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2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活著的喜悅與感激——詹姆斯.哈維.康斯勒《只來了一半的末日》

    文/木馬文化2012年07月04日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 只來了一半的末日 1948年出生於紐約市,父母親是猶太人,在他八歲時離婚。生父做鑽石買賣營生,而康斯勒大部分的童年是跟母親和繼父度過。因為每個夏天都會被送至新罕布什爾州的男孩夏令營,令他非常熟悉小城鎮的生活精神,這個非都市生活的經驗,也成為他日後許多作品的基調 more
 

內容簡介

  除了「全球暖化」,你不願面對的真相還有「能源危機」!

  「就在此刻,至少就在數十年內,看來我們勢必遭遇全球暖化的第一拳迎面襲來,再被石油與天然氣儲藏量耗盡這記大幅度重拳痛擊,也許這兩拳力道夠重,足以讓我們穩定的文明社會在下一次冰河時期來臨前就倒地不起了。」

  當今工業社會是由廉價石油為基礎建構而成。過去一世紀以來,我們耗用了數百萬年來經太陽能累積所儲存的能源,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氣,以創造種種令人驚訝的奇蹟並,造就了現代生活的面貌。

  但這場廉價化石燃料的盛宴,卻悄然邁向尾聲,而氣候變遷揭開另一序幕,屆時,我們的全球經濟、商業、食物生產和交通等模式可能會被徹底摧毀。工業文明遭逢此危局,美國大眾卻仍茫茫然走向艱困與混亂的未來。

  作者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身為一位敏銳而具吸引力的社會評論家,在本書中比我們更早一?預測,在全球產油高峰來臨後以及進入長期的消耗曲線時,人類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會產生哪些驚天動地的劇變。

  本書觀點極具吸引力和權威性,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提供驚人見解,對形成未來的決定性議題,也能指出新的危機點和影響性,讓我們對這些問題再也不能裝作若無其事。

  「作者警示,在轉換到新能源系統的『油荒時代』時,種種自然界的反撲現象與人類社會、經濟、政治、國際情勢在變遷中產生的混亂,在在都將深深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生存環境,具敏銳觀察力與宏觀的視野,值得吾人警惕。」
一一財團法人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董事長 林志森

作者簡介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1948年生於紐約。為紐約時報雜誌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態環境的著作。他的另外三本非小說類著作是《The Geography of Nowhere 》、《Home from Nowhere》與《The City in Mind:Notes on the Urban Condition》,另外還有九本小說,包括《Maggie Darling:A Modern Romance》、《The Halloween Ball》與《An Embarrassment of Riches》。曾擔任過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編輯,文章散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與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目錄

【推薦序】積極推動節能,重視能源生產 林志森
【推薦序】光明的允諾,或永恆的黑暗 張四立

第一章 對能源危局毫無察覺的夢遊大眾

  安於現狀是對面未來最大的警訊.化石燃料耗盡將引發衝突.走向奇蹟,或陷入悲慘?.人口爆炸將壓垮地球.全球暖化將衝擊人類文明與經濟.雨林的復仇.廉價石油帶來的繁榮假象.投機的誘惑大於投資.再見,全球主義.郊區生活方式即將解體

第二章 現代化與化石燃料的兩難

  現代化生活源自廉價石油的供給.「全球石油產量高峰」背後的意義.全球油源正快速耗竭.科技帶來的傲慢.化石燃料為何如此特別?.石油從哪裡來?.石油帶動現代發展.石油擴大戰爭衝突.因為石油,美國儼然成為世界領袖.更依賴汽車代步,就更需要大量石油.赫伯第一曲線──美國產油高峰.第一次真正的石油衝擊.石油禁運產生的效應.赫伯第二曲線──全球產油高峰.虛幻的解脫.第二次石油衝擊.石油供應過剩.伊朗的攻擊.關鍵時刻

第三章 地緣政治學與全球產油高峰

  對中東原油的病態依賴.產油高峰和各國的命運.顛簸的高原.衝突爆發點.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須戒慎恐懼看待中東問題.沙國油田接近枯竭.阿拉伯是全球石油市場的重心.阿拉伯油源供給影響全球甚鉅.其他霸權的相互競爭.伊拉克與伊朗.美國入侵伊拉克.麻煩無止盡.那麼阿富汗呢?.俄羅斯已過產油高峰.歐洲比美國占優勢.全球動亂

第四章 為何替代性燃料救不了我們

  替代性能源取代得了石油?.奇妙的天然氣.天然氣亦陷入短缺危機.液化天然氣問題重重.氫能經濟.氫氣易外洩,破壞力也大.氫能經濟的幻夢.煤炭會造成生態破壞.太陽能發電,杯水車薪.風力發電有能源儲存問題.勿對再生能源有過多妄想.製造合成石油耗能且昂貴.軍事用途是合成燃料的唯一發展?.生物質,別想了!.甲烷氫氧化物危害環境生態.神祕的零點能量.核能遠勝其他替代性燃料.核廢料具放射性.核能的安全維護

第五章 自然界的反噬

  冰層記憶.墨西哥灣流的轉變.氣候和食物供給的關聯.環境的破壞.淡水需求浮現危機.愛滋病的威脅.瘋狂的流感病毒.黑暗冬天.疾病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後果.貧民窟彷如病菌的溫床

第六章 在廢氣中奔跑

  誰需要未來?.高熵經濟.金融,或抽象經濟.企業的第一次全盛時期.郊區化造成農場經濟混亂.工業經濟需靠「信用」才得以運作.石油帶來更多熵負面產物.熵的特快車.金融體系的復興.童年的消逝.最後的節慶.雜亂發展的經濟和失敗的投資.新興金融衍生商品應運而生.房屋:價值的最後避難所.現實蠶食生活,熵能鯨吞未來

第七章 活在「油荒時代」中

  郊區生活的未來.恢復地區性農業.更頻繁地使用動物勞動力.從宗教中尋找依歸.下一個經濟.郊區化生活不再.大型城市榮景不再.回到符合現實需要的小型生活規模.「油荒時代」下的未來商業型態.建築活動將日益減少.「油荒時代」下的交通運輸.鐵路系統的動力來源.水運與航空不再便利如昔.「油荒時代」下的教育發展.地區展望:太陽帶的日落.新移民狂潮.南方的新經濟奇蹟.被汽車綁架.基督教的怒火.老聯邦.大西部.西北太平洋沿岸面臨新型態海盜入侵.「油荒時代」下的種族衝突.「油荒時代」下的道德與規範

【後記】我的「油荒時代」

 

【推薦序】
積極推動節能,重視能源生產∕林志森

  工業時代自十八世紀瓦特發明蒸氣機開始,人類文明在一連串新發明帶動下急速地發展,成就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幸福時代」。而那些尚未達到工業化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等,無不跟隨前人腳步全力推動經濟發展,想盡辦法擠入已開發國家之林,好為其人民開創富裕的生活環境。然而這樣的開發模式卻同時給地球環境生態帶來永續發展的沉重壓力。

  作者詹姆斯.哈維.康斯勒從美國的角度探討現代化過程與化石燃料需求的連結關係。首先他引用一九五六年地質學家金.赫伯在殼牌石油任職期間主持的一項研究計畫,指出美國的石油產量將於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二年間到達高峰。此外,赫伯在幾十年前,也證明了石油的發現速度,可以畫出一條和生產速度相似的曲線。隨後有許多學者繼續發展赫伯模式,較知名者如柯林.坎貝爾,他估計產油高峰點會在二○○七年來臨。另一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優秀地質學家專家狄夫艾斯則認為是二○○五年。儘管這些預測未能準確地發生,如同狄夫艾斯自我解嘲地修訂了自己的說法,事實是沒人能權威性地斷言這個高峰期何時出現,只能用後見之明,也就是所謂的「後照鏡理論」,在高峰期過後好幾年才能回溯得知。但由於化石燃料的消耗確是一種不可逆的行為,地球儲藏資源畢竟有限,石油終有無法繼續開採的一天。因此他大膽預測「油荒時代」的來臨。

  作者省思美國過往揮霍廉價能源的消費行為,提醒郊區發展與辦公室園區的政策謬誤,說明沒有化石燃料做為支撐平台的替代性燃料的不可靠,及未來新型態能源的遙不可及。作者並警示在轉換到新能源系統的「油荒時代」時,種種自然界的反撲現象與人類社會、經濟、政治、國際情勢在變遷中產生的混亂,在在都將深深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生存環境,具敏銳觀察力與宏觀的視野,值得吾人警惕。

  近年來全球暖化已成為眾所矚目的重要議題。而隨著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全球大聲疾呼應積極的推動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清潔生產技術,甚至改變生活型態以減少能、資源的浪費。面對作者宣稱「油荒時代」的到來,毋寧將是更嚴酷的考驗。對於身處於幾乎無自產能源的台灣,處境也就更加險惡。因此,全體國人更應深切體認,現在因為化石燃料與及使用化石燃料之電力設施帶來日常生活的便利,恐將不再那麼理所當然。近程除強化能源穩定供應及提高能、資源生產力外,國內有識之士似乎也該思考是否能以更儉約的生活代替傳統以消費刺激經濟成長的觀念,並喚醒國人正視如何擺脫「碳經濟」,建立循環型經濟社會的可能。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序】
光明的允諾,或永恆的黑暗∕張四立

  我的「能源經濟學」這門課,每年都以一張名為「地球之夜」的投影片揭開序幕。這是由美國太空總署所製作,由數百張繞行地球軌道的國防氣象衛星影像所合成的照片,在藍絲絨般的大地和海洋,人類夜晚活動的軌跡,無論是建築、公路的照明或海面星羅棋布的漁火,清晰可見,記錄著在各自生活空間中的人們,以各自擁有的技術和資源,克服黑暗,滿足各自對「光」需求的方式。極易分辨出呈現絕對黑暗的南極洲,鄰接陸地的海上密集光點處,是日本繁忙的漁船作業,似水晶珠鍊般的路燈車河,引向光度陡增的都會中心點,復以櫛比鱗次的都會區,匯集成一片燦爛光海處,是北美及歐陸,至於隱於稀疏零落的光點背後的,是黑暗非洲大陸、靜寂的喜馬拉雅、南美的雨林,以及中亞包括蒙古戈壁的沙漠區。我會請同學沉靜下來,思考這張圖片所隱含的意義:生活型態、消費型態、生產型態、都市土地利用型態、自然環境狀況……。然後,把不同年分的「地球之夜」放在一起,觀察並推敲時間在空間上烙下的痕跡。同樣的圖片,總有不同的訊息傳達,有學生在時間的靜態和動態變化中,看到科技文明的作用,和明天更光明的允諾,而有人卻看到光明背後的黑暗──資源爭奪的殺戮,和資源耗盡後永恆的暗夜。

  本書作者追溯人類文明演進史中,能源開採利用技術所扮演的角色,以看似優游隨性進出歷史時空的觀點,描繪出石油世紀與後石油世紀的光明與黑暗。石油耗盡後的情境,再拉回到作者個人生活圈的經驗感知後,不得不戛然而止,畢竟以一本植基於歷史事實,而非科學幻想的報導文學作品而言,後石油時代人類文明的走向究竟如何,已經超越作者的經驗和想像。然而對一個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仰賴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為主要動力來源的世界經濟系統而言,本書所探討的「油荒時代」的情境,乃是人類早晚必須面對的必然。但是相對於生老病死的必然,前者對任何個人而言,都有隻手難挽大廈之將傾的無力感,因此一直以來世人對「石油危機」關注的焦點,都僅止於石油供給「量」與「價」的相對短期波動,從未曾真正觸及石油耗竭的問題。本書作者則直指問題核心,迫使讀者正視此一必然,而且當讀者意識到危機已迫在眉睫,「油荒時代」相對於個人死生,變得更切身,更無所迴避時,震撼難免,沮喪難免,疑惑亦難免。書中所描述的「油荒時代」情境,果真是人類必須面對的未來?

  從事能源議題研究多年,我與本書作者分享許多相同的資訊與觀點,特別是作者對於市場經濟以及全球化的批判。我在求學時代,受到《成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一書觀點的啟發,對新古典經濟學的生產函數,處理能源投入要素的方式,深感謬誤,並認為乃是能源耗竭議題長期受到經濟學忽略的主因。在新古典經濟學的生產函數中,當能源與其他生產要素並列時,無異乃認定能源與資本及勞動力享有同樣的特性──重複投入、重複加值、相互替代,因此新古典經濟學認為能源除了彼此間的轉換與替代外,也可以被資本財所替代。當能源的稀少議題浮現,市場機制會充分反映其稀少性,因此價格上漲,逐漸將稀少的要素需求逐出市場,並以其他要素或能源替代。但是若由能源的角度,根據熱力學定理,任一單位的能源,只能做一次功,而且效率絕非百分之百,因此每一次的能源轉換利用,都是不可逆的過程,不可能在同一單位的能源上重複加值。若欲能源持續做功,惟有賴源源不絕的新的單位能源投入,而每一次「功」的產生,都永遠排除此一特定單位能源為其他動力需求提供服務的可能性(熵定理)。當資本財(包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與勞動力均需要能源做為動力來驅動時,能源事實上是其他投入要素的「初級投入」。當此初級投入呈現稀少,甚或耗竭時,經濟成長的極限於焉產生。

  但是極限的達成,並不必然意謂著人類文明的終點。首先,成長的極限並非一夕到來,在此之前,石油的稀少性反映在能源市場的價格上,勢必牽動相關動態關聯面向的改變,而此一變動,應該可以為人類爭取更多調整因應的空間與時間。此外,回歸到「地球之夜」所呈現的光點分布圖,何嘗不是一幅油荒時代的成本分配圖?作者在<活在「油荒時代」中>一章裡所做的反思,一方面充分顯現盡享石油效益的國家,在石油耗盡後,除了必須承擔無油可用的成本,尚須負擔更龐大的調適成本的事實。相對而言,隱身在黑暗中,相形暗淡的光點,因為擁有的不多,所以失去的有限。然而看到工業化國家能源使用型態,正快速地在開發中國家複製,如何遏阻複製光點的產生,及其背後的黑暗勢力快速蔓延,應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最後,本書所傳達之石油終將耗竭;而已知之替代能源技術,皆不可恃的訊息,容或令人沮喪,但是若是世人意識到大自然所賦予地球萬物的生命元素,在任何時間都不離不棄,而後石油世紀,依然將持續享萬物以空氣、陽光與水,一如其對待過往的生命形式,也許,世人在見到「有窮」時,可以同時體認到「無止」。地球生命的出路與機會,應該盡在其中。

(本文作者為台北大學資源所?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249001
  • 叢書系列:Discourse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5.0
|
2011/05/29

人類正享受著史上物質最繁榮的時代,與其說是科學不斷創新進步造成,不如說是過度依賴石油的揮霍世界。二十世紀起,汽車、輪船、飛機把人們帶到更遠的世界彼端,串起了產業的供應鍊,高樓建築的興建、大都市的形成、工業產品的原料、歐洲空運來台的生蠔、遠洋的漁貨、中國的成衣與筆電,現代化與全球化的一切都是奠基於化石燃料–石油。

要是石油耗盡,人類的現代科技要如何持續下去呢?首先仰賴進口的台灣糧食就面臨短缺(即使八十二萬公頃農地全部復耕,卻只能生產四百五十萬公噸穀\物,而我們現在每年吃掉九百萬公噸穀\物)、沒了可供大量耕作的化肥、科學園區缺乏來料可加工與出口、沒了彼岸來的廉價物品、連鎖購物中心與便利商店倒閉、國內外交通不便、坐飛機變成奢侈享受、大都市便利機能不再、無法再駕車往來於郊區與城市工作、龐大的工業體制瓦解,一切的一切將讓人類的文明倒退一兩百年,可是大部分人都不敢去想像這將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這就是作者James Howard Kunstler指出的「油荒時代」,石油用完了就沒了,永遠消失,無法再生,沒有任何替代性燃料能讓我們繼續順利地運轉現今大部分的系統;從食品製造、發電機的製造、摩天大樓林立的城市、與每天都要開車往返各地的一般家務。

面對人類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的困境,有人說發展替代能源不就好了,可是太陽能與核能可以驅動噴射機嗎?可以讓巨型貨輪航行嗎?風力、水力發電足夠整個台灣現有的人民維持基本電力使用嗎?氫氣方便運送嗎?答案都是:「No!」況且,如作者所言,生產替代能源的工具,哪一項可以不用到石油化學製品與石油運輸呢?

第四章作者引用了一個例子說明替代能源的不切實際,「一座高速公路旁的中型加油站,一天可輕易賣出二十五噸汽油,這些汽油用一輛四十噸的油罐車就可運送。但需要二十一輛同等的氫氣運輸車才足以運送二十五噸的氫氣,供給燃料給同樣多的車。」也許\人類終有一天能突破現今的困境,擺\脫石油這個天使與魔鬼的化身,可是即使最樂觀的預測,具開採價值的石油仍將於可預見的三十年竭盡,在沒了石油而新能源未發現的「油荒時代」,加上氣候又因溫室效應而災變莫測時,我們或子孫們要怎麼面對?

本書的三大重點是:人類過度倚賴石油、郊區化的生活讓石油使用更惡化(以美國而言),與油荒時代。作者在第七章從美國的工業、交通、教育、宗教、經濟、政府、生活型態探討活在油荒時代可能的生活型態巨變。在缺乏資源的小島台灣,島民們該何去何從呢?泛濫全球的紙幣還能受到人們信賴嗎?也許\電腦網路會持續存在,也許\島民為了生存而從上班族轉為自耕農或有一技之長的匠人,交通不便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圈限縮,小國寡民的新社會逐漸成形、少數科技與過往民生產業有新的結合,環環相扣,令人既無奈又不得不去思考。

榮格(Carl Jung)說,人們往往禁不起面對太多的現實。本書的所敘述的現實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可是自欺欺人所帶來的禍害更巨大,明明石油已過了生產的高峰,人類卻依然像作者說的病態地依賴石油。最可能的情況是,這世界會在化石燃料時代結束,與下一個時代出現前,遭受一段經濟混亂、社會緊張的時期。問題是,這時間會維持多久?十年、百年,還是永遠?國際能源總署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說:「在石油離我們而去之前,我們得先遠離它,作好萬全準備迎接那一天到來。」面對這近在咫尺的現實困境,任何人都無法把頭埋入沙中,當一隻駝鳥。
展開
user-img
Lv.1
4.0
|
2008/07/15

作者是以美國人的身份發展言論,裡面的文章也是以美國為主體。剛讀時覺得翻譯得不錯,闡述蠻得體的。作者從好幾方面來描述,包括科技面、政治面、經濟、氣候、公共衛生…等等,也許\他認為美國實施郊區化很不好,但純粹就閱\讀來說,不啻於一本現代啟示錄。尤其裡面提到國際關係、氣候變遷…等等,不禁讓人回想起過去學生時代讀外國史地的感覺。還有一點,讀的時候好像「明天過後」。
展開
user-img
Lv.6
3.0
|
2008/06/04

高漲的油價引發全球的恐慌:石油為什麼上漲呢?是因為石油沒了嗎?如果石油要沒了,那麼沒有石油的世界長什麼樣子?我們能靠替代能源解決能源危機嗎?

這本書的撰寫方向,即圍繞著上述問題進行寫作。這應該是有充足警世和預言意味的一本書,但是因為作者的基礎功\課不足,使得這本書有幾個重大問題。

一是書中數據太少。這並不是要求說這本書該寫的像財務報告一樣,但是讀完全書後,我在書中找不到十組以上的數據或量化資料,因此對於相關領域研究者來說,這本書能提供的價值便大大減少。

二是書中太強調美國郊區化政策的失敗。作者認為,美國現在「商業區 - 郊區」的通勤模式,以及連帶的購物中心消費模式,是美國仰賴石油的重要原因。然而在沒有足夠證據證明美國大部分石油是被通勤潮喝完的情形下,花下驚人篇幅抨擊郊區化政策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三是過度誇張石油消失後的世界場景。石油確實在匱乏中,但是根據過去經驗,匱乏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發生,而是產量緩慢、逐步的消失,因此就有足夠的時間讓人類社會因應情勢。然而在書中描述的場景,活像是人類隔天醒來,就發現身邊再也沒有油了。

這本書唯一的好處是,如果你沒有時間讀厚厚的、經典的「石油世紀」,這本書前半部倒像是石油世紀的摘要本,讓你可以以比較少的時間,飛快的認識世界石油史。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理財】投資新手也ok!躺贏人生,打造月月PAY財富,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年末電影展
  • 皇冠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