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無意象的封印
二○一一年起,蘇紹連以每年一部詩集的出版速度,對著時間和影像放出文字的煙火。此書接續二○一六年的《鏡頭回眸.攝影與詩的思維》和《時間的零件.蘇紹連詩集》之後,是蘇紹連在台灣除童詩以外的第十八部詩集。
《無意象之城》共收一二九首詩,以「東門」、「西門」、「南門」、「北門」為標,下轄四卷,看似弔詭而實已破題──書名「無意象之城」就運用了昭昭然的城槨意象。假如不再攀附意象,何必亟於甩掉意象。
倘若有意談論其思維路徑,蘇紹連幾年前發表在《吹鼓吹詩論壇》關於「無意象詩派」的意見,以及《鏡頭回眸》裡,大量對「形象」、「意象」、「影像」、「話語」的片段想法,都可挪來做文章而得以交代。但是,請讓我們回到蘇紹連的無意象之城。當我們使自己變成零,放眼望向城內……
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有「象」詩句觸處皆是,如:「噙著一滴世界」、「那些到處流竄的晦暗」、「漸漸沸騰的夜色」、「壓力將我們燙平」、「那是我的聲音╱划動了╱一艘艘掛著的笑容」……。我們留意到,這些例子對於「象」的演示技法,主要是具象的抽象化,與抽象的具象化。
孤絕的現代意識以註冊商標般的特質貫串在《無意象之城》。〈地下室〉、〈舊窗簾〉、〈老客廳〉、〈紙飛機〉、〈肋骨之傷〉,傷敗無處不在。多元性別與社會禁忌下的自我認同、老化進行式、新世紀瞬息萬變的生活形態、3C環境中輕飄飄無處著根的人際關係、越全球越分化的世界局勢,這些子題架構成詩集的主要內核。〈往後──老伴〉、〈退休心理學〉、〈退休生理學〉、〈勞勞亭〉、〈懶人包──給便利商店外的旅人〉、〈誰跟隨我進入廁所〉、〈深夜食堂〉、〈收藏公仔和它的意象〉,這些深層焦慮的集體投射,以呼應二十一世紀台灣時空的嶄新議題,向讀者展現蘇紹連不自外於時代的敏感和前衛。隱約捕捉到的詞彙,如「殘念」、「摺疊」、「萎頓」、「幸福不進行」,顯示詩人如何意味到鬆動的時代,更讓自己在主動進入和被動席捲中維持清醒。
「無意象」或者源於意義與意象碰撞而致的透明感;或者因為視覺暫留。〈攝影後遺症〉的:「在空間不見的時候╱影像才悄悄發生」提供我們對「象」的重新思索;〈海市蜃樓〉的:「以一排排的重重疊疊╱搭建有形與無形交織的未來」、「意象到達不了的,折射在晦澀上」,重製我們對眾人交口定論裡「超現實蘇紹連」或「魔幻寫實蘇紹連」的印象。此城風聲過處,影像隨之重生重滅,想像傷痛的風雨再來、光影變幻,整部詩集表現黑暗透光、如繭如囚的情境,語意搖盪處,蘇紹連是城中唯一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體,也是握著指揮棒、尋找多鈣語詞的帝王;風聲吹拂處,我們欣見一九七○年代那位提出鋒利詰難的青年詩人管黠健朗如昔,恍然仍在躍向自己的龍門。
鄭慧如
推薦序
★蘇紹連印象
蘇紹連寫時間,寫人間事物;他說他是時間的零件,是坐在岸邊的人,是永遠落在神的腳印後沒鞋穿的孩子。
在形式統一的《河悲》與《驚心》,主題集中的《童話遊行》、《台灣鄉鎮小孩》與《草木有情》,以及近期的時間三書之後,《無意象之城》具體而微呈現,接續了蘇紹連一貫的關心。「詩的原創性,主要在於用一種原創方法,把最零散而似乎不可用的素材整理出新的體系。」艾略特有言。蘇紹連以他厚實的根柢,不變的詩心,孜孜不倦往前走,跨越古典與新潮,跨越文字與視覺藝術,不斷為他的創作整理出新體系。
他是能「使地球降低到紙邊」的詩人,無愧於奧登對「重要詩人」的要求:多產、廣度、深度、技巧、蛻變。
陳育虹
推薦序
★詩能清除意象嗎?
幾年前,蘇紹連在他主編的「吹鼓吹」詩雜誌提倡「無意象詩」,當時我寫了一篇長文提出我對「詩無意象」的保留態度。我們看法不同,意見交鋒,但是並沒有影響彼此的友誼。大約一個月前,他來一封電郵,說即將出版一本詩集,希望我寫一篇幾百字的推薦文。我當然義不容辭,除了要求寬容一點的時間外,心裡已經準備騰挪出時間為他寫序。
隔幾天,蘇紹連傳來詩集的電子檔。我一打開,當場愣住。新詩集叫做《無意象之城》。詩不是論文,但字裡行間,宣揚「無意象」的氛圍非常濃郁。這個城分成四個門,打開每一道門,大都張貼著如此的「DM」─詩要以擺脫意象書寫存有。大略翻閱這些詩,我內心充滿矛盾。老實說,假如當時知道這本詩集的名稱,我必然會謝絕他寫推薦序文的邀請。我心裡很清楚,這個邀請將牽引我進入一個死胡同;很可能這篇文章費力地寫完了,我們的友誼也結束了。因為,他有他的堅持,而我不能因為他的堅持而放棄我的堅持。
仔細看這些詩,充分意識到蘇紹連想從「意象寫詩」的理念中走出來,另闖天地。到底他找到自己的天地了嗎?目前他的作法是,保留物象,但無意繼續將其經營成意象。這本詩集的名稱是《無意象之城》;「城」是個物象,城有四個門,「門」也是物象。門裡有各種植物、動物、人等等。這些動植物人也是物象。他避免意象的主要方法大概有兩種,一者,純粹描述物象或人的動作,不讓動作的詞語引發成意象思維。二者,大量運用情緒與理念的抽象用語,如:「遊玩了蕭瑟」,「召喚我轉搭荒蕪」。他說:「離開具象,我以無形/才得以從空隙進入」。所謂「無形」,就是抽象用語;因為無形,才得以進出任何的空隙。
但讀者若是細看這些物象的動作或是姿態,有些仍然有情思意象的「殘渣」。如這些詩行的「意象」:「我為你沐浴,冒出許許多多的你/裸在一滴一滴的時光裡/圓潤而透明」。沐浴時,水滴的意象在時光的映照下,「圓潤而透明」。當然,像這樣的詩行在詩集裡的比例並不高。大體上,物象的姿態以及抽象的情感與理念還是主體。總之,在詩作的書寫中,蘇紹嘗試要構築一個無意象的國度。少數的意象或是夾雜於意象與無意象之間的詩行,是「前朝」餘孽,還需要進一步剷除。等到有一天這些餘孽清除殆盡,我們可以說蘇紹連就是「無意象之城」的城主了。預祝他有這樣的一天。
簡政珍
推薦序
★蘇紹連印象
對於蘇紹連,詩不是表演或戲耍,而是一種思索的方式。讀他的詩,經常必須穿越表象,進入形上。他的詩題大多數具體日常,一旦進到詩中,才發現他往往借題發揮,另有所指,將讀者悄悄地帶至其他的領域。那些領域有時彷彿陌生,但總是啟發思考(例如〈攝影後遺症〉裡的自然、想像、藝術、真實的關係,或者〈飛不起來的雲〉中生命甚至靈魂的問題)。這樣的層次感讓詩作變得敏銳、繁複、知性,讀者必須放慢速度,對照或類比,整理及判斷,才可能談論主旨。
蘇紹連的文字簡約、矜持、關注形式,即使是在那些比較抒情直接的詩裡(例如〈舊窗帘〉、〈壁癌〉、〈食人族〉等)也是如此。蘇紹連知道,藝術家是人,擁有人的種種缺憾(藝術家也有「壓抑」和「蒼茫」),但他顯然也清楚藝術創作應有的紀律和高度。就像他在一首詩中說的:
我沒有銳利的情愫
我沒有現象的自然
我知道這是感動
但我平靜
孫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