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會被記起
曾、趙之辯:清王朝到底還能撐多久?
欲成大事,不能昧於歷史大勢
李鴻章與「阿思本艦隊」──清政府初次試辦海軍的失敗
在「理」與「力」之間──以李鴻章處理「秘魯華工案」和英國「馬嘉理案」為例
全局問題需全局討論──以晚清「海防」「塞防」之爭為例
鐵路與政爭──以李鴻章修鐵路為例
從「官辦」、「官督商辦」到「民營」──清末企業所有制變化
「臣不得不死」──封建專制下的君臣關係
1905:三種力量角力中國
學術與政治──1940年中研院院長補選記
白修德與四十年代「中原大饑荒」
從「起朱樓」到「樓塌了」──國民黨的大陸歲月
斯人已逝
「一蓑煙雨任平生」──郭嵩燾的命運
中國的「百科全書式」巨人──梁啟超的現代意義
胡適晚年政治思想述要──從新近公開的一封胡適致蔣介石函談起
校長當如竺可楨
「我們都是民眾!」──關於顧頡剛
「寓論斷於序事」的陶菊隱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英人?法人?中國人》
風華絕代,終成歷史──漫話宋美齡
林則徐與「文化安全」
從李鴻章隱瞞疫情說起
帽子──辮子與傳統的形成
莫讓心靈在黑暗中行走
文人還會被尊敬麼?
臣民-公民-中國知識份子當今使命
測謊器的哲學原理
拿伯的葡萄園
「社會」的意義──任鴻雋與「中國科學社」啟示
新詞與方言:「哇」聲一片又何妨?
五四雕塑與「公共記憶」
憂天下、探世變──讀《中國人史綱》
複雜曖昧:《走向共和》的價值取向
「歷史」的螢屏書寫
不該遺忘的傷痛
歷史的「傷疤」
用罪惡證明「存在」
淚為誰流:海涅的一次心靈震盪
托斯卡尼尼的洞見和良知
牢記「昨日」
歷史的「靈感」──讀《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良知為何癱瘓
愛倫堡的困境
關於卡夫卡的「另類閱讀」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