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說演義歷史,重現日治時期台灣花東各族群與生活,收錄南方朔序、陳芳明對談
繼文學經典的「香港三部曲」之後,施叔青以《行過洛津》一書揭開「台灣三部曲」序幕,《風前塵埃》則為承繼的第二部。
本書屬歷史小說,作者以數年時光消化龐大資料,投入生命潛心自律,夜以繼日寫作,用小說來為台灣歷史作傳。並經歷一稿、二稿、三稿數度大修改。
《行過洛津》描繪清領移民社會與性別問題,《風前塵埃》則以三個不同的種族、語言生活習慣各異的族群,描繪日治時期的花東。主角有太魯閣族的哈鹿克(「太魯閣之役」),在殖民地移民村和立霧山生活的日本家族(警察橫山新藏、其女橫山月姬),以及愛上橫山月姬的客家攝影師范姜義明。在這部著作中,作者除了研讀當年日本人的詩作、小說作品和人類學家的紀錄著作外,並旁及茶道花道庭園建築等文化知識。作者在強烈的歷史意識中,細膩描寫庶民的風俗文化、節慶、衣飾、飲食,讓歷史故事變得更有血肉。特別的是著墨於宣傳戰爭的日本民族服飾--和服,描寫當時日本的法西斯暴力美學,織繪有戰爭相關場景物品的和服,有如音樂的主題般,前後出現,貫穿整部小說。
小說除了描述了「太魯閣之役」、佐久間左馬太總督外,作者親身居住花蓮當地,接觸巫師、參加祭典、結識獵人的生活經驗,這些種種也融入小說中,逐漸編織建構出日治時期的花東面貌,引領讀者回到往日的歷史情境中,為台灣文學留下珍貴難得的紀錄。
在超脫世俗的心裡,
悲哀突然湧上心頭,
只因水鳥從沼澤飛起,
在秋天的夕暮。
諸行無常,盛者必衰,驕縱蠻橫者
來日無多。正如春夜之夢幻,
勇猛強悍者終必滅亡,
宛如風前之塵埃。 --西行和尚
作者簡介
施叔青
台灣鹿港人,紐約市立大學戲劇碩士,17歲時以處女作〈壁虎〉登上文壇,寫作之餘並從事平劇、歌仔戲研究,曾任教於政大及淡江。1977年赴香港任職香港藝術中心亞洲節目部策畫主任,曾任東華大學駐校作家。著有《愫細怨》、《維多利亞俱樂部》、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遍山洋紫荊》、《寂寞雲園》、《微醺彩妝》、《枯木開花》、《兩個芙列達.卡蘿》、《行過洛津》、《驅魔》等。作品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台北市文化局文學獎、上海《文匯報》散文獎,其中「香港三部曲」入選1999年《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作品有英、日、法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