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永恆的雲彩沙龍
吳育雅(北一女中地球科學老師)
像雲這樣朦朧不明、瞬息萬變且稍縱即逝的物體,怎麼可能願意一個蘿蔔一個坑、任人分門別類?但賞雲迷終究會愛上雲的叛逆不羈——當人們好不容易認出一種雲狀、喜孜孜正要拍板定案時,它卻又瞬間變臉,對人的企圖嘲弄一番。(引自本書第四章)
這真是一語道破看雲的趣味和苦惱!在小朋友的圖畫裡,白雲總是躺在藍天裡開開心心、逍遙自在。然而上學以後,跟著老師學習雲的四族十屬分類法,看雲卻是越看越迷糊,學了半天還搞不懂某一片雲算是哪種雲。學過卻不能學好、說不出是什麼雲,這對執著於標準答案的學生來說,真是刻骨銘心的痛恨啊!於是,挫敗經驗成為最有效的絕緣體,小朋友長大成人之後,腳步日漸匆忙,往往不再仰起頭來,不會欣賞這麼一大片趣味豐富的天空畫布了。
為了扭轉這種現象,普瑞特—平尼先生不單自己愛上雲、為了看雲專程大老遠從英國飛往澳洲,他還為了「替雲行道」而成立「賞雲協會」、為了這個社團的永久存續而設立網站,現在更為了眾多會員需要一本適合一般大眾閱讀的書,乾脆自己寫了這麼一本熱情洋溢的《看雲趣》。
那麼,誰會想看雲呢?
我身為高中地球科學課的教師,每當天空特別美麗的日子,總覺得不該把這一群創造力達黃金顛峰的年輕人關在教室裡打瞌睡,有機會就想找個理由把全班帶去介壽公園吹吹風、爬爬樹,即使只是背對背坐在操場上曬冬陽也好。雖然多數人一聽說要到室外上課都很樂,但其實不少人骨子裡不能忍受「無所事事閒蕩終日」。好吧!不在教室裡上課也得要有個名目,那麼就讓我們看雲去吧!
仰天看著雲,才會有莫名其妙的問題從心中湧起:「雲為什麼停在天上不會掉下來?」有人提出這問題,為師者不免要瞪大眼睛,以「星探發現明日之星」的誇張姿態讚美這個好問題!出自好奇的問題才可能產生學習動機,如果自認為「好呆」的問題都能獲得鼓勵,就不會有人擔心自己的問題太愚蠢了。於是有人接著問:「雲為什麼有的白、有的黑?」有人則說:「小時候常常想,如果雲掉下來壓在身上,會不會被壓死?」哇!這些問題該怎麼回答才能既精準又有趣呢?看到平尼先生在《看雲趣》書中用「小石粒掉進一罐蜂蜜裡,而這罐蜂蜜還不停地裝進蜂蜜……」(引自本書第七章)等方式精采解說,我只能甘拜下風!
這些年來中學課程一再變更,上課時數不斷壓縮,現在看雲活動只能留待社團時間了。我的學校參與了一項全球性的「學生線上雲觀測計畫」(Students' Cloud Observations On-Line, S’COOL) ,為了帶領負責的同學分辨天上的卷積雲或高積雲,我們會在操場上瞇著一隻眼,伸直手臂,舉出一隻手指頭(當然不是最長的那隻)或併攏三隻手指頭對著天空來回比劃。路過的人不免對我們怪異的手勢丟來狐疑的眼神,因此讀到平尼先生在書中第五章「站在大街上對著雲伸出手指,著實有些為難」的描述,頗感戚戚焉。
但這街頭上的難為情不是最大的難處,看雲最難的是在精準的科學與浪漫的心靈之間巧妙拿捏,既要帶著些微浪漫的心情體會觀賞、不只是瞄一眼天上的雲就為它套上名字,又要確切分辨出某種雲發展的高度、是什麼雲、透光度如何等等,更要在例行工作的重複過程中保有樂趣,如果老師們沒有兩三下的撇步挑起熱情,最後就不會有學生在觀測坪上出現了。現在看來,這樣的困難即將不再令人煩惱,因為有了這本《看雲趣》,想要帶學生看雲的老師可以高枕無憂了。
雲,有什麼好看呢?
想想高層雲好了,這種雲讓天空變成無邊一致的灰白,如果要為這麼「無聊的雲」(第六章)說故事介紹一番,該怎麼辦才好呢?普瑞特-平尼當然先為這樣特殊的雲捍衛一番,耳提面命引導賞雲迷如何辨識這種雲,接著利用這種雲的特性,適時介紹大氣光學最核心的「散射」原理,來解說我們為何會看到藍藍的天與紅艷夕陽。「散射光學」乍聽好像很艱澀,該如何說得好聽呢?作者竟然可以邀請到一隻美麗的天鵝,遠自西伯利亞飛來英國塞文河口的蘆葦叢,演出一場優雅的水波蕩漾之舞,據此解釋光波的散射原理,讀起來既輕鬆又有趣。
接著輪到最詭譎多變的層積雲,作者先以「變化多端的層積雲可神氣了」,來描述層積雲的七種變型及造成這些變化的各種傳熱過程,再以電影《第三類接觸》製造視覺特效的方法,詳細解說逆溫層如何發展出層積雲的原理。各種物理現象與名詞是科學教師的老生常談,但沒有人能像平尼先生這樣做詮釋,套句他自己說的話,真可謂「既能夠有澎湃的想像力、又充實正確的科學知識,……而不是牛頓(科學家)和濟慈(文學家)之間小裡小氣的爭戰」。
再者,我們常可在山頂附近看到長得像飛碟的雲,飛碟雲為何停在山頂上不走呢?經過一番關於「駐波」的解說,平尼先生加上一句飛碟雲「生怕一走開就找不到這麼好的停車位」作為注腳,莢狀高積雲必定非常感激平尼先生如此體貼入微的觀察吧!形容寧靜淡遠的卷雲時,他則說卷雲「以一種低調的方式訴說許多潛在的天氣訊息,……對於懂得傾聽的人來說,卷雲彷彿清柔的耳語,向我們暗示著更有份量的雲正在逐漸接近」,這些靈巧的想像和活蹦亂跳的熱情滿溢在整本書中。
如果想要更快體會這本書的妙趣所在,建議你不妨先讀讀第二章,讓作者帶你隨著藍欽中校從故障的軍機跳傘逃生、陪他一起在積雨雲中不可思議地翻滾飛騰,你肯定會以為自己是在作夢,才能從積雨雲的激烈對流中奇蹟似地活下來。
一起來觀天冥想
作者不僅古道熱腸、好為人師,他簡直是掏心掏肺,把心中各種天馬行空的冥想訴說給你聽。即使賞雲迷一聽到物理之類的冷硬名詞,很可能打算悄悄溜走、逃之夭夭,也會被他從後門外的停車場邊給叼回來,卯起一股絕不死心的熱情勁兒,滔滔不絕口沫橫飛,正如他所形容的雨層雲:「以寬廣的涵蓋範圍與堅韌持久的耐力,……堅持到底,贏得最後勝利。」(第七章)
讀完這本書,你絕對想立刻登入「賞雲協會」網站,貪婪地觀賞網站上的美麗雲彩和詩情畫意,大快朵頤一番,甚至也想找個可以仰躺的山頭,體驗一下作者強烈推薦的「觀天冥想」,來個放鬆心靈的最佳調劑。說不定最後你還可能好奇心大發,忍不住跑去google一下何謂「大氣光學」、「雲物理學」,從而發覺「雲」是你身邊最容易接近的大自然現象,探究其中的知識成為不可抗拒的誘惑。
最後要特別感謝的是這本書翻譯得太美妙了,黃靜雅小姐具有大氣科學的背景,她的賞雲頻率必定和本書作者十分對味,對於平尼先生看雲的樂趣有極強烈的共鳴,整本書讀起來一點不覺得是翻譯而來,簡直就像平尼先生以中文的生花妙筆親自講解一樣,充滿濃烈的熱忱與俏皮。能夠讀到這樣一本書,只有大快人心可以形容!
雲影天光任徘徊
王寶貫(美國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教授)
二○○五年春天,我正應《經典雜誌》之邀撰寫一篇有關雲的文章,一時心血來潮,想到這年頭一大堆賞東賞西的協會,卻似乎就沒有賞雲的,於是寫下如下一段:
台灣不只是多雲而已,島上還有東亞罕有的數百座萬呎高峰聳峙,複雜的地形使得雲的姿態千奇百怪,瞬息萬變,令有心賞雲的人嘆為觀止。這年頭各式各樣的賞 「物」同好會似乎頗為流行,賞鳥、賞狗、賞馬、賞花、賞樹、賞石頭等等所在多有。要是要選個賞雲的地點,台灣絕對會入選前幾名。
那篇文章寫好後即用電郵送出(此文後來刊登於《經典雜誌》九十三期,標題為〈坐看雲起時〉)。誰知道天下事就有這樣湊巧,隔幾天就收到台大大氣科學系林博雄教授的電郵,特來告知不久之前有個英國人成立了一個「賞雲協會」。博雄也是個雲迷,曾經寫過一本書《賞雲》(行政院農委會出版),他又是個觀測專家,像雲這種天上最顯眼的東西自然是包括在他的「雷達」掃描範圍之?,所以他會注意這種消息是意料之中,倒是真有人不憚其煩成立賞雲的協會才真令人有些意外。
知道了這個「賞雲協會」的消息之後,我當然就立刻連接到那網頁去看看,果然那裡就有一堆讓你眼花撩亂看不完的奇雲妙靄照片,讓雲迷們大快朵頤。
而這個「賞雲協會」的發起人就是本書的作者,普瑞特-平尼。
賞雲,如同賞其他的東西一樣,有人只是淺嚐輒止,有人則非深究一番不可。淺嚐令人輕鬆愉快,而深究卻能使你獲得額外的妙趣,真如俗語所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假如你對雲的興趣已經超過看熱鬧的階段,那麼本書就是指引你深入門檻的一本好嚮導。
這本書把一般在普通氣象學上提到的一些重要的雲狀,像卷雲、積雲、層雲,以及這些雲在不同高度的雲種、雲屬和它們代表的天氣狀況,用詼諧幽默(有時簡直是滑稽突梯)的語氣一一詳細解釋,光看這些解釋法,你就知道本書作者是個妙人兒。因此這書讀來絕對不會枯燥無味,可以讓你在愉快的心情下了解一些雲的科學事實。
而既然叫「賞雲協會」,當然不能只談科學,總要來點賞心悅目的調味料才不至於令人望而生畏,所以這本書並不只是談雲的科學事實而已,它還包括了許多雲的趣事、典故及神話。作者是英國人,他提的自然絕大多數都是西方的(偶爾有一兩則東方的)。東方人賞雲的態度如何呢?
東方的山水畫家們大概是古代賞雲人裡面最熱心的一群了,因為把雲的舒卷百態寫得最淋漓盡致的就是他們。宋代著名山水畫家郭熙在他的大作《林泉高致》,就提到了四季的雲可以作為畫題的項目:春雲如白鶴、夏雲多奇峰、秋雲下隴、冬有寒雲欲雪。比他稍後的韓拙(十一世紀宋徽宗時代人)把這些在他所著的《山水純全集》裡大加發揮:
夫通山川之氣,以雲為總也。雲出於深谷納於愚夷。弇曰:揜空渺渺,無拘昇之。晴霽則顯其四時之氣,散之陰晦則逐其四時之象。故春雲如白鶴,其體閒逸和而舒暢也。夏雲如奇峰,其勢陰鬱濃淡靉靆而無定也。秋雲如輕浪飄零,或若兜羅之狀廓靜而清明。冬雲澄墨慘翳,示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雲四時之象。春陰則雲氣淡蕩,夏陰則雲氣突黑,秋陰則雲氣輕浮,冬陰則雲氣慘淡。此陰雲四時之氣也。然雲之體聚散不一,輕而為煙,重而為霧。浮而為靄,聚而為氣。其有山嵐之氣,煙之輕者雲,捲而霞舒,雲者乃氣之所聚也。……凡雲霞?霧靄之氣為嵐光,山色遙岑遠樹之彩也。善繪於此,則得四時之真氣, 造化之妙理。故不可逆其嵐光,當順其物理也。
這裡韓拙想要用一些物理概念來解釋四季雲霧煙嵐霞靄等等現象,而且在最後總結說:「故不可逆其嵐光,當順其物理也。」確實是很正確的態度,要是那時候有「賞雲協會」的話,我一定大力支持他擔任會長之位。可惜他那個時代科學並不發達,所以他的解釋也頗為含糊籠統,流於想當然耳。現在《看雲趣》這本書則完全是以現代科學闡釋雲霧的變化,其進步又不可以道里計了。
不過?來奇怪,這些雲煙百態的?述雖已有千年之久,東方山水畫家們對畫雲卻並不怎麼熱心。對他們而言,山和水是主題,雲煙則只是圖中的裝飾品,因此很難得在古典山水畫裡看到真的繪出像韓拙講得那麼活靈活現的雲。至於西方古代繪畫則連山水風景也不流行,絕大多數是宗教人物畫,雲也從來不是主題,只是在畫上遠處空中塗上幾朵小雲點綴點綴。真正對天光雲影的欣賞分析和描繪認真起來,是十九世紀的印象派畫家如莫?(Claude Monet)、席斯里(Alfred Sisley)或皮薩羅(Camille Pissarro)等人的大力提倡之後了。
雲的趣事和典故在咱們文化中還多少有一些,而雲的神話則似乎頗感缺乏。漢文化中神話本來就不多,就有也多半是屬於「奇聞軼事」之類,專供茶餘酒後聊天之用,而罕有像小飛俠、白雪公主或青蛙王子等適合小朋友們自小就可以想像而徜徉其中的神話故事,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古代詩人中比較有神話想像力的只有屈原、李白、李賀、韓愈等少數幾位,其中屈原的〈九歌——雲中君〉可能是專門歌頌雲神詩篇中的唯一傑作: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
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遊兮周章。
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覽冀州兮有餘,橫四海兮焉窮。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
許多人可能認為神話沒啥用途,那真是大錯特錯。想像力是許多學問進步的基礎,尤其是和創造發明有關的學問(例如科學),而從小讀些神話故事正好能夠刺激想像力的發展,使得大腦可以突破藩籬,自由自在地在靈感的天域中翱翔。缺乏想像力的人也許能夠成為熟練的「匠」級人士,但要成為開創級的大師恐怕就很難了。《看雲趣》這本書則提到了不少有關雲的神話,正好多少可以彌補這個缺憾。
而本書最於我心有戚戚焉的一句話是:「雲是屬於夢想家的。」看著天上白雲輕靈飄逸,又自由自在千變萬化,你早就化身和雲兒一齊去「聊翱遊兮周章」了,哪還有一絲兒煩惱?
本書的譯者黃靜雅是大氣科學系的本科畢業生,是翻譯這本書的絕佳人選。在看到這譯本之前,我只知道靜雅很敬業又很有才氣,寫過不少親切清新又鄉土氣息濃郁的台語歌。殊不料她的文筆也十分流暢,讀來竟不覺得是翻譯的文章,這可是翻譯文學頗高的境界了,我因而十分樂意把本書推薦給任何對雲有興趣的人士。
觀雲而後知天象
任立渝(華視氣象主播)
只要向外看向上看都可看到雲,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現象鐵定是雲。一般人看雲都是看雲的形態、色彩、數量等的變化,只要雲量增多、加厚、變暗,就知道應該要下雨了,這是大多數人對雲的認識。
每天的氣象報導中,晴、多雲、陰就是指天空中雲的數量;下雨、降雪、冰雹、雷電等更是由雲中發生;雲的厚薄及遮蓋天空的比例,又影響到地面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及向外放出的熱能,這與每天氣溫的高低有關,可見雲與我們的生活是多麼關係密切。
事實上,雲就是隨著大氣層內的氣流流動、水汽的增減、熱量吸收或放出的改變等,而能出現各種型態與數量的變動,完全反應出大氣的狀況,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天氣變化,所以在天氣預報中,對雲的觀測是相當重要的項目。在全世界各地的氣象觀測站,氣象人員每天都要定時看雲,包括紀錄雲的數量、高度種類等,接著預報人員從雲的資料去了解大氣的現況及探討未來的變化,最後做出天氣預報。然而,雲的觀測卻是所有氣象觀測項目中最困難者,原因是雲的變化太大,雖有因型態高度劃分出來的四族十屬,但常有一些雲不屬於這十種標準雲,所以對於看雲的訓練就是要「多看」。
市面上有關氣象的書籍原就不多,除教科書外,讓一般人看的科普書更少,其中談雲的又更少,而且多半像教科書一般說明雲的分類與生成等知識,或者有如圖鑑般,用很多圖片介紹各種雲的類型,雖很詳實但趣味不高,一般人常不太能一直看下去。這本《看雲趣》真的可讓人看得有趣而一直看下去,因作者用完全不同於一般科普書的表現方式,用各種故事切入到雲的介紹,增加讀書的趣味。
雖然本書強調不是氣象教科書,作者也稱自己非氣象專家,但內容包括了所有雲的知識、類型及其他特殊的雲,不僅描述雲的形態變化,也談到雲的結構、理論及對天氣影響等,絕對可作為氣象相關科系學生的用書,也是一般人最好的賞雲書,如果科普書都能有這本書的表現方式,一定可提升讀書興趣。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也是一本值得每個家庭收藏、提供父母子女共同學習欣賞雲的好書。其實要能認識雲,唯一方法除了有好的參考書,就是要多看雲,看得越多,越能欣賞雲的美麗。
自序
我一直都很愛看雲。自然界中,沒有其他事物能夠比擬雲的多采多姿與戲劇張力、能夠匹配其波瀾壯闊而又瞬息萬變的美。
假如橫亙天際的高積雲燦爛餘暉是千載難逢的罕見景象,那它必然會是當代的重要奇觀之一。然而,大多數人們幾乎從來不太在意雲,要不就是將雲視為「美好晴夏」的破壞者、心情鬱悶的一種藉口,彷彿再沒有比「地平線上出現一朵雲」更令人沮喪的事了。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要終結這種天理難容的事情,雲不該如此蒙受委屈、老是被視為不祥的徵兆。該有人站出來為雲說說話了。 於是,我在二○○四年著手創立一個致力於「為雲行道」的社團。我將社團取名為「賞雲協會」(The Cloud Appreciation Society),並利用我在英國康瓦爾(Cornwall)文藝節的演講場合宣布這個社團正式成立。我事先準備了一些會員專屬的協會徽章,心想可能會有人當場受到感動而決定加入,演講結束後,果真有一大群人為了徽章蜂擁而來,令人欣喜不已。
當然,一個組織得要有個網站才能存活,所以演講結束之後幾個月,協會的網站也開張了。創立之初,加入會員是免費的,霎時風起雲湧吸引來不少會員。
很多人寄來他們珍藏的雲景照片,我將這些照片放在網站的圖片展覽頁上,讓其他人也能欣賞。很快的,涓滴匯成巨流,各類稀奇罕見、美不勝收的雲景照片紛紛飄然而來,有瑞士阿爾卑斯山巔如濤似浪的雲海、晨曦微光中如漣漪般的卷積雲層,還有形狀神似大象、貓、愛因斯坦以及巴布?馬利(Bob Marley, 1945-1981,雷鬼音樂教父)的積雲等等。
由於會員們來自世界各國,沒多久後,我不得不開始收取一點微薄的會費支應開銷。會員們為網站貢獻了許多雲的繪畫及雲的詩篇,於是我加開了一個留言討論區,大家終於有個公開的園地可以暢談各種和雲有關的重要議題。
會員中有些人是氣象學家或雲物理學家,但大多數會員都和氣象專業沒什麼關係,從八、九十歲以前曾是滑翔機飛行員的老阿伯,一直到僅只幾個月大的小嬰兒都有。誰都知道小貝比是世界上最喜歡看雲的一群人,但我還是想不通,怎麼他們連會員申請表都會填?
人們對雲的熱愛似乎超越了國界與文化藩籬,我們的會員遍布歐洲各地、澳洲、紐西蘭、非洲、美洲甚至伊拉克。「賞雲協會」成立一年以來,已經擁有一千八百位會員,分別來自二十五個國家,全是因為著迷於天空裡的雲霧霞靄而結合在一起。
會員們要求我推薦一些和雲有關、適合一般大眾閱讀的書籍,但我找了半天,發現除了特殊的雲類圖鑑之外,實在找不到什麼適合的材料可以交差。
於是我乾脆自己寫了這本書。這本書將帶領你摸透所有雲族成員古靈精怪的特性,書中所有照片和插圖都是由「賞雲協會」的會員所提供。我不想把這本書寫成像氣象學課本一樣,許多比我更懂氣象的人早已寫了一大堆很棒的教科書(老實不客氣的說吧,那些我全都搜括來了)。本書的境界還要更高:看雲賞雲,乃是一種無憂無慮、無為無求、無窮無盡、此生不渝的志趣。
普瑞特—平尼
寫於倫敦,二○○六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