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讀威廉的文章,很大一部分像是讀自己的工作寫照。例如他描述當上總編輯的歷程:「升職生效前一天,我跟老闆說,中文寫主編就好,總編輯對我來說太沉重了。」理由很簡單:「好的壞的,只要是網站跟社群平台上的公開內容,都得算在我頭上。」段落最後,威廉的結論是,「比權力更重要的是責任,這點要很清楚。」
今年是我擔任《Cheers雜誌》總編輯的第11年,如今《Cheers》製作的內容也早從雜誌延伸到數位專輯、多媒體影音與社群經營。看到這段文字,自然格外有感。站在「同行」的角度,若想理解內容產業的酸甜苦辣,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極真實乃至於血淋淋的描述,不過,這當然不是我願意推薦本書唯一的原因。
長期在深耕職場議題的媒體工作,我經常碰到讀者問:「如何找到『好』工作?如何『快樂的』工作?」然而,隨著年紀與歷練愈深,我愈發體會到,好工作不是靠運氣用「找」的,能否在其中發光發熱,有很多「操之在己」的成分;另外,比起尋尋覓覓所謂「快樂的」工作,不如學會無論到哪裡,都能「快樂地」工作。
這種本事不是天生就會,也不能仰賴學校老師教,而是在工作中要有敏銳的自覺、反省、思考,與後續相應的成長。從威廉的字裡行間,發現他非常善於從各種人、事中汲取養分,咀嚼之後再反芻。這本書是他一路走來的心得集結,除了參考威廉的經驗,在閱讀同時,一起練習培養跟他一樣敏銳的「天線」,轉而從自己每日的生活與工作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點滴,更是我個人對「如何活用本書」的建議。
盧智芳/天下雜誌《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
作者序
失敗感言,其實是最初的書名構想。
工作就像抓週,可以憑著自由意志選擇想要的人生、遇見哪些人、接觸什麼樣的價值觀,甚至左右一個人說話的方式,到離開家庭跟學校的保護後,最終成為的模樣。
回顧職場第一個十年,想起的都是失敗例子。被誤會、被陷害、被孤立、被資遣、被當面拍桌說:「我會讓你在業界無法生存!」每次的失敗都是一陣暴打,曾經哭過也怨懟過,但我需要收入,沒資格絕望。有一份工作才能過活,這家公司不要我,我就再找別家。縱使鼻青臉腫,仍要低著頭遮住傷疤、擦乾嘴角的血,電梯門開啟之前提醒自己,待會進辦公室要抬頭挺胸。
數不清有多少次,我把幾個銀行戶頭的餘款轉帳湊在一起,才能領出幾百塊撐過月底。發薪日的隔天匯完房租、繳清電話費、雜費跟學貸,贖回修理好的摩托車,突然想起上次聚餐的錢還沒給,戶頭不過幾千塊卻還有二十九天要活。被現實奴役過日子的無力感,彷彿昨日,僅靠著幾天的小快樂、小滿足來掩飾人生有多辛苦。
每當日子過得困頓,我總會想起初入職場的第一天,對著主管說:「想當業界最年輕的總編輯。」口氣傻得可愛。我靠著想像終點一路撐過來,在職場吃盡苦頭,野心收斂到只想把飯碗捧得安穩,夢想在遠方。
成功遙不可及,生存就在咫尺之間,不合時宜的體面跟尊嚴必須拋掉。但一直辛苦下去不是辦法,總是被壓著打,肯定是我不夠強,與其吃招、中招,何不主動從失敗經驗中找出解套方法?雞湯式的安慰無濟於事,取暖也不想太久,我想聽到的是如何才能不再受傷,哪怕是一個熱辣辣的耳光能將我搧醒,也好。
平庸的人把時間花在抱怨,不甘平凡的人碰到問題急著找方法解決,想找書來看的人相信不會是前者。我一路走來,自負也莽撞,在職場上狂到覆水難收,最後換來滿身傷疤隱隱作痛,多虧寫了這本書,是一次重新詮釋過去經驗的機會。多少次深夜敲著鍵盤回顧往事,當時白目成性的我,若能遇到一個願意提點我的前輩,或許結就不會打死,多年後梳理起來竟是如此痛苦。
感念於我的父親、母親,如同社會上多數的勞動階級,用自己的人生來撐住別人的人生,至今,仍不敢從工作崗位上退下。為了證明苦日子沒有白過,我的出社會第一個十年,決定留下一本職場書,寫滿善意提醒是我想為大家做的回饋。
最後,謝謝每段工作都很常加班、一個人半夜鎖公司大門,過沒多久便黯然交出門禁卡,抱著紙箱走進電梯的我自己,不管自願或非自願離開都沒想過放棄,才有這本《最晚下班的人,先離職》。五十四則職場故事,寫給同樣努力著也受挫折的你,要是能從別人犯過的錯裡,讀到有幫助的內容,哪怕是一段文字、一句話,那麼當時哭喪著臉的我,也值得了。
願所有懷抱理想的工作人,都能在書中找到火光照亮前方,不必獨自忍受黑暗,路再險,都能堅持良善與正直往前走去,讓流淚哼唱〈憨人〉的自己留在昨日,懷念但不留戀。
威廉/曾世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