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上深刻的祖孫情
喜愛大自然、動物的人,必定會愛上的一本小說
十一歲的蒙古女孩佳姍和爸爸、媽媽住在城市的一座小公寓裡。沒想到,懷孕的媽媽突然身體不適,每天都得躺在床上休息,佳姍的阿姨因此受託前來家裡照顧媽媽,直到她順利生產。由於他們住的公寓很小,再也擠不下另一個人,佳姍的爸媽不得不把她送到爺爺那裡去住一段時間,直到媽媽生產後再回家──當時離媽媽的預產期約一百五十三天。
佳姍的爺爺拜塔爾住在蒙古的大草原上,始終過著傳統的蒙古游牧生活:住在營帳裡、在山上牧羊、訓練老鷹……他無法理解佳姍的爸爸為何放棄傳統的生活方式,遷移到城裡居住,還娶了一個不會騎馬、不會替動物擠奶接生、只想當老師的媳婦。更嚴重的是,他的第一個孫子佳姍居然還是個女孩!
因此,一開始,祖孫之間充滿了各種衝突與不諒解。
在這一百五十三天裡,拜塔爾並未讓佳姍到學校上學,他教導孫女騎馬、訓練老鷹,以及如何融入寒冬大草原上的生活;佳姍一一學會,更順應祖父的要求,開始唸《老人與海》給這位不識字的老人聽。每天晚上聽佳姍讀這本書,成了老人生活中的固定儀式與享受。如此的互動,讓這對祖孫的情感交流愈來愈緊密,老人那顆頑強的心也因此漸漸融化。
然而,一場駭人的「死神暴風雪」卻打亂了這對祖孫的草原生活。不僅爺爺所放養的羊隻和馬匹生命受到威脅,爺爺也為了抵禦野獸受了重傷。佳姍獨自頂受著隨時都足以致命的嚴寒,在冰天雪地中找回了奄奄一息的爺爺;甚至靠著自己所馴養的老鷹所帶來的獵物,努力熬過了這個食糧幾盡的嚴冬;幸運的是,爺爺的身體終於漸漸康復……
經歷了153天的寒冬、再度回到父母身邊的佳姍,宛如歷經了一場最嚴酷的生命洗禮,再也不是以前那個柔弱無助的小女孩,更進一步了解生命中施與捨的真義。
獎項:
★2003年法國聖艾修伯里兒童文學獎
★獲2003年法國女巫獎提名
★獲2003年法國銅鑼獎提名
書評:
★十一歲的小女孩佳姍,不得不離開母親和她熟悉的蒙古小鎮,去跟爺爺住在一起。在蒙古大草原上牧羊的爺爺性情粗暴,對待這個小孫女也絲毫不留情。佳姍因此相當痛恨這個不近人情的瘋老頭。然而,在這一百五十三天裡,經過大自然嚴苛的考驗與洗禮,祖孫倆卻變得極為親近,甚至一起分享彼此生命中歡樂或艱困的時刻。佩提的描寫精采生動,逐步引領讀者進入教人百思不解的謎團中。這是一個觀察真確,同時也令人感動萬分的故事。--法國文學雜誌《閱讀》
★佩提的小說充滿清新的冒險氣息。在這本小說裡,不但可以看到一位祖父對孫女時而隱藏、時而顯露的深刻感情,祖孫倆的故事更是勇氣和行動力的最佳展現。讀者完全置身於佳姍的情感世界裡,跟著她一起經歷完全陌生的嶄新生活。引人入勝的情節和精鍊的文字,讓人可以一口氣讀完。所有喜歡動物的人,也會愛上這本小說。--亞馬遜書店
作者簡介
佩提
佩提(Xavier-Laurent Petit)一九五六年出生在巴黎。他從小就跟所有小孩一樣,也喜歡想像各式各樣跟自己生活大異其趣的世界,故事發生的場景最好是在不知名的國度裡,而且從頭到尾危機重重、險象環生。
佩提成為作家前曾當過老師與學校校長。辭去學校工作、從事創作後,他也不是一開始就寫青少年小說。佩提於一九九五年發表第一部作品《瑪何之罪》(le crime des Marots),那是一本偵探小說,一下子就讓他聲名大噪。於此同時,他也樂於嘗試不同的文學體裁;短篇小說選集《鯨魚之年》(L'ann?e de la baleine)更讓他榮獲一九九五年的法國文學獎(le prix Prom?th?e)。
他的第一部青少年小說《賈任要染髮》(Colorbelle ?b?ne)更是好評不斷。同小讀者互動的過程中,他才意識到可以靠寫作維生,因為孩子們真的很喜歡他的書。青少年文學漸漸成為他的第一選擇,但是在題材的選擇上佩提仍不改愛翻新的特質,例如:《綠洲》(L'oasis)就以恐怖主義為背景;《上面的世界》(Le Monde d’en haut)是充滿了未來主義趣味的科幻小說;《我的阿嬤米葉》(Mi?e)談的是老化的問題;《院子裡的男人》(L’homme du jardin)則是以希區考克式的懸疑氣氛探討親子關係。二○○二年,描述蒙古大草原苛刻環境的《153天之寒冬》一出版,隔年就獲得法國青少年文學獎重要的「女巫獎:最佳青少年小說」(Prix Sorci?res 2003 : "meilleur roman adolescents)。
雖然佩提的小說題材變化不斷,但是整體看來卻可以統統歸於「啟蒙小說」。小說的主人翁(年輕的男孩或女孩)都在學習如何生活,如何憑一己之力解決生活困境,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考驗讓自己變得獨立自主、成熟自信與獲得解決事情的能力。因此可以這麼說──佩提的小說幫助我們成長,讓我們意識到生活會是如何,生命又是怎麼一回事。他的文字風格更是直指核心,一針見血,以能被理解與可讀性為目標,從不作空洞無謂的文字遊戲或冗長贅述。所以讀起來充滿了活力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