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中文書寫創襲傳統與學術倫理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5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中文書寫創襲傳統與學術倫理 (電子書)

  • 定價:450
  • 優惠價:356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深入學術倫理的脈絡,
  打開中文書寫的肌理,
  告訴你怎樣寫才不抄襲。


  學術倫理為現代學術書寫之重要規範,歷複雜的演化,當代相關知識體系由歐美國家所主導,與中文學術書寫傳統在接受與適應上不免有所扞格。本書考察中西學術書寫的載體一為表意文字,一為音節文字,其表現形式本即大不相同;更何況在創意思考、語言修辭與文化觀念的差異,前者重集體、傳薪,「述而不作」,後者重個人、創新,追求突破。本書試圖釐清中西方對於抄襲概念之演化,並以實例說明以西方學術倫理用於中文書寫引起的種種爭議,同時,提出以「原義所指」、「創義所指」作為抄襲與否之判準,期能引起學界對此一議題之關注與討論,以促進學術作為公共領域之和諧,彰顯學術研究與創作的本質意義和價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江寶釵
 
  高雄縣鳳山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文學研究所創所(2003)所長。傅爾布萊特基金會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2011-2012)。專長於民間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在地方藝文志、文學史的研究方面,著有成績,撰有《嘉義市志》、《嘉義縣志》、《臺灣全志.文化志.文學篇》,以及《臺灣古典詩面面觀》、《白先勇與臺灣文學史的構成》、《 傳統性、現代性與殖民性的遘接與調適:連橫文學研究 》。研究暇時亦致力田野調查、文學學術交流,亦從事文化創意工作,建構數位典藏資料庫,企劃紀錄片拍攝,涉入地方餐旅產業的行銷與消費的實務,寫作詩歌、散文與評論,獲中山文藝獎、教育部文學創作獎,著有散文集《不只一扇窗》、《你從來不是唯一的一隻羊:我的文字因緣》、詩集《如常》等。
 

目錄


緒論 
一、定義與範疇
二、學術倫理中抄襲的本義與轉譯
 (一)抄襲的本義
 (二)抄襲的轉譯
三、學術倫理與中文書寫傳統
四、抄襲的規範化
五、本書結構安排

第一章 中文述作中創襲觀念的特殊性
前言
一、創襲觀念的今昔異變
 (一)口頭傳統到採錄纂編
 (二)誦習摹寫到博雅教育
 (三)沿襲、改寫到創作
二、創襲觀念在中國的階段性發展
 (一)春秋戰國
 (二)魏晉南北朝
 (三)兩宋時代
三、創襲觀念與中國知識體系的思維建構
小結

第二章 述學體書寫的形態與規範
前言
一、言說與經典詮釋
二、描述與生平傳記
三、注解、闡述與鑒賞評析
小結

第三章 作學體書寫倫理的轉折與形構
前言
一、知識出版需求下的祖述沿襲
二、檃括、類應形態的述作踐履
三、沿襲、檃括取得詩法的正當性
 (一)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
 (二)仿擬、和陶與集句
四、話語的遊戲精神與規範詩學
小結

第四章 文學史述論的創襲爭議
——從日治時期楊雲萍對黃得時的指訛說起
前言
一、漿糊、剪刀嗎?
—— 楊雲萍對〈臺灣文學史序說〉的創襲評析
二、生平小傳與年譜敘事的創襲與書寫倫理
三、客觀性、普遍性詮釋觀點的創襲區辨
小結

第五章 現當代幾個中文學術倫理案例評析
前言
一、學術書寫之創襲舉隅分析
二、創作書寫之創襲舉隅分析
小結

結論 
一、創新、抄襲與學術倫理
二、中文書寫之創襲概念暨其與學術倫理的關係
三、什麼是可作為中文書寫創襲判斷的準據?
四、應該如何合宜引注?
五、學術倫理建構有待於典範轉移
 
跋 鐵馬杜鵑花
附錄 科技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及審議要點
參考書目
 

 
  「抄襲」、「學術倫理」是學界耳熟能詳的語彙,許多人以為,他們了解其意,實則不然。人們對於皆由英文譯入的這兩個語彙似解而不解,正是本書所以撰作的原因。而撰作過程歷時如此之久,波折若是之多,教人深深感到學術之至難。
 
  在著手進入中文書寫學術倫理的相關研究時,我對這個議題毫無所悉;等到我進入這個議題時,文獻的匱乏更進一步教我意識到其困難的存在,絕對不比一般。等到進入其堂奧,才發現它的領域跨度如此之大,遽生無限徬徨。然而,愈是遭遇困難,愈應趨前挑戰,而不是退縮,忝為學者,這或許是必須具備的勇氣。
 
  為了對本議題有基礎的了解,我在當時的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前、後兩位主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林正弘教授、外文系黃宣範教授的支持下,邀請我的大學同事羅林教授,一起在2007年向中心申請了一個跨學門的研究計畫,內容包括講座、工作坊與文獻蒐集,並將研究成果建置網站典藏,俾便興趣者參考。這是海峽兩岸第一個以學術倫理為主題的研究與資料庫。邀請學者名單如後:
 
  林正弘(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柯慶明(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顏崑陽(東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輔仁大學講座教授)
  李奭學(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洪裕宏(陽明交通大學心哲研究所榮譽教授)
  陳弱水(臺灣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曾任科技部歷史學門召集人)
  吳密察(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李豐楙(中研院文哲所兼任研究員,曾任科技部中文學門召集人)
  竺家寧(政治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謝大寧(中正大學退休教授,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
  林安梧(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鍾榮富(高雄師範大學教授,南臺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
  須文蔚(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廖美玉(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曾任科技部中文學門召集人)
 
  如果說,有關中文書寫學術倫理較切要的基礎知識,是與前述這些學者的討論開始建立的,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研究成果的第一篇論文,發表於2012年澳門大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就引起熱烈的討論,隨後接到三個一級期刊的邀稿函,可以說備受矚目。其中的一個期刊,即田衛平先生所主持的《上海學術月刊》。衛平先生轉職主編澳門大學的《南國學術》後,非常神奇的,始終沒有忘記這篇論文,他跟我說,他被我投入研究的態度感動了。2020、2021年的《南國學術》連續刊登相關的兩篇論文,修改後分別是本書的緒論和第三章。本書的第二章曾獲柯慶明老師指導,先於老師的壽頤學術研討會中發表,再修改後,我自己另囑出版社邀審,再作修改;這次收入專書之中,又依審查意見做了大幅的修改。第四章發表於《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報》。每獲審查意見時,我都開一個小型會議討論是否修改,如何修改。另,為了讓我自己更能熟悉內容,掌握脈絡,自2015年開始,我也做了數十場的演講。
 
  不管是邀集人文學門不同領域的學者辦理工作坊,在網路上徵集相關意見,四處講座,投稿研討會、期刊、專書論文,都只有一個目的:如何使我將原本陌生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俾便對本議題的思考能夠周延,乃至趨於完備,才能放心再做摛論與出版。
 
  本書摛論之始,先立綱領,建構章節;接著,以期刊論文的形式投稿;最後,集結成書,再做一次首尾貫聯,去其複重。終於完稿,我投稿出版社。三個月過去,出版社編輯來函說,已徵詢五位專家而無一意願審查者,以「抱歉」退案。再尋另一家出版社,先後也徵詢了若干學者,據云也有婉拒者;還好,出版社不屈不撓,終於問到同意審查的審查人。與此同時,我自己想著要更嚴謹一些,在告知該出版社之後,又把這本書送了另一處的專書審查。這兩處的投稿審查並無一稿二投的問題,若皆通過,可擇一處出版。
 
  六個月後,兩方的審查回來了,一方獲兩個極力推薦,另一方則是三審中一審支持,一審較保守,一審不推薦,結果為未獲通過。
 
  在我這個年紀,沒有通過比通過更值得檢討,當然要虛心留下紀錄,好好思考,再一次印證這本書涉及的問題的複雜程度有多高。
 
  我個人完全支持審查制。學術社群透過盲審彼此切磋交流,被審查的作品可以從審查意見中獲知自己的盲點,進行修訂。這是為什麼本書會煞費周章,每一章都積極向學界求教。書中的四章,一一在研討會宣讀過,也投稿期刊審查,做過了多到難以計數的修改,最後也送給不同的出版社或研究機構進行審查,蒐集可供修改的專家意見。其中若干屬困難的辯證,幸運的都已經解決,並獲順利發表。在歷經這麼多審查與修訂的過程後,同一本書,竟然還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論者以為「人文學比較主觀」,洵非虛言。
 
  我無意間與王榮文先生談及此書,沒想到他讀了目錄與序言後,立刻跟我說,遠流出版公司應該做這件事。不只是,榮文先生的聲望與遠流出版公司的規模都教我與原出版社認為這本書應該就在這裡面世了;更因為,嘉義國立大學學者的重要知識生產要由嘉義人主持的出版社出版了,這件事絕對是有意義的。田野裡的歌謠傳誦著:「嘉義出篡兄」,這是說,嘉義生產流氓呢!在這個充滿了反變傳奇的地方,出版家與學者聯手出版一本與「書寫正義」相關的書,這也真可以納入我個人生命中的奇遇之一。
 
  絕非敝帚自珍,我個人以為這是一本回眸文化傳統的知識創新之書,給予至高評價,這不只是對我個人二十年來的努力不懈,對許多學者致敬,他們不僅參與此一議題、也多方霑溉我個人學術;同時,也是對被本文作為案例徵引的所有學者致謝,學術是一社群集體的共作事業。由於學術倫理被污名化,在此,我也要特別說明,被徵引並不表示內容有問題。而因為各種緣由而被視為成立的抄襲案例,也只是單一事件,應個別審視,不宜過度延伸。
 
  回顧這本書奮鬥的過程裡,羅林教授居功厥偉。而林正弘、黃宣範、顏崑陽幾位師長,更是我學術生涯中的貴人。參與座談會的赫赫諸公,我要特別再次致謝外,我也要向協助我這個研究的幾位年輕學人致意。這麼多年後,他們已是卓然有成的學者,如陳國偉、許劍橋、李知灝博士,有的則在邁向卓越的過程,如莊川輝、張日郡、梁鈞筌、謝崇耀、蔡翔任博士、黃千珊博士候選人。又,如前所述,本書在出版的過程裡,研討會、學報、專書論文、專書外審,蒐集了三十餘個審查意見,十分寶貴,謹在此申謝。
 
  本書因審查意見而做出的修改委實太多,無法在此逐一說明,因其性質,另於各章標注,也有部分在結論中有所回應,此地不贅。在此,特別僅就感到需要回應的部分,略做說明。專書有一審一方面稱揚本書徵引閎富,讚譽筆者的學術能力,另一方面卻認為書中的論述會以簡化的方式,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如論及國民國家的興起,僅化約地從資本主義、印刷術與方言中,進行結論式的說明。又如,論述「述作」分合,從東周起,轉入魏晉,成於宋代的處理等等,然而,對於這些筆者提出的文獻與論證,卻沒有看到任何分析。實際上,一個有關書寫傳統的研究對象並不是單一文本,使用的不是演繹法,而是歸納法,它有其要邁往的目的地,儘管路上繁花盛景開遍,也只能摘取有助於推進本研究者使用,若是遇到典故、地方語、民族國家、浪漫主義等等,論者多矣,如果都要逐一詳述,不只越走越往歧路,曠日廢時,不知何時可了?只怕終至愈走離終點愈遠。這是研究方法的常識,其疏漏難免,卻是必要之「惡」。
 
  又有一審謂〈鐵馬杜鵑花〉一文為個人抒情的散文體,應改以冷靜說理的方式呈現。惟此文記敘筆者與柯慶明老師於學術倫理此一議題持續多年的討論,以及所以投入鑽研之由,實難以割棄。然而,確如審查人所見,其非學術性亦十分顯著。在與編輯討論後,乃改移置到書末,繫為「跋」。另有審查人認為本書既因筆者所經歷的某事而起,即應詳述某事,使閱者理解。惟本書雖因某事而起,從未因某事而成案,且本書的投入與生產早已大大超越其事由。若有對本案興趣者,未來將可以參考筆者另一編著:「一位女性學者與學審意見的理性對話」,以供判斷該事件始末是非。
 
  學術,我想再次強調,它確是一個浩大的社群協力工程,有幸以此書作見證,期待它在這個時代位置反思中文書寫創襲傳統與學術倫理,已達到可能達致的真善美。
 
  這是一把了解中文書寫學術倫理的鑰匙,可也是一本生命之書。如書扉所繫,此書敬獻予柯慶明老師,老師一路的陪伴與鼓勵,使我得以一反向來畏縮的個性,在一路荊棘的創痛中,向前邁進。不敢說終底於成,但,總算有一個說清楚、講明白的交代。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94603
  • EISBN:97895732957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把握招考機會,布局投考計畫|教材、題庫趨勢、讀書技巧 年中考試書展限時6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