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專利法庭亦見兵法之奇 黃威
時常在報章雜誌或電視上看到許多相關報導,台灣的企業在全球的科技舞台上,除了技術競爭、市場開發外,更將面臨來勢洶洶的智財戰,也促使我很想了解台灣的企業及科技界,如何應付侵權的問題,或捲入訴訟案時,如何解套,以避免利潤及市場損失的實際案例。
適逢我的老同學陶龍生博士(律師)新作《轉捩點—美國專利訴訟實戰故事》出版,書中主要敘述幾宗在美國聯邦法院發生的判例,也就是美國公司與台灣公司的侵權訴訟案的實戰故事。本書文字表達平易近人,深入淺出,非法學出身者亦可理解,內容精采,令人手不釋卷。其中每一段落之敘述如推理小說之脈絡分明,引導讀者撥雲見霧,如何在高難度的複雜訴訟中,運用爭訟的科技特質及專家的證詞,找到百密一疏的弱點,並當機立斷,把握難得的契機,給予對方致命的一擊,完成有利審判的結果。
書中案例一為台灣的「產品公司」被美國「映機公司」控告侵害其錄影光碟機零件中的一個專利。故事敘述從美國法院的判例中規定,第一步為「專利之解釋」,第二步為「侵害之分析」。但負責本案的律師,從台灣的客戶所提供的初步意見中,很技巧地提出第三個議題,也就是提出美國公司「專利無效」之訴,以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地達到斧底抽薪之效。此後,本訴訟在美國法庭周旋,前後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可說是冗長而複雜的歷程。
文中更說明如何將複雜難懂的專利,請專家描繪圖表,進一步解釋專利、產品和「先前技術」關係。在法庭中發送給沒有科技背景的法官及陪審團,協助他們了解本案的技術層面,並切入專門技術,以免法官坐於高堂之上,卻聽得一頭霧水,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是相當危險的。而被告與原告雙方在審前的攻防戰,運用「真實發現」的手段,不斷地探尋對方的虛實,在開庭中主詰問、反詰問及彈劾證人,攻其弱點的過程,描述得栩栩如生,善用「孫子兵法」於法庭上的案例更是首見。
這本書還描述了許多宗有趣的國際專利訴訟案的案例,相信對面臨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動輒以專利侵權的法律手段,解決商業競爭問題的國內工商企業及科技產業,在看完這本書後,將可得到一些基本法律認知,也對自保產生信心。在此,我極力推薦本書給工商企業人士及理工法商的學生;如果對國際科技法律專利訴訟有興趣,並亟思了解者,這將是一本最佳範本,並具備個案研究案例的好書,相信讀後必將如我學有所得。
本文作者曾任交大代理校長、副校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及IBM華生研究中心研究員,現為交大講座教授兼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序
峰迴路轉的偶然與必然 劉尚志
陶龍生教授囑咐我為他的新作《轉捩點》寫一篇序言,我感到非常榮幸。一方面可先睹這位學術與實務兼具的大師觀點,二來則是陶教授以寫小說的方式描繪法庭上的攻防,能夠賞析其文字自在縱橫於法條規範之中,令人耳目一新。
這本書清楚地描述了專利在美國法院訴訟的重點,尤其對於證人與證詞的被信賴的程度(credibility)、專利權範圍的界定,以及各種造成重大影響的過程與因素,最後成為扭轉判決勝負的關鍵。本書更進一步點明了在敵我對峙,旗鼓相當之時,能夠減少犯錯的,往往就是勝出的一
方。然而察覺錯誤的發生,能夠順勢運作,則是經驗與知識蓄積的展現。
陶教授在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上早已卓然有成,是法學界的前輩與大師。他在公法領域的學術地位,是國際公認的。近年來投入智慧財產權的爭議處理,能夠如此快速與專精,令人驚豔。這本書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傳遞了非常重要的訊息:
(1)在法制完備與法律人才優越的美國,法律爭訟是一場綿密與複雜的知識競賽,不是單靠實體權利的存在與否,或是依賴大牌事務所,就可以在法庭決勝負的;人的因素,尤其是企業內部人員以及律師的投入與經驗,是最為關鍵的。
(2)專利作為一種無形的財產權,法律為其所設定的權利主張相當強大。然而一個具有高度利用價值的知識財產,權利範圍的穩定性,竟是如此地不可捉摸;遇有爭執,需要透過各種方式來確立權利的邊界,也才能更進一步分析是否構成侵害。科技發明是專利範圍的基礎,不過在法律上,科技只是一個物件,必須透過人的詮釋加以理解;一旦納入定分止爭的法律體系,科技內容可能由於人為的認知與表達,有了不同的法律結果。
(3)跨越國界的法律運作知識是必要的,地球村的發展,凸顯了以往國內法律的地域性與自我設限,不足以支持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台灣的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必須是全球性的。
法律與科技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及,卻也各是十分專業的知識,至於科技與法律整合的難度則更高。十多年來個人傳授專利相關知識的感受是,這一門需要跨領域整合的課題,國內過往只有科技人的參與,在法律體系的知識建構上有所不足;至於傳統的法律人則多數對專利敬而遠之,因為技術本來就非其所長,更難窺其奧妙。
陶教授把專利訴訟的關鍵之處,能夠要言不繁,生動活潑地娓娓道來,這是融合法律、人文與邏輯的深厚涵養,才有以致之。跨領域整合的關鍵,不在於讓兩個不同領域的人相互對話,而在於同一個人必須兼有多元的涵養,才能將知識熔於一爐。
轉捩點的發生看似偶然,往往是爆發蓄積能量的必然,關鍵在於必須先有厚實的基點,才能點燃造就震撼的引信。峰迴路轉縱使有跡可尋,仍然要先有登高自卑的遠見與努力。陶龍生教授以他的學養與智慧、專利競技場上的體驗,讓我們看到知識生態的奧妙。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創所所長,台灣科技法學會理事長,為台灣智慧財產權教育與研究之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