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5
user-img
Ellen

58則書評

58本書評分

7位追蹤者

164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58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故事裡的心理學(上):潛意識與永恆少年
讀者評分
5.0
|
2025/01/10
首先要從故事的引用手法開始給鐘穎老師一個讚!他並沒有假設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省略故事的內容,也並沒有把整本故事整本照抄去灌篇幅,而是經過他摘要精簡後,將故事梗概分成幾段,與心理學分析的內容穿插著呈現出來。

我本身是念外文系的,大學期間修課,老師花了一學期帶我們精讀小王子,所有的文學評論對於小王子的讚譽大多不脫作者聖修伯里的赤子之心,以及對世俗的輕蔑諷刺。
但讀了老師的版本後,從心理學的角度,才赫然發現另一個世界,原來小王子可以帶來的理解有這麼多!

從小讀到大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更是不用提了,只覺得就是一個描寫得很細膩華麗的奇幻故事,充滿了古怪的角色與荒誕的情節,沒有太深的體悟(只怪自己當時太年輕)。

作者妙筆生花自然是不必贅述了,心理學素養的深厚功底,很適時地映照出故事人物的心理狀態以及各種象徵意義,牽涉到的文化學、符號學、神話學等領域之廣,功力不可謂不深。

但最最讓我佩服的,是鐘穎老師身為雄中的輔導老師,以他在校內與慘綠少年相處的經驗,總是在很巧妙的時機點提醒父母身為父母要面對自己的內在,以免對子女有不當的投射而造成代際傷痕。是一本當父母讀可以有所收穫、青少年讀也可能有所收穫的好書,就算青少年人生經驗尚淺對於心理學的部分比較無法有親身印證的感受,至少有推廣閱讀的功能,鐘穎老師引用的故事我全都想讀!!

套句周慕姿諮商師的話:很慶幸,日本有河合隼雄,我們台灣有鐘穎!
展開
故事裡的心理學(下):陰影與個體化
讀者評分
5.0
|
2025/01/10
首先要從故事的引用手法開始給鐘穎老師一個讚!他並沒有假設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省略故事的內容,也並沒有把整本故事整本照抄去灌篇幅,而是經過他摘要精簡後,將故事梗概分成幾段,與心理學分析的內容穿插著呈現出來。

下冊的故事,除了綠野仙蹤,我都完全沒讀過,但由於老師摘要的精華版引人入勝,也因為他的分析精辟猶如上了一場精彩的導讀而忍不住有衝動將這些我沒讀過的故事全部買回來一一精讀。

作者妙筆生花自然是不必贅述了,心理學素養的深厚功底,很適時地映照出故事人物的心理狀態以及各種象徵意義,牽涉到的文化學、符號學、神話學等領域之廣,功力不可謂不深。

但最最讓我佩服的,是鐘穎老師身為雄中的輔導老師,以他在校內與慘綠少年相處的經驗,總是在很巧妙的時機點提醒父母身為父母要面對自己的內在,以免對子女有不當的投射而造成代際傷痕。是一本當父母讀可以有所收穫、青少年讀也可能有所收穫的好書,就算青少年人生經驗尚淺對於心理學的部分比較無法有親身印證的感受,至少有推廣閱讀的功能,鐘穎老師引用的故事我全都想讀!!
展開
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
讀者評分
5.0
|
2025/01/10
謝醫師的文筆並不華麗,很簡潔又平易近人。
書中每篇人物都不是我的孩子,但每篇都讀到讓人忍不住心疼落淚。
書中的父母未必是惡質的父母,但孩子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父母的善意鋪成的。
例如哪些善意呢?我都是為你好、要考上好學校未來才有出路、你就是個性不夠好才會被老師和同學針對....

此書適合搭配羽茜的家庭傷痕一起讀,願所有受傷的孩子能從文字中找到自我價值、看清楚父母的問題不是你的錯,勇敢的活下去。
展開
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經典增修版)
讀者評分
3.5
|
2025/01/08
大師具有遠見,發出疾呼提醒父母,前面極大篇幅是用籠統的文字反省幾十年來教養方式的擺盪,有過度以兒童為中心之虞。而直昇機父母的出現也剝奪了孩童嘗試、犯錯的機會,失去自主權的孩子逐漸對生命不再感到好奇,安穩富裕的環境也讓他們缺乏奮鬥的動機與人生目的。

個人認為最後兩章較有看頭,明確的告知父母可以如何在生活中嘗試點燃孩子的目的感。
展開
失控的正向思考:我們是否失去了悲觀的權利?(新版)
讀者評分
3.0
|
2025/01/04
首先,要肯定終於有具有份量的人士出來抨擊整個社會對正向思考的盲崇,彷彿只要稍微埋怨或牢騷就足以把厄運傳染給別人。

坊間確實有太多的書、太多的論調強調正向思考、轉念、半杯水理論等,正向思考固然有其實質的優點,但當整個社會容不下一點負能量時,正向思考便成了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政治正確的地雷。

作者爬梳了海量的著作,將正向思考的歷史脈絡仔仔細細的剖開來攤在陽光下,也把二十世紀以降的權威學者或激勵大師給罵了個遍,諸如:賽利格曼、東尼羅賓森、史蒂芬柯維、歐普拉等等。

文字辛辣犀利,但卻沒有見到她提出任何實驗證據或有建設性的建議來教大家如何才能恰到好處的使用正向思考、什麼時候該好好伸張負面念頭。這是可惜的一點。

一顆星扣在缺乏具體建議,另一顆扣在排版編輯,字太小太密集,讀起來頗吃力。

如果對於正向心理學的歷史脈絡與發展的時空背景有興趣,此書值得一讀。若想得到睿智的解答,此書恐怕無法提供太多,只有滿滿的批判、挖苦。
展開
男人的四個原型:暢銷20年經典,榮格學派帶你剖析男性心理(二版)
讀者評分
4.0
|
2025/01/02
這本書是聽到啟點文化的書評介紹而讀的,兩位主持人講得很好,可惜因為時間有限只介紹到國王的部分。
自己讀會頗辛苦,一方面如同心理學權威洪素珍老師的推薦序所言,此書內容包羅涉獵的領域太廣博,偏偏許多領域在台灣可能是比較冷僻的學科,導致讀者閱讀的背景素養還不到位; 另一方面是翻譯後的文字頗為乾澀、硬邦邦(或許原文採用的詞彙也是艱深玄奧的吧?),如果能由專精榮格學派的譯者例如鐘穎或鄧惠文醫師等人來翻譯會比較好理解,譯者可以用自身對此領域的學養進行註解補充。
展開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8
作者文筆流暢,譯者的通順度也極佳。

閱讀本書有如戴上虛擬實鏡的頭戴裝置,跟著作者回顧從小受父母不同形式的言語虐待與漠視,她經歷過的快樂與極度恐懼是如何形塑出成年後的行為模式。

作者打從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開始,非常細膩的描述她尋求治療師、面試不同的治療師、不同的療法時內心的各種疑惑以及實際體驗後她的主觀感受,這跟我們一般生活中實際情況相符:別人說有神效的,不知為何在自己身上似乎不太管用。作者沒有試圖兜售某個流派或治療手法,純粹是以個人主觀角度呈現作用在她身上的各種實體/非實體治療,以及她為什麼覺得某些療法似乎對她比較有效、哪些沒有預期的效果。為求解除痛苦,她甚至嘗試了神奇蘑菇,也清楚指出:蘑菇有短暫的效果,但並不持久。

我最喜歡的是第二部其中一段:當她意識到蘑菇效果開始耗損殆盡,感恩卻是支持她繼續捕捉生命與人性中美好的亮點的力量時,她自發性地開始了感恩的盤點儀式,進而發現與許多自助書籍中所言的一致:感恩確實有效。

除了描寫治療過程很細膩之外,本書很難不讓人注意到作者有引線的針,穿梭遊走於美國這個由諸多種族織成的美麗波斯地毯的正面與背面,地毯正面是濃烈飽滿的線組成的複雜圖形、掀起地毯背面,全是這些移民各自背負的、妥妥的隱藏在地毯下的陰暗面,輕輕一抖便揚起漫天塵埃,飄出陳腐的霉味。有如美國二戰後移民潮背景的一幅幅浮世繪,以工筆勾勒、豔彩填色,萬花筒各個鏡面所折射出的,無論是華美綺麗抑或是詭譎扭曲的鏡像,是美利堅治世下的清明上河圖,無論貧富、安康潦倒者,皆佔據畫布的一隅。十分值得一讀。
展開
最強大腦學習法:不專心,學更好
讀者評分
4.0
|
2024/12/24
作者以自身經驗,及身為記者深度追蹤的功力,搜集了許多大腦學習的實驗數據,大膽推翻大眾一般的迷思,諸如:要在安靜的環境唸書、要在固定的場所唸書、多畫重點加強記憶等。稍微可惜的是,如果作者能給出更具體的建議或指引,會更能幫助大家。
展開
不辦清單:史上最不勵志的爛泥哲學書
讀者評分
2.5
|
2024/12/24
如果能有更充分的闡述或許更能清楚明白作者的理念。感覺只是將平常隨手發表在網誌上的貼文集中起來出版而已。
展開
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愛麗絲.米勒的悲劇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0
我是先認識了本書作者的母親愛麗絲米勒的著作而認識了這對母子。母親愛麗絲米勒是兒童創傷研究的權威與開山始祖,愛麗絲在書中展現出有如祝生娘娘般兒童守護神的形象。然而,就如同美好的偶像人設總有一天會崩塌一般,兒子馬丁米勒對於母親的另一面的揭露,其震驚世人的程度不亞於其母當初推出童年創傷學說對世人的震撼。

雖然翻譯並不完美通順,但也已經足以讓讀者跨越語言,清楚了解一代大師自己身為一位飽受父母情感漠視、又飽經戰爭與猶太人大屠殺迫害的兒童心理學宗師,當她扮演起母親的角色時又是如何難以倖免於代間傳遞的創傷,將自身與父母親、配偶之間痛苦的關係投射到無辜的兒子身上,又不經意在兒子身上複製出有如詛咒一般的親子創傷。

本書作者馬丁一步步將自身創傷的拼圖透過詳盡的調查,透過與母親較密切來往的親友、治療師來還原母親當下的時空背景與心智狀態,帶領讀者有如身歷其境一般一同走過一段艱辛但值得的親子和解之旅。

戰爭創傷對於身在台灣的讀者可能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帶入感,畢竟我們許多人都是戰後逃難來台落腳的新移民的後代。「父母親讓我成了自己家庭內的局外人,身為孩子,我無法理解他們這種行為........後來我才了解,身背重負的父母會無意識地將自己的宿命投射在孩子身上,也震驚地發現,我在父母的家中竟是個外國人(馬丁的父母之間講波蘭文,而出生於瑞士的馬丁只學過瑞士德文),就像我父母在瑞士也是外國人一樣。我成了自己家中的陌生人,而且一直以來都是,他們兩人則忙著遺忘戰爭以及重新獲得安全感,孩子的需求基本上只是次要之事。」

此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在於,
一、不必對某些權威人士有過高的崇拜與造神,他們也是凡人。
二、與父母和解並不代表原諒他們,而是試圖理解他們行為背後,潛藏在潛意識的創傷與早期經驗,很可能才是他們在教養中犯錯的真正原因。
三、與其強求自己原諒父母,更有建設性的事情是理解父母的創傷、撫平自己的創傷、不要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複製跨世代的家族創傷。
展開
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
讀者評分
4.5
|
2024/12/16
一位親身經歷戰爭與納粹集中營迫害的女性學者,回顧自身生命經驗,勇敢的挑戰社會道德的緊箍咒(十誡中的第四誡),在華人文化中挑戰的則是「孝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概念。她分析了眾多知名文學家、藝術家悲劇性的人身,明確地指出他們自己渾然不知童年受父母對待的方式是如何在下意識中被寫入作品,用力吶喊卻不得其解。除了疾言厲色的直指整個西方社會透過第四誡對兒童進行集體的洗腦,也指出當時甚至連精神分析師、諮商師都不敢碰觸這個議題而給出許多錯誤的建議,導致個案無法走出矛盾而持續對自己進行攻擊。

雖然很遺憾地得知愛麗絲米勒無法治癒自己,將創傷無情地複製在自己與兒子身上,也幸而其子馬丁米勒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創傷,向世人揭露母親真實的面目,但愛麗絲米勒的學術成就無法抹滅,他們母子之間的傷痕恰恰印證了愛麗絲的理論,成為活生生的展示。

稍微可惜的是翻譯稍嫌生硬,但整體尚稱通順,瑕不掩瑜。
展開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讀者評分
5.0
|
2024/12/06
一般的心理自助書籍讀完後要實踐不太容易,但這本書的核心道理並不難:陳述事實+感受+具體的期望,讓親近的關係溝通起來變得理性許多,不再夾雜著模糊籠統的期待、情緒
展開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酷文化
讀者評分
4.0
|
2024/12/04
如標題,這本書足以堪稱是理解青少年男孩之間潛規則與青少男心理的教科書,無怪乎獲選為教育部推薦書目。
關於本書內容,我認為足以給出五星,但扣掉的一星是出在對出版社沒有善盡校對職責的失望。

譯文本身不算特別流暢優美,只能說是逐字翻譯了出來,讀起來經常覺得卡卡的,
但出版社顯然是將譯者交付的稿件直接付印,譯者自身沒有檢查,出版社也沒有透過嚴謹的校對將錯誤處挑出,讀起來讓人困惑。
除了內文多處將“他”與“她”混淆(顯然是打字時沒有用心選字),
最誇張的錯誤如下:
p.307 ....那是一段早在他二十一年級時就譜出的戀曲....
(哈囉?二十一年級?是要唸書唸到長出白髮嗎?二十一年級才譜出戀曲算是非常晚了,怎會是“早在”?)
....他還記得他的初吻,對方是一個四年級的女生,就住在他家隔壁。十三歲的他經歷了第一次,跟一個他一直深愛的十二歲女孩。
(四年級的女生應該才9~10歲吧?一下子說四年級,一下子又寫十二歲,一邊閱讀一邊驗算數字,讀得很辛苦呀...)
p.372 ....我們曾在貝爾蒙特丘學校與聖希伯斯丁學校(Saint Sebastian's Scjool),
(譯者將括號中的學校一詞拼錯了,譯者沒發現,出版社也沒發現。)

我很少對翻譯的品質寫出負面的評語,但此書譯者與出版社的粗心與不負責任都辜負了這本書的優質內容。
如果讀者英文閱讀能力不錯的話,不妨直接讀原文著作。
展開
克拉拉與太陽
讀者評分
4.5
|
2024/11/30
作者藉由機器人克拉拉細膩的觀察,試圖捕捉人類內心複雜又多變的情感糾結。
個人覺得最精彩的是第二部中克拉拉夾在裘西與母親之間兩面不是人的那一整段。
如同第三部開頭中的一句話:「當人類想要避免寂寞的時候,他們所採取的策略有多麽複雜善變又深不可測」,母女二人內心各自無法言說的,卻被眼睛雪亮的克拉拉看得清清楚楚,而最弔詭的也正是克拉拉明明是個機器人,內心的感受卻完全不亞於真實的人類:她也會感到為難、困窘、擔憂、忠誠等等各種情緒。

稍微美中不足的是譯者的存在感太過強烈。譯者的文字造詣顯然相當深厚,這是優點,但也正因為太過深厚而成了缺點,選字用詞都頗為艱深冷僻,身為文科出身的讀者,竟有多次必須查字典來確認譯者試圖傳達的感情或情境是什麼。用詞艱澀之外,有些名詞一直難以理解,例如:影格、太陽的圖案,如果能用括號註明原文的用詞,或許更能幫助閱讀者理解作者的意思而不至於一直卡在譯者選擇的用詞之中。
展開
一九八四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7
這本書翻譯得相當流暢,尤其是第17章開始以異體字排版的“寡頭及產政治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以流暢的當代白話文闡述作者構思中的政治操作邏輯。
1949年出版的此書簡直是當今世界局勢的神預言:三大國的勢力分配、利用國家機器進行歷史修正、掌握敘事權者就能洗腦人民。
很感謝出版社的用心,特地尋覓稱職的譯者進行重新翻譯,使讀者不必再以幾十年前的舊式白話文譯本很痛苦的理解。關於中文多個譯本的演變淵源,此書譯者徐立妍在譯者序中有清楚的考證說明。
展開
讀懂古人的痛,就能跳過現代的坑:史上最潮的國學經典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5
很喜歡綠君麻麻的文字,尤其是她對古文的翻譯功力,精準忠實的翻譯了原始的文義之餘又揉和了當代年輕人的網路用語,讓古文不再有“西郎姑逃”的陳腐味,倒是增添了一股舊衣新穿般的復古潮味。在她巧妙的翻譯與編排之下,那些歷史課本裡正裡八經的古人、那些彷彿透出霉味的古文,竟然這麼恰巧的映照著兩千多年後的今日:無論是國際局勢(諫逐客書)、社會現象(陶淵明的五斗米折腰)、家庭倫理(蘇家兄弟),都跟在網路上神遊的世代那麼契合,讀著讀著會忍不住拍大腿,覺得這個古人好懂我!

一本為了孩子害怕古文而買的書,意外擦亮了我的視野。
展開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自我探索平裝版】:為了得到幸福,希望你能好好思考這些事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2
本書的單價頗高,但讀了之後覺得相當值得,不但是全彩印刷,有畫風優美的漫畫、更有淺顯易懂的文字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工作的意義。本來是買給孩子看的,自己讀完也覺得耳目一新,從小父母長輩對我們耳提面命要好好讀書是為了要找份高薪又體面的工作;這本書卻從經濟學的角度、社會學的角度、內在動機、揮灑個人天賦與工作意義、人生使命等方方面面來切入。讓孩子可以在務實的角度之外也有更多可以揣摩感受工作甚至是志業的可能性。真希望自己小時候也有這麼一本書,或許讀書更能夠覺得是為了自己而讀。
展開
台灣小妹,美國大姊
讀者評分
4.5
|
2024/11/06
同為外省家庭出身,讀到此書時那份親切感,是比同為台灣人之外又更深的一層老外省情懷。
作者心地宅厚,樂觀敏達之外還有一份深深的同理心。
人在異鄉受過的點滴幫忙,在她成功之際也不忘對他人施以同樣的援助與溫暖。
展開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讀者評分
5.0
|
2024/10/30
拿到書時快速翻了一下,發現每一章的字數都不多,排版也不是密密麻麻的,原以為可以一口氣讀完的,沒想到我錯了。
在開頭兩章時卡關,覺得玄妙看不懂,好像有點道理卻讀著讀著昏昏欲睡。
擱在書架上幾天後又拿出來翻,從昏昏欲睡的章節重新讀起,似乎比第一次讀時有些感覺了。
就這樣,不貪心地,一天只翻一章,沒看懂就再讀一次;正在讀的章節有些地方似乎與前面章節叩應便又回頭翻找前面章節的某幾個段落。
這和我習慣的閱讀模式是截然不同的經驗,似乎應證了「看似越簡單的越不簡單」這個道理。

個人覺得最有感觸的是無時不刻不在進行的判斷,其實是煩惱的來源:對自己的判斷、對他人的判斷。
書中提到,「佛陀」一詞意味著「能夠正確理解的人」,此處的理解指的不是智識上的理解,「正確理解」是沒有「反應」的,僅止於純粹觀察。沒有猶豫、不思考任何事情,單純仔細注視,以徹底清理後的心來理解自己、對方、以及世界。「正確理解」才是超越痛苦的道路。

此外,想著「我是對的」的時候就錯了。這個觀念與近期火紅的書『我可能錯了』、『逆思維』的概念相似,卻在心靈層面上更強調「傲慢之心」對理解事物造成的障礙與因此帶給自己及他人的內心痛苦。如果執著於「我是對的」,這時就會產生「慢」,如同瞎子摸象中的四位盲人,各自堅持自己對大象的觸摸體會便是大象的真面目,卻不知自己所觸及的只是一部份的大象,遠非全貌,這對於社群媒體時代可以輕易駁斥他人觀點的現代人而言是否很有既視感呢?書中說道,正確理解的人不會存有「我是對的」這樣的想法,因此不會被帶入產生痛苦的「執著窠臼」中。

我距離作者試圖闡述的佛陀智慧還有無比遙遠的距離,這本書應該會成為我的案頭書,伴隨我度過許多內心紛亂、自找痛苦的時刻。
展開
情緒流動:11個內在對話練習,陪伴孩子調節情緒
讀者評分
5.0
|
2024/10/25
很喜歡展誥心理師在本書中帶讀者練習如何看清情緒的三個層次
最受用的是第三章的一段話:
「外在的種種像是一個鉤子,除非我們內在也有相對應的鉤子,否則外界的事物勾不起我們的情緒反應。」
我們總習慣為自己的不順遂找個合理的表象:因為別人對不起我、因為我運氣太差、因為他先挑釁我...
殊不知在原始情緒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情緒,將箭頭指向自己;
而自我的批判才是讓負面情緒久久無法消散的原因,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是別人造成的,實際上真正內心鞭打自己的,是自己。
看清這一切,才恍然大悟:其實表面上是某人讓我不開心,其實是我讓自己過不去。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