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尤金‧法馬(Eugene Fama,2013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與效率市場理論之父)曾經把動能描述為「動能無所不在」。法馬博士可不是個隨便說話的人。動能雖然無所不在,但很奇怪的是,它卻普遍被投資人所誤解。很幸運的是,現在有了蓋瑞•安東納奇(Gary Antonacci)來填補這個空缺。蓋瑞的《雙動能投資:高報酬低風險策略》可說是「跨越學術與實務界」的經典之作,它銜接了學術專家與實務業者之間的鴻溝,前者在浩瀚學術期刊上,呈現他們對於動能異常現象的微妙理論探索,後者則直接運用他們對於動能的模糊知識而賺取超額報酬。蓋瑞運用他在這兩個領域的專才,創造了以動能為基礎的資產配置策略,非常紮實、簡單而可行,而歷史紀錄也顯示,這套策略可獲得相當不錯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績效。
關於蓋瑞的雙動能投資哲學,各位如果有疑慮的話,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是如此。有關動能的掌握,我們畢竟看過太多二流、甚至完全無效的運用。任何務實的研究者,都會告訴你:「你可以選擇相信,但一定要去驗證。」經過我們廣泛而嚴格的審視,各種證據清楚顯示,蓋瑞這套簡單、符合直覺而全方位的模型,絕對值得大家花點工夫去瞭解。
我有位好朋友,他曾經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興債務市場擔任造市者,現在雖然還在精壯之年的40歲,但他靠著自己的能力,如今已決定退休搬到邁阿密。他曾經告訴我:「上漲價格吸引買方,下跌價格吸引賣方。」我這位朋友所說的,就是很多人所謂的「動能」。蓋瑞把動能現象——每位交易者都憑直覺就能瞭解和使用——帶領到更高層次,而且是所有投資人都能接受的。
像《雙動能投資:高報酬低風險策略》這樣的書,為何要花那麼大工夫才能問世呢?答案很明顯:這種書需要特別的作者,而蓋瑞只有一個。在動能世界裡,他是個特立獨行者。我跟蓋瑞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我跟很多迷人傢伙的往來管道一樣,來自於一段「部落格羅曼史」。我當時正想幫TurnkeyAnalyst.com(某個致力於推廣計量投資方法的部落格)找一份有關動能的著作,而蓋瑞的論文「絕對動能:一種以法則為基礎的簡單策略,以及普遍適用的順勢操作輔助策略」(Absolute Momentum: A Simple Rule-Based Strategy and Universal Trend-Following Overlay)剛好擺在我桌上。我當時的直覺想法是:「不行的,又來了——又一個假裝是嚴肅學術研究學者的實務門外漢。」可是,等到真正閱讀了蓋瑞的文章,我便開始肅然起敬了。這篇論文寫得很好,簡單俐落,結構符合邏輯,而且比較像適合刊載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我不瞭解這位作者為何沒有受聘任教於大學。我必須深入瞭解。
經過電話和電子郵件的多次溝通,我決定親自跟蓋瑞見面。如同很多部落格羅曼史描述的,我們安排了一個「怪咖約會」,準備在2013年太浩湖(Lake Tahoe)舉辦的「美西金融協會年會」碰頭。我坐在凱悅酒店的大廳等著,看著一群群著名(以及不著名)的學者,往來穿梭於各個會場;不久,有位滿頭卷髮、穿著牛仔褲和短袖有領便服的低調男士,通過華麗的旋轉門,很有信心地步入大廳。他並沒有故意假裝那種學術格調:身著粗呢外套,手上拿著可樂罐。我指著他的方向,問:「蓋瑞?是你嗎?」蓋瑞滿臉笑開地回答:「魏斯嗎?嗨,我們要趕快才來得及參加有關報酬相關的推論套利資本研討會!」然後,我們這段部落格關係,就開始綻放為豔麗的羅曼史花朵。
我們已經有點遲了,所以我們跑出大廳,直奔湖邊,金融研討會已經開始。到達的時候,滿頭大汗,氣喘如牛,似乎不適合直闖會議廳,讓50多位金融學教授盯著我們看。於是,我建議:「蓋瑞,讓我們稍微涼快一下,去找杯咖啡,等到下一場專題講座才參加。」當時完全沒料想到,我即將聽到一場講座,遠勝過那些會議室裡正在舉行的專題講座。
蓋瑞和我拿著咖啡,慢慢走到外面,開始談他的背景。「所以我參加了美國陸軍,想當個戰鬥醫療士兵…。」我打斷他的話:「等等,你是越戰退伍軍人?我曾經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上尉,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我們彼此相望,覺得這種意外巧合蠻有意思。我知道,軍事背景經常會形成某種讓人們更適合生存於投資世界的人格特質。接著,蓋瑞繼續描述他的獨特故事:「沒錯,我幹過許多很酷的事。我在印度住了幾年,有一陣子擔任喜劇魔術師,曾經是得獎藝人,我還有哈佛商學院的MBA學位。」我因為覺得有點迷惑,不得不打斷他:「你說什麼?」
大約過了一小時,我聽著他敘述這些年來的各種冒險經歷,我的頭腦不再打轉,情不自禁地問他:「蓋瑞,聽起來你好像從來沒想找個真正的工作——你為什麼不進入學術界呢?你絕對適合!」哦,如同我原本應該預料到的,他回答:「魏斯,你會這麼問,真有意思,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差點就走上這條路。我曾經申請芝加哥大學金融博士班的課程,而且被錄取了。我當時真想成為學術研究者。」一切變得合理了。我問:「後來怎麼了?」對於所有的問題,蓋瑞好像都已經準備好答案了:「我幾乎接受這個機會,但我當時交易選擇權賺了很多錢。而且,我也不相信效率市場理論,我擔心自己上了博士班,就必須放棄賺錢,因為他們說市場是不可能被擊敗的!」我琢磨著蓋瑞的回答,想著我如果面臨相同的機會,是否會做出相同的決定。
所以,這段故事帶來什麼啟示呢?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工夫描述我跟蓋瑞的關係和經驗?我希望讀者能夠如同我一樣體認,蓋瑞是個具有特殊才華的特殊人士。蓋瑞有能力整合各種不同的研究領域,然後透過最簡潔的方式表達,使得我這種對於動能概念似懂非懂的半個門外漢,也能搞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千萬不要誤會,蓋瑞所做的,是一樁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這需要廣泛的知識,而且要有能力銜接多個不同領域。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我自己也曾經試過。我自己對於價值投資與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讓我有機會跟別人合作寫了一本有關價值投資的書《Quantitative Value》(計量價值)。我的結論跟蓋瑞一樣。我的書提醒自己:(1)我絕不會成為巴菲特,(2)歷史證據告訴我們,結合一套系統性決策程序與一套健全投資哲學,才是長期累積財富的明智之道。蓋瑞的書也提醒我:(1)我絕對沒辦法像蓋瑞一樣寫得如此簡潔,(2)動能投資是最重要的異常現象,甚至比價值異常現象更重要。我覺得自己都有點感到嫉妒了。
我很想知道,人們對於蓋瑞這本有關動能投資的著作會有什麼想法。價值投資這個領域已經有太多所謂的「經典」了,但動能投資卻不存在真稱得上「經典」的著述。蓋瑞的著作,可能立即就會成為經典。我相信,蓋瑞的這本《雙動能投資:高報酬低風險策略》應該擺在每個人動能書架上的首位。希望大家都能跟我一樣,喜歡這本書,更重要的是,也希望各位將來能夠因此變成更棒的投資者。
——魏斯里‧R‧葛雷博士
Wesley R. Gray, PhD
Empiritrage執行管理委員
《Quantitative Value》(計量價值)作者
序言
股票市場的獲利,就像是妖精的寶藏;有時候,它是紅寶石,有時候又變成煤炭;有時候是鑽石,有時候又變成鵝卵石。有時候,它是曙光女神留在甜蜜綠葉上的淚珠,有時候又只是眼淚而已。——José de la Vega,Confusion of Confusions,1688
根據可敬的金融經濟學家安德魯•羅(Andrew Lo)所言:「買進-持有策略已經不再適用。價格波動實在太嚴重,幾乎任何資產都有可能會突然變得風險太高 。」甚至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都曾經在1998年之後,價值兩度減少將近50%。
PIMCO的前任老闆默罕莫德•艾爾阿利安(Mohamed El-Erian)說:「單是靠分散投資(diversification)已經不足以緩和風險,你需要仰賴更多工具來管理風險。」分散投資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投資活動唯一的免費午餐。現在,有人必須支付午餐費用了。由於金融市場彼此之間的整合程度愈來愈高,相關性也愈來愈強,多種資產的分散投資再也無法保障市場不會發生嚴重損失。這種程度的損失,可能會導致投資人過份反應,並因此決定永久性地結束其投資,結果把原本屬於暫時的挫敗,轉變為永久的損失。
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新的典範,能夠針對市場風險進行動態調整,保障我們的安全,免受當今波動劇烈、變幻莫測的市場行情傷害。我們需要透過某種方法,賺取高於市場水準的長期報酬,但又要能夠侷限下檔風險。本書將證明動能投資如何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動能(momentum)——績效的持續性——過去20年來一直是備受重視的研究領域。學術研究顯示,從1800年代以來,直到目前為止,動能都是一種有效的策略,而且適用於幾乎所有的資產類別。經過多年的嚴謹探索,學術界終於承認動能是能夠創造風險調整後穩定高報酬的「重要例外」 (premier anomaly)。
對於主流投資人來說,動能大體上還是個未經開發的處女地。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跨越學術界與投資界之間的鴻溝,因為學術界對於動能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而廣泛,但投資界的這方面運用仍然非常有限。
本書的第一個目標,是要解釋動能原理,讓讀者能夠輕鬆瞭解與體認。我將簡單敘述動能投資的歷史,協助讀者快速掌握現代金融理論,提出動能之所以能夠有效運作的幾種可能理由。然後,我們觀察各種資產選擇,以及替代性投資方法。最後,我會說明雙動能(dual momentum)——結合相對強度與順勢操作方法——為什麼是最理想的投資方法。
我發展設計出一種易於瞭解而單純的雙動能運用方法,我稱其為「全球股票動能」(Global Equities Momentum,簡稱GEM)。我只採用一種美國股價指數、一種不包含美國的全球股價指數,以及一種綜合債券指數,透過GEM投資方法,我所創造的長期投資報酬,可以是世界股票市場過去40年報酬的兩倍,而且還可以避開空頭市場的損失。
我發現,人們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試圖累積財富,卻沒有用相同認真的態度,去研究與尋找某種保障與創造財富的最佳方法。華倫•巴菲特認為,風險來自於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本書試圖協助糾正這種情況,將投資導往正確方向。
我儘可能嘗試讓絕大多數讀者覺得本書有趣而有用。本書納入相當尖端的材料,讓想要深入瞭解這個主題的讀者能夠滿意,但也儘量讓本書內容保持簡單易懂,方便於一般讀者閱讀。本書最後提供一份有關現代金融學使用術語的名詞解釋。好了,讓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