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妙喻扭轉人生:隱喻啟發易開悟,撥雲見日展新機

妙喻扭轉人生:隱喻啟發易開悟,撥雲見日展新機

  • 定價:240
  • 優惠價:921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隱喻的故事,看似窄小窗口,探出頭看竟是全新視野。
鮮活的比喻,彷彿閒話家常,笑談之間流露深刻啟發。
簡單的寓言,恰如明燈一盞,照朗內心中的幽晦積鬱。

  人生的境遇總有高低起伏,對於挑戰與困境該怎樣看待、如何自處、怎麼行動,隱喻有很好的提示效果,卻沒有如說教和告誡容易引起嫌惡和防衛的缺點。禪門善巧,妙喻具有活潑生動的感動性,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常能給人帶來豁然開朗的領會。

瞋心如火,能燒功德之林;恨心如毒,可毀幸福人生。
寬恕是良藥,能解敵意沉?;慈悲是春陽,普照生涯美景。
珍惜自己,必能展露長才;沃壯心志,亨通就在未來。
貶抑自己,只會自討苦吃;放下較量,別有一番自在。

  本書以《百喻經》中的隱喻故事為主要題材,加以引申,做為現代人參契內省的資糧。透過四十八個小隱喻,不但能給諮商及教育工作者,帶來專業上的新知,更能給一般讀者,帶來扭轉人生的反省和創意。

作者簡介

心理學家 鄭石岩

  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目錄

總序∕我的創作歷程4
自序∕妙喻的啟發作用14

壹 隱喻的啟發性21
1隱喻晤談24
2隱喻的效用28
3象徵式語言32
4禪機妙喻38
5公案與隱喻44
6詩歌詠唱50
7隱喻的要領54

貳 涵養生活態度61
1殺了領路人64
2兩鬼爭物68
3溺死一船人72
4五人使喚一奴76
5一捧水多80
6燒衣求美服84
7沉香燒成炭88
8砍樹取果92
9黃金在岸上96
10願為王剃鬚100
11看窯工做瓶104
12二子分財108

參 精進踏實人生113
1只造第三層樓116
2炒熟芝麻當種子120
3牛腹儲乳124
4縮短路程128
5莽夫治病132
6刻船尋盃136
7償還割肉140
8本末顛倒144
9為夫人換鼻子148
10驢子本事大152
11礦師的眼睛156
12愚夫討債160

肆 陶冶安定心境163
1守門人166
2拿穀粉刷牆170
3為甘蔗施肥174
4丟掉一群牛178
5偷牛賊182
6迷戀吃藥186
7受騙的牧羊人190
8我沒有魯莽194
9爐上糖漿198
10警覺的烏龜202
11傻子受苦206
12烈火盆水210

伍 啟迪穎悟智慧213
1愚人吃鹽216
2名醫採藥220
3白吃六個餅224
4老師受害228
5磨製玩具232
6禿頭求醫236
7泉水不停240
8寶篋裡有人244
9學國王眨眼248
10上樓磨刀252
11喝不完的河水256
12索討無物260

 

自序
妙喻的啟發作用

  隱喻的故事具有豐富的意義和啟發性,無論閱讀、聽聞和欣賞,對於個人性靈、心境和情緒,都可能造成深度的感動,透過領會帶來嶄新的生活態度。在教導、溝通和諮商的過程中,若能加入恰到好處的隱喻,常能誘發當事人或學生反省、領悟和創意思考的能力,進而產生主動、負責的態度,去面對他所面臨的問題。

  多年來,我從佛學的研究以及禪的體驗中,發現佛經所記述的內容,都是佛陀和弟子的談話(有時是個別晤談,有時是團體會談,有時是對大眾開示或教誡),而在這樣的師徒談話中,使用了相當多的隱喻或譬喻,這種啟發方式不但影響了往後的宗教傳承方式,其對於心靈的啟發,更是引人入勝。因此我發現,隱喻具有活潑生動的感動性,只要在適當的時機提出,尤其是認知及意識活動到了相契的時候,隱喻常給人帶來豁然開朗的領會。

  隱喻不會讓人死守著定義,不致停留在知性化(cerebration)裡,導致雖然明白其道理,卻陷在無法引發行動和共鳴的消極態度中。隱喻能有舉一反三的作用,以及清醒面對真理的效果,它不但能引發創意,更能產生主動性,讓人積極面對自己當下的際遇。

  於是從一九七五年起,我便引用禪宗的啟發方式,將公案禪詩運用在教學、溝通和諮商晤談上,漸漸歸納出有效的隱喻諮商技巧。在累積多年的諮商經驗後,我發現其運用有幾個重要原則:

  ●契機應緣:隱喻要與個案談話時的心理狀況相銜接,更要和他的文化及生活經驗相契合。

  ●把握時機:當個案的認知基模鋪陳到某個隱喻正好可以啟發他時,適時提出,效果最好。

  ●了解和追蹤:從隱喻中引申、互相交談和解釋,巧妙地引導投射到眼前的困擾裡,使個案引發共鳴、省發和主動回應問題的動機,進而產生行動計畫,並追蹤其執行狀況。

  隱喻的素材很多,包括寓言、故事、軼事、詩歌、公案及譬喻等等。它們通常具有豐富的意義,透過隱喻進行交談,投射在當事人的困擾情境中,能引發創意式的思考,對自己該怎麼看待、怎麼做、怎麼自處、怎麼行動等等,產生清醒的反省。隱喻晤談有很好的提示效果,卻沒有說教和告誡那樣容易引起嫌惡和防衛性的缺點。此外,由於它的類比特質,在晤談及事後個案的參契中,容易產生更多的自我省發,因此它對個案的啟發作用具有長期的效果。

  隱喻是一種象徵性語言,這種語言不但在古老文化中普遍用來傳承生活智慧,更是心靈生活的涵養素才。它也常用在宗教弘佈和民間習俗及儀式上,如婚喪喜慶的活動中,便有頗多具隱喻性的故事與意含。

  我將隱喻使用在心理晤談上,是很自然的嘗試,三十餘年的經驗累積,對於使用的技巧,可說已經相當活潑嫻熟、得心應手。比如說,在二○○八年這一波金融海嘯的災難中,對於財富嚴重受損的個案來說,就像是從天堂掉落地獄一般的創痛,容易引發沮喪、無助和焦慮的症狀。一位中年男子與我談到他的失落和悲傷,表現出嚴重的憂鬱和沮喪。他說:「我快要活不下去了!真想一了百了。」我意識到他正陷入負面的思考模式,有可能自殺或自暴自棄,因此嘗試引導他往正面的方向思考。以下是我們隱喻性的談話:

  「你說你遭遇到金融海嘯的大海難?」這時,海嘯已經成為隱喻了。

  「我的生涯之船,在這一場海難中,完全翻覆,支離破碎。我就是在大海中等著被大海吞沒的船長。我的末日就在眼前。」我說:

  「船長!發生海難時,要找救生設備!」

  「我連救生設備都沒有了。」

  「那麼一定有浮木或飄流的浮物,請抓住浮木,尋求生機。」

  「那又有什麼用?」

  「漂浮上岸,或等待救援;保住生命,再創奇蹟。」

  「有奇蹟嗎?」他問。

  「在最大痛苦中能撐得下去的,就像在海難中抓住一塊浮木,讓生命存活下來一樣,是人生莊嚴的壯舉。它比你過去的事業更加輝煌莊嚴。事業有生滅,精神力卻能永遠長存,會不斷創造下去。你能在沉重的打擊和失落中堅毅下去,便是在創造生命世界的奇蹟,實現生命力的光采。」

  他開始有了反應,一種嶄新的神采綻露在他的眼裡。我們討論了生命的意義和信仰,談到要珍惜自己的慧命,莊嚴佛淨土。我把握時機說:

  「你應該在這場海嘯中,去表現莊嚴佛淨土的生命力。」他點點頭表示同意。我接著又說:

  「你身邊有什麼漂浮物?例如找個維生的小差事。」

  「有的。我在朋友那兒找個臨時工作。」

  「那個差事就是你的浮木。另一段莊嚴精采的人生,就從這裡開始。」於是,我給了他一張紙和一隻筆說:

  「把你這位海嘯受難的船長,抓著一塊浮木求生的畫面繪在紙上。每天看著它,並告訴自己,這是精采人生的起點,將來要接著表現更動人的英雄故事。」

  他用簡單的線條畫出波濤起伏的海面,並繪出一個人抱著浮木,在大海中漂著。我告訴他:

  「參看這幅畫,去表現炫爛的生命力。」

  晤談結束,他帶著那張簡單的畫離開,神情輕鬆許多,眼神裡增添了毅力和勇氣,肢體也挺了起來。我知道,一個新的生命奮鬥史,將會從這個隱喻開始。

  這是一個能近取譬的隱喻。當然,我們還有許多現成的隱喻可用,然而為了讓讀者更加了解隱喻的技巧,因此本書主要引用《百喻經》為材料,並加以解釋,以便大家參考。

  隱喻在品格教育、一般教學演講以及溝通的場合中,都具有活潑的啟發性。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若能善用寓言、故事、傳記、譬喻故事、禪宗公案等作為閒聊的材料,對孩子的品格和生活態度等,必有正面的引導功效。

  隱喻諮商、教導和溝通,是一種活潑、有啟發性的心靈開悟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幫助個案或學生,也可以用在自助式的自我諮商上,進行自我反省和啟發,讓我們踏上自我實現的人生大道。

  本書從隱喻和啟發的學理出發,以《百喻經》中的隱喻故事為主要題材,加以引申,做為現代人參契內省的資糧。透過四十八個小隱喻,不但能給諮商及教育工作者,帶來專業上的新知,更能給廣大的一般讀者

 

詳細資料

 

內容連載

一、只造第三層樓

人要有夢想,
但要從近處著眼;
要有藍圖,
卻要從基石著手。
眼高手低,
不能成就志業;
遊手好閒,
終究一事無成。

人要有夢想,更需要踏實築夢。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但能辦得到的人並不普遍。夢想是個人的期待,也是需要的化身。有夢想就有目標,有行動就有成就感,這能振奮精神,使活力旺盛。反之,空有夢想,卻不去遂行,每天蹉跎度日,躊躇不前,精神便會隨之萎靡,容易有挫敗感,甚至發展成無助和沮喪的情緒。它就是心理世界的低氣壓,很容易形成憂鬱的風暴。

從心理諮詢實務中可以發現,抱著夢想而不肯行動的年輕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通常被賦予太高的期許,被照顧得太多;前者使他們變得「眼高」,後者使他們變得「手低」。因此,他們很難在現實的生活與工作中,獲得成就和成功的喜悅,因而沮喪難耐,只得躲進網路世界,藉此逃離現實。我稱這些人為網路叢林的隱者,也是一般所謂網路成迷的人。我曾接觸過不少這樣的個案,沉痛的父母親帶著青少年子女,或者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前來尋求協助。這些年輕人卻眼神呆滯,面無表情地說:「理想離我太遙遠,怎麼努力也達不到。」

這也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太重視功利,以致許多年輕人的抱負水準過高,人人都想當人上之人,卻不懂得努力精進。這是教育上的困境,沒有兼顧理想和體驗現實的結果,兩者不協調下所產生的壓力,便造成焦慮和憂鬱的情緒。我也發現:由於性別刻板觀念作祟,男生承受的壓力比女生大。因此,網路世界的隱者,男生人數比女生多。佛陀在《百喻經》中說:

從前有一位富商,看到別人住的是三層樓的豪宅,華貴無比,心生羨慕,於是找工程師和工人來建造華麗的三層樓房。施工好些日子,只見他們在打地基、墊礎石、做牆腳,卻看不到三層樓。富商於是把工程師叫來,指責說:「要你們造三層樓,怎麼只在下面造,不在上面造呢?」工程師說:「建造樓房要從基礎造起,一層一層往上造,才能蓋到第三層呀!」不料這位富翁卻阻止施工,說:「我不要下面的兩層和基礎,我只要第三層。你們給我造最上面的那一層就好。」富翁堅持己見,工程師只好停工作罷。

這個故事乍聽之下頗覺有違常理,事實上這種心理機轉,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人們心裡。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把目光放在「第三層的華麗樓房」上,忘了要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的重要性。

生涯發展有如蓋樓房,要一步一步來建構,每完成一點基礎,都會產生成就感;每建造一層樓,都會喜樂振作,人生的三層樓就是這樣蓋起來的。如果不肯步步為營,那就只能望著夢想興嘆、沮喪和無奈,最後只好無助地逃避,在虛擬的世界裡過著夢幻的人生。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