶萊塢舞蹈課,也一個人到南方聖地海灘靜坐,做了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事。回到台灣後,再度面對「旅行後」的生活,面對不安的未來。
我將這趟旅行視為一趟心靈探索。從瑜伽觀點,身體有七個靈性能量中心,稱為脈輪(chakra),我以從下而上這七個脈輪為名,寫出這趟旅程,以及旅行後,如何運用在工作與身心靈的生活。我肯定尚未到達頂輪開悟的境界,但希望有一天能誠實地走入其中。
我要感謝在書中參加的瑜伽學校、舞蹈課程等。我所描述的純粹是個人經驗與體會,而非官方說法或宣傳代言。為了種種理由,我也決定改變書中零星出現的人物背景與名字。
最後我謝謝這場失敗,謝謝在過程中的所有人。如在平安夜黑暗中,司瓦米(Swami)對著燭火說,「相信你是這世界最被祝福的」。這場失敗是個祝福,雙手合十祝福看到書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