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黑暗之心

黑暗之心

  • 定價:250
  • 優惠價:79197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黑暗之心》是一部描述航海經驗的長篇小說。康拉德以「客觀投射」的方法,將航向非洲剛果的細節與情況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身歷其境,感受航海氣氛的壓服性召喚。全書藉由康拉德所選取的逼真紀錄,營造出貪婪、愚蠢、道德穢污的瘋狂狀態,產生驚人的不吉和奇異氣氛,從而召喚人性的深奧及精神的恐怖。

作者簡介:
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原籍波蘭的英國小說家,父親雖為一名窮詩人,但在波蘭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康拉德青年時期即立志成為偉大作家,而他又醉心於航海,在累積了一連串的航海冒險經驗的同時,他選擇了英國語言作為創作工具,而成為英國的海洋作家。他寫盡了海洋的神祕,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艱苦搏鬥,《黑暗之心》即是這樣一部航海小說。其他重要作品還包括《吉姆爺》《救援者》《漂泊者》等等。

 

譯序

讀了再說

  如果只讀一本現代英國文學的作品,要選哪個作品才能闡示「現代」的多變、「英國」的相貌、「文學」的特質?〈黑暗之心〉不僅會是首選,也很可能是唯一的選擇。乍看之下,這種選擇好像出自期末試卷或死心塌地授課的學究。很少人會喜歡考試,很少人會喜歡嚴肅的經典文學。文學作品一旦被冠上「經典」的標籤,就必須背負原罪,如同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有待不食人間煙火的專家去研究。尤其對後現代的讀者而言,閱讀的樂趣早已被上網的刺激所取代,就算一輩子只讀這本經典小說,面對書中怪異的情節,相信仍有許多人怎麼讀都讀不懂,查了滿滿的單字還是不解,最後只能草草放棄,上網去吧。

  不過,耐得住性子的讀者將會發覺,〈黑暗之心〉的故事背景為遙遠的19世紀末葉,一點也不「現代」;內容敘述殖民異域的一段陰謀故事,題材其實一點也不「英國」。作者康拉德原為波蘭裔的英籍船長,自學英文十餘年就半路改行寫作,文體自成一格,不像一般的「文學」作品。然而,這些質異相斥的要素有其魔力,催化出嶄新的變異,讓百思不解的讀者有所領悟,懵懂中又有所體認,並促使讀者以全新的眼界審視文明、歷史與人性:這就是經典的魔力。

  譯者希望藉由〈黑暗之心〉的譯注讓讀者都能耐得住性子,體驗這股魔力。有興趣的讀者可先參看〈緒論〉部分,從傳記、歷史、文本等層面了解〈黑暗之心〉的時代意義。譯者考量〈黑暗之心〉的敘事手法與文化歷史背景之複雜,特針對晦澀處詳加注解,盼對讀者有所助益。在不影響中文語法的前提下,譯文盡可能忠實呈現原作獨有的語氣,並全數保有原文所用的破折號與刪節號,使讀者能感受到〈黑暗之心〉的異質性,並與百年前的英國讀者一樣,愈讀愈「怪」。

  如果吃西瓜如羅青所言就有六種方法,解讀「愈讀愈怪」的經典必定是更加嚴苛的挑戰。但其中最有效的依舊是第一種方法——先讀再說。

  本書為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的研究成果,在文學前途堪憂的時日能順利出版,首先特別要感謝國科會的補助與兩位審查人的寶貴意見。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林文寶教授鼓勵有加,希望本書不辜負他的期許。承蒙英美語文學系溫宏悅主任提攜,感謝同仁王本瑛教授、柯文博教授、蔡欣純教授一路支持。英美系行政助理曾姜怡儀小姐、人文學院林淑芬專員、理工學院許淑珠專員的工作熱情,也一併致謝。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有人最後謝天去了;在此則要謝謝眼前這片溫暖平靜的蔚藍大海,每當譯注工作告一段落之餘,讓我得以洗淨那揮之不去的「黑暗之心」。

鄧鴻樹
於東海岸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30439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 x 11 x 0.8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贈品說明

測試圖片
 

內容連載

緒論
一、〈黑暗之心〉的經典地位


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的〈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中篇小說 。〈黑暗之心〉作於1898年12月至1899年2月間,同年2月至4月以〈黑暗的中心〉(“The Heart of Darkness”)之篇名分三期連載於英國著名之《布萊克伍德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故事記敘船員馬羅(Marlow)回顧其於異域參與「解救」任務,營救貿易站經理庫茲(Kurtz)一事,娓娓道出文明邊疆的陰謀故事,並藉庫茲「退化」(degenerate)、投身黑暗勢力的轉變過程,警寓現代文明之野蠻。

〈黑暗之心〉以短短的篇幅,如湯馬士‧曼(Thomas Mann)所言:「預言性地揭開了20世紀的序幕。」 現代主義代表詩人艾略特(T. S. Eliot)之短詩〈空人〉(“The Hollow Man”)正是藉故事中黑人小弟的「庫茲ㄙㄧㄢ生——他死」(“Mistah Kurtz–he dead”)一句,諷刺現代人偶像崇拜之空虛及對文明發展之惶恐。同期作家福特(Ford Madox Ford)早已指出,沒有其他現代文學作品能比〈黑暗之心〉更迫切地揭發文明之虛偽、貪婪、好鬥 。

自從文學家李維斯(F. R. Leavis)的《大傳統》(The Great Tradition)奠定康拉德於英國文學的經典地位,〈黑暗之心〉就成為文學批評的核心文本。本書不僅是20世紀研讀最多、印行最廣的小說,也是各派理論鳴放的主要「戰場」 。心理分析、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同志研究、新歷史主義、後殖民主義、甚至後現代主義,各派大師都曾藉〈黑暗之心〉探討文學研究之最新議題 。尤其是以《東方主義》(Orientalism)開創文化與後殖民研究的薩依德(Edward Said),其思想亦深受康拉德的影響。他的早期研究以康拉德為主 ,而其鉅作《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之中心思想更是透過〈黑暗之心〉之文本分析才得以彰顯 。薩依德於生前最後一次訪談時甚至表示,〈黑暗之心〉以堅定無畏之姿處理非理性、未知的題材,遠勝於任何文學作品 。1977年尼日作家阿奇貝(Chinua Achebe)以〈黑暗之心〉的種族主義為題發表演講,公開宣示康拉德乃「該死的種族主義者」(“a bloody racist”) ,顛覆康拉德的典律地位,引發廣泛討論與爭議。雖然阿奇貝化約式的解讀值得商榷,他的說法碰觸到西方社會敏感的種族議題,深深影響康拉德研究的走向,立下後殖民批評的新里程碑,再次突顯複雜多樣的〈黑暗之心〉與大時代之密切關聯。

康拉德是現代英國文學裡耐人尋味的異客。他生於帝俄統治下的波蘭,繼承古老悠久的東歐文化;他通曉俄、法、德等語言,崇拜19世紀歐陸作家;他當船員周遊世界近二十年(1874至1894年),從法籍水手一路做到英籍船長,親身造訪許多「黑暗」之處。康拉德直到二十多歲才學英文,37歲才出版小說;在寫第一本小說前,他只學了十多年的英文,還曾一度考慮用法文寫作。他於1886年歸化英國籍,日後於英國落地生根,但終其一生卻連有些簡單的英語都不會唸。多樣的人生讓他具有「作家船長」與「船長作家」的雙面性。與到過薩摩亞群島的史帝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住過印度的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身染歐美文化的詹姆士(Henry James)等同期作家相比,康拉德的小說背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他無疑是現代英國文學史上最世界性(cosmopolitan)的作家。

康拉德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新舊世紀交替過程對人性之衝擊,替歷史所下的註腳遠超越國族分野。「整個歐洲造就了庫茲」;整個歐洲也塑造了康拉德。〈黑暗之心〉忠實呈現康拉德「異客」身分所表露的多元文化觀。面對文化與人性的衝突,〈黑暗之心〉得以歷久彌新在於康拉德並沒有提供答案,而是如同哲學家提供思索答案的過程。如馬羅指出:「一個故事並不具有核心意義,其含義不像堅果的核心,而是如同外殼,包覆著整個故事。」(7) 因此〈黑暗之心〉運用許多「不可知」的詞藻(如李維斯指出:「神秘莫測」〔inscrutable〕、「難以想像」〔inconceivable〕等) ,不僅顯示〈黑暗之心〉欲表達的是超乎語言、小說文體之外的,還表示康拉德的寫作與馬羅說故事一樣極具「後設」與自覺。〈黑暗之心〉總結19世紀的小說傳統,另闢20世紀的小說新天地,借用改編的電影名稱來說,對文學的衝擊可謂寫下了「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11/05/19

文明?
野蠻?
沒有野蠻哪來的文明
沒有文明哪來的野蠻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