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條款以及自主檢查表是本書的兩大特色,是營建工程人員非常容易疏忽的地方,也是減輕工作量的最佳法寶,前者篩選要求協力廠商,後者確實掌握品質並留下書面記錄,工程合約中「實作實算」的計價方式,更是對營造商與協力廠商影響甚鉅。
本書特色
本書的主要構成的兩大重點是特定條款及自主檢查表,是營建工程人員非常容易疏忽的地方,作者特別根據相關資料及過去經驗編撰而成。
特定條款的誕生乃是為了彌補施工說明書的不足,或是過去曾經遭遇到的挫折,非經訴諸文字無法解決的問題,明明白白放在陽光下。發包及合約的簽訂通常由公司的工程部、資財部、所進行處理,工地現場參與的機會不多,如果大家的單價都一樣,找到一個優良包商,工地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倘若遇到一個爛包商,不僅現場人仰馬翻,還會延誤工期、品質無法通過驗收、無從想像的諸多毛病一一冒出,只有利用特定條款預先加以篩選。
一般的工程合約書甚少提到施工細節、至於簽約時附加施工說明書的案例,比例也不高,除非是公家單位的營建工程,否則私人機構的案件,有施工說明書或是仔細研讀的並不多,甚至是根本沒有!因此,擇要挑出比較尖銳或是容易遇到困難的地方,作成特定條款,並附加於工程合約內,承包商於簽約於必定會仔細閱讀,如果是施工說明書,猶如早期的信用卡申請條例一樣,字又多又密密麻麻,很多人認為只是制式的東西而未加詳細了解。
例如很多泥作包商(工人)於計價前會要求甲方會同現場丈量數量,尤其是外牆的部份,為什麼呢?因為合約裡明明白白寫著實作實算,他們會根據最後完成的大小要求數量。但是,包商在估價及計算數量時,是根據甲方提供的施工圖,施工圖上面很清楚的標示有數字,包商可以算出基本的利潤及承攬的最低單價底線,如果數量增加,那就是額外撿到的收入,哪有拒絕的道理,所以要求現場丈量是他們一貫的伎倆。
甲方向業主承攬工程時,計算依據也是根據圖面尺寸而來,而非實地丈量而來(因為工程還沒有開始),而且外牆現場丈量時會因為粉刷厚度及貼磁磚厚度而增加面積,更存在的盲點是現場丈量的50M皮尺、50M布尺、或是7.5M的鋼卷尺,都會產生撓度,使量測的長度增加致使面積增加,直接影響的就是公司的成本增加。如果做個反向思考,包商要求丈量外牆(磁磚已經貼完),那麼工地現場工程師或工地主任是否也一併要求丈量內牆的粉刷數量及磁磚數量,因為內牆隨著粉刷厚度或是貼磁磚的增加而減少面積,包商是否會接受,相同的,大家應該站在一個公平點上,不是貪小便宜,或是故意訛詐他人。所以事先的告知,在特定條款可以說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作者在泥作工程的特定條款裡面,特別指出實作實算是根據圖說標示尺寸,而非現場丈量,而且也不接受現場丈量。
一般的自主檢查表敘述的方式,僅能讓多年經驗的工程師或是對圖說規範非常熟悉的工程師所適用,檢驗項目多是○○間距是否合乎規範要求、○○深度是否正確,檢驗結果又只有是與否兩種選擇頂多加一欄複驗,實質上對工地現場人員並沒有任何省時省力的幫助,徒具形式罷了,因為好像對又好像錯,沒有確實的數據或是敘述,最大的忌諱還是除了檢查表,還要翻閱規範的第幾條,根本是礙手礙腳。
自主檢查表之所以列入內業的範圍,就是工程開始之前,工地主任或資深工程師根據施工圖說、相關規範、特殊條款等等資料,想像至工地現場檢查時,必要的檢查項目及允許值或許可情況,直接明白記錄在自主檢查表內,這個動作在清圖完成時應一併完成。如果有新進工程師更可以照書行事,不怕漏失。資深者亦可以有效控管品質,對於現場的推動也不會煩惱內業比山高。讀者可以依照本身的工地試著寫出適用於某工地的自主檢查表。
必須聲明的是,本書的特定條款以及自主檢查表,並非適用於每一個工地,尤其是檢查標準,隨著工程的不同、建築設計的不同、業主要求的不同,都會有決然不同的答案。所以讀者必須確實自己用功,根據目前工地的規範,詳實做出確實檢查的檢查表。檢查是檢查給自己看的,不是為了給某人看的而虛晃一招,做到確實,才能避免因為偷工減料或是無知所導致的悲劇,也才能對得起自己。
希望本書能對營建工程的新兵新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