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希望過著富足的生活呢?
從2007年開始,相信很多人都明顯的感受到物價飛漲的壓力:早上起床,發現早餐吃的麵包、口中喝的牛奶變貴了;開車出門上班,每回加油的油錢數字不斷攀升;中午點了一碗湯麵,發現菜單上的價格也重新調整過;手邊的現煮咖啡好像也跟記憶中的定價不同了;下班回到家,連買給孩子當作零食的爆米花好像縮水了……讀到這裡,你的心中是否也同樣響起強烈的共鳴,並且對這樣的現象感到憂心呢?不但如此,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也預測,未來原物料如小麥、玉米、棉花和咖啡、糖等仍是持續看漲,甚至有超過十年的多頭行情。
這意味著未來我們面臨的環境會是一個物價上漲的速度遠比薪水快速的年代,當我們了解未來可能面臨到的趨勢時,就應該找出一套合宜且有利的因應方式,在我們的收入有限,而物價不斷飆升的大環境裡,「投資理財」便成為您我息息相關的重要課題,有一句話說得好:「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因此在建立投資的觀念之前,先讓我們了解以下這三個理由,並且發掘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1.依賴每個月的固定薪資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無法過好的「生活」。
2.你不可能透過儲蓄致富,而是要藉由投資致富,因為通貨膨脹會侵蝕我們的本金。
3.儲蓄是「加法」的金錢累積,而投資是「乘法」的致富累積。
若是你同意以上三點的看法,就必須開始著手檢視自己目前的投資需求,以及未來的投資配置。在這裡與各位讀者分享一個小故事,相信大家對於「三隻小豬」的故事都不陌生吧!豬大哥蓋了稻草屋、豬二哥蓋了木造屋,而豬小弟蓋了水泥的堅固房子,結果大野狼來襲之際,豬大哥和豬二哥的房子無法抵擋大野狼的攻擊,節節敗退躲到豬小弟的房屋裡。然而故事還沒結束呢!有了這次的教訓,豬大哥和豬二哥乖乖依照豬小弟房子的建材,也扎扎實實的蓋了自己的水泥房子。
三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堅固房子之後,豬小弟開始在自己的房屋前面整地,種了一些稻子、一些菜苗和幾顆果樹,盤算空地仍算寬闊,又從別的地方運了顆大樹來種;而豬二哥怕麻煩,心想自己耕種真是浪費時間和體力,於是上了市場買了非常多的糧食囤積在房子裡,可以吃上好一陣子;而豬大哥更懶了,什麼囤積食物?要吃的時候再去買就好了,何必自己耕種或囤積。
過了幾年,環境開始起了變化,通貨膨脹讓物價開始變貴,同樣的金錢可以買到的糧食變少了,豬大哥開始感受到金錢花費上的壓力;而豬二哥由於之前囤積了一些糧食,短期內尚未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只是糧食有限,總是得面臨坐吃山空的窘境;再來看看豬小弟,當初投入心血耕種稻米蔬菜,現在都有固定的收成,而且偶爾還可以採採水果,在自己栽種的大樹下乘涼享受下午茶呢!
「三隻小豬」的故事中,你是否希望像豬小弟一樣,過著愜意且不虞匱乏的生活呢?在《我要一輩子有錢》裡,我整理了過去自己投資理財的經驗,以及身邊朋友的例子,藉由說與分享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投資觀念,再用簡單清晰易懂的個案方式,希望讓讀者在投資理財的路上能有所參照,做好每個階段的理財目標,相信邁向「一輩子有錢」的路將會離你越來越近!
推薦序:「變有錢」的致富法則
寶來金融集團總裁 白文正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表示:「一個成功的投資,85%歸功於正確的資產配置,10%來自於選擇投資標的的功力,5%必須靠上帝的保佑。」而投資理財的第一步除了建立正確的觀念之外,還必須要為自己做階段性的規劃,以及確認每個階段投資理財的目的與需求性;第二步就是從自己的投資理財當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躁進、不怯退,以穩健的態度規劃,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健康、家庭、事業、財務、愛情及朋友中找到平衡點;第三步就是聰明消費,不過度浪費,這邊有個重要的觀念想與讀者跟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花點時間收集消費資訊,比較價格與用途替代性後,選擇價格優惠的東西消費,除了省下小錢之外,間接也抵消掉部分通貨膨脹所產生的漲價壓力。
因此在投資理財的領域裡,首先必須清楚的定義人生每個階段的理財目標及需求性,是為了要存創業基金、退休金、子女教育金、購屋買車、結婚生子,或者只是單純為了追求資產增值。在了解自己的理財目標之後,還要檢視自己的資金,計算出本錢中有多少比例可以進行投資,有多少可以儲蓄備急的現金。在確認投資目標後即可擬定投資報酬率,大概就知道需要多少資金來投資,這和如何選擇投資工具、選擇幾種投資工具,也大有關係。
再來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這跟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高低有關係,金融市場上有各種不同的投資工具,在資產配置的規劃裡也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各有不同的投資方式,沒有所謂的最好或最差的投資工具,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進而選擇適當的投資工具,才是最正確的理財態度。
筱玲過去在投信、證券及銀行財富管理方面有著相當完整的資歷,對於推展及經營財富管理領域的業務貢獻卓越,任職期間也經常深入校園及機關團體進行演說,教育投資大眾許多金融商品及投資的重要觀念。本書對於投資理財觀念與價值觀的分享有非常精闢詳盡的見解,除了許多重要觀念的闡述外,並且大量運用生活上的個案與讀者分享,即使非專業財經背景的讀者也可以很容易進入投資理財的殿堂,品味這深入淺出的「變有錢」或「維持有錢」的致富法則,非常值得讀者細心探究!
推薦序:有捨才有得的理財智慧
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 蕭碧華
筱玲和我同樣是政大的校友。讀完企家班的她繼續至台大修完她的EMBA,我非常佩服她的毅力!平時在職場上同樣是從事財務金融的工作,就很注意她的消息,這次很高興有這個機會為她的第一本書寫序。
筱玲在金融界的經驗跨證券、投信、銀行,在寶來集團工作了近二十年,在這本書中把自己的工作心得和不同的投資理財工具運用在不同年齡層碰到的理財問題,非常實用也很實際。
但讀完此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她用的一些理財態度,例如:她很強調每個理財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減掉不必要的投資工具,尤其是不熟悉的財務投資。也建議要能減掉不能承擔的風險,當然前提是要減掉不需要的物資則就可減掉多餘的欲望。這種有捨才有得的理財智慧並不是容易做得到的。
我平時接觸的一些客戶和讀者中,常發現他們手中持有的投資超過三十種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國內外基金、連動債和外幣),問他們為何買那麼多而且大半不太熟悉的投資內容?他們的答案很多只是想嘗試新的投資工具,因此買的金額不大,到最後就演變成一堆嘗試性的組合,以至於備多力分無法兼顧,變成承擔了自己無法兼顧的風險。筱玲能很清楚點到有捨才有得的智慧,我非常佩服。
她另一個特色就是靈活運用不同的理財工具,非常有彈性並且能交叉運用,書中提到一個例子:假設某人想買豪宅來投資,以搭上不動產增值的順風車,但資金不夠,她就建議可以買小套房+營建股+融資+活用保險的現金價值,來達到小錢變大錢,善用不同的投資工具相乘效果,達成同樣目標的綜效。我非常欣賞她的創意和膽識,我要多和她學習。
我同時發現筱玲在多年演講中累積出一些簡單容易了解的重點,也在書中同我們分享,例如「三明主義」,即投資要有自知之明、識人之明及先見之明。或投資要能運用「加、減、乘、除」的法則,如此才能專注又靈活運用有效的工具達到投資的效果。
最後,我最喜歡的就是她談到的六個玻璃球,即人生的六個面向:健康、財富、朋友、家庭、事業、愛情,要達到平衡才能得到幸福。我一直以來也認為投資理財是為了生活,如果拼命賺錢賠了健康,還不懂得和朋友相處、疼惜家人,那就算擁有財富也不會快樂。很高興筱玲和我一樣在金融行業工作了一二十年,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