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問項來測量:總覽
怎麼樣算是個好的問項
影響測量的問項與答案特質
問項評量
本書架構
2.設計問項來蒐集事實資料
問項的目標
概念和用詞的界定
知道和記得
答案的形式
減低答題的社會可欲性效應
結論
3.用來測量主觀狀態的題目
描述及評價人、地、事
測量有關概念的答覆
測量知識
多項目測量
有關主觀狀態答案的相對性
結論
4.設計優良調查上員的一般原則
問些什麼
問題的遣詞用字
設計調查工具
訓練受訪者
結論
5.問項的預試評估
焦點團體的討論
深度的個人訪談
田野預試
採用預試策略來改進自填問卷
將答案表列化
結論
6.檢驗調查問頂的項目
研究相關的型態
用記錄求證
比較問項形式
用一致性作為效度指標
結論
7.問項設計與評價:回顧與結論
附錄A:通常使用的測量向度
附錄B:一般只用變項的測量
附錄C:有關開放式問題
附錄D:達成標準化訪問
附錄E: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實例
前言
我相信調查問項的設計和評價,是目前改進調查研究中最豐富而多產的一個方法學領域。拙劣的問卷設計比比皆是,而改善問卷題目設計是用來提升調查資料品質最簡單、最符成本效益的步驟。
這本書的主要前身,是我在密西根大學和Charles F. Cannell 合作的一項計畫。這項計畫探討調查問卷預試的種種可行方法。我們從政府和學術界的主要調查,選擇出一些問題作為評估的焦點。雖然主要的研究目的不在於評量目前調查問題的品質,我們卻發現著名調查機構所進行的問卷調查裡面,有些題目不能符合最低要求。在我看來,現行的調查研究實務顯然可以辦得更好。不論是問卷設計的研究,或者評估題目的技巧方面,都在過去十年內有明顯的進展。雖然這些研究都還在進行,還是有無數有根據的準則,指引我們如何設計、評估問卷題目。這本書的主題,就是在討論這些準則。
改進調查問卷題目有個特別的難題需要克服:各種不同背景、沒受過特殊訓練的人,都在寫調查問卷題目。隨手列舉,就有政客、律師、經濟學家、會計師、新聞記者,這幾類人在出問卷題目。每個人都以為他(她)可以寫出好的問卷題目。這本書的對象,就是那些要寫好問卷題目,還有那些要使用調查結果的人。只要這些人受過相當教育,就應該能夠閱讀、理解這本書所要傳遞的訊息,而不受制於統計上的論題,也不要給社會科學的專用術語嚇唬住。
這些訊息裡面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如何對問題本身加以評估。本書第5章討論如何在實施正式調查前評估問題,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章。在現有的大多數調查機構裡,對調查問題的評估都還相當粗糙。我相信第5章所摘錄的一些草案,要是能夠成為調查研究應該遵循的常例,調查研究的品質將會明顯提升。因此,如果說我對這本書有個首要的寄望的話,就是希望它能夠發揮功能,讓問卷題目在施測之前,儘量能夠先經過仔細評估。──Jack Fowler
關於作者
Floyd J. Fowler, Jr.,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自1971年起便擔任波士頓麻州大學調查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曾任該中心主任十四年之久。Fowler博士曾在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七年的調查方法,目前也是達特矛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雖然他所活躍參與的調查,包括相當廣泛主題,如犯罪、衛生、住宅、交通、政府服務以及宗教等,主要的研究興趣還是在調查研究中發生錯誤的來源。他最近著作中所反映的主題,特別著重在減少與訪員相關的錯誤,以及改進調查問項的設計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