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9
user-img
黑皮哥

414則書評

414本書評分

50位追蹤者

704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1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企業創生‧台灣走新路:企業五大轉型突圍心法,打造新護國群山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6
台灣不只有台積電,各行各業裡有更多的中小企業支撐起台灣的經濟,不過,商業經營的書籍大多是談世界級知名企業成功的故事,平常並不容易看到中小企業的經驗。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了解台灣的中小企業,看看中小企業如何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轉型、升級,替自己打造第二成長曲線。

想要成為一間營運良好的中小企業,一定得具備某些紮實的經營能力;而要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除了經營能力之外,更需要天時地利的機運。機運無法學習與複製,但經營能力卻是可以強化與提升的。因此,了解中小企業的故事,在企業經營上往往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

不過,不同產業的經營環境天差地遠,難道經驗可以輕易地複製嗎?當然不行。如果企業經營有那麼一千零一條的成功方程式,那麼我們放眼望去,應該會看到滿街都是跨國企業集團,不會看到那麼多的企業在微薄的利潤中苦苦求生,甚至經營不善而倒閉。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看其他企業的案例呢?因為我們學習的並非標準答案,而是背後的邏輯與判斷。

企業的案例可以開拓視野,讓我們得以觸及原本不存在於腦袋中的想法。小時候第一次吃到雞排時,驚為天人,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對還沒吃過雞排的我來說,這樣好吃的食物是超乎我的想像範圍之外的,我對食物美味程度的判斷能力,在吃到雞排的那一刻大大地拓展了。同樣的,當我們看到其他產業企業各種充滿創意的作法時,腦袋中對於經營的想像也擴大了,這時,屬於自身產業的獨特想法很可能就會靈光一現。

2023年,台灣產業創生平台推出了中小企業二部曲:《企業創生2‧台灣闢新局》,裡頭同樣收錄了20家中小企業的轉型案例,如果喜歡中小企業的故事,絕對值得一讀。
展開
失控的養生:吃有機、做排毒、學靜坐、上健身房,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用──你是真的在養生,還是被商人洗腦?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0
你今天「養生」了嗎?

在豐衣足食的時代,養生的觀念越來越普遍,少吃加工食品是基本的,更要針對可能缺乏的營養素吃保養品補給,講究一點的,排毒、靜心、正念,從身體到心靈都有各式各樣的療程幫助我們改善自己的狀態,林林總總無非是讓我們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其中,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首先,這些方法是真的有效,還是誇飾的行銷手法?再者,我們真的想活長命百歲嗎?

根據法令規定,非屬藥物即不能宣稱具有「療效」。藥物要經過許多的測試,確保安全性與效果後,才能向一般大眾販售;而保養品、健康食品如果沒有經過這些測試,除了無法證明具有療效之外,其實連安全性可能也有問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健康食品不會明確宣稱療效以避開觸法的疑慮,不過取而代之的是「調整體質」、「獲得能量」、「讓你煥然一新」等模糊的用語,加上可能同樣擺在藥局、藥妝店販售,便足以讓消費者產生誤解。吃的食品有沒有效果已經難以捉摸,如果是心靈與精神層面的改善或提升,就更虛無飄渺了。但曾在某本書上看到,根據研究,在馬桶上鋪衛生紙其實並沒有隔絕細菌的效果,不過當你心裡這麼想,因此而感到更安心,其實衛生紙還是發揮了效果。保健食品或是精神療程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能也很難說是無效。

那麼,我們真的想活長命百歲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以我自己來說,可能活個八十歲就很足夠了,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人生的最後十年能盡量保持在健康的狀態。如果以此為目標,某些「養生」的作法應該還是有些幫助,例如多運動,保持良好的心肺狀態與肌力,降低最後十年不良於行的機率;或是吃的均衡,攝取適當的營養並搭配足量的蔬菜與水果,降低最後十年罹患各種疾病的機率。至於精神方面,對我來說優先順序就不會太前面。

不管你的答案是不是和我相同,我想對於任何事情,保持批判性的思考都是必要的。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各種資訊更不能盡信,得三思而後行。即使是閱讀一本書,也不能照單全收,而是去思考書中所提出的問題,這樣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展開
地圖會說話【10週年增訂版】:從GPS衛星定位到智慧手機地圖,不可不知的地理資訊應用(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2/17
地理資訊系統隨著遙測技術與資訊網路科技的提升,已經成為各種產業、研究都能運用的工具。地理資訊系統能將不同類型的資料與地理資訊整合,並透過適當的彙整與分析,產出易於閱讀的圖表或地圖,讓使用者能從更寬廣的視野看出整體的脈絡。

這本書包含了44篇地理資訊系統的實務應用,從冰河的衰退狀況、雨林的分布,到火星的地形起伏;從葡萄酒的風土、選區重劃,到台灣黑熊的移動路徑,各式各樣的應用讓人常常發出「啊,原來地圖也可以這樣子畫!」的驚嘆。大開本彩色印刷,加上200多張的地圖,更是一定會讓喜歡地圖的人大感驚喜,尤其這些地圖都不只是單純呈現地名與街道資訊,而是包含了更多的訊息,讓人可以一讀再讀、反覆瀏覽。

我很喜歡看地圖。國小時,我與哥哥會騎著腳踏車在住家附近探索,回家再將街道、商店畫在白紙上,儼然就是一張簡單的地圖了。裡面有我們常去的便利商店、上課的學校、偶爾會去拜訪但總想趕快離開的親戚家、彷彿世界邊界的鐵路等等。大學畢業後前往台北工作時,我在租屋處的房門背面貼上一張地圖,走過的路就用簽字筆塗黑。一開始黑線僅在住處附近稀疏地延伸。隨著時間愈久,塗黑的道路愈來愈密集,南北幹道為經、東西大路為緯,織就一張羅網,密密麻麻地覆蓋了整座盆地。

地圖是一種資訊的濃縮,如果地圖裡包含了「全部」的資訊,那就會是一張跟實物大小相等的地圖,試想如果地圖中的街道寬度與實際的街道相等,應該就能想像是怎樣一副光景了。因此,地圖中要呈現多少資訊最為適當,是製作地圖時的首要考量,適量、適當的資訊能讓地圖發揮最大的功能,就像其他人只要一看到我與哥哥所畫的地圖,就能一窺我們的生活那般。
展開
平等的反思
讀者評分
5.0
|
2024/12/09
「平等」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無論是哪種的平等,都有其優缺點,沒有一種只要實施了就天下太平、每個人都能永遠幸福快樂的平等措施。

作者在本書先談不平等的現況,再談創新的解方,例如世界稅、國際議會等等。這些解方雖然創新、大膽,不過作者也提到,實現的可能性並不高。經濟學談「誘因」,對富裕國家來說,有什麼誘因會使其想要致力於改善目前的不平等現況?富裕國家為何要花心思來思考如何降低自身的利益,只為了讓其他國家也能與自己平起平坐?各種的創新措施如果沒有提供適當的誘因,進而讓措施有那麼一點可行性,那麼這些措施就只是空中樓閣,無論效果如何神奇,終究淪為紙上談兵。

不過,即使如此,只要有越多人開始思考平等的議題,集思廣益,也就能有更多的創新解方會被提出,其中就可能會有一種適合現今世界的方法出現。就像棒球比賽,就算將每個環節都做到完美,也無法確保一定能獲勝,不過一定可以增加獲勝的機率。

讀完此書更讓人深思的是,為何我們需要關心平等問題?若我們衣食無缺、也沒有受到特別的差別待遇,那麼促使我們關注平等問題的動力何在?這並不是說平等問題無關緊要,平等問題在各個層面來說,都是一個國家或是整個世界需要正面以對的問題,而我們也會發自內心的對不平等的現象感到義憤填膺。會這麼思索的原因,是想試著找出讓我們會自然而然關注平等問題的誘因何在。單純是道德層次上的動機嗎?

這個疑惑讓我想到Samuel Scheffler的著作《未來關我什麼事?》(Why Worry About Future Generations?)。這本輕薄的小書試著回答以下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應該關心後代活的好不好?」我們其實根本無法見到百年以後的後代,那麼這些後代活的開心或是全體滅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為什麼內心彷彿總有股若有似無的連結,將我們自身與這些後代聯繫起來,以至他們在許多層面上都影響這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

氣候變遷、環境保育,甚至是時間長達數十年的癌症研究,我們可能都無法活著看見成果,也就是這些行為說到底都是為了後代而做的。那麼,促使我們進行這些行為的誘因又是什麼呢?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他的想法,為了不要減損閱讀的樂趣,我就不在此爆雷。除了答案之外,光是思考這樣的問題,其實就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自己想要活在怎樣的世界?自己的理想生活是什麼樣子?

思考平等的問題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想要活在一個平等的社會,還是一個不平等的社會?這個問題讓我能更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就像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思考練習「無知之幕」一樣,當我們不了解自己將身處於哪一個社會階層與地位時,心中所期望的一定是一個對所有人都盡量公平的社會與制度,如此一來,即使我們是最底層的貧困者,基本的權利與生活水準也能獲得保障。
展開
尾道四季
讀者評分
5.0
|
2024/12/04
一部有著日式小說氛圍的歐美小說。即使不是百分之百,但已經揣摩得相當到位。

小說的故事是常見的一種故事原型,即「主角來到陌生之地,從原本厭惡、排斥一切,逐漸轉為深深愛戀與依賴」,馬上跳出腦海的就是曾紅即一時、而且我相當喜愛的日劇《小海女》。主角同樣是高中生年紀,同樣是來到位於鄉下的祖父母家,同樣是得重新適應完全異於過去的日常生活步調,並且從一開始的格格不入,漸漸被接納為當地的一份子。

同樣的故事原型搬到歐美,更常見的背景會是陌生國度或異族文化,例如《末代武士》、《風中奇緣》。高中生來到鄉下的設定,不知道為什麼讓人感覺就是發生在日本的故事,可以說是一種「國家式氛圍」吧。不同國家的小說會有種獨特的氛圍,讓人一讀就會有「這就是XX國的小說」的感覺,想來是由於國家的環境與文化,讓當地的作者產生了一種類似集體記憶的東西吧,習慣將某種情感與某種情境連結在一起。

例如,日本的小說裡常常見到以高中生活為背景的設定,不管是愛情還是同儕的互動,或是遇到超自然事件,可見高中時代對日本人來說,一定是一段相當重要的人生經歷。相對來說,台灣的小說就較少以高中生為主角,是因為花了太多精力在念書的緣故嗎?除此之外,日式氛圍還來自於擅於描寫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情感,像是故事裡響與綾子偶爾的齟齬與冷戰,還有隨之而來的愧疚與和解,一個眼神或動作就包含了百轉千迴的情緒轉折,這些細微的片段組成整個故事,即使平凡卻不會讓人覺得無趣。

因為有著這樣的國家式氛圍,可以明顯地幫小說分類,因此常常就會有「啊,今天該來本XX式的小說了」的渴望,例如,來一本美國的傑克‧李奇系列,看李奇痛扁壞蛋,大快人心;或來一本北歐的推理小說,感受冷冽寒風中的冷酷殺意,讓人在酷暑也能感到不寒而慄;或來一本日式青春物語,帶我回到高中校園,重燃內心的熱血鬥魂!《尾道四季》因此顯得特別,因為這是一本有著日式小說氛圍的歐美小說,閱讀時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小鎮的人情味與祥和,讓心靈也能跟著平靜下來。
展開
永不放棄:我如何打造麥當勞王國(經典紀念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9
從小就一直覺得,麥當勞就等於速食,直到上了大學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如漢堡王、摩斯等的速食店。雖然每間速食店各有千秋,不過麥當勞在我心中的地位,仍始終屹立不搖。

這本書對喜歡麥當勞的讀者來說,會感覺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而對喜歡企業經營傳記的讀者來說,也是一本生動有趣的作品。故事細說從頭,從作者身為奶昔機業務說起,雷‧克洛克並非麥當勞餐廳的創辦人,而是將麥當勞從一家地區餐廳拓展為跨國企業的推手。創辦人麥當勞兄弟並沒有發展連鎖餐廳的意願,但雷‧克洛克看見了麥當勞餐廳的潛力,事實也證明其眼光精準。

書中可以看到許多麥當勞讓人好奇之處,像是麥當勞的薯條為什麼特別好吃、麥香魚與大麥克的開發原因,麥當勞也是生產線式餐廳的創始者,透過精心規劃的動線佈局與流程,30秒內就能完成一份餐點,並推出紙包裝來取代餐盤,吃完即可丟棄,節省清洗餐盤的時間與人力。麥當勞餐廳為了打造一個適合家庭用餐的環境,也不在店內擺放當時流行的點唱機、公共電話,以避免吸引不良分子聚集。

麥當勞讓當時的人們對速食的印象改頭換面,可說是一種「破壞式創新」吧,完全打破既有的市場規則,創造全新的經營模式,也難怪即使後繼者眾,麥當勞至今仍是全球速食業的龍頭。
展開
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提早練功打底、把技能樹升級,讓科技業大廠都搶著要你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5
雖然現在轉職工程師已經有點晚了,不過這本書仍帶給我耳目一新的知識。

這本書介紹了13種半導體工程師職位,包括這些職位的日常工作、所需技能、未來發展,甚至還有面試建議,對想要成為工程師的讀者來說,實在是一本必備的入門指南。就好像玩遊戲前會先讀說明書(現在還有人讀說明書嗎?),在讀著介紹遊戲內容與角色文字的同時,期待感也一點一點地累積。

在我考大學時,對科系的內涵與未來的職業根本是一知半解,單純只因為父親念經濟系,加上經濟聽起來似乎在職涯上比較有發展性(白話一點的說法是能賺比較多錢),就選了經濟相關的科系。開學後,大一的第一堂課「經濟數學」,差點就讓我想馬上轉系。因為自己從小到大就不是相當擅長數學,連學測的數乙都只有九級分,會選念文組便是因為數學相對來說並沒有那麼重要。但經濟數學一開始就用微積分來個下馬威,彷彿高中三角函數的陰影又捲土重來。

唸完四年,雖然還不至於討厭經濟學,不過也說不上是多喜歡經濟學。畢業後,許多同學往銀行、理財的領域發展,我卻覺得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這些工作,最後挑了一個接近自己興趣的工作。「如果沒有從事相關工作,大學四年不就白費了嗎?」那時心裡不禁常常浮現這樣的想法。接著,又會浮現:「如果在考大學時或畢業時,能有一個人或一本書告訴我,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會是什麼樣子的話,自己會不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呢?」

現在,以半導體工程師為目標的你有福了!你可以如預言家一般,從水晶球中提前一窺未來工作的樣貌,甚至是從事這工作的自己的日常生活。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你又能從中獲得多麼豐富的資訊啊!在電影《奪天書》裡,丹佐‧華盛頓拿著《聖經》對他的敵人這樣喊著:「It's not a book, it's a WEAPON!」《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這本書也能成為你的武器,幫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展開
我的公寓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2
記錄了作者在國外生活的生活日常,從這些小事的累積之中,隱約一撇作者內心細微的角落,那些私密的想法與思路,雖然隔著紙頁與文字,不過好像自己已經認識作者好久。

作者在美國念書,卻跑到英國的大學任教,我特別喜歡作者描述英國學校百態的幾篇,可能因為這些經驗是我這輩子永遠無法體會的吧。最近剛好讀到提及關於大腦「鏡像神經元」的書籍,鏡像神經元能讓人類在觀察其他個體的行為時,產生如同自己在進行這項行為的感覺。人類擁有這樣的能力真是太棒了阿,也因為這樣,閱讀才會這麼有趣吧,因為可以藉著閱讀來體驗各種自己無法親身經歷的情境與經驗。

說真的,要與一個人認識並拉近距離,建立可以自在分享各種經歷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容易,也必須投入一定的時間與精神。但因為有神奇的鏡像神經元,我可以用讀一本書的時間就得到類似的效用,所以必須再說一次,這真是太棒了阿。
展開
第八位偵探
讀者評分
3.5
|
2024/11/19
創新的推理小說架構,可惜虎頭蛇尾,前段引人入勝,結尾卻無力回天。

編輯與作家在討論是否重新出版該作家所寫過的七篇短篇小說,有點類似「書中書」的形式;在推理小說中談推理小說,也有種「後設」的意涵。全書就以這七篇短篇為章節,每個故事之後搭配一篇編輯與作家的對話。這七篇短篇故事都是推理小說,不過從編輯與作家的對話中,讀者又可以察覺每篇故事中又有著明顯不合理之處,這位作家為何要在故事中安插這樣的情節?作家是否試圖藉由小說來傳達某個秘密呢?

設定相當有趣,藉由對話來引導故事的進行,也有著「安樂椅神探」的味道。雖然我並不推崇安樂椅神探,總覺得那太超乎現實,偵探還是要親自到現場勘察才是正道。不過,這樣的小說相較於注重親臨現場的「冷硬派」或是「警察小說」,還是有著另一番的趣味。犯罪現場有很多機會可以獲得線索,但安樂椅神探就沒有這樣的優勢了,安樂椅神探必須靠有限的線索,單純依靠邏輯推演來推導出兇手,因此更需要縝密的邏輯,也更考驗作者的功力。
展開
明天吃什麼:AI農地、3D列印食物、培養肉、無剩食運動……到全球食物生產最前線,看科學家、農人、環保人士在無可避免的氣候災難下,如何為人類找到糧食永續的出路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1
氣候變遷讓極端氣候更頻繁地發生,其中受到極大影響的便是農業。有些植物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例如蘋果樹,在美國西部春天的開花期,只要氣溫低於零下一度,就會讓花朵組織中的水分結冰,對細胞膜造成破壞,該年就無法開花結果。而過去美國西部春天夜晚低於零下一度的天數很少,現在卻越來越頻繁發生。一旦發生,對農場來說都是數以百萬計的損失。

所幸,現今的科技也能為我們帶來全新的解方。書中舉了許多的例子,例如:利用機器人在農田中辨識雜草與幼苗,精準地噴灑除草劑;利用「氣耕法」種植蔬菜,將植物的根部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並可重疊擺放節省空間;利用動物細胞培養「人造肉」,保有肉的口感卻不需傷害動物;或是爭議最大的基因改造技術,將玉米種子的抗旱能力大幅提升,使其種植的區域更不受限制。

雖然這些技術都仍在發展階段,不過好像從中稍微窺見了未來的樣貌。未來不僅有氣候變遷的問題,糧食的需求也在增加,更有食物浪費的情形,也就是我們必須在更嚴苛的條件下,生產更多的食物才能餵飽全世界的人類。有些人提倡回歸傳統農法,強調傳統農法才是對土地最友善的方式,不過,我認為既然有科技便應該好好利用才是。

現今的趨勢已經不再是工業化的大規模種植,也不再只講求產量,而是以科技來達成節省成本、人力,同時兼顧作物品質與環境保護的目的。例如精準噴灑除草劑的機器人,可以將除草劑的使用量降至十分之一,對土地的影響也能大大降低。過去,我們一直利用科技來創造更方便、舒適的生活,而在明天「吃」什麼的議題上,科技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想像與可能性。
展開
晶片、能源、巧克力:從世界地圖看見30個國家的經濟動能與投資潛力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5
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現代公民應該具備國際觀。」不過究竟什麼是國際觀?為什麼生活上需要國際觀呢?常常出國就能養成國際觀嗎?

就字面上的意義來看,國際觀指的應該是了解其他國家的狀況,例如,小明知道韓國人吃飯不會把碗拿起來,而小華不知道這件事,通常我們就會說小明比小華還來的有國際觀。另一方面,國際觀指的也是了解國際局勢,例如,小明可以對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恩怨情仇侃侃而談,而小華連巴勒斯坦在哪裡都不知道,那麼,通常此時我們也會說小明比小華還來的有國際觀。

那為什麼需要了解其他國家的狀況或是國際局勢?

試著想像小華是一位足不出戶、其認知的世界就只有自己三坪大房間的人,當他看到電視新聞中的以巴衝突或俄烏戰爭時,他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脈絡,甚至不知道「戰爭」的意思為何。雖然他試圖用房間裡的事物來比擬,戰爭就像是打破杯子嗎?還是像殺死螞蟻呢?即使他認為可能如此,也無法驗證,因為小華所擁有的「資料庫」太小了。

此處便是為何生活上需要國際觀的原因了。了解其他國家的狀況能增加我們資料庫裡頭的內容,能讓我們擁有更多可以參考的資訊,也讓思考的邏輯能更開放,不會受限於狹隘的桎梏中。例如,當我們了解荷蘭以精緻農業作為進出口的大宗,於是可以試著思考同樣的路徑是否能應用在台灣的農業;當我們看到西班牙常以文化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可以試著思考同樣的問題其實有著許多不同的解方。

因此,國際觀可以說是一種能具體應用在生活上的能力,或者說,國際觀其實是一種催化劑,能讓生活上的其他能力更加進化。當思考不再受限,看待任何事情時,就會像是突然搭上了直升機,彷彿從高空俯瞰一般,不同事件之間的連結都會顯而易見。此刻便會頓時領悟到,原來不同領域的知識其實都是建立在一片相同的平面之上。
展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讀者評分
5.0
|
2024/10/27
利用擬人化的動物角色,描述心理諮商到底在做些什麼事,也提供了緩解憂鬱的思考方式。文字輕快而且平易近人,閱讀的同時吸收了心理學的概念與邏輯,讀起來充實而又愉快,一下子就讀完了。

其中,我對蛤蟆先生的處境深有同感,因為自己也在人生中的某一段時期體會到了接近「憂鬱」的狀態。那時,交往多年的女朋友跟我提出分手,我頓時覺得彷彿在廣闊的森林裡被拋下那般,孤身一人、存在意義被徹底否定,周圍的樹木高聳入雲、遮蔽天空,但光線是像被突然切掉開關似的,一瞬間暗了下來。

那段時間,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具空殼」這句話的涵義,我憑藉著本能繼續日常生活,但看不見其中的意義。我每天起床都問自己:今天有什麼意義?我為什麼要過完今天?我吞嚥食物但嘗不出美味、我看著文字卻彷彿那是某種難解的符文、我來到陌生的地方卻不感到欣喜與好奇,一切事物與行為的意義都突然消失了,我只是重複著過往熟悉的動作。

過了一年左右,我才慢慢從這樣的狀態中恢復。現在回想起來,那應該就是「憂鬱」吧,或者是處在憂鬱的邊緣,如履薄冰一般,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會墜入深淵中,永遠無法爬起。

我是靠著自己的轉念走出來的,在這段過程中,我也如同蛤蟆先生一樣,經歷了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我是怎樣的人?我想要的是什麼?我一直重複地問自己這些問題,並試著答出理想的答案。在我慢慢地建立對自己的認識之際,自信與自我肯定也跟著慢慢萌芽。

看著蛤蟆先生重拾對人生的活力,我也像是看到自己一樣。如果當時能讀到這本書,進而鼓起勇氣試著去接觸心理師,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希望對人生感到迷惘的你,能盡早點讀到這本書。
展開
其實你沒有你想的那麼善良︰一堂關於品格的哲學思辨課
讀者評分
5.0
|
2024/10/24
我想應該沒有人期許自己能變成一個壞人,每天想著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壞、更邪惡,因此,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想成為「好人」。不過,我們為什麼會想成為好人?當個好人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怎樣才能算是好人?是我們發自內心地想成為好人,還是想成為他人眼中的好人?

這本書即是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對每個人來說,或許答案都不同,甚至個人的答案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要解答這些問題,需要仰賴自己的思考與判斷。作者利用哲學的思辨來幫助讀者做出判斷,也提供了哲學在這些問題上的思辨過程。在經過此書的洗禮後,對於何謂好人、是否應該當個好人的疑惑,相信即使無法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也能看見一定程度的輪廓。
展開
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終極增訂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0/23
傳統經濟學最常被人詬病的,就是過於理想化,其理論與分析得依賴許多的假設與前提才能成立。「行為經濟學」的出現正好補足了這缺口,讓經濟學變的生活化、實用,也更平易近人。

此版的《推力》是Richard Thaler的最新著作,增加了許多近年的時事與研究,例如疫情與美國總統大選。相較於作者的前作《贏家的詛咒》與《不當行為》,《推力》的書寫功力明顯有大幅的提升。前兩本著作的行文明顯還無法脫離學術文章,讓人讀起來感覺不太流暢,而《推力》完全就是一本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的科普書(或該稱為經普書)。

就像行為經濟學試圖讓經濟學更貼近生活,作者也努力讓其著作更貼近讀者,這也是知識的本質。知識要成為大眾的知識,一定要能用普通人都能理解的話語來描述,就像每個人隨口都能說出熱漲冷縮、能量守恆、摩擦力等物理原理。或者可以想像一個情境,即當你搭乘時光機回到一千年前的世界,你能將那些知識教授當時的大眾所知曉?
展開
當代戰略全書1.戰略的原點:從早期的思想家到近代的策略家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9
本書探討早期的戰略理論,例如修息底德、克勞賽維茲、約米尼,盡管許多理論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許多理論可能也難以理解,不過,我們還是有學習早期理論的必要。

就像一棟建築要穩固,必須先打好地基,一門學科要學得紮實,便一定要了解基礎的理論。盡管基礎理論可能有點無趣或是過時,但其後的理論都是建立在基礎理論的之上,從基礎理論延伸、發展而來,基礎理論就是一切的源頭,從源頭開始,才能對整體的脈絡有更清楚的認知。

本書提及的戰略中,我對戰爭的經濟基礎最感興趣。戰爭最大的問題通常都在於後勤補給,而後勤補給除了要維持補給路線通暢之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資源的多寡了。戰爭相當花錢,若是發展成消耗戰,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有能力負擔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這個限制使戰爭變成一件需要精心規劃的專案,而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好事一件,讓國家有更大的意願尋求暴力以外的解決之道。
展開
當代戰略全書4.兩極霸權時代的戰略:冷戰時期美、蘇以及其他國家,如何融合戰略、競爭與外交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7
冷戰時期最受到關注的便是「核戰略」了。核戰略是一種非常值得深思的戰略,因為其戰略的最終目的,是避免雙方開戰;不過核戰略具體的實踐方式,又是不斷地擴張核武數量、彈道飛彈等。核戰略不僅與一般戰略的定義矛盾,即利用資源取勝;其手段與目的也互相矛盾。一方面不斷增加軍備、提高開戰風險;另一方面又得極度克制,避免毀滅性的結果。此種充滿矛盾的戰略觀點,是在冷戰這種特殊的時空環境下的產物。

另一個冷戰時所誕生的戰略觀點,便是「結盟」。冷戰將世界分為兩大陣營,你如果不是我的盟友,便是我的敵人,因此,與誰結盟相當重要。而書中利用印度作為例子,也或許可以說,「不」與誰結盟更為重要。冷戰期間,一個國家若與美、蘇其中一方交好,接受其指導或援助,國家的政策便勢必會受到影響。不過,也有國家巧妙地利用這樣的對立關係,遊走在美、蘇之間,藉此極大化自己的利益。

從閱讀一系列的《當代戰略全書》後,我體認到「戰略」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教科書公式,而是一種審視當下情境所做出的最佳決定。當然,就像經濟學所提到的,個人在做決定時無法得知所有的資訊,只能在片面資訊中選擇最好的一條路,對國家而言也是相同的。國家的決策可能因為資訊不足、決策者的誤判等因素,而使得國家最終蒙受損失,這種情形發生的機率永遠不是零。

即使如此,我們仍應該不斷地吸收知識、累積經驗,即使是失敗的經驗,也是滋養未來下一個決策的養分。除此之外,保持開放的心態也是必須的。不管眼前的證據多麼言之成理,永遠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或說是獨立思考的態度,檢視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樣的態度不只是一種戰略的思維,更是一種生活的原則。
展開
當代戰略全書3.全球戰爭時代的戰略:一戰和二戰時期的戰略,如何形塑之後的國際政治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3
《當代戰略全書》在本冊聚焦於一戰與二戰時期的主要思想的演進,一探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在一戰與二戰中,如何依據當時的地緣政治與權力分布,決定自身的國家策略。打破現有權力平衡、長期消耗戰,這兩場全球性的戰爭,讓舊體制灰飛煙滅,全新的國際局勢則在灰燼中誕生。

當國中從課本裡讀到日本的侵略與隨後的國共內戰之際,可以說是首次感受到「歷史」的深刻影響的經驗,以及體會到歷史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每次讀日本侵略的歷史時,總會覺得何以日本有如此大的野心,除了中國之外,竟然將戰線拓展至東南亞、南亞,甚至太平洋諸島;而每次讀國共內戰的歷史時,也總會覺得為何國民黨如此不濟,讓共產黨有了可趁之機。

不過,過去我都是從單一方的角度來看待戰爭,而在讀了《當代戰略全書》後,我學到了一場戰爭所牽涉到的層面之廣,往往是過去完全想像不到的。例如一戰前歐洲的權力平衡至關重要,二戰時日本的擴張也其來有自,而國民黨的敗北,也不單純是蔣介石的無能,實為各種情勢的交互作用下必然的結果。

戰略不只是戰爭的一個面向,戰略,就是人性的展現。
展開
蔣經國傳(2009新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3
不像實驗室裡的研究,可以設定實驗組與控制組。歷史沒有如果,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如果由其他人來領導,台灣會不會經歷經濟的突飛猛進,也無法知道台灣會不會往民主的路途逐步邁進。每個人對歷史都有自己的解讀,無論是只從中汲取自己想要的部分,還是能拉高視野綜觀全局,歷史都無法改變。

不管是出於自願或是被局勢所迫,不可否認的是,手握權力的蔣經國在世時就決定放掉權力,除了自己之外,也大開長期由外省人把持的政治圈的大門,納入更多的台籍人士。這股潮流由蔣經國開啟,使民主由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浪潮。

建議可搭配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一書,此書以蔣經國在台灣的作為為主軸,對政工、外交與民主化三大主題有很深入的探討。另外,Jay Taylor的另一本紀錄蔣介石生平的著作《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也值得一讀。
展開
假裝是個好爸爸:抓住上場好時機,老婆、小孩都愛你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7
《魔球》、《橡皮擦計畫》等記實類暢銷書的作者Michael Lewis趣味性十足的散文作品,記錄自己從初為人父到迎接第三胎、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很多人都曾提過照顧嬰兒的恐怖經驗,其情節堪比驚悚小說,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生育小孩的可能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無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過,要用什麼態度來面對接踵而來的難關,則是自己可以選擇的。生活中難免會有狗屁倒灶的事發生,我們可以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咒罵老天爺為何待我如此,覺得自己一定是集全世界的衰運於一身的天選之人;我們也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好像在電玩遊戲中破關,看著經驗值與技能樹不斷上升而成就感十足。

我也曾是那喜歡抱怨、對問題動氣的前者,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我逐漸領會到接近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其中,我所領會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對自己說謊。

人的心理狀態很神奇,出奇容易地被欺騙,所以我只要「假裝」自己不在意某件事,那麼我真的就好像就沒那麼在意了。因此,當我在生活中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我便假裝自己不在意,如此一來,那些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負面情緒便會煙消雲散,像是憤怒、忌妒、厭惡、輕蔑。同樣的,我可以假裝喜歡某個社交場合、假裝喜歡某件工作、假裝不討厭違規停車。我原本以為這樣的欺騙是一種背叛,背叛自己長久以來所堅守的原則,不過在親身實踐後才發現,這樣的欺騙反而能讓我更能認清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在我開始這麼做之後,我發現自己的情緒更穩定了,而當情緒不會被憤怒干擾,就能更有餘裕來好好地檢視眼前的問題,也能保持理性,思考整個問題的脈絡。這種狀態的改變,就好像原本被困於車陣中,卻突然搭上直升機似的,在上方用更寬廣的視野俯瞰全局,除了一眼就看出問題所在之外(前面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故障);也讓心態變得更開放,一些原本的大問題好像都不再那麼重要了(隔壁咖啡廳裡的人們,塞車對他們根本沒有造成影響)。
展開
謬誤與真相:保守派經濟學家如何戳破進步派的美好謊言【軟精裝典藏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2
我們常以歧視之名,來解釋社會不公,不過真的是如此嗎?

《謬誤與真相》是經濟學家Thomas Sowell對此所提出的反駁,而且是有憑有據、強而有力的反駁。作者指出,各種思考謬誤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如果只是個人的事物,那麼影響還不大;但如果是公共事務,諸如政府政策、國家政策,那麼謬誤就可能對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書中談到幾個領域,包括都市發展、性別、學術界、收入、種族、第三世界,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幾個領域根深柢固的謬誤,也指出這些謬誤帶來了多少的隱藏損失,損失可大可小,小至學校將過多經費投入於對提升教育品質沒有幫助的運動賽事,大至富國決定提供窮國哪些的援助。

這本書顛覆許多過去讓人深信不已的觀念,再次應證了看待一件事物必須從不同面向來思考,無論其他面向看起來有多麼違背常理,都應該試著去想想看。如果因此而了解到全新的真相,那麼你非常幸運;即使證明原本的觀念是正確的,那麼也是一種收穫。

另外,關於種族與性別歧視的主題,作者在《偽歧視》一書中有更詳細的論述,值得一讀。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