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精裝)

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精裝)

  • 定價:2000
  • 優惠價:9180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700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3期0利率每期60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之考察心得總結。涵蓋神靈的殿堂、帝王的國度與眾生的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共16大類,深入探索其中51個經典個案。時空由秦漢以迄明清,從新疆、青海、北京到閩南,無論是尺度宏大的宮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的著名園林,還有體現藏傳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帶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喚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透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

  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之術語詞解。

作者簡介

李乾朗

  台灣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於北市大稻埕,1972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歷任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建築師雜誌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十九世紀台灣建築》、《二十世紀台灣建築》、《古蹟入門》、《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等書。 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文化資產諮詢、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蹟修護顧問。現任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六十餘種,研究報告五十餘種,建築相關論述一百六十餘篇。

  著作曾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鼎獎等。

 

目錄

序言 6
導論 8

神靈的殿堂
佛寺

五台山南禪寺大殿 20
延伸議題:棟架 26
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28
延伸議題:殿堂造與廳堂造 36
延伸議題:脊樑支撐材的演變 37
福州華林寺大殿 38
延伸議題:斗栱 42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46
延伸議題:樓閣 52
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54
延伸議題:屋頂 60
五台山延慶寺大殿 62
泉州開元寺 66
延伸議題:柱礎 76
五台山顯通寺無樑殿 78
延伸實例:無樑殿 84

佛塔

嵩山嵩岳寺塔 86
延伸實例:安陽天寧寺文峰塔 89
延伸議題:中國佛塔的發展與形式 90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92
延伸實例:西安薦福寺小雁塔 95
大理崇聖寺千尋塔 96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100
延伸議題:樓閣式塔 106
北京妙應寺白塔 108
延伸實例:北京北海白塔 112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114
北京碧雲寺金剛寶座塔 118

石窟

大同雲岡石窟 122
延伸實例:洛陽龍門石窟 128
延伸實例:河南鞏縣石窟 130
延伸實例:天水麥積山石窟 131
敦煌莫高窟 132
延伸議題:石窟寺形制 136

喇嘛寺

青海瞿曇寺 138
青海塔爾寺密宗學院 146
延伸議題:藏式寺廟特色 152
北京雍和宮萬福閣 154
承德普寧寺大乘閣 160
承德普陀宗乘廟 166
延伸實例:承德外八廟 172
北京北海小西天 174

道觀

太原晉祠聖母殿 180
武當山南岩宮 188
延伸實例:武當山紫霄宮 194
延伸實例:開封延慶觀玉皇閣 195

清真寺

喀什阿帕克和加瑪札 196
延伸實例:庫車加滿清真寺 202
延伸議題:穹窿 204
吐魯番蘇公塔禮拜寺 206
延伸實例:西安華覺巷清真寺 212

帝王的國度
城郭

甘肅長城嘉峪關 216
延伸實例:八達嶺長城敵台 222
江蘇南京城聚寶門 224
延伸議題:城牆與城門 228

宮殿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230
延伸議題:台基與抱鼓石 242
延伸議題:脊飾 244

皇家苑囿

承德避暑山莊金山島 246
北京頤和園 252
延伸議題:建築彩畫 258

禮制建築

登封觀星台 260
延伸實例:韓國慶州瞻星台 263
北京天壇祈年殿 264
延伸議題:藻井 270
延伸議題:牌坊 270
曲阜孔廟奎文閣 274
延伸議題:蟠龍柱 280
北京國子監辟雍 282

陵墓

北京長陵棱恩殿 286
延伸實例:北京定陵地宮 292
湖北顯陵 294
延伸實例:河北裕陵地宮 302
延伸實例: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304
延伸議題:石象生 305

眾生的居所
城市

江蘇蘇州城盤門 306
延伸實例:雲南麗江古城 312
山西平遙古城市樓 314

民居

皖南民居 320
延伸議題:山牆 326
延伸實例:漢代民居之遺蹟──陶樓 328
北京四合院 330
陜北米脂姜氏莊園 336
延伸實例:陜北韓城黨家村 343
山西窯洞民居 344
延伸實例:山西磚造合院 350
延伸實例:維吾爾民居 351
華安二宜樓 352
延伸實例:土樓 358
永定高陂大夫第 360
延伸實例:永定福裕樓 364
永安安貞堡 366
延伸實例:贛南土圍子 373
閩東民居 374
延伸實例:中國南方民居 378

書院

廣州陳氏書院 380

私家園林

蘇州拙政園 386
延伸議題:中國園林 394

橋樑

閩西雲龍橋 396
延伸實例:餘慶橋與會清橋 401
延伸議題:橋樑構造 402

附錄
中國建築術語詞解 404
古建築索引 410
主要參考書目 412
後記 413

 

導論

  中國古建築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忠實而客觀地反映歷史發展脈絡及面貌,甚至保存了許多文字無法記錄的史料。古建築雖屬物質文化,作為人與外在世界接觸的媒 介,卻也是調適生活的創造物,蘊含了浩瀚無涯的精神文化。中國建築歷經六千年以上的發展,形成了獨立而完整的體系,設計理論與建築技術均達到很高的水準,即形式與內容兼備,形式有其文采,而內容則奠定在人性之上。探討中國古建築,從中國文化的本質來觀察,不失為一個最適切的角度。 儒、釋、道影響兩千多年來的中國歷史與文化,建築背後的哲學與法則亦不脫離儒、釋、道之思想精髓。建築的外在形式得自孔孟與佛學較多,而空間架構則得自老莊之道較多。以住宅與宮殿為例,其布局常以中軸做左右對稱,中為主,旁為從,左昭右穆,主從尊卑序位分明,體現儒家人倫之序。建築物之外的庭院路徑則依環境形勢而變通,所謂「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從小而大,由近而遠,漸層式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合於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而道法自然」之理。

  因而,中國建築的取材與擇地,常因地制宜且就地取材,不過度傷害自然,因勢而生。歷代一脈相傳,千年前的建築著作仍為後世所繩,明清的匠師仍然因循唐宋的設計思想。不明所以者,嘗論中國建築缺少變化,實則一大誤解。中國建築之變,不在皮相與技巧之變,而是深刻地領悟到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此為一種超越的設計觀,中國建築內涵深厚而形神皆備,它具有許多特質,在技術方面善於運用木結構,將木材技術發揮到極致,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見。

  木造建築用料取得容易,施工便捷,易於學習流傳。古代師徒相傳,只憑口訣與實務觀摩,即可學得建屋技術。合理的屋架形式,放諸四海皆可運用。在中國幅員廣大、地貌多變的地理區域,南北各地匠師根據官頒的《營造法式》與民間流傳的《魯班經》即可投入現場工作。木結構的優點被開發出來,千百年來亦影響其鄰邦,包括朝鮮、日本及越南等,其典章制度為華夏文化之一環,建築亦師法中國。中國本身因歷史動亂所出現的建築空白,往往可自鄰邦保存之古建築得到驗證,如日本奈良之法隆寺、唐招提寺及東大寺、朝鮮慶州之佛國寺,均可補唐宋遺物之不足。

  然而,中國建築之特性也是民族性之呈現,梁思成指出中國建築重用木材,乃出於中國人之性情,不求原物長存,服從自然生滅之定律,視建築如被服輿馬,安於興亡交替及新陳代謝之理。此為精闢之論,然亦表明中國建築不求久存,所引起的研究困難。建築屬百工之事,古時稱為營造。周朝設冬官府,置匠師「司木」職。漢代設「將作大匠」,隋唐尚書省下工部設「將作監」,掌管官府重大工程。清代「工部尚書」掌管官府、寺廟、城郭、倉庫、廨宇等工程。帝王遵循禮儀制度,營建工程進行時,尚舉行各種盛大而隆重的祭典。雖然如此,但設計的匠人卻被埋沒了,先秦時期只有魯班的事蹟流傳下來,後代名匠如宇文愷、李春、喻皓及李誡等,亦只見簡短的記載。中國的建築研究要遲至二十世紀初才展開。

  起初,是日本學者伊東忠太、關野貞、常盤大定等人,深入中國內陸調查研究,創下了一些成果。一九三○年代,中國營造學社在朱啟鈐領導下,梁思成與劉敦楨以科學的研究方法,調查各地之古建築,逐漸將建築史的系統建構起來,特別是走訪當時已為數不多的老匠人,將深澀難懂的建築技術解密,透過文獻史書的鑽研,分析歷代的演變。近年中國大陸第二、三代學者在此基礎上分析理論並深入研究更多實例,對全面性的了解也獲得豐碩的成果。

  建築乃歷史、社會、政治及文化發展的產物,研究時總會觸及史觀問題,如果能先理解建築之歷史背景,知其因果關係,即能避免以偏概全之病。中國建築在浩瀚的歷史舞台演出中,常與鄰邦文化交流,特別是漢代之後,西域中亞及印度佛教文明之影響,對中國建築灌注了多元的養分。因此任何一個階段的建築,經過剖析,都可提煉出不同的元素。因而我們欣賞古人的建築,如果只是透過文獻分析前因後果,難免還是囿於記載之限。近代重視實務測繪調查之科學方法,可匡正及彌補文獻之偏頗或不足。古建築存在之先決條件,要能避開歷代的天災人禍,它具有稀少物種之價值與尊嚴,後世可經由建築的文化承載,來探索過去到現在的軌跡,所以也有人說,古建築讓我們能與歷史對話。

  具備此宏觀的歷史理解,一座宏偉的帝王宮殿或一座僧侶弘法的寺廟與一座匹夫小民的窯洞住居,其價值在人類文明史上無分軒輊。「眾生的居所」包括民居、聚落、城市、書院、園林及橋樑,表現生活的需求;「帝王的國度」包括宮殿、城郭、苑囿、陵墓及祭祀的禮制壇台,表現國家的體制規模。而「神靈的殿堂」,包括宗祠、佛寺、石窟、佛塔、喇嘛寺、道觀與伊斯蘭教清真寺等,表現出人對超自然的敬畏。

  中國傳統建築最主要的特色為重用木結構,其精深理論足以完成一座宏大複雜的建築,也可以營建簡潔的民間小屋。木結構的樑柱之間,最合理且方便操作的連接關係為直角,這就掌控了幾千年來中國建築平面與空間之發展。四根柱子上端架以四根橫樑,所圍成的方體被稱為「間」。它不但成為各式建築的基本單元,也是度量建築規制的單元,並以面寬幾間及進深幾間來規範。

  工匠費了很大的功夫樹立樑柱,其最終目的是支撐一座大屋頂,以收遮陽、擋雨、保暖與防風之效。所謂「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國建築屋頂形式多樣,依不同等級而選擇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或捲棚等式樣。屋頂的意義象徵天蓋,承受天降之恩澤,所以屋頂的裝飾兼具祈福、驅煞、防火及排水等功能。樑架與屋頂之間設置斗栱,負擔懸挑與穩固之功能。宋代李誡《營造法式》書中舉出許多種屋架,稱之為「草架側樣」。以數目不等的椽木來規範建築物之深度,同一種屋頂可用不同數目的樑柱,顯示空間利用與結構互有彈性。至元朝,為了室內空間開敞通透的目的,更出現移柱、減柱及懸樑吊柱之法。南方建築的大屋頂下,可以容納幾個小屋頂處理排水與室內空間之層次,兩相合宜,將木結構的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單座建築的矩形空間框架也可擴及城市規劃,長安、洛陽、汴梁及北京城,以矩形街郭網構成,日本奈良及京都皆模仿之。政治權力集中的都城,多取嚴密格網街道,有時融入風水思想,城中心建警報樓,四邊依堪輿理論闢城門,山西平遙城即為佳例。廣大的南方城市,則多因地制宜配合自然山水築成街道系統,不為規矩所繩,南京城與蘇州城為典型之例。

  建築物及城市的布局呈現矩形空間之特質,但園林設計則相反,企圖追求自由放任的精神,發揮虛實相生之作用。園林與住宅、寺廟或宮殿,構成陰陽相調與剛柔相濟之關係,這是中國建築空間組織之本質。

  建築物為了加強樑柱節點之固定,或為了延伸出檐深度,或為了減短樑的長度,大量運用斗栱構造,「栱」如手肘,「斗」如關節,當「斗」與「栱」交替重複疊高,即能發揮上述的功能。斗栱的技巧艱深複雜,但卻廣受運用,一定有其魅力。從宋《營造法式》所用名詞來看,斗栱之發明可能借鏡於樹幹與分枝,幹粗而枝細,愈向上則愈細,且分岔增多。中國南方建築的斗栱不若《營造法式》所規定之嚴格比例,它仍保存早期的自由形式,如樹枝向陽生長。細觀漢代石闕及陶樓斗栱,即具備這種靈活性。

  此外,中國屋頂喜作重檐,除了通氣採光外,也具文化上的意義,前已述及屋頂即天蓋,也是帽冠。當屋脊增多時,猶如鳳冠。因此,在一組建築群中,主殿常用重檐,以示尊貴。就中國傳統文化來探索,多重檐也意味著承天接水之神聖功能。西洋中世紀教堂的尖塔指向天空,意味通往天堂,而中國屋頂卻強調「承天」,承接天降恩澤,雨水自天而降,經過多層屋頂,終及於土地,接水過程儀式化。

  再如「天圓地方」觀念,也引出「前方後圓」及「前卑後尊」的空間序位,明清帝陵的平面與客家圍龍屋相似,閩、粵及台灣的民居,尚保存屋後種植弧形樹木為屏之遺風。而應縣木塔五層佛像,實即一座立體化的佛寺,由下而上表現前「顯」後「密」之布局。

  簡而言之,中國建築整體呈現中國文化敬天與順乎自然之思想,不過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透過工匠之手以建築載道而已。

後記

  建築史的整理,是建築文化發展的首要工程,我寫此書是想將觀察中國古建築的方法,提供給喜愛建築又非建築專業的朋友。因為建築確是很難理解的一門學問,單看那一大串奇怪的術語,即足以讓人卻步。以剖視圖與鳥瞰圖來表現古建築是本書最主要的精神!關於走訪古建築的因緣際會以及透視圖如何繪製、書稿如何整編,值得向讀者報告背後的故事。

如何勘查一座古建築?

  我常覺得古建築就好像是住在遠方的長輩,若想獲得第一手資料與現場親身的體驗,就非得下功夫專程登門拜訪不可。當我不遠千里前去拜會時,總是「相談」甚歡,那種靈犀相通之感,全然如同「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形容一般,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蘇州城盤門是我一九八八年初訪大陸所見,看到一座城門竟有兩個拱洞,分別供車馬與舟船出入,當時興奮的心情迄今難忘。

  應縣木塔、顯通寺與晉祠聖母殿,是以一九九三年到山西所攝照片為藍本所繪,當時北京王世仁先生介紹成大生先生陪我們往訪,自木塔登上頂樓,經過暗層見到縱橫交叉的木樑,眼花撩亂,只能拍下一些照片,彩圖係依據陳明達《應縣木塔》專書測繪圖而畫成。顯通寺巨大的外觀與內部拱洞之結合,令我為之著迷,我在裡面爬至最高拱圈,踩著木板藻井平頂,佛像就在腳下,心裡頗覺歉疚,為了畫圖我冒犯了神明。

  山西平遙市樓的木梯極窄,登樓經過暗層,只容一人通過,到達平坐時有柳暗花明之感。山西有些古寺仍保存原塑佛像,神態古樸,極具宗教感染力,但也有不少「神去樓空」,只剩建築軀殼。我們去看延慶寺時,屋頂長草,遠看如一戴笠老農,進入殿內,則空蕩無一物,恍若有隔世之感。

  說到佛像,這是中國藝術史最重要的部分,因佛像不僅是佛,同時也表現出時代的容顏,讓我們了解各朝代的審美觀。大同雲岡、天龍山、麥積山與龍門石窟的眾多佛像,令我為之動容。龍門奉先寺大佛,據載為武則天所捐建,佛像具女像之韻味。雲岡的雙窟,光線較充足,雕刻細節肉眼可見,且其外室雕出北魏時期木造建物之屋頂及斗栱形式,特別引起我的興趣,乃取樣畫剖視圖。

  為了解應縣木塔各層菩薩之配置意涵,我特別向香港志蓮淨苑的宏勳法師請益,她竟親自來電半小時為我講解其中奧妙,令我感激之至!

  南禪寺、佛光寺、?恩殿、奎文閣與太和殿的室內光線幽暗,現場無法速寫,遂參考營造學社一九三○年代彙刊中的測繪圖畫成剖視圖。一九八○年我曾指導學生製作佛光寺木模型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對其複雜的樑架作過研究,因此畫來得心應手。太和殿則是十多年前北京故宮的傅連興先生帶我們入內欣賞皇帝寶座,以我拍下數十張照片為基礎所繪成。

  嘉峪關為二○○五年到甘肅時繪下草圖,我登上城牆馬道,並繞行一圈,體會這座沙漠中明代關寨的氣勢。二○○六年到河南,畫嵩山嵩岳寺塔的經驗令人難忘,時當正午,寺內無遊客,我在這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四周繞行,有如古時之繞塔儀式,單獨面對一座孤寂之塔畫圖,令人有寧靜致遠之感。

  畫北京西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也得到同樣的感受,高台上共有八座高低不等石塔,人行空間所剩無幾,我為了畫鳥瞰剖視圖,穿梭於八塔之間,東張西望描繪,猶如周旋於八尊佛像之中。

  一九八九年黃漢民先生陪我考察閩粵交界之土樓,初次見到巨大的圓樓,著實開了眼界。本書選用其中的經典之作二宜樓,記得當時路途遙遠,車行顛簸,好不容易才到達,樓內眾多居民熱烈相迎,並在樓中享用鄉土風味十足的午餐,菜飯香味至今難忘。而乍見安貞堡,震撼力頗大,是我所見過最複雜的福建民居,不但空間複雜,木結構亦然,一時之間竟無法看懂它。我前後去了兩次,每次皆畫構造素描。在空蕩的廳堂及護室徘徊,只聞自己的腳步聲,如同空谷回音,畢竟它沒有居民了。我想,民居如果仍在使用,益能彰顯其本質。二○○七年到陝北參訪米脂山溝內的窯洞民居姜氏莊園,它高明的設計令人著迷,我在山頭上畫速寫圖,發現居民人數幾稀矣,住宅缺乏人氣,意味著傳統文化之流失,頗值深思。

現場如何速寫?剖視彩圖如何繪製?

  我的繪圖工法大致包括以下步驟:事先蒐集要至現場考察的古建基本資料;整座建物的外觀與內部仔細察看,並拍攝各角度幻燈片;內部構造常因光線不足難以細察,但仍要 設法了解內部與外部之關係;內外觀察後再決定要從低或高的角度來表現,有時從高處表現宏觀氣勢,有時從低處表現高聳之感;速寫時一般都用二點消點透視法,如天壇,但也有用一點消點者,如晉祠聖母殿;畫剖面透視圖時,將面向縱切或橫切,或僅截取局部,使內部較複雜的構造一覽無遺。

  基於中國建築木構施以彩繪的傳統,在線繪圖完成後我又加以上色,色彩濃淡則視建築類型稍有區別,少數幾張因歷史關連性或比例對照之需,而加繪相關人物。彩圖除了依據現場的速寫之外,還需參考許多不同角度所攝的幻燈片考證相關細節。坊間的中國古建築書籍,或可尋得平面圖及立面圖供參,但剖面圖則較少見,特別是較複雜的內部樑架及斗栱分布。於此可見,古代匠師的確了不起,他們自有一套設計工法,足以造出技巧卓越的建築。

書稿如何完成編輯製作?

  我們組織一個團隊,定下出版計畫,由我透過幻燈片及大綱講授各座古建築,俞怡萍、蔡明芬等負責內容整理,並補充重要史料;鄭碧英負責修訂,她看圖敏銳,找出了一些矛盾之處,在編輯過程中修正。遠流出版公司的張詩薇負責文字潤校鉅細靡遺,不但有「問到底」的精神,並從首位讀者的角度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期間我又親自改寫或重新撰寫了數篇文稿,六十餘張彩圖完成後,再細校文稿並增補插圖,第一批草編稿甚至隨我遠渡法國,在巴黎參加研討會及考察沿途改稿下完成一校。陳春惠負責美術編輯,由於圖片甚多、素材多樣,將文與圖互相呼應,美編的工作極為辛苦。內容架構之調整與進度總控制則由黃靜宜掌旗,最後加入楊雅棠協助版型調整並作整體裝幀設計,多人分工,各司所職,歷經三年通力合作,進印刷廠之前,靜宜、詩薇、春惠及碧英甚至多日趕夜班,才終於大功告成。此外,自認是編輯一員的淑英,由於頻頻提出意見與不時修改文稿,有時堪稱是本書工程「前進的阻礙」,但最終的成果仍要感謝她的支持與協助。

2007年11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62237
  • 叢書系列:觀察家博物誌
  • 規格:精裝 / 416頁 / 8k / 26.5 x 37.9 x 5.8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5.0
|
2021/10/13

當一切因緣聚會妥當,一日完成本書四百頁並非不可能。堅定的持續閱讀,至少過半篇幅的仔細字字斟酌,建築術語來回比對推敲,依然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閱讀亦為回憶之旅,重看北京旅行照片,故宮,中國現存最巨大的木構建築太和殿有十一開間,不經易之間拍到儲秀宮的宮殿名牌。重要的十字脊角樓。印象模糊的天壇。沒有方向感的頤和園,閱讀比對書籍照片與手繪外觀全貌方有整體感。北海公園九龍壁與遠眺白塔,定陵地宮,印象深刻的贔屭馱負蟠龍石碑。抗戰打響第一槍的蘆溝橋。

除此之外皖南民居可以比對到蘆洲大夫第,高聳牌樓的馬頭牆,入口的特色精美磚雕門罩。天井狹小,幽暗的光線,帶給宅第寧靜,屋簷滴下的雨水凝聚上有如八卦水潭的庭院中,天地水與光交融,回想當日微雨中參觀該處,十分吻合所有文字之描述。北方四合院大多為坎宅巽門,這才發現連福裕樓都是以巽門為主。各種中國木構建築屋頂,五行山牆,山花懸魚及博風板,泰國傳統屋舍類似兩三重簷懸山頂,可都有博風板。少見的四面出抱廈,反而在日本傳統建築常看到比較多應用特色,稱之為破風,如天守閣。

因為有了本書,才有後來福建雙城中國經典古建築的規劃與執行。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旅遊歸來更深入閱讀,反覆瀏覽餘味無窮。

全書介紹多半以知名的山西五台山與附近區域重要古蹟建築為主,不止於此,北京,丞德等重要皇家景點也多有涉獵。再次閱讀之後,連陌生的道觀與喇嘛寺也慢慢有了印象。丞德避暑山莊附近也是一個重要景點,該處外八廟特有的漢蒙藏風格建築。麗江與平遙兩世界遺產古城,亦是下一次的首選考慮目標。陝北山西窯洞讓我們想到土耳其卡帕多奇亞的洞穴居住經驗,不知兩者是否類似!

閱覽作者特別在書籍中選的兩個清真寺,對比土耳其的藍色清真寺與錫南相關作品,再度認定,錫南大師採取索菲亞的四方體加上半圓拱四邊支撐建構高大的圓頂設計之清真寺的這種方式,特別流行於土耳其。其他地方多為入口尖拱與伊斯蘭特有的圓頂加上平頂為主的大面積清真寺,中國的西域與其他地方清真寺,要不使用中國風格的廟宇,旅遊泉州清真寺見到漢化清真寺,要不就是與中亞等國家類似外型,無土耳其型清真寺,既是明證。

閱讀即旅行,坊間旅行社多有建築主題之旅, 日本現代建築,中歐德國的現代建築濫觴,西班牙,義大利之羅馬,歌德,巴洛克,阿拉伯型態及現代的高第大師等建築時期與代表作品。美國的落水名宅及其他現代建築大師。中國建築之旅以地區區分,北京當代建築,或皇家建築之旅,江南水鄉建築,山西平堯古城,湘西水邊建築,邊塞民族建築。

  中國建築依附於歷史的洪流之中,枝葉繁衍分支眾多。
以神靈的殿堂為主的宗教建築,佛寺,佛塔,石窟,喇嘛寺,道觀,清真寺等。知名的雲岡,洛陽等石龕洞窟。山西五臺山的唐代建築南禪寺、佛光寺。已經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木建築。
帝王的國度,城郭,宮殿,皇家苑囿,禮制建築,陵墓。故宮,天壇為最具代表性的帝王建築,被英法聯軍毀掉的園明園,慈禧太后的御花園-頤和園,皇家之陵墓建築如明十三陵。
眾生的居所有城市,古城市樓,城門,民居,各樣住宅,有窯洞,四合院,土樓,等不同區域的民居。書院(含園林),橋樑。散居中華各地,北方的窯洞,南方的園林藝術,書院,安徽等地的高宅,閩贛粵桂皆有的風雨橋。

  福建此地卻少得到眾人的關注,但依然有客家團結的象徵-土樓,散落於閩西南獨有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分布於龍巖市永定縣,漳州市南靖縣、華安縣,與其他地方,更是世界文化遺產。
  長江以南最古老的佛寺-華林寺,至少已經安然度過千年。閩江上,小沙洲上鎮水安寧的金山寺。三坊七巷,以士大夫、文化儒生為主要居住民的街區,獨特的群聚閩南建築。
  泉州開元寺,開元年間啟建迄今,歷經多次毀損,天災,戰亂,重建,再重建,擴建成為南方佛教叢林的代表建築。泉州市外的洛陽橋,中國四大古橋,與蘆溝橋齊名。泉州海外交通實證之清真寺,回教墳墓,見證東亞文化之都美名。
  加上鼓浪嶼華洋雜陳的整島齊一風格,如萬國博覽會的多款建築,這些都是旅行收穫之建築閱讀。

回歸本書,涵蓋三個主要面向,16大類,多個經典個案。山西算是最重要的區域,佛寺中山西五台山南禪寺,佛光寺東大殿,延慶寺大殿,顯通寺無樑殿。佛塔為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知名的大同雲岡石窟。雖無喇嘛寺,確有道觀太原晉祠聖母殿。城市首選平遙古城,北方窯洞民居。其他如北京附近的宮殿,城郭的長城關卡,喇嘛寺廟,禮制建築的天壇國子監,附近的陵墓。另一個重點是丞德山莊附近,其他散落中華大地的珍珠,湖北的武當山。湖北顯陵。新疆的清真寺,南方的民居,古城等。

由古至今縱觀面。本書的每一篇幅建築至少有六頁篇幅,有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手繪透視線圖彩圖,及大張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很多重要建築的內部結構,都有大張特寫攝影。個案後,有很多同類實例介紹與比較;「延伸議題」以簡練文字、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這也是很重要的特點,一定要注意。在後記中,特別談到,室內大多燈光昏暗,是經過多種照片與其他書籍交相比對,才能完成透視圖,這個要感謝編輯美工等工作人員的連續三年努力。方能完成,珍惜前人的努力。

利用旅遊前後,用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相影響,融會貫通。此次福建的收穫,寺廟,土樓,橋樑,其他如書籍內的民居,庭園收穫已然太過豐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36個關鍵思維,做長期主義者《最美好的投資(電子書)》孫太從底層翻轉人生,勾勒幸福藍圖的祕訣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