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每天,多少都會涉入一些﹁金融活動﹂,隨手在百貨公司、超市刷卡買東西,到樓下轉角提款機提領現金,打電話下單買股票,在銀行櫃檯賣基金,開辦財富管理帳戶等,每一項交易活動,每一個看似平常的小動作,都牽涉到既龐大又複雜的金融體系,包括金錢的交換、資訊的傳遞,以及各式各樣的繁複計算。
金融是一個古老的行業。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在十四世紀就已經發明了銀行業,現在全世界最古老的銀行,也是位於義大利西恩那︵Sienna︶的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這家銀行成立於一四七二年,遠在工業革命之前便已經存在,目前仍是義大利國內第七大銀行,可以肯定,這家銀行絕對比大多數產業和公司存續得更久遠。
雖然歷史久遠,但金融業也得要與時俱進。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陳?在接受財訊focus專刊︽台灣新金融家︾專訪時談到,﹁每一次經濟與產業環境出現變化,金融市場都需要伴隨調整,﹂這其實就是一種創新,不但是整個產業的創新,個別金融機構也要創新,如此才能保有成長動能。
*******
台灣金融業於一九九○年代初歷經新銀行開放設立,到九○年代末期開始浮現over-banking現象,基層金融危機頻傳,其後金控立法完成,金融控股集團開始成形,從購併小銀行、小型金融機構開始,接下來會是金控間的整併。而隨著金控體系的完成,不同金融商品的內容與銷售形式,開始展現出全新的風貌。
在此同時,金融業也面臨了資訊革命的衝擊。資訊科技產業崛起,一度令金融業大形失色,但隨著新科技的導入,交易速度大幅提升,金融疆界急速消失,而強大運算能力,更讓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推陳出新,整體金融業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同樣是在這段期間,台灣經濟遭逢結構性的轉變。過去以電子科技產業為主的製造業,是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後來隨著製造業大量外移設廠,如今台灣每一百元接單出口金額中,就有高達四、五十元是在海外生產,台灣經濟的成長動能,正在從製造業驅動,轉向必須依靠內需與服務業來帶動。
台灣的金融業於是具有相對的重要性。對外來看,台灣金融業可以伴隨製造業者向外拓展,最好是能夠切入中國市場,像跑在前面的製造業者一樣,開拓新的市場。對內來看,占GDP十一%的金融業,只要有適當的發展空間,仍會是推動成長的重要內需力量。因此,當前的金融業不僅有挑戰,也大有機會。
*********
面對兼具挑戰與機會的金融產業,職場新鮮人如果想要投身其中,究竟要怎麼著手呢?︽給金融新鮮人的16堂課︾特為讀者提供了最人性化的導覽。
我們邀請十六位金融業的中高階經理人,年紀介乎三四少壯到知天命之年,他們的職位距離第一線還不太遠,讓他們依稀記得過去走過的年輕職場經驗,而充分的職涯歷練,則足夠令他們現身說法,為金融業新鮮人提供寶貴的建議。
此外,這十六位金融經理人出身不同金融領域,有來自消費金融、法人金融、投資、交易、財富管理,以及風控、研究、策略、人資等,所屬機構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投信等領域,可以幫讀者提供金融業的初步導覽,而他們的職涯發展歷程,則是有為者亦若是的絕佳借鑑。
當然,沒有任何一段經驗可以複製,每則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歷程,︽給金融新鮮人的16堂課︾希望給年輕人一個許諾,在這個古老、龐大又複雜的金融世界裡,凡是勇於接受挑戰,絕對會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書中十六位金融經理人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