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四句詩,很多人都熟悉,但是多以為是寫景之作,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是宋朝朱熹作的〈觀書有感〉--原來是朱熹讀書有悟有得時,心頭那一陣清澈感,藉描述景物的方式表達出來。讀書自有所得,又何必窮究原意?話是不錯,然而,知道了原意之後,不僅體會更深,在既有的恬淡感覺之外,是不是更添了一層活潑生機?許多我們經常脫口而出的名言名句,在運用上幾乎不假思索,也不見得就必須要知道它的典故是什麼,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是如果知道了當初班超講這話的處境、體會他當場的決心和勇氣,下次再用到時,感覺又自不同,又如「覆巢之下無完卵」,如果曉得這話原來出自一個十幾歲小孩之口,那一股悲愴,又非以往心情。另外也有一些名句,在流傳數百年之後,扭轉了意思,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一定要想做是「不在酒在色」或是「機關算盡式的別有所圖」,則不免使歐陽修在地下興嘆,因為他本意是「在於山水」。還有一種是約定俗成的意思改變,如「無可無不可」,我們現在當成「不置可否」應用,但它背後有一個故事,而且是用以描述一位雍容大度、動靜皆宜的帝王風範!當然,最多的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賠了夫人又折兵」、「不知老之將至」等經常使用的名句,知道它的典故由來,在談話或演講乃至作文時,加以引述,更添故事性與說服力。--因為有「源頭活水來」!全書約有100則,篇篇精采。是作者繼《公孫策說名句故事》的第二本力作。
作者簡介
公孫策
評論家,《商業周刊》「去梯言」單元膾炙人口,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文中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將歷史故事說得生動有趣,賦予了歷史典故現代意涵,「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淋漓盡致。著有《惹事生非--橫眉冷眼談古論今》(商智),並曾與唐湘龍在NEWS98「下班一條龍」節目中以「公孫龍」為筆名,每週寫一封信給當周的新聞人物,集結出版為《982劍客之見血封喉》(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