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編者在整理研究清宮醫案之工作中,發現內廷在臨床診療處方遣藥時,常喜用引藥,以引導方中他藥藥力到達病所,而發揮嚮導作用。
引藥亦有稱引經藥者,易水學派醫家張潔古、李東垣及王好古多所倡導;頻湖李時珍亦多所讚許,是以引藥之歸經理論和一般藥物之歸經作用,受到後世包括現代人之重視。介紹這些不易見到的大內經驗給醫藥界的同行和一般讀者,希望能激起對藥引推廣應用和研究。
本書編者在整理研究清宮醫案之工作中,發現內廷在臨床診療處方遣藥時,常喜用引藥,以引導方中他藥藥力到達病所,而發揮嚮導作用。
引藥亦有稱引經藥者,易水學派醫家張潔古、李東垣及王好古多所倡導;頻湖李時珍亦多所讚許,是以引藥之歸經理論和一般藥物之歸經作用,受到後世包括現代人之重視。介紹這些不易見到的大內經驗給醫藥界的同行和一般讀者,希望能激起對藥引推廣應用和研究。
流光易逝,清代宮廷醫藥經驗的整理研究工作匆匆已歷十年。清代現存之醫藥原始檔案研究揭示,內廷在臨床診療處方遣藥時,常喜用引藥,即所謂藥引者。由於藥引之巧妙應用,效驗卓著;其應用之藥材,囊括草木、果實、穀食、菜蔬、蟲介及金屬等類。應用方式,有單味、複味及多味之不同。更有應用成藥乃至各類貴重藥為藥引者,真可謂方圓曲直,運用得當,達到爐火純青、美不勝收的境界。為了介紹這些不易見到的大內經驗給醫藥界同行和一般讀者,特約請我科同行和我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共同完成了這項饒有興味的工作。
蓋藥引,亦稱引經藥,為方劑中之使藥�亦曰引經報使�用以引導方中他藥藥力到達病所而發揮嚮導作用,正如傳統之用桑枝為引以治上肢病,以牛膝為引以治下肢病,以桔梗載藥上浮治療咽喉病,以細辛�青皮為引以治療厥陰經病等�頗有深入探究之至理。
方藥之有君、臣、佐、使之區分,首見於我國經典本草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六十年代中期動亂年代,曾一度被改稱主、輔、兼、使或主、輔、兼、引。但作為使藥、引藥、或引和藥,其功用則一。傳統中醫診病�習於辨證施以複方�其配伍之考究和精當,效驗之確切如桴鼓,引藥固亦不可忽視也。
引藥亦有稱引經藥者,易水學派醫家張潔古、李東垣及王好古多所倡導;瀕湖李時珍亦多所讚許,是以引藥之歸經理論和一般藥物之歸經作用,受到後世包括近代現代人之重視。但引藥或引經藥似與現代藥理學之藥物選擇性作用概念不盡相同,需要進一步比較和研究闡明。著者希望《清宮藥引精華》一書的面世,能對藥引的臨床推廣應用和研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