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讓我開宗明義地表明一個重點:本書是我要求新進交易者必讀的經典。沙普博士(寰宇出版《交易.創造自己的聖杯》作者)的所有著述之中,這本書是最精簡、最經典的。我叫做查爾斯.惠特曼(Charles Whitman)擔任英菲尼資本管理公司(Infinium Capital Management)的執行長,這是一家座落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公司。我們目前有90位員工,在15個不同交易所進行交易,對象包括各種資產的根本交易工具與選擇權。關於這本書,我自己買了很多本,但讓我先談談我所瞭解的沙普。
我在1998年第一次接觸到沙普博士寫的教材,這是我的老師布魯斯(Bruce)給我兩份沙普博士的家庭自修課程:《顛峰績效自修課程》(Peak Performance Home Study Course)與《發展一套適合你的致勝系統》(Developing a Winning System That Fits You)。不久,布魯斯參加了沙普博士主持的講習會;回來之後,他對於相關課程的內容與學員素質,讚不絕口。
當時,我正陷入交易生涯的最低潮。蠻好笑得,1997年是我交易最成功的年份之一,邁入1998年之後,我決定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讓自己成為最棒的交易者。可是,我當時不知道怎麼辦到這點,為了賺更多錢,似乎只有「做更多一些」。不用說,結果是在大輸大贏之間擺盪。1998年秋天,我進行一筆金額相當龐大的交易。可是,由於管理不當,部位很快就陷入不可承擔的虧損。由現在回顧當時,我實在犯了太多錯誤,按照沙普博士的定義,錯誤就是「沒有按照規矩辦事」。交易之前,我沒有針對可能的發展情節預做規劃,部位的報酬-風險比率很糟糕。另外,為了讓自己從虧損之中脫困,我開始出現情緒性反應。這也就是沙普所謂的「虧損陷阱」。我非但沒有及時認賠,反而是跟虧損拼命,想要扳回來。可是,我拼得愈凶,虧損也累積得愈大。虧損愈嚴重,我愈想扳平,愈不願認賠。整個情況陷入惡性循環。最終,虧損實在變得太嚴重了,我再也不能忍受,於是被迫結束部位。出場之後,我立即發誓,絕對要由這次經驗汲取教訓,絕對不再犯相同錯誤。這也是我交易生涯的重大轉折點。
我開始反省,做自我評估,看看自己身為交易者究竟能夠如何改進。於是,我決定向布魯斯借《顛峰績效自修課程》,我發現有一章討論的正是「虧損陷阱」。這部分內容所描述的,幾乎就是我歷經的故事,包括我處理該筆交易的態度,所碰到的問題,以及我的反應。我很快就著迷了,決定立即買一本自己的書。
1999年1月,我做了膝部手術,大概有10星期的時間不能站立。當時,我是擔任場內交易員的工作,於是我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測試一下「場外交易」的點子。另外,我也開始閱讀《顛峰績效自修課程》,並且很快就決定應該暫時忘掉市場,專心處理交易心理層面的問題。沙普博士在課程中說,你最不想做的練習,通常也就是你最應該做的。所以,我非常規矩地做整個課程的每個練習,每天都認真閱讀4 ~ 6小時。我認為,由交易心理角度來看,這10週期間讓我脫胎換骨,使得往後的交易都能立足在非常堅穩的基礎上。
當時,我也決定要參加沙普博士舉辦的訓練營。這個課程的主持講座是沙普博士,以及因《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一書而成名的羅伯.清崎(Robert Kiyosaki)。就如同《顛峰績效自修課程》對於心理層面的影響一樣,這個講習會很快就改變了我對於財富與其創造過程的觀點。我很高興看到沙普博士把這部分內容包含在本書新版內,並且在「前言」定義何謂「財富自由」。我發現,財富並不是我們在經濟學上談到的有限資源。我體認到,如果想要追求成功,最大的關鍵在於自己,而且時間的價值遠超過金錢。由這個時候開始,我決心儘量學習,提升自己的生產力。如果能夠花錢提升自己的生產力,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學習,我都會接受。訓練營課程結束之後,我對於交易與財富秉持著嶄新的看法回到工作崗位。接下來4個月內,我所賺的錢遠超過以往累積的總額。
過了這段期間之後,我的交易活動慢慢減少,交易變成一種兼職工作,開始把主要心力擺在我終身的夢想:建立自己的交易公司,升級為交易所樓上的投機客。我花了兩年時間學習、研究,制訂詳細的交易計畫。相關計畫是採用沙普博士的原則做為基礎。我閱讀了這本書,還有當時出版的《運用電子當日沖銷交易取得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 through Electronic Day Trading)。另外也參加沙普博士的一些訓練營,根據5項原則建立我自己的公司。這5項原則之中,有4項是取自沙普博士。以下是按照沙普博士的傳授順序說明這些原則:
1.心理(Psychology)。 即使擁有全世界最棒的資源與機會,如果心理架構有問題,你還是辦不到。我們秉持的信念是:我們身處的現實,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如果我們認為世界有問題,那麼我們就把這種信念表達在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上面。可是,如果我們認為世界是富足的,我們將發現很多證據顯示這點。我們最重視的就是這點,不論是招募新員工,或是訓練課程,情況都是如此。各位將發現,本書新版從頭到尾也貫穿這項原則。你必須對於自己的表現負責。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表現不滿意,那就意味著你在某些方面犯了錯,你有責任自行糾正。
2.部位大小設定(Position Sizing)。 即使擁有最周詳的交易計畫、最完備的資訊、最精準的執行系統,但交易部位如果設定得太大的話,你還是會爆掉。如同沙普博士在本書新版指出的,低風險概念就是:交易所承擔的風險,必須要禁得起最糟情節的考驗,必須讓自己能夠活得夠長,才能實現交易系統具備的期望報酬。這是交易成功最關鍵的環節,為了要確定瞭解這點,各位應該閱讀這本書,而且要讀很多次。交易一定會發生虧損,而且會發生連續虧損,因此你必須控制虧損所造成的傷害,藉以創造最佳的複利報酬。部位大小設定是交易最重要的程序,但很少人重視。這也是交易系統內,協助你達成交易目標的部分。閱讀本書的時候,務必要確定自己瞭解這點。
3.選擇市場(Market Selection)。 這是我自己增添的原則,雖然本書第4章也提到這部分內容。選擇什麼市場的重要性,遠超過如何交易。在整個交易生涯裡,我充分體會這項原則的重要性。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很多玩股票選擇權的人賺進無數財富,但他們通常都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只是很湊巧地處在最適合賺錢的市場。幾年後,這些交易者之中,有些人跑到我的公司尋找辦事員的工作。反之,我也看過一些技術頂尖的交易者,在最艱困的市場裡勉強奮鬥。這些人如果願意轉移戰場,尋找最適合交易的熱門市場,想必都可以創造傳奇。我相信,交易者應該鎖定那些最熱絡、波動最劇烈的市場。如同約翰.保羅.蓋帝(John Paul Getty)所說的,「尋找有油的地方!」我很高興看到沙普博士在本書新版增添討論宏觀架構的一章;交易者應該根據宏觀架構為基準,尋找適當的市場,採用適當的策略。
4.出場(Exits)。 如何出場才是賺錢關鍵。建立任何部位之前,都必須先知道該筆交易在什麼情況下算是判斷錯誤;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必須斷然認賠,避免損失擴大。本書第10章很深入討論如何迅速認賠。同樣地,對於獲利的部位,你也必須知道如何處理;除了要讓獲利部位充分發展之外,也要避免帳面獲利得而復失。本書第11章討論如何獲利了結。我曾經目睹很多最頂尖的交易者承認自己錯誤,不會讓自尊心妨礙自己認賠;他們可以很從容地結束虧損部位。
5.進場(Entries)。 本書第9章強調一點,即使是隨機進場,只要你知道如何進行交易,仍然可以穩定賺錢。沙普博士藉由隨機進場方法,告訴我們交易賺錢的關鍵,並不在於如何進場。沙普博士強調,只要具備其他條件,進場決策相對不重要。所謂的其他條件,是指:交易者要培養健全的心理架構,不讓情緒妨礙交易;設計正值期望報酬的交易系統,儘可能減少損失(按照沙普博士的說法,損失不得超過1R),追求最大的報酬-風險比率(按照沙普博士的說法,獲利的R倍數應該儘量大);挑選最適合交易的市場;運用部位大小設定方法,達到交易目標。
本書新版對於這些原則都有充分的講解與討論,這也是我管理交易公司秉持的原則,用以訓練新進交易員或員工。請注意,關於這些原則,一般交易大眾的想法或態度剛好相反,譬如:
你所需要的,只是挑選正確股票。如果你沒有賺錢,那是因為你挑錯股票。這違背了前述第5個原則。
隨時都應該充分投資,藉由分散交易來控制風險。這違背了前述第2個原則。
你之所以發生虧損,主要是因為經紀人或投資顧問的錯,或是因為市場不願配合。這違背了前述第1個原則。
換言之,一般投資大眾認為,成功的關鍵是:在正確的時機,挑選正確的股票。事實上,他們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這也是本書之所以值得推薦的理由。
本書第2章深入說明,對於很多人來說,成功為何如此難以掌握:那是因為他們的決策程序涉及一些偏見。沙普博士稱這些造成扭曲的偏見為「判斷力啟發」(judgment heuristics)。很諷刺地,那些瞭解這類偏見的人,卻利用它們來預測市場。反之,我們採納沙普博士的觀念,多數人之所以發生虧損,是因為受到偏見影響而導致決策缺乏效率。所以,我們要讓自己變成更有效率的決策者。
我稍早已經提到,本書是我們公司新進交易者的必讀經典;這本書幾乎可以說是沙普博士所有著作的精華所在。本書告訴我們如何設計符合自己信念的交易系統,用以達成自己的交易目標。我建議各位重複閱讀,徹底體會我所提的5項原則。
如果沒有沙普博士的教誨,和他傳授的哲學,我就不可能擁有目前的成就,也沒有機會在公司裡與大家分享這些榮耀。我相信,我所以碰上沙普博士,完全是神的旨意,讓我有機會跟他學習。我的交易生涯與管理經驗不斷驗證這些哲學,這也是我能夠成功的憑藉。
我希望讀者也能由這本書汲取神奇的教誨,充分運用這些知識於交易,創造更多的財富,享受更有意義的人生。
查爾斯.惠特曼
英菲尼資本管理公司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