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歷久彌新的經營智慧
網際網路普及加上全球政治、經濟、社會上前所未有的變化,使企業經營的遊戲規則和手法也不得不日新月異。這些對管理實務與思想當然會產生巨大的衝擊。然而有些管理上的重要理念,卻不因經營環境的不同而減損其價值,這本《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雖然觀念皆取材於作者上個世紀的工作經驗,但重新再讀,感覺它的主張,大部分依然歷久彌新。
除了威爾許個人不凡的事業成就之外,這本書的可讀性或吸引力來自幾項原因。
第一,成功企業家的著作,包括威爾許的第一本書在內,大部分都是介紹自己成長經歷中所獲得的管理心得。這本《致勝》則是來自作者在世界各地與無數高階經理人及MBA學生們進行「Q&A」的靈感。換言之,許多作者雖然想法很多很好,但未必了解潛在讀者心中的疑惑或感到有興趣的議題。「Q&A」或接受聽眾自由提問,可以讓作者有機會反省自己對某些議題的想法,並設法針對問題整理出自己過去其實並未想過的論述。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刺激作者(講者)的知能成長,同時也大幅提升文章的可讀性。這本書讓讀者讀來似乎是與作者進行一場親切的對談,其原因即在於此。
第二,學者長於驗證分析,但通常缺乏實務經驗;有實務經驗的成功高階人員,大部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解釋成功做法背後的細緻理由。威爾許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幾乎所有的管理做法和想法,都是從自己親身的管理經驗中建構而得。從其文中可以想見,他是一位不斷嘗試、持續檢討、隨時思考的管理者,對其所有管理作為,背後都有一套曾經深入想過的道理。奇異公司是多角化的大型跨國企業,他從基層一路升遷的過程中,顯然將每天所面對的人與事甚至整個企業集團做為其管理修練以及自我心智成長的道場。本書說理清楚而未引經據典,是因為這些都是作者在每天面對的挑戰中,自己發展出來的理論。
第三,本書寫作風格平實而坦誠,常以極為簡單的白話來說明觀念與道理。書中議題很多,其中我最熟悉的是策略,最不熟悉的是「六個標準差」,而威爾許對前者的描述完全掌握了實務上的重點;對後者則因褪去了一切專業術語,讓讀者很容易的就體會到它的核心精神與價值。這一則代表了作者真正深入了解這些管理工具又曾親自運用過,句句出自肺腑,因此可以執簡馭繁,直指人心;再則表現出作者對自己知能的高度自信,完全不需要任何複雜的學理名詞來背書或壯膽。
當然,本書也並非是管理聖經,因為畢竟作者的經驗完全來自那個時代的那種企業。他的主張是否可以適用在電子商務?中小企業?家族企業?服務業?亞洲文化?Y世代或Z世代的員工?都有待進一步的檢驗。如果我們讀書所在乎的是追求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任何好書都可能很快就被時代淘汰;如果讀書是為了學習作者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得到想法的過程,這本書的價值應該還可以維持很久。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專任講座教授 司徒達賢
序
錘煉贏家的特質
傑克‧威爾許先生所著《致勝》一書近日於臺灣付梓再版,蒙天下文化盛情之邀為其撰寫序言。我深感此書再版對於身邊的各位同業乃至臺灣工商界實為一大幸事,故欣然應允。
身為二十世紀全球最傑出的經理人之一,威爾許在任奇異首席執行長期間,成功地將坦誠相待且直言不諱的企業價值,以及行動至上的經營理念灌輸到奇異的每個角落。整個奇異風氣為之耳目一新,並打造出充滿活力的團隊,令奇異浴火重生。這段業界美談相信各位讀者早已如數家珍,無需贅述。大家真正關心的是「怎樣才能贏」。威爾許先生在本書中坦誠如故,回答一針見血:世界上並沒有成為贏家的萬應靈丹。以我在3M從業四十多年的經驗来看,此言不虛。
領導力成就贏家
致勝雖無定勢,但贏家企業卻有共性,《致勝》一書所述正是如何不斷錘煉贏家氣質,令企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領袖。這種氣質,以我所見,正是通常所說的領導力。威爾許先生在本書之中對經理人的二十條建言均圍繞著領導力,而我對這二十條建言的體會是:
領導力=有共識的使命和價值+找到合適的人選+在行動中栽培人才達成目標。
這條定律不只在威爾許先生治下的奇異適用,以我多年的經驗和觀察,幾乎所有贏家企業,不論是數位時代的新貴企業還是像奇異、3M這樣的百年老店都因遵循著這一金科玉律而獲得成功。
原因其實很簡單:不論商業模式和行業屬性,任一商業機構都由人構成。因此,打造贏家企業務必不厭其詳向全體成員闡明共同的努力目標和行為準則,並將領導力灌輸到機構的每個角落。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首席執行長是領導力的培養者而不是保管者,真正的贏家企業每個人都應該是領導者。
領導力以人為本
既然致勝要靠人來完成,「以人為本」成為致勝的基本準則是非常自然的。在威爾許先生看來「以人為本」不是用來裝飾公司門面的漂亮口號,更不是每天充當好好先生;人盡其才,賞罰分明,人人由尊嚴才是「以人為本」的核心。
我始終認為,領導力是藝術而非科學。藝術講求平衡,既有明文約定不可擅動的天條,例如職業操守和企業使命;也有留給員工用來挑戰甚至顛覆的空間,比如各種技術,行銷手段,製造工藝,甚至預算編制流程等等。前者確保企業眾心協力;後者則是創新的源泉。
以3M為例,我們相信成功的秘訣在於不斷激發員工好奇心,通過授權鼓勵員工冒險,對成功的創新給予激賞,對於失敗給予容忍,由此推動全員創新,超越客戶需求,為投資人、社會和員工帶來回報。這一延續了一百一十年的信條,正是以人為本的另一個很好的詮釋。
領導力行動至上
我所認識的威爾許先生是徹頭徹尾的行動派,他的信條是「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從書中也可以鮮明的感受到這一點。他在這本書裡主張「策略,做就對了!」而且把他制定策略的過程講得異常簡單明瞭。請別誤會,策略並非毫無意義,他主張的是從投影片轉化為競爭力的策略,有「知」而無「行」是遠遠不夠的,知行合一才是致勝之道。以我在3M的經驗,對於行動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為過,所有的策略、商業流程、人才選拔獎懲制度、危機免疫力的培養,乃至變革能力的提升,都有賴於首席執行長以及扁平化機構多年一貫的,對整個機構開誠佈公的交流和及時的行動。
威爾許先生的經驗表明,他主張的致勝之道無論是對於三個人的初創企業,還是三萬人的產業巨擘都適用;但問題在於如果沒有行動,你永遠都不會體會到成為贏家的自豪。實際上,很多讀者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箇中道理都如此直接甚至淺顯,只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如果各位致力於在工商界開疆拓土,我以此與你共勉:「正道往往因其坎坷而令人退避三舍,最終的贏家只能是不畏艱難的行動派。」
3M全球中央執委/3M中國總裁 余俊雄
序
聽威爾許自己怎麼說?
為什麼坊間會有這麼多談論他的書?為什麼他在世界各地每到之處人們爭相聆聽他的話?
他是怎樣做到的?
他就是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CEO」的傑克.威爾許。儘管卸下奇異CEO
已有四年的時間,人們依然好奇,他是怎樣領導像奇異這樣一家龐大的全球性企業成功走過二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多少和它同期的企業由盛而衰,瀕臨崩潰,甚至消聲匿跡,然而這家公司在他的領導下,無論在成長、獲利以及市值各方面,一直保持名列前茅而不墜!他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你有興趣,這本書就是要回答這一問題。
根據威爾許自己說,這本書就是根據這幾年來各地萬千聽眾向他提出的問題而寫的。在這本書內,除了包括諸如領導、用人、變革、策略以及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這些問題外,出人意料地,還包括有人問他有關西非地區愛滋病高罹患率的解決之道,以及他高爾夫球打得怎麼樣,他是否準備跨入政壇,還有他會不會上天堂這一類問題。這使得本書和許多其它關於他的書相較,顯得格外貼近他真實的一面,也有更多的人性的流露。
顯然地,人們對於威爾許如此感到興趣,並非只是出自對於一位成功人物的崇拜,或只是為了瞻仰他的風采。而是認為,在他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由一位從事產品設計和開發工程師,經歷不同的職位和伴隨而來的考驗,最後在一群俊傑中脫穎而出。他所走過的這一條艱鉅和漫長的路程,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帶過三人團隊,也管過三萬人的事業部門;曾經處理過萎靡不振的生意,也經手過急速成長的業務;經歷過收購、裁撤、組織危機、天外飛來的鴻運」,彌足珍貴的,不是他最後的功成名就,而是這一路走來所接受的考驗,所做的抉擇以及因此所凝結的智慧。
必須瞭解奇異這家公司
要談威爾許這個人,不能不先瞭解奇異這家公司。就一家企業經營成功因素而言,除了因一時機運所帶來的短期盛況不談外,有的來自生產原因,有的來自技術原因,有的來自市場原因,有的來自財務原因,不一而足。但是,對於奇異這個百年老店來說,以著作《奇異傳奇》(Control Your Destiny or Someone Else Will, 1993)一書享有盛名的提區(Noel M. Tichy)教授,在他近著《領導引擎》(The Leadership Engine, 2002,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中的真知灼見,它的成功原因在於,奇異擁有一代代傑出領導者,因此他稱奇異是一家「領導者驅動」(the leader driven)的組織。相形之下,那些依靠生產、技術、財務,甚至市場方面優勢顯赫一時的公司,可能隨著外界環境和條件變化而衰敗,但是對於一家不斷有傑出領導者輩出的組織而言,卻能靠著卓越的領導者不斷以前瞻眼光、堅毅意志和領導能力,見微知著,掌握潮流,開創新獻,才不會為時代所淘汰。
威爾許的偉大貢獻,也正來自他在奇異所表現的卓越領導能力。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恐怕也只有在像奇異這種公司,他的這種領導能力才能獲得賞識、重用和充分發揮。回顧奇異公司一百二十年歷史,包括他在內一共只有八位CEO,平均每人在職長達十五年,在這情況下,若非公司有一套能夠鑑別、培育和甄選領導人的良好傳統和做法,保持公司「代有能人出」,否則不可能創造如此長久輝煌績效。在奇異公司這方面獨特的傳統下,不但為本身培育一代代傑出的領導者,所造就的人才也獲得其他一流企業的重用。例如近年來,諸如3M、家居貨棧、漢威、聯合訊號以及北極星(Polaris)這些公司的CEO也都出身奇異,這在人才濟濟的美國企業界,不能不說是一種異數。
無處不關乎領導,無事不關乎人
儘管這本書以《致勝》(Winning)為名,但實際上它所談的,就是作者本人四十年來──包括他擔任CEO以前──所身體力行的「領導之道」。書中二十章各有主題,然而幾乎每一章都涉及「領導」這個主題,如作者所稱「人們無時無刻不想到它」。同時也由於領導的對象是人,不是機器,資金或技術,儘管他身為日理萬機的執行長,他投入最多──也自認為最有貢獻的──就在於「人」的部分。他之所以特別強調這點,乃鑑於當今多數CEO所關心的,往往不是「人」的問題。譬如他曾在一場聽眾多達五千人的演講中,詢問CEO有多少對於人資主管的重視程度等同於財務長(CFO),結果舉手的只有百分之一。這個事實不但印證了他的觀點,同時也突顯他和其他CEO不同之處。
領導沒有一定的模式
讀者也許還有印象,大概去年(2004年)此時,威爾許曾經應邀訪問大陸,在北京和上海兩地舉辦的「威爾許與大陸企業領袖高峰論壇」中分別發表兩場演講,當時引起一時轟動。然而,根據某些報導稱,有些參與者聽後頗感失望,認為他們付了高昂門票卻未帶回某些經營上的「錦囊妙計」。
事實上,這本書也同樣沒有給讀者這種答案。原因在於,在威爾許心目中,領導沒有一定的成功模式。他舉例稱,以個人的領導風格而言,既有西南航空赫伯.凱勒赫(Herbert D. Kelleher)的快人快語,瀟灑自如;也有微軟比爾.蓋茲的沉默寡言;有邱吉爾的雄辯滔滔,也有聖雄甘地的堅毅沉穩,然而,他們都是成功的領導者。何況,領導這一行是充滿了矛盾的,譬如他說:領導者要努力培育下屬的樂觀自信,但是又要對他們時時加以評估,甚至質疑;對於表現優異的前段班,要不吝給予讚賞和獎勵,但也不允許他們恃功而驕成為脫韁之馬;領導者必須以願景做為長期發展的引導方向,又必須斤斤計較眼前的得失,在這真實的情況下,怎麼會有到處可用的萬應藥方呢?
重要的是,積極樂觀的態度
如果說,威爾許做為一位卓越領導者有什麼不會改變的特色的話,那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總是抱著天下無難事的態度做為起點,以及採取正面和樂觀的思考謀求解決之道。譬如書中曾經提起近年來不管他到什麼地方──從中南美的墨西哥市到美國的克利夫蘭或是愛爾蘭的都柏林,人們都提起並感到憂慮───中國崛起帶給他們的嚴重威脅。但是在威爾許眼中,他並不否認中國崛起這一無法抵擋的事實,也承認中國經濟所擁有的種種優勢,但是他也指出,中國還有許多必須克服的困難,以及在這背後所帶來無限的機會。因此他的建議是,人們應當正面地迎接這種挑戰,攫取它蘊藏的機會,針對這種情勢,實在「可以為此雀躍不已」呢!
如我們所知,威爾許是一個有話就說,不刻板,也不矯情的人。讀這本書,如見其人,這本書可貴之處,正在於讓我們領略到他真情至性的一面。
台灣評鑑協會理事長/元智大學講座教授 許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